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駿
作為一名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會經常遇到違紀的學生。面對這些違紀的學生,往往我們會手足無措,不知道怎樣去處理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本文結合自身經驗,從四個維度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維度一】從學生角度:循循善誘,指導歸因
面對這種違紀的情況,我們班主任首先做的應該是讓自己先冷靜下來,不去用之前對此學生的“刻板印象”在心中預先評判出事情的對錯。
首先,班主任老師應循循善誘,讓違紀學生說清楚事情的發(fā)生過程。之后,通過學生周圍同學的信息提供,更客觀地了解事情。然后,和學生再次談話。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再去看待事情的錯誤,最后再去評判別人。如此的一個歸因過程,會使學生對自身的錯誤認識更加深刻,從而更好地修正自身行為。
【維度二】從同學角度:樹立榜樣,有效幫扶
一個人行為習慣的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自身的意識覺悟,還需要外在環(huán)境的幫助,這就需要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
一方面,可以通過調換位置等方法,將該學生換到平時表現(xiàn)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身邊,并提醒他要以優(yōu)秀學生為榜樣,逐漸提高自身;另一方面,可以安排班級的班干部,在其再次犯錯的時候進行善意提醒,避免錯誤重復犯,進而有效幫扶。
【維度三】從班級角度:情感熏陶,獎勵機制
班集體作為學校的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教師安排學生活動,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的有效場合。
(1)班主任老師可以在班級召開班會課,針對這種違紀情況,通過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使其了解到違紀行為的危害性;(2)在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實行互相監(jiān)督機制,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及優(yōu)秀個人進行獎勵,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改變成為一種自然。就這樣,實現(xiàn)個人教育與集體教育相結合,不僅使違紀學生的行為獲得了改善,也是對全體班集體的一次教育,進而加強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維度四】從家長角度:交流情況,協(xié)調互助
家庭是除了學校以外學生的第二大活動場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班主任需要與家長進行交流,詢問學生最近在家的表現(xiàn)情況,是否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違紀情況;再者,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也要注意道德教育,讓其回家以后也要將改正繼續(xù)下去,使改善后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全面地使學生認識到違紀情況,改變自己。
以上可以看出,對待和處分違紀學生也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老師在日常過程中,多去琢磨學生的心理,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更公平地解決這種行為,進而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