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晴
“拿雞蛋扔石頭”,不用思考,結(jié)果就是:雞蛋破了??墒?,在劉老師的表演下,雞蛋卻完好無損。
今天來了一位漂亮的新老師,姓劉,給我們上了一堂有趣的作文課。她神采奕奕地走上講臺,說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讓我們猜猜是什么。同學們既高興又緊張,有的閉緊嘴巴,有的皺著眉頭,還有的不停地轉(zhuǎn)動著手中的筆,都在凝神思考著答案,可是,大家都不敢舉手說。劉老師見沒人出聲,就讓一位同學上臺摸一摸。馬代廣自告奮勇地走上講臺,他摸了一會兒,最后小聲地說“吃的”,把大家都逗笑了。可是我想應(yīng)該不是吃的吧。劉老師終于把禮物從袋子里請了出來,原來是一塊石頭和兩個雞蛋。唉,這可真有點兒掃興!
接下來,劉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拿雞蛋扔石頭”六個大字,她指著那六個字說:“我就給大家表演這個魔術(shù),雞蛋絕對不會碎!”大家聽了這話,個個眼睛瞪得溜圓。
劉老師選了毛靜當小助手,先要毛靜表演。倒計時開始了,我們大聲呼喊:“五、四、三……”只見毛靜的臉繃得緊緊的,眼睛死死地盯著石頭,牙齒不時地上下咬咬嘴唇,手拿著雞蛋,向上舉起。咦,倒計時結(jié)束了,她怎么沒扔呢?原來老師還沒有下令喊“扔”呢。
老師讓同學們給毛靜鼓鼓勁、加加油,毛靜的心情放松了許多。“五、四、三、二、一,扔!”毛靜把雞蛋用力地扔在石頭上,結(jié)果慘不忍睹:可憐的雞蛋被硬邦邦的石頭“五馬分尸”了,蛋黃流了出來,蛋殼四分五裂。這時,大家開始質(zhì)疑了:“劉老師,您不是說雞蛋不會碎的嗎?怎么碎了呢?”“劉老師,您的魔術(shù)失敗了!”
劉老師看到大家滿臉的疑惑,親自出馬了。只見她面帶微笑,左手拿著雞蛋,右手舉著石頭。同學們又是一陣熱烈的呼喊:“五、四、三……”可奇怪的是,劉老師卻一動不動。這是為什么?同學們一想,噢!原來,我們沒說“扔”。劉老師大聲地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請大家再數(shù)五個數(shù)!”“五、四、三……”我們的“扔”字剛落音,劉老師右手把石頭一扔,扔在了桌子上,而雞蛋卻還拿在她的左手里。大家看得傻了眼……此時,我心中有了一些頭緒了,看看黑板上的六個字,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劉老師的魔術(shù)成功了——這不正是拿著雞蛋、扔掉石頭嗎?于是,我舉起手,向大家揭開了老師的魔術(shù)之謎。老師聽后,向我豎起大拇指,夸我太聰明了!我的心里甜絲絲的,簡直比吃了蜜糖還要甜。
兩個雞蛋,兩種命運,一個“壯烈犧牲”,一個卻毫發(fā)無損。誰叫第一個雞蛋那么倒霉呢?其實,這完全取決于對“拿雞蛋扔石頭”這六個字朗讀時的停頓位置,停頓的位置不同,理解自然不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就完全不同。中國的文字真是魅力無窮啊!
(指導(dǎo)教師:劉曉玲)
開頭巧設(shè)懸念,引人入勝。
“有的……有的……還有的……”寫出了同學們猜禮物時的神態(tài)與動作。
“可高興啦”與“有點兒掃興”寫出了心理落差之大。
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描寫相結(jié)合,生動地描述了劉老師表演時的情景。
結(jié)尾點題,同時點名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