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靜
摘 要:莧菜因生育期短、見效快、種植方便、商品性好而受到菜農的普遍歡迎。南陽市農科院蔬菜科學研究所從2004年開始開展莧菜資源收集與品質選育工作,最終推出了“武莧圓葉”莧菜品種。試驗結果顯示,“武莧圓葉”綜合性狀表現(xiàn)優(yōu)良,適宜在南陽地區(qū)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
關鍵詞:武莧圓葉;莧菜;選育;生產(chǎn)試驗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1-68-03
1 品種選育過程
1.1 育種目標 莧菜(Amarantus mangestnus L.)又叫赤莧、綿莧、彩莧、汗莧、雁來紅、青香莧、紅莧菜、刺莧菜、野莧菜、三色莧、野刺莧等,是南陽市主要蔬菜之一,一年可種植多次,復種栽培面積約666.67hm2。莧菜是耐高溫的作物,為了滿足莧菜的周年供應,亟需選育優(yōu)質、抗寒的莧菜新品種。然而,目前莧菜主要是自己留種,品種出現(xiàn)退化,品種的葉色、商品性狀、整齊度等有待改進。
1.2 親本選育 2004-2005年廣泛征集國內外莧菜原始材料,在南陽市農科院蔬菜科學研究所資源圃每年通過春秋兩季的連續(xù)種植觀察,逐步篩選親本原始材料,2005年春發(fā)現(xiàn)1份來源于南陽市的原始材料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好,為農家長期自留品種,于2004年征集得來,該資源為圓葉紅莧,是武莧圓葉的親本來源。
1.3 育種過程 南陽市農科院蔬菜科學研究所從2004年開始,開展莧菜資源收集與品種選育工作,推出了“武蔬莧菜”,在生產(chǎn)上大量推廣應用,但都沒有進行審(認)定。針對農戶反映出在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莧菜產(chǎn)量和耐寒性等問題,筆者開始有目標性地在各地開展了生長速度快、抗寒、豐產(chǎn)型莧菜種質資源的收集工作。
2005年4月對30份莧菜資源進行了田間初步觀察,選取10株優(yōu)良單株留種,這些品種的株高平均為24~25㎝,植株直立,不易老,葉片卵圓形,葉面微皺,葉邊綠色,中間紅色,全緣;在留種的10株中,田間編號為“05-8”植株的葉片為卵圓形,葉面微皺,葉邊綠色,中間紅色,全緣,播種至初收為30d,延續(xù)采收15~25d,耐寒性強,品質優(yōu),符合育種目標。2006年4月在南陽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株系比較試驗,選留植株整齊、產(chǎn)量高、生育期較短、品質優(yōu)、綜合性狀好的2個株系(WS1、WS2),6月在該基地對此2個株系進行小區(qū)品種比較試驗,結果WS1株系的產(chǎn)量高,較早熟,商品性好。于2007-2008年連續(xù)2a在南陽市農科院蔬菜所基地等3個試驗點對WS1株系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圓葉紅莧”為對照品種,2a3點的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與“圓葉紅莧”相比,WS1株系的綜合性狀優(yōu)異,商品性佳,優(yōu)于圓葉紅莧,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特別是抗病毒病和莖腐病,葉色鮮綠,有光澤,耐寒性強,葉片數(shù)較多,豐產(chǎn)穩(wěn)定等;產(chǎn)量方面,WS1株系比圓葉紅莧增產(chǎn),表現(xiàn)出良好的豐產(chǎn)性,符合育種目標。2009年秋此優(yōu)異株系WS1被命名為“武莧圓葉”。
2 武莧圓葉及其親本圓葉紅莧主要特征特性
武莧圓葉:植株整齊一致,商品性好,株型直立,葉片卵圓形,葉面平滑,葉邊綠色,中間紅色,光澤度好,全緣,株高23.6cm,開展度24.3cm;葉片數(shù)8.2片;抗病性好,高抗莖腐病、軟腐病,病毒病。播種后28~35d采收,產(chǎn)量高,適應性廣。
親本圓葉紅莧:植株整齊較差,商品性較好,株型直立,葉片卵圓形,葉面微皺,葉面紫紅色,葉邊綠色,中間紅色,光澤度好,葉圓,全緣,葉柄綠色,株高22.0~23.1cm,開展度19~24cm;葉片數(shù)7.6片;耐熱抗?jié)?,抗病性好,高抗莖腐病、軟腐病、病毒??;適應性廣,容易栽培。播種后30~40d采收。其葉肉較厚,品質柔嫩,適合炒食。
2.1 品種特點 優(yōu)點:武莧圓葉品種的抗逆強,栽培穩(wěn)定,同期耐寒性優(yōu)于親本,耐熱性與親本相當;生長速度快,可提早采收,對填補市場上蔬菜淡季的需求有很好的作用;產(chǎn)量比親本高;商品外觀性好,葉片顏色嫩綠光亮,光澤度好,適合南陽市1~11月播種。缺點:由于生長速度較快,如果播種過密,底部葉片會出現(xiàn)遮陰,易變黃。需適當稀植,用種量控制在7.5㎏/hm2為宜,成熟時做到適時采收。
