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銳“前史”考敘:以《山西文學》為中心

2015-11-14 09:41趙天成
小說評論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李銳短篇小說山西

趙天成

李銳“前史”考敘:以《山西文學》為中心

趙天成

《厚土》之前,李銳已有二十余篇中短篇小說發(fā)表。這些“少作”,大多收入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1985)。而其中一半左右的篇目,皆初刊《山西文學》及其前身《汾水》之上。本文的考察中心,是李銳1986年之前發(fā)表在《山西文學》的6篇作品——《鋼鐵廠的工人們》、《丟失了的長命鎖》、《五十五壯漢——北京人在外鄉(xiāng)(之一)》、《“窗聽社”消息》、《晚悵》、《晨霧——野嶺三章》,力求以時間為經(jīng),作品為緯,打撈“文本”背后的故事,述而不論。通過把文本重新植回原生的土壤,嘗試“還原文學發(fā)生的原始景象”,“呈現(xiàn)歷史的微觀途經(jīng)與細部生態(tài)”。同時,也望由“境”寫“人”,以“個”帶“群”,從掇拾不足入史的“前史”碎片入手,勾勒一個作家“誕生”的“故事線”,借以點染三晉文人的群體輪廓,展現(xiàn)幾代山西作家的文脈傳承與生命互動。

《山西文學》最初名為《火花》,1956年10月創(chuàng)刊,山西省作協(xié)主辦,首任主編西戎。以趙樹理創(chuàng)作理念為圭臬、“西(戎)李(束為)馬(烽)胡(正)孫(謙)”為主將的“山藥蛋派”的形成,就是以《火花》為陣地,因此“山藥蛋派”也被稱為“火花派”?!痘鸹ā?966年7月???,1976年1月復刊,改名《汾水》,仍由西戎主編。1982年起更名《山西文學》,李國濤主編?!斗谒纷詈笠黄诘墓嬷蟹Q,“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汾水》文學月刊決定從1982年元月起,改名為《山西文學》”,“仍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山西分會主辦,以登載農(nóng)村題材的短篇小說為主,兼登別樣。力求通俗化,群眾化,富有地方特色”。作為省辦刊物,《山西文學》的作用之一,仍是對山西文聯(lián)和作協(xié)的組織活動、文藝政策、重要會議等,予以及時準確的通報。如1983年底到1984年初的“清污運動”,《山西文學》即在連續(xù)兩期的首篇位置刊登相關(guān)會議內(nèi)容?!渡轿魑膶W》兼重作品和評論,下設“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評論”等版塊。文學趣味相對保守,確以“農(nóng)村題材”、“地方特色”為主,但也在“兼登”的“別樣”中透露著時代變動的信息。1985年以后,非工農(nóng)題材、非山西作家、非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獲得更多版面。如北島小說《幸福大街十三號》(1985年第6期),馬原小說《下一個才是童話》(1986年第8期),西川、駱一禾、海子的詩歌(1986年第8期)等,都于《山西文學》刊發(fā)。

李銳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1月到山西呂梁山區(qū)蒲縣刁口公社邸家河生產(chǎn)隊插隊落戶,1974年發(fā)表處女作《楊樹莊的風波》,1975年到臨汾鋼鐵公司做了兩年多產(chǎn)業(yè)工人,業(yè)余時間寫作。在“作家”身份之外,李銳長達十余年的“編輯”生涯也不應忽視。1977年,李銳調(diào)入山西《汾水》編輯部,負責“小說散文”類的責編工作。1979年12月加入山西省作協(xié)。1985年起歷任《山西文學》編輯部主任、副主編。

1982年之前,李銳曾有《小小》(1979年第8期)、《書——》(1980年第2期)、《人之常情》(1981年第4期)、《月上東山》(1981年第9期)等四個短篇小說刊于《汾水》。在《汾水》更名為《山西文學》后,李銳的首次亮相是《鋼鐵廠的公民們》,載《山西文學》1982年第4期。這篇小說,得益于李銳兩年多的臨鋼“熟練工”經(jīng)歷,也與《山西文學》對“工業(yè)題材”作品的大力倡導有關(guān)。一般認為,“可以作為材料的社會生活、社會現(xiàn)象的某些方面”的“題材”概念,是“十七年文學”和“文革文學”的“歷史產(chǎn)物”。但在山西,這一“題材”概念顯示出相當“頑強”的生命力。1982年9月,《山西文學》在大同召開“工業(yè)題材”創(chuàng)作座談會。1983年第5期的《山西文學》,辦為“工業(yè)題材短篇小說特輯”,并提前兩期做了“特別預告”。編者在“特輯”的《本期編后贅語》中說,“這個‘工業(yè)題材短篇小說特輯’里,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寫煤礦生活的。山西省是煤炭之鄉(xiāng),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礦工人的生活應當?shù)玫匠浞值姆从?,文藝刊物也應當為建設煤礦工人的精神文明作出貢獻”。兩個月之后的第7期,又刊發(fā)總結(jié)評論《切實的倡導 良好的開端——〈山西文學〉“工業(yè)題材短篇小說特輯”漫評》,為此次活動圓滿收場。

