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專 安平平 楊雪 王媛
摘 要:納米四氧化三鐵由于其具備了比表面積大、反應活性高等優(yōu)點,同時具有磁性特征,再加上其再生簡便、成本低和高效等優(yōu)點,使得納米四氧化三鐵這種優(yōu)異吸附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該研究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備納米四氧化三鐵,考察不同pH、時間、初始濃度對納米四氧化三鐵去除Cr(VI)離子的影響。結果表明:pH為7.0,溫度為25 ℃時,吸附12 h后,Cr(VI)的去除率可達99.4%,并通過吸附曲線計算出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VI)離子的飽和吸附濃度為13.4 mg/g。研究表明: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VI)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可廣泛用于實際工程中的廢水處理。
關鍵詞:納米四氧化三鐵 Cr(VI) 去除率 飽和吸附
中圖分類號:TQ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b)-0031-02
金屬鉻廣泛應用于電鍍、紡織、印染、造紙、醫(yī)藥、冶煉、電解等行業(yè),這些行業(yè)均產(chǎn)生大量的工業(yè)廢水,由于不合理排放,經(jīng)常導致嚴重的水質污染問題。鉻在自然界中主要以Cr(VI)和Cr(III)兩種形態(tài)存在[1],相對來說,Cr(VI)毒性較強,是Cr(III)的100倍,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如何治理Cr(VI)污染問題已經(jīng)引起政府及環(huán)境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傳統(tǒng)修復Cr(VI)污染的傳統(tǒng)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學沉淀法、生物修復法等[2-4],但它們存在操作繁瑣、成本高、效率低和二次污染等問題[5]。而其中,吸附方法由于其高效性和低選擇性、且操作簡單,一直沿用至今。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粘土礦物質、天然和人造高分子材料、生物質等等[6]。但是再生成本高、效率低、操作困難等缺點制約了它們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近年來,納米四氧化三鐵作為一種新型吸附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它不但具備了納米材料比表面積大、反應活性高等優(yōu)點還結合了四氧化三鐵的磁性特征,這使得重金屬的回收利用得以簡單實現(xiàn),杜絕了二次污染等問題。再加上其再生簡便、成本低和高效等優(yōu)點,使得關于納米四氧化三鐵這種優(yōu)異吸附劑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該研究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備納米四氧化三鐵,考察其對Cr(VI)溶液的處理效率。
1 材料與方法
藥品:FeCl3·6H2O(天津科密歐),F(xiàn)eCl2·4H2O(北京化工廠),濃氨水(北京化工廠),Cr(VI)標準溶液(國家標物中心)儀器:磁力攪拌器AM-3250B(AUTO SCIENCE),pH計(HACH),可見分光光度計723C,恒溫搖床(上海一恒)。
1.1 納米四氧化三鐵的制備
用化學共沉淀法制備Fe3O4納米粒子[7-9]。將1.0 gFeCl2·4H2O和2.6 g FeCl3·6H2O用100 mL去離子水溶于250 mL三頸圓底燒瓶中,通氮氣保護,加熱至80 ℃后快速攪拌,同時緩慢滴加28 mL氨水,反應30 min后用永久磁鐵吸附生成的Fe3O4顆粒,棄去上清液,殘余物用去離子水和甲醇洗滌數(shù)次得黑色沉淀物Fe3O4顆粒。
1.2 pH、時間、初始濃度對Cr(VI)的吸附率的影響
選取不同的pH(2、3、4、5、6、7),時間(0.5 h、1 h、2 h、4 h、8 h、12 h和24h),初始濃度(40 mg/L、50 mg/L、60 mg/L、70 mg/L、80 mg/L、90 mg/L 和100 mg/L)),考察各不同條件下,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VI)溶液去除率的影響。
1.3 吸附曲線實驗
吸附實驗均在溫度為(25±1)°C條件下進行,將0.4 mg吸附劑分別加入到10 mL Cr(VI)溶液中(濃度分別為40 mg/L、50 mg/L、60 mg/L、70 mg/L、80 mg/L、90 mg/L和100 mg/L),用0.1 M的HCl和NaOH溶液調整pH值。在搖床上震蕩吸附(200 rmp),吸附達到平衡后,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分離吸附劑。
2 結果和討論
2.1 pH、時間、初始濃度對Cr(VI)的吸附率的影響
初始濃度為40 mg/L、溫度為25 ℃、投加量為4 g/L時,考察了不同pH下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Ⅵ)溶液的吸附效率,由圖1可見,pH對Cr(Ⅵ)離子的吸附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當溶液pH從2.0增加到7.0時,Cr(Ⅵ)的去除率從33%增加到99%。這可能是因為隨著pH的不斷增大,吸附劑處于去質子化形式,納米四氧化三鐵表面的負電荷增加,與帶正電荷的Cr(Ⅵ)離子之間反應,從而提高了去除率。
