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源遠(yuǎn)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古圣先賢以至德名垂青史。在上古時代,有3位非常著名的帝王:堯、舜、禹,他們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舉薦登上帝位。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動天地,被堯帝選中為繼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為歷代孝行故事之首。
堯帝16歲稱帝治理天下,到86歲時,覺得自己年紀(jì)大了,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繼承帝位。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見,沒想到,眾位大臣異口同聲地向他推薦了一個鄉(xiāng)下人———舜,因?yàn)樗词且粋€著名的孝子。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必定會愛護(hù)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后國號為“虞”,歷史上稱他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華。父親叫“瞽叟”,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很頑固,對舜相當(dāng)不好。舜的母親叫“握登”,非常賢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時候就過世了。于是,父親再娶。后母是一個沒有婦德之人。生了弟弟“象”以后,父親偏愛后母和弟弟,3個人經(jīng)常聯(lián)合起來欺負(fù)舜。
舜對父母非常孝順。即使在父親、后母和弟弟都將他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他希望竭盡全力來使家庭溫馨和睦,與他們共享天倫之樂。雖然這其中經(jīng)歷了種種艱辛曲折,但他終其一生都在為這個目標(biāo)不懈地努力。
小時候,他受到父母的責(zé)難,心中所想的第一個念頭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會讓他們生氣!”于是,他便更加細(xì)心地檢省自己的言行,想辦法讓父母歡喜。如果受到弟弟無理的刁難,他不僅不因此惱怒,反而認(rèn)為是自己沒有做出好榜樣,才讓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經(jīng)常深切地自責(zé),有時甚至跑到田間號啕大哭,自問為什么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得到父母的歡喜。人們看到他小小年紀(jì)就能如此懂事孝順,沒有不深為感動的。
舜一片真誠的孝心,不僅感動了鄰里,甚至感動了天地萬物。他曾在歷山這個地方耕種,與山石草木、鳥獸蟲魚相處得非常和諧,動物們都紛紛過來給他幫忙。溫馴善良的大象,來到田間幫他耕田;嬌小敏捷的鳥兒,成群結(jié)隊,吱吱喳喳地幫他除草。人們?yōu)橹@訝、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樣恭順和謙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贊美和傳頌。不久,全國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正方反方】
有同學(xué)認(rèn)為不讓父母傷心,以德報德才是孝順父母。而有的同學(xué)生氣或與父母有意見時,喜歡賭氣不吃飯,試圖用絕食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你覺得他們誰做得對?他們誰在行孝道?
【小小實(shí)踐】
小朋友們,你有哪些良好的品行,讓你父母為之驕傲的?趕緊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實(shí)際行動來表現(xià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