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根發(fā)
那些年,我的淘書樂
□ 邱根發(fā)
我小時候家境很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有限,兄弟姐妹又多,幾乎沒有可能去商店買玩具和小人書。那時我們男孩子的玩具都是自制的,比如彈皮弓、打彈子、滾鐵環(huán)、竹子水槍、蟋蟀盆等。假如有機會弄到一只皮球在弄堂里踢踢,那簡直像是中了頭彩,開心得不得了。看到班上有的同學(xué)把小人書帶到學(xué)校里來,我羨慕極了,遇到心儀已久的連環(huán)畫,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孫悟空大鬧天宮》、《鐵道游擊隊》、《撲不滅的火焰》等等,總是想辦法向同學(xué)借來看,如果能借回家給我的兄弟姐妹們共同欣賞,全家人便會高興一個晚上。我們都喜歡看書,倒不是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而是書中的世界太精彩,可以把我?guī)У胶芏辔粗纳衩氐倪h(yuǎn)方,而那時恰恰是沒有書看,買不起書,又不知道哪里有少兒圖書館。
那時學(xué)校里作業(yè)簡單,無需花多少時間,甚至在課間我就可以做完。課余干什么呢?我多么想有點錢,買本書來看啊!記得我買第一本書是1963年。當(dāng)時正在讀小學(xué)一年級,是老師幫我們代買的。我記得當(dāng)時學(xué)期快要結(jié)束了,學(xué)校退給每人三角二分錢代辦費,但發(fā)到手二角七分,同時發(fā)下一本《臘月淚》,屬于憶苦思甜類的宣傳小冊子,等于是用五分錢買了一本書。我看了看書后的價格,原價是一角二分,這對我們已經(jīng)是很優(yōu)惠了。我非常高興,因為這是屬于我的第一本書啊!我看了不知多少遍,有些句子都可以背出來了,直到今天還收藏在我的書櫥里,承載了我童年時代少有的歡樂。
從那以后,我看書和買書的念頭一發(fā)而不可收。父母知道我特別喜歡讀書,想想總是向人家借不是辦法,于是擠出點零錢給我買書。記得我陸續(xù)買了或借來了《暴風(fēng)驟雨》、《劉文學(xué)》、《烈火金剛》、《歐陽海之歌》、《青春之歌》、《紅巖》等等,那是在“文革”以前,只要口袋里有點零錢,還是可以買到書的。
想不到1966年“文革”爆發(fā)后,我們又淪落到幾乎沒有書看的境地。除了《朝霞》和《學(xué)習(xí)與批判》兩本雜志之外,剩下就是魯迅的《吶喊》、《彷徨》等單行本,讀物很少。有一天我父親單位里發(fā)下來《毛澤東著作選讀》甲種本和乙種本,我高興得連夜捧讀,尤其對其中的注釋特別感興趣,使我獲得了不少歷史和理論知識。那時天下大亂,學(xué)校里不上課了,我就找些人家不要了的高年級的語文課本來看,也很有興味。
好在那時沒有書看還可以看報紙。我家附近的居委會門口有個報欄,每天有一位老大爺負(fù)責(zé)更換報紙,他見我常去看報,有時就把更換下來的舊報紙送給我。如果是星期天,那我這一天就哪里也不去了,就關(guān)在家中看報,把整張報紙的邊邊角角的內(nèi)容全部看遍?,F(xiàn)在想來也很奇怪,有些內(nèi)容我根本看不懂,懵懵懂懂的,甚至非常枯燥,但還是要往下看。我家附近就是中山公園,那里也有個報欄,報紙的品種比居委會門口要多得多,我可以在那里一站就是半天。記得有一天報紙的頭版頭條是北京市委改組的消息,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當(dāng)時新組成的北京市委的人員名單,第一書記是李雪峰,第二書記是吳德。還有一條消息是美國尼克松總統(tǒng)上臺發(fā)表演講,為了防止群眾投擲雜物,前面用玻璃擋起來了?,F(xiàn)在想想覺得可笑,對于一個小學(xué)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那會有什么興趣呢?但是無論如何,總比沒有東西看要好。可知在那個年齡,求知的欲望是多么強烈,多么需要知識的滋養(yǎng)!
粉碎“四人幫”之后,文化的春天來到了,書店里又有書賣了。那時我已是江蘇大屯煤礦的一名礦工,每月工資只有三十幾元,我省吃儉用近五年時間,才積累了300多元錢。1978年,當(dāng)我考上上海旅游??茖W(xué)校,拿著錄取通知書興沖沖地回滬之后,短短十幾天,就把這300多元錢全花光——我在愚園路、福州路、南京東路等新華書店買回了一捆又一捆的書,而且是排隊買來的。特別是中外古典名著,記得買回來的有《唐詩三百首》、《宋詞選》、《包法利夫人》、《悲慘世界》、《紅與黑》、《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被侮辱和被損害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老人與海》、《藝術(shù)哲學(xué)》、《倪煥之》、《小桔燈》、《郭小川詩集》等等。我至今記得當(dāng)時買到新書的高興勁兒,回來就在每本書的扉頁上寫上購書日期和地點。那些天我?guī)缀跆焯於寂菰谛氯A書店里,書店的營業(yè)員都認(rèn)識我了,遇到新出的好書,他們就會向我推薦,我每次都是照單全收。幸虧那時書價還不是太貴,否則我一定會很難堪的。回到家我簡直成了一個富翁,把書攤在桌子上、椅子上、床上,一本本慢慢欣賞,還用舊牛皮紙包好書皮,只要聞到那淡淡的油墨香就非常陶醉,內(nèi)心涌起無限的滿足和幸福。
由于我畢竟不富裕,買書的錢逐漸難以為繼。怎么辦呢?從1985年起,我開始在周日逛舊書店,騎上自行車一早出門去文廟或福州路上的舊書店淘舊書,總要到下午三四點鐘才回家,中午就在街上買個饅頭充充饑。那時我家住在紫云路天山新村,到南市區(qū)文廟或福州路都有不少路,但是為了心愛的書,我總是樂此不疲,每次回來,自行車后座上總有高高一摞書,這就是一周的精神食糧了。以至于我的自行車的后輪胎高度磨損,“換胎率”特別高。有一次我“淘”的書實在太多了,只好借了一輛黃魚車?yán)貋?。漸漸地,我家里已是“書滿為患”了。朋友們來到我家,總是看我在書山書海中忙碌,笑我是個“書癡”,其實他們不明白,讀書之樂,實在是勝過吃山珍海味啊!
1996年,我榮獲“上海十大藏書優(yōu)勝獎”。欣喜之余,回想在那些精神饑渴的年代,正是這些書給我的人生指引了方向。
看看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買書和藏書都很方便了,我覺得反而不如以前用功了。什么原因呢?想起魯迅先生的話:“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魯迅先生的話似警鐘長鳴,時時鞭策著我,絕不能忘乎所以,絕不能沉湎安逸,一生絕對要走正道,要無愧于黨和人民。這種“警惕感”,也源自我的藏書和讀書啊!
(摘自《上海灘》2014年第8期)
微 歷 史
北宋大臣王拱辰對中國文學(xué)史有重大貢獻(xiàn),他搞倒滕子京,滕跑到巴陵,重修岳陽樓,請老朋友范仲淹寫了《岳陽樓記》;他搞倒歐陽修,歐陽跑到滁州,寫了《醉翁亭記》;他差點搞死蘇舜欽,老蘇回老家,買了塊地,修了個亭子,寫了篇《滄浪亭記》。這三篇還剛好都是相隔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