初始濃度為40 mg/L、溫度為25 ℃、投加量為4 g/L時,考察了不同時間下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Ⅵ)溶液的吸附效率,由圖2可見,當時間從0.5 h增加到12 h,Cr(Ⅵ)溶液的去除率從46.3%增至99.4%,從12 h到24 h,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所以12 h為納米四氧化三鐵吸附Cr(Ⅵ)溶液的最佳時間。
pH為7.0、溫度為25 ℃、投加量為4 g/L時,考察了不同初始濃度對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Ⅵ)溶液的吸附效率,由圖3可見,當初始濃度由40 mg/L升到100 mg/L,Cr(Ⅵ)溶液的去除率是在降低的,特別是,當初始濃度超過60 mg/L時,Cr(Ⅵ)溶液的去除率陡然降低,主要是因為它超過了納米四氧化三鐵的飽和吸附濃度。
綜上所述,Cr(Ⅵ)溶液的初始濃度為40 mg/L、溫度為25 ℃、pH=7.0,12 h的條件下,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Ⅵ)溶液的去除效果最好,Cr(Ⅵ)的去除率達到99. 4%。
2.2 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Ⅵ)溶液的飽和吸附濃度
根據(jù)Langmuir吸附等溫線 ,Qe為平衡時的吸附量(mg/g);Qm為最大吸附容量(mg/g);Ce為平衡時的溶液濃度(mg/L);K為Langmuir平衡參數(shù)。通過吸附等溫曲線可計算出,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Ⅵ)溶液的最大吸附濃度為13.4 mg/g。
3 結語
當pH為7.0,溫度為25 ℃時,吸附12 h后,Cr(VI)的去除率可達99.4%,并通過吸附曲線計算出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VI)的飽和吸附濃度為13.4 mg/g。研究表明,納米四氧化三鐵對Cr(VI)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可廣泛用于實際工程中的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1] MytychP,Cies′laP,StasickaZ.Photo redox Processes in the Cr(Ⅵ)-Cr(Ⅲ)-Oxalate System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Relevance[J].Catal.Appl.B:Environ.,2008,59(3-4)∶161-170.
[2] HuJ,LoIM C,ChenG.Fast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Cr(Ⅵ) Using Surface-Modified Jacobsite(MnFe2O4)[J].Langmuir,2005,21(24)∶11173-11179.
[3] LaiKCK,LoIM C.Removal of Chromium(Ⅵ) by Acid-Washed Zero-Valent Iron under Various Ground water Geo chemistry Conditions[J].Environ.Sci.Technol.,2008,42(4):1238-1244.
[4] Shi T.H,Jia S.G,Chen Y,et al.Adsorption of Pb,Cr,Cu,Cd and Ni onto a va- nadium mine tailing from aqueous solutio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9(1-3):838-846.
[5] Nassar N.N.Rapid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Pb from wastewater by magnetic nanoadsorbent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84(1-3):538-546.
[6] Shin K.Y, Hong J.Y,Jang J.Heavy metal ion adsorption behavior in nitrogen- doped magnetic carbon nanoparticles: Isotherms and kinetic study[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190(1-3):36-44.
[7] KHALAFALLA S E, REIMERS G W. Magnetic liquids:US,3843540 [P].1974.
[8] WANG J-H,ZHENG S-R,SHAO Y,et al.Amino-functionalized Fe3O4@SiO2 core-shell magnetic nanomaterial as a novel adsorbent for aqueous heavy metals removal[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0(349):293-299.
[9] VALENZUELA R,F(xiàn)UENTES M C,PARRA C,el al. Influence of stirring velocity on the synthesis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Fe3O4)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9(488):22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