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正宇
北京冬奧的意義數(shù)據(jù)和紀錄無法涵蓋
文/方正宇
七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首次以51金的輝煌成績傲居金牌榜首位。但所有人都知道,這絕對不是中國在該屆奧運會上的唯一收獲,甚至根本就談不上是最重要的收獲。因為在金燦燦的獎牌之外,北京還收獲了更為完善的交通設施、更為先進的管理經(jīng)驗以及更為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
最為重要的是,各種收獲所產(chǎn)生的積極效果絕非僅僅止步于2008年,而是持續(xù)發(fā)揮出超越此前預期的正能量。憑借該屆賽事的成功舉辦,北京的體育事業(yè)獲得了歷史性的發(fā)展契機,從政府那里獲得了更為堅定的支持,在社會上贏得了更為密切的關(guān)注,從公眾中間也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支持。多股合力的共同作用,為北京體育創(chuàng)造出極為有利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些還只是截至到2015年的收獲,只是北京一座城市。如果進一步拓寬時間和空間,北京奧運會長遠而言又會給整個中國帶來些什么?不妨參照一下其他國家的成功例證。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當晚,最令全世界感到震撼的一幕,莫過于安東尼奧·雷波羅以射箭方式點燃了蒙錐克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火炬。而同時被點燃的,還有無數(shù)西班牙少年的體育夢想,其中至少包括12歲的保羅·加索爾,12歲的哈維,11歲的費爾南多·阿隆索,7歲的馬克·加索爾,還有6歲的拉菲爾·納達爾。直到多年之后,當他們分別成長為各自領(lǐng)域內(nèi)的球王或者車神時,人們才真正了解巴塞羅那奧運會為整個西班牙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貢獻。
再說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所有人都對《阿里郎》和《手拉手》的旋律印象深刻。如今當我們目睹韓國影視歌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贏得無數(shù)粉絲時,是否有人意識到,其實韓國文化對外輸出的第一步正始于1988年。
對如今的中國來說,奧運會早已不僅是爭奪獎牌和冠軍的賽場,也不只是頂尖運動員進行較量的平臺,而是承載了更多對外展示和國際交流的內(nèi)涵。至于體育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意義,更是超越了強身健體這個最基本的目標。
實際上,從體育運動中,人們可以感受到百折不撓、合作無間、挑戰(zhàn)極限等諸多優(yōu)良品質(zhì)。所以在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獲得提升的不只是身體素質(zhì),還有整個人的精神面貌。而當這種提升在全市、全國形成一種普遍風氣之后,則會令整個民族都給人以面貌一新、奮發(fā)圖強的感覺。
正因為如此,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城市,近年來絕不放過任何一次舉辦國際體育大賽的機會。其目標絕不局限于財務賬本上的盈利數(shù)據(jù),也不只是追求城市硬件建設的發(fā)展,而是將此視為推動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邁向更高峰的契機。
北京在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之后又開始擁抱冬奧會,則再次見證了中國對于這個正確方向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