2.2 栽培技術要點 武莧圓葉品種即可進行露地種植,也可采取大棚栽培。露地一般一年可進行2次種植。春季在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5℃以上時即可播種。若采用大棚栽培,則可適當提前播種。秋季播種可安排在9月中旬進行。在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整地,確保土層的疏松、無坷垃,并開廂、做溝等,做到搶墑播種。莧菜吸收肥料的能力極強,生育期短,因此應施足夠的基肥,可在整地的基礎上施充分腐熟的豬糞肥60~75t/hm2+復合肥375~750kg/hm2等。肥料的施入順序:先在播種前10~15d將豬糞等生物有機肥施入,以便于旋耕機耕作時將土壤與肥料混合均勻,播種前2~3d再施入復合肥。病蟲害防治上,主要采取農業(yè)防治的方法,輔以化學防治。不可選擇高毒、高殘留的農藥。
3 品種試驗情況
3.1 試驗材料 供試莧菜品種包括WS1新株系(即武莧圓葉)、圓葉紅莧。供試肥料包括有機肥、復合肥、0.5%尿素液等。
3.2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分別為南陽市農科院蔬菜所基地、西峽和內鄉(xiāng)。
3.3 試驗設計 分別在3個試驗點開展了2個品種的對比試驗。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為15m2。試驗地周圍設置保護行。
3.4 試驗方法 采用直播栽培的方式。3月8日在各個試驗點上將2份莧菜種子撒播于事先整好的大棚中,施有機肥45t/hm2、復合肥750㎏/hm2作底肥,開溝做畦,畦面包溝2m,先打少量底水再撒播種子2.5g/m2,然后撒0.2cm厚的細土覆蓋。撒子后畦面再鋪2m寬的微膜,膜四周壓實閉棚升溫。早春氣溫較低,約15d左右出苗,及時去地膜插弓蓋小棚繼續(xù)保溫,大棚中氣溫達30℃時及時通風換氣。莧菜3片真葉及時間苗,如底肥不足及時澆施0.5%尿素液1次,最好在晴天的中午進行。莧菜后期生長擁擠,應及時采收,以利通風透光,以免植株過于柔嫩及田間濕度過大而感染莖腐病。
3.5 調查內容 莧菜播種后30d適收期時,調查植株的株高、株幅、葉長、葉寬、葉柄長、葉數(shù)、莖粗、葉片類型、葉色、葉片光澤度等。在每個小區(qū)內隨機抽取10株調查植株的株高、株幅、葉數(shù)、葉柄長,并計算出3次重復的平均值。莧菜抗病性主要是調查病毒病及莖腐病的病情指數(shù)。莧菜商品成熟時隨即收獲,去除外部老黃葉,同一品種一次性收獲完畢,分別稱量各小區(qū)的菜重,并折算出單位面積產(chǎn)量。
4 結果與分析
4.1 植物學性狀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武莧圓葉的株形美觀,株高范圍在23.2~24.0cm,平均為23.6cm,株幅范圍20.0~25.0cm,平均為22.2cm;葉片顏色鮮亮,光澤度好,葉邊綠色(較多),中間紅色,葉柄綠,柄長5.8~6.2cm,平均為6.0cm,葉寬平均為6.9cm,葉片數(shù)8.0~8.4cm,平均為8.2片,生長28~35d可以收割。
圓葉紅莧的株形美觀,株高范圍在22.0~23.1cm,株幅19.0~23.0cm;葉片顏色暗,葉邊為綠色,中間紅色,葉柄綠,柄長5.6cm,葉寬7.7cm,葉片數(shù)7.6片,生長30~40d可以收割。
由此可見,圓葉紅莧的葉片光澤度較差,而武莧圓葉的光澤度好,商品性較好。
4.2 抗病性比較 由表2可知,武莧圓葉、圓葉紅莧病毒病平均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2.75、4.23,前者較后者降低了1.48;莖腐病的平均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4.97、7.57,前者較后者降低2.6。綜合上述各點抗病性表現(xiàn),武莧圓葉在各點的病毒病和莖腐病的平均病情指數(shù)比圓葉紅莧低,抗病性比圓葉紅莧好。
4.3 產(chǎn)量比較 由表3可知,武莧圓葉、圓葉紅莧的平均折合產(chǎn)量分別為55 733.34、51 377.78kg/hm2,前者比后者增產(chǎn)8.48%。
4.4 生長速度比較 從播種后30d時調查2a3點莧菜抽薹情況,結果表明武莧圓葉和圓葉紅莧2個品種的生長速度均較快,抽薹情況良好。
5 結論與討論
2a 3點品種認定試驗結果表明:商品性方面,圓葉紅莧的葉片光澤度較差,武莧圓葉光澤度好,商品性較好。抗病性方面,武莧圓葉在各點的病毒病和莖腐病的平均病情指數(shù)比圓葉紅莧低,抗病性比圓葉紅莧好。產(chǎn)量方面,武莧圓葉比圓葉紅莧增產(chǎn)8.48%。生長速度方面,播種后28~35d調查時,武莧圓葉和圓葉紅莧品種都未出現(xiàn)抽薹現(xiàn)象,晚抽薹性較強。
綜合上述可見“武莧圓葉”綜合性表現(xiàn)優(yōu)秀,植株整齊一致,產(chǎn)品商品性好,株型直立,葉片卵圓形,葉面微皺,葉邊綠色,中間紅色,光澤度好,全緣,株高23.6cm,開展度24.3cm;葉片數(shù)8.2片??共⌒院茫呖共《?、莖腐病;播種后28~35d采收,生長速度快;產(chǎn)量高,一般可達55.2t/hm2以上。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