1982年7月,李銳的短篇小說《丟失了的長命鎖》發(fā)表(載《山西文學》1982年第7期)。該篇收入小說集時,更名《丟失的長命鎖》,并以此名作為集子的標題。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作為“山西青年文藝叢書”的一種,于1985年12月由成立不久的(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拔骼铖R胡孫”之一、時任山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的胡正為其作序,并在“序”中重點評論了這篇小說:“(李銳)在《丟失的長命鎖》中,則塑造了一位和猛獸搏斗,和愚昧偏見抗爭的青年農(nóng)民形象”,“從這篇同命運斗爭的頌歌中,可以感到作者是通過對這位青年勇士的描繪,抒發(fā)他歷經(jīng)坎坷和磨煉的生活經(jīng)歷所熔鑄的人生哲理:不論遭遇什么險惡,都要樹立自救、自立、自尊、自強的堅定信念,不要別人的憐憫與同情,要在同命運的搏斗中去爭取勝利!”

同年底,短篇小說《五十五壯漢——北京人在外鄉(xiāng)(之一)》刊于《山西文學》1982年第12期,并獲《山西文學》1982年優(yōu)秀小說獎?!渡轿魑膶W》的年度評獎活動,始于其前身《汾水》?!斗谒酚?979年底刊發(fā)“短篇小說評獎”啟事,并于次年宣稱“以后每年都將進行評獎”。1983年第4期《山西文學》刊發(fā)通訊稿《本刊1982年優(yōu)秀小說評獎揭曉》,該文稱評獎委員會由14人組成,推選李國濤為主任,周宗奇為副主任,“西李馬胡孫”五人皆為評委會成員?!读蟠湟患业墓适隆罚鴸|滿作)等三篇小說獲一等獎,《星》(柯云路、雪珂作)、《五十五壯漢》(李銳作)等七篇小說獲二等獎。此外,“在這次評選中,胡正的《又是元宵》、馬烽的《野莊見聞錄》、束為的《清風習習》獲得的票數(shù)都居前列,但是這幾位老作家都向評委會表示不參加評獎,使中青年作家得到更多機會。評委會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對他們扶植后來者的精神表示尊重”。韓玉峰在《人物·題材·情采——一九八二年〈山西文學〉獲獎小說讀后》(載《山西文學》1983年第5期)的評論文章中說,“李銳同志的《五十五壯漢》描繪了一群北京插隊知識青年。他們帶著共同的時代烙印和精神創(chuàng)傷,但又有著不同的秉賦氣質(zhì)和性格特點。經(jīng)過一場痛苦的磨煉,或者說是折磨,有的放達,有的沉思,有的頹唐……”,又在總評“藝術(shù)手法”時稱“得獎作品的語言各具風格”,如“《五十五壯漢》的地地道道的北京味”。

1985年5月,《五十五壯漢》又獲首屆趙樹理文學獎。該獎由山西省作協(xié)主辦,凡山西作家于評選年度內(nèi)發(fā)表和出版的作品均可參評。首屆“趙獎”評選年度為1979至1983年,獎項設置包括以下文學體裁(以獲獎名單排列為序):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長詩、短詩、報告文學、散文、兒童文學、理論、評論,獲獎名單完整刊登在《山西文學》1985年第7期。小說類一等獎獲獎者除馬烽、西戎、成一、胡正等老作家之外,鄭義《遠村》,柯云路、雪珂《耿耿難眠》等獲中篇小說一等獎,柯云路還憑借《三千萬》收獲短篇小說一等獎,李銳《五十五壯漢》、蔣韻《無標題音樂》、張平《祭妻》等獲短篇小說二等獎。

值得注意的是,“趙樹理文學獎”將“短篇小說”列在各種體裁之首,似非無意為之(可參考詩歌類獲獎名單,“長詩”就列在“短詩”之前)?!渡轿魑膶W》及其前身《汾水》,歷來對“短篇小說”極為重視。1979年的《汾水》,于10月出刊“短篇小說專號”,并把首屆年度優(yōu)秀小說的“評選范圍”明確規(guī)定為“短篇小說”。有趣的是,刊登評獎消息的1979年第8期,還于同期登載未署名通訊稿《高爾基這樣說:》,因篇幅短小,全文抄錄:

