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
莫拉維茨被認為是20世紀詮釋肖邦作品最出色的鋼琴家之一;他的錄音大多只在小公司發(fā)行,但留下的每一張都“如明代的瓷器一般珍貴、閃亮”。
7月27日,著名捷克鋼琴大師伊凡·莫拉維茨(Ivan Moravec)去世,享年85 歲。他一生為人低調(diào),名氣雖不及魯賓斯坦、霍洛維茲等大腕,但其演奏技藝和音樂才華卻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莫拉維茨被認為是20世紀詮釋肖邦作品最出色的鋼琴家之一;他的錄音大多只在小公司發(fā)行,但留下的每一張都“如明代的瓷器一般珍貴、閃亮”。
今天,我們發(fā)一篇舊文,以紀念這位鋼琴大師。感謝他給樂迷們留下的音樂財富。本文曾刊發(fā)于《鋼琴藝術(shù)》雜志 2013年 9月刊,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因篇幅所限,經(jīng)作者同意略作刪減和編輯。
1.飛利浦唱片公司1998年曾推出過一套轟動一時的唱片:《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這套錄音共包括100卷200張 CD、共 74 位鋼琴家的代表性錄音。由于這套巨制橫跨整個錄音史,錄音版權(quán)也涉及到大部分著名唱片公司,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一套里程碑之作。
在這么多的鋼琴家中有一個不甚起眼的名字,伊凡·莫拉維茨(Ivan Moravec)。當(dāng)時即便是經(jīng)驗豐富的樂迷也未必都聆聽過這位“不知名”的鋼琴家。但就是這僅有的兩張錄音,讓有欣賞經(jīng)驗的人立刻感到如獲至寶,如唱片內(nèi)頁中介紹所言,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肖邦演奏者之一。
2.莫拉維茨1930年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從小就對歌劇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父親是一個業(yè)余的鋼琴家和歌唱家,莫拉維茨因此受到了很深的影響,他在采訪的時候提到一直很喜歡歌唱藝術(shù),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他的演奏如歌般優(yōu)美。
3.1957年對莫拉維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時年37歲的意大利著名鋼琴家米凱蘭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1920-1995)在布拉格聽到了莫拉維茨的演奏,非常欣賞,立刻邀請他參加在意大利城市阿雷佐辦的夏季大師班,這一年左右的學(xué)習(xí)對莫拉維茨的演奏有很大的幫助。
眾所周知,米凱蘭杰利的完美主義風(fēng)格和精制優(yōu)美的音色是其最大的特點,從現(xiàn)在莫拉維茨的錄音來看,這兩樣確實從他的老師身上學(xué)到很多。
4.期間,莫拉維茨的一場布拉格獨奏會磁帶流傳到了美國,沒過多久一個美國小型發(fā)燒錄音公司“鑒賞家協(xié)會”(Connoisseur Society)主動簽約了年輕的莫拉維茨,從 1962年起正式遠赴美國開始了首批錄音。1964年,著名指揮家喬治·塞爾邀請他與其麾下的克利夫蘭交響樂團一同演出,就此展開了國際演奏事業(yè)。
5.莫拉維茨的鋼琴演奏風(fēng)格可以簡單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高度的理性控制與情感抒發(fā)的平衡,細節(jié)豐富層次分明,精簡的曲目范圍,手指精準的技巧但從不炫技,以及他最為標志性的優(yōu)美音色。
從現(xiàn)存的現(xiàn)場錄音聽來,莫拉維茨的演奏質(zhì)量絕不亞于錄音室,甚至更好。理性的控制不代表他的演奏是冷冰冰的,與之相反,在那些最優(yōu)美的片段里你會聽到莫拉維茨極為動人的抒情表達。這是一種獨具天賦的樂感和高度自我控制力的結(jié)合,極為難得。聆聽他的錄音最好獨自一人,平心靜氣,戴上耳機,這樣你會聽到很多其他大師所沒能表達出來的豐富細節(jié)。
6.從互聯(lián)網(wǎng)提供的莫拉維茨錄音目錄和我手頭的CD來看,大師的曲目可以用“狹窄”來形容,CD數(shù)量也極少,這并非貶義,相反更凸顯了他的高要求和完美主義。
這和至今還在不斷挖掘出新錄音,曲目量大到驚人的李赫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毫無疑問在這方面李赫特是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但這絲毫不會降低評論界對莫拉維茨的評價。在20世紀,拋開那些早逝的天才外,也僅有米凱蘭杰利和莫拉維茨師徒倆在極為有限的保留曲目里獲得了國際上的聲譽,這是非常罕見的奇跡。
7.聆聽莫拉維茨的演奏你可以非常放心,因為他在任何曲目的風(fēng)格把握上極其準確,彈誰像誰,不會在演奏中明顯刻上自己的烙印。此外,因其曲目里很少有直接表達技巧的樂曲,有人會逐漸忽略莫拉維茨的演奏技術(shù),直到在一些肖邦、勃拉姆斯作品里的困難片段中才能偶爾聽見他用無與倫比的手指如履平地,沒有一絲模糊和錯誤,我們這才想起原來他不是沒有技術(shù),而是真正做到了技術(shù)來為音樂服務(wù)。
8.所以用很多發(fā)燒友的話來說,只要莫拉維茨錄過的曲目,都可以作為“決定版”來欣賞,即便有些大師在部分曲目上的個性表達可能更為優(yōu)秀,但莫拉維茨的所有錄音也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
9.在有次采訪里他說對他影響最大的鋼琴家是季雪金(Walter Gieseking 1895-1956)和弗里德曼(Ignaz Friedman 1882-1948),前者是最優(yōu)秀的印象派大師之一,以音色多變著稱,而后者則是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優(yōu)美的歌唱,自發(fā)性的樂感和個性的演繹都是其獨有的標志,他們的錄音也許就是莫拉維茨靈感的源泉吧。
10.《紐約時報》著名樂評家哈羅爾德·勛伯格(Harold C.Schonberg 1915 - 2003)在聆聽過莫拉維茨獨奏會之后寫道:“莫拉維茨使用一種出奇的溫暖音色,永遠把持著如歌的旋律線,而演奏中也維持著嚴整的結(jié)構(gòu)性。這是一場引人入勝的獨奏會,演奏者非常具有自己的主見,充滿張力、詩意與精致的音色。這在滿街機關(guān)槍式鋼琴家的現(xiàn)代,真是件難能可貴的事?!?/p>
這段話是對莫拉維茨的高度評價,二十世紀早期所謂鋼琴的“黃金時代”已過,我們現(xiàn)在還能從莫拉維茨的演奏中聽到些許媲美那個年代的聲音,是十分幸運的。
大師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