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昌森
“彩虹雨”秀出平民慈善風采
文/李昌森
蔡慶是海門市一家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他和朋友一起建立起義工聯(lián)合會,發(fā)起“彩虹雨”助學計劃,和當地貧困學生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江海晚報》2014年11月23日)
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公司員工,雖然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收入也不豐厚,卻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秀出平民慈善的風采。
早在5年前,蔡慶就參加了當地組織的雛鷹愛心助學活動,加入了貴州山區(qū)助學網絡,與多位貧困學子結對幫扶。他覺得,雖然自家經濟條件并不優(yōu)越,手頭上也沒有多少富余,但可以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周圍的朋友和同事也紛紛加入愛心助學行列。人生的價值不在索取,而在樂善好施。
為了籌集助學資金,他們聯(lián)手開辦了“跳蚤市場”,把售賣所得的貨款全部捐到義工聯(lián)合會專用賬戶。他發(fā)起的“彩虹雨”貧困生愛心助學行動,資助者每年捐出1500元,1000元直接捐給受助人,另外500元捐給當地公益組織,作為慈善助學費。他們利用休息日走家串戶,采集、核對、整理受助貧困生的有關資料,加班加點建立起受助對象信息資料庫,提高了助學質量。目前“彩虹雨”公益組織的成員已達100多人。眾人拾柴火焰高,“彩虹雨”灑向人間都是愛。
“彩虹雨”助學行動,不但給貧困學子以物質上的資助,更給他們以精神上的援助。與一些貧困學子長期接觸后,他們發(fā)現,不少孩子因長期受貧窮困擾,心理上出現自卑、自閉等情況,缺乏自立自強的信心。他們主動聯(lián)系擅長心理疏導的教師志愿者,定期通過網絡進行多種形式的疏導,讓他們看到前途,感受到溫暖和光明,幫助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自己也不富裕,卻無私資助別人,到底圖啥?蔡慶說:“幫助別人,讓人生更充實更快樂!”這就是一個普通職工的人生觀。在這個社會還真找不到一個無需別人幫助而完全特立獨行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種精神,就是一個值得社會尊敬的人。
由此想到30美元25美分的故事。2007年剛卸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安南,邀請世界名流在家開慈善晚宴。一個叫露西的小女孩手捧儲錢罐也來到門前,卻被保安攔住,因為沒票,不能入場。這事正好被股神巴菲特碰上,順手塞給露西一張邀請函,使其得以入場,并當場捐出做夢都想捐的30美元25美分。因此晚宴的主題改為“慈善的不是錢,是心”,晚宴的主角不再是捐了300萬美元的股神,而是露西。
“慈善的不是錢而是心”,“彩虹雨”又何嘗不是?“彩虹雨”只是毛毛雨,但每一分錢都帶著捐贈者的體溫,每一分錢都帶著辛勤勞作的汗水,每一分錢都飽含一顆仁愛之心。是的,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錢數來衡量其價值的?!安屎缬辍睂φ麄€貧困救助也許是杯水車薪,但因有了她,可以幫貧困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可以幫自卑的孩子建立起信心,可以幫更多的農家子弟走上“彩虹路”。“彩虹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讓這個世界好溫馨。
“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得更美麗”。慈善事業(yè)之所以高尚,是因為其彰顯的是樂善好施,張揚的是仁者愛人。慈善事業(yè)是大家的事業(yè),參與的人越多就越興旺。你不一定有多富有,也無需以捐多捐少論英雄,“我雖財力有限,但我會盡力而為”,有了這份心境,有了這份自覺,慈善事業(yè)就大有作為,我們的民族就大有希望。這正是蔡慶們的感人之處,也正是“彩虹雨”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