學習寫作應該從短篇小說入手,西歐和我國所有最杰出的作家?guī)缀醵际沁@樣做的,因為短篇小說用字經(jīng)濟,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節(jié)清楚,主題明確。我曾勸一位有才能的文學家暫時不要寫長篇,先寫寫短篇再說,他卻回答說:“不,短篇小說這個樣式太困難。”這等于說:制造大炮比制造手槍簡便些。

由此可見,對“短篇小說”的格外推重,或可視為一種“山西”傳統(tǒng),或“趙樹理”傳統(tǒng)。但不知何故,“趙樹理文學獎”隨后中斷19年之久,直到2004年才舉辦第二屆。

1983年第4期的《山西文學》,刊發(fā)李銳短篇新作《“窗聽社”消息》,并在此前一期的“編者談”中作了預告:“第四期有一批中青年作家的新作,其中柯云路、雪珂的中篇《傳達室里的笑聲》一定會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此外還有李銳、程琪、張玫同等人的短篇小說和韓石山的散文??梢哉f第四期是青年作家一馬當先了”?!丁按奥犐纭毕ⅰ返钠€配有編輯徐漫之撰寫的“編稿手記”《饒有趣味》。徐漫之在此篇“手記”中寫道:“李銳的這篇小說寫得饒有韻味”,“要有韻味,必須有內(nèi)容。這內(nèi)容有待作者從生活中去發(fā)掘。李銳的小說向當前的生活貼近,寫澎湃的生活潮流,這是可喜的。我想,也許這樣寫,對提高作者觀察生活的能力,表現(xiàn)生活的筆力,都有好處,倒不單是只在于寫出這一篇較好的作品。”

兩個月后,或許是第一篇李銳創(chuàng)作論,時任山西作協(xié)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的馮池撰寫的《嚴肅思考 銳意創(chuàng)新——談李銳的小說創(chuàng)作》,刊于1983年第6期《山西文學》的“文學新人”欄目。該欄目于1983年第1期推出,專登評論山西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的文章。僅在1983年,就刊發(fā)了關(guān)于張玫同、程琪夫婦,苗挺,王東滿,柯云路,李銳,蒲峻,馬駿,毛守仁的評論文章。馮池文中認為,李銳已發(fā)表的二十篇小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寫山鄉(xiāng)生活的,此類作品著重深掘主題,內(nèi)容富有對生活的再認識意義;另一類,寫工廠、城市及知青生活的,此類作品著重刻畫人物,內(nèi)容富有審美的意義”。

80年代的《山西文學》,頗為注重對于青年的扶持和獎掖。“文學新人”之外,又于1984年11月起增設“希望之星”欄目,“專門發(fā)表優(yōu)秀處女作和新人新作”。呂新的成名作《那是個幽幽的湖》,就刊于1986年第2期的“希望之星”欄目。這種鼎力支持,不僅限于年輕作家,也加于青年評論家。1985年第11期的《山西文學》頭條刊發(fā)當時僅是“文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張頤武的《中國農(nóng)民文化的興盛與危機》,并配發(fā)熱情洋溢的“編稿手記”《請關(guān)心文學理論的發(fā)展》。

《“窗聽社”消息》之后,李銳短篇小說《晚悵》刊于《山西文學》1984年第12期,頭條,并再次獲得《山西文學》年度優(yōu)秀小說獎。1984年優(yōu)秀小說評選結(jié)果載《山西文學》1985年第4期,評獎委員會與兩年前相比變動不大,老作家李束為退出,李銳作為評委之一,與李國濤、周宗奇、張石山、馬烽、西戎、胡正、孫謙等組成14人的評委會。共12篇小說獲優(yōu)秀小說獎,不分等次。獲獎小說述評仍由批評家韓玉峰撰寫,題為《時代孕育出來的碩果——〈山西文學〉一九八四年獲獎小說讀后》。韓玉峰以“時代氣息的強烈、人物性格的鮮明和‘山藥蛋派’的特色”概括獲獎作品的總體面貌,并特別強調(diào)李銳的《晚悵》與“改革”的時代氛圍之契合:“小說創(chuàng)作應與時代生活同步,而今時代的主旋律莫過于改革。堅持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道路的山西作家,他們的眼光和筆觸首先接觸到這一時代的主題”,“改革不僅促進了人們在生產(chǎn)方式上的觀念的變化,而且也促進了人們在生活方式上的觀念的變化。李銳的《晚悵》就是反映這一主題的難得的佳作”,“作品描寫了司馬村兩位剃頭師傅的競爭,……作者不寫時代的變遷,不寫改革的潮流,只是選擇了這樣一個生動的生活側(cè)面,描繪了兩代人的悲歡情懷,一代風尚的急劇變化,不正是以小見大,以具體見一般,對整個時代生活的反映嗎?”針對藝術(shù)特色,曾評價《五十五壯漢》具有“地地道道的北京味”的韓玉峰認為,本屆獲獎作品“從語言風格來說,仍然是質(zhì)樸和幽默”,即使“悲劇式的人物”,如《晚悵》中的剃頭三兒,“也充滿了幽默感,只是在幽默中包含著無可奈何的辛酸”,“這一切無疑地是‘山藥蛋派’的特色”。

