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林
著名作家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實際上,生活中許多事情都要趁早,比如:吃苦要趁早,學習要趁早,掙錢要趁早。如果太晚了,即便有這個想法,或許也沒有這個精力與體力。筆者以為,養(yǎng)生也要趁早。
臺灣著名雜文作家李敖,雜文寫的好,家里藏書巨豐。誰能想到,他一生坎坷,入獄幾次,書籍多次遭禁,但他依然活得堅強,活得灑脫,活得快樂。倘若一般人,受盡非人折磨后,想必難以再重振起來,可是李敖?jīng)]有,他就是一個斗士,一個樂觀的斗士,他把與敵人做斗爭當成一種快樂,所以他不會感到煩惱。
他曾經(jīng)在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開了一檔節(jié)目——《李敖有話說》。每次上電視節(jié)目,李敖都會作些打扮,但并不會化妝。不化妝的李敖卻并沒有讓人感到厭煩。做節(jié)目時,李敖已經(jīng)七十余歲,可是帶著眼鏡的李敖看上去卻只有四五十歲的年紀,身上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力量與健康,他精神抖擻,容光煥發(fā),目光有神,臉色平靜,給人一種安詳與寧靜的感覺。
我很好奇,李敖年近八十,卻并不顯老態(tài),而且也沒有什么大的病痛,依然在寫作,這時為什么呢?
原來,李敖特別注重養(yǎng)生,而且不是隨意所為。李敖養(yǎng)生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他一直強調的,便是“養(yǎng)生不要跟風,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
李敖的養(yǎng)生包括若干方面,比如他對飲食特別講究,這倒不是說他每天必吃山珍海味、燕窩魚翅,而是他幾乎不亂吃東西,不喜歡的食物,堅決不吃,吃的量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比如他每天必吃蘋果,但不會亂吃、多吃,他選擇在午后的兩點至三點吃蘋果,吃一小個蘋果,再吃半碗粥,吃點甜品,這就夠了。李敖認為,養(yǎng)生不僅要在飲食上注意,還應在其他方面多加注意。
李敖一生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覺得這其實也是一種養(yǎng)生,他說,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心情必定愉快,衰老必然延緩。
養(yǎng)生要趁早,不要等到大病纏身、行走不便之時才,想起養(yǎng)生的重要,那時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