李銳在《厚土》之前發(fā)表的最后一篇小說是《晨霧——野嶺三章》,載《山西文學》1985年第11期。《晨霧》是山西文學發(fā)起的“同題小說”活動,焦祖堯、成一、燕治國、韓石山、周宗奇、鄭義、李銳、張石山等8位作家參與。署名枯棘的評論員文章《愿讀者喜歡它》(載《山西文學》1985年第8期)對這一活動作了說明:“本刊第八期,組織了兩欄‘同題’作品。一欄是同題小說《晨霧》,一欄是同題詩《黃土高原》”,“同題詩文,古來有之。大而言之,舊時的開科取士,如今的高考作文,那是很多學生搞‘同題’了。小而言之,文友唱和,也有三兩同志做‘同題’的”,“文學期刊,讀者至上。我們希望努力將本刊辦得生動活潑,求新穎、富變化,希望得到讀者的喜歡。同題小說和同題詩歌這種新花樣,不知讀者諸君能否喜歡?”

為提示這種“命題作文”活動的“歷史語境”,補充兩個可做“互文”閱讀的材料:

一、《山西文學》編輯部撰《敬告忠實讀者》(1985年第3期):“當今之時,以劍俠、驚險、神怪為主要內(nèi)容的‘通俗小說’風起云涌,而素以發(fā)表嚴肅文學作品為己任的眾多期刊,則進入困難時期。《山西文學》亦不例外。令人欣慰的是,進入一九八五年后,本刊訂戶仍能基本保持穩(wěn)定,……這委實叫人感動、感奮。為此,我們謹向數(shù)以萬計的《山西文學》之友致以衷心的謝忱!”

二、1985年,玩此“花樣”的不只《山西文學》一家,如上海的《小說家》雜志,就于當年第1期發(fā)起“同題小說——《臨街的窗》”活動,王蒙、張賢亮、陸文夫、馮驥才、劉賓雁、張潔等作家都參與其中。

可見,早在80年代中期,迫于“市場”壓力,純文學期刊就已開始調(diào)整策略,以“讀者至上”為理念,尋求種種方式吸引關(guān)注。

趙天成 中國人民大學

注釋:

①劉勇《關(guān)于文學編年史現(xiàn)象的思考》,《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第7期。

②《汾水》1981年第12期封底。

③西戎《清除精神污染 建設文學隊伍》,《山西文學》1983年第12期;《高舉社會主義文學的旗幟 清除精神污染——作協(xié)山西分會主席團擴大會議紀實》,《山西文學》1984年第1期。

④《山西群眾文藝》,1974年第2期。

⑤《作協(xié)山西分會新近接納一批會員》,《汾水》1980年第2期。

⑥李銳《生日》,收《拒絕合唱》,第18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⑦張光年《題材問題》,《文藝報》1961年第3期,轉(zhuǎn)引自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第74頁,2007。

⑧《這一期和后兩期——編者談》,《山西文學》1983年第3期。

⑨《蓓蕾初開透嫩香——本刊1979年小說評獎活動概述》,《汾水》1980年第3期。

⑩《中國作家協(xié)會山西分會頒發(fā)山西省首屆趙樹理文學獎獲獎名單》,《山西文學》1985年第7期。

?《〈汾水〉消息——十月出刊“短篇小說專號” 年底舉辦“短篇小說評獎”》,《汾水》1979年第8期。

?《這一期和后兩期——編者談》,《山西文學》1983年第3期。

?《饒有趣味》(編稿手記),《山西文學》1983年第4期。

?本刊評論員《“希望之星”說》,《山西文學》1984年第11期。

?《請關(guān)心文學理論的發(fā)展》(編稿手記),《山西文學》1985年第11期。文中開篇寫道:“當前,有一批青年評論家以高度的熱情和責任感,從各種新的角度去探討中國文學的重大問題。也許他們的看法未必十分穩(wěn)妥圓通,但見解是新穎的、有益的;縱使存在著片面,正如一位青年評論家所講,那也往往是‘深刻的片面’?!?/p>

?《山西文學》,1985年第5期。

猜你喜歡
李銳短篇小說山西
山西270多萬公頃秋糧長勢良好
山西首例給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開道歉
“書”寫山西 以藝戰(zhàn)疫
嘔心瀝血,奉獻山西農(nóng)業(yè)
短篇小說中的時間——評余靜如短篇小說《好學生》《平庸之地》
綁架
李銳作品
法國:短篇小說ATM機
攝魂相機
李銳&方方:把老婆當成孩子一樣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