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端
摘要:禮儀文化是一個國家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弘揚禮儀文化可以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弘揚禮儀文化可以促進社會隱性功能的發(fā)揮、弘揚禮儀文化有助于公共道德建設等方面,系統闡述弘揚禮儀文化對我國社會的促進意義,并希望以此推動我國傳統禮儀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關鍵詞:禮儀文化;社會;意義
中圖分類號:C912.8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11017103
禮儀文化是各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精髓,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是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雖然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存在著對禮儀文化,尤其是封建禮教的質疑和聲討現象,但禮儀文化對鞏固國家政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促進文明發(fā)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否認和忽視的。因此,弘揚中國禮儀文化的精髓,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提升綜合國力、推動公共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弘揚禮儀文化可以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我國的禮儀文化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它包括包容寬和、自卑尊人、修已敬人、親親愛人等傳統思想和理念,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1]。一方面,它是和諧社會建設的理論基石,另一方面,它又是調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對于實現自身及群體和諧、社會和諧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弘揚禮儀文化有利于自身及群體和諧
若要實現社會和諧,首先要實現個體和諧,而要實現個體和諧就必須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修身養(yǎng)性和人格發(fā)展是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岸Y”“忠”“信”“仁”“義”作為我國傳統禮儀思想的核心精神,對我國各族人民的行為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我國歷代仁人志士也常將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傳統禮儀文化作為人生理想和修身處事準則。此外,德行修煉也是實現個體和諧的重要途徑,養(yǎng)成良好的德行就是要秉持自愛、自省、自立的處世原則[2]。我國的禮儀文化歷來提倡人們 “自省”,即與人交往要謹言慎行,并時常反省自身行為和思想,在反省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自愛”是我國傳統禮儀的重要元素,它要求人們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要尊重自己,不要過分地自輕自賤?!白粤ⅰ笔侵溉藗円獡碛歇毩⒌娜烁衿沸校瑸槿颂幨乱凶约邯毜降乃枷牒鸵娊?,不要過分依附別人,要有安身立命的能力,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的志氣和抱負。
和諧社會提倡人們在交往過程中能夠堅持平等、融洽、和諧的理念和精神,這就要求人們在交往中要具備基本的禮儀意識,通過文明的溝通和相處,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和諧相處環(huán)境,進而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推動人類社會的和諧進步。同時,傳承禮儀文化,提高自身修養(yǎng),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對于處理個體與群體的關系也有著重要作用,對于推動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2弘揚禮儀文化有助于社會和諧
我國的禮儀文化主張在生產勞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應當和諧相處,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才能提高勞動效率,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不斷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同時,傳統的禮儀文化還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禮之用、和為貴”等思想,反映出人們對精神世界的理想和追求,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豐富的精神家園和道德情操。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增加,這就更需要以禮儀文化作為人民大眾的精神基石和道德約束,將禮儀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理論武器,從而協調人們之間的矛盾,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繼承和發(fā)揚禮儀文化不僅可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有效協調社會矛盾,還可以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若要實現我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努力維持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我國的傳統禮儀文化強調天人合一,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關注自然界的平衡和發(fā)展。因此,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若要順利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就必須充分弘揚禮儀文化,將生態(tài)文明與傳統禮儀有機結合在一起,以禮儀文化思想精髓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弘揚禮儀文化可以促進社會隱性功能的發(fā)揮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秩序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它不僅是人們的精神源泉和道德準則,還是隱性社會調控的最佳載體;不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還是法律顯性控制的最佳補充。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促進禮儀文化社會隱性功能作用的發(fā)揮,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秩序的團結和穩(wěn)定。
1禮儀文化是隱性社會控制的最佳載體
我國傳統禮儀文化在對人們價值觀的引導方面,強調“以和為貴”的思想,即重視個體的道德修養(yǎng)。通常情況下,個體如果有意識地認同并接受主流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就會主動了解禮儀文化,并接受禮儀文化的熏陶,逐漸形成自身穩(wěn)固的理想信念、情感和價值取向,進而自覺遵守和踐行社會公共道德??梢?,禮儀文化對個體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內在的“禮”性熏陶,讓學習者形成外在的“儀”,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人的參與性、主動性。此外,禮儀文化還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可以將抽象內涵外化為文字、語言和動作,以此規(guī)范人們的言行。將對社會的隱性控制功能外化為人們的容貌儀態(tài)和行為舉止禮儀規(guī)范,并運用相關標準進行具體評價和反饋,進而指導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活動。與此同時,禮儀文化所承載的尊重、寬容、自律等內涵,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社會交往、家庭生活、職場生涯中,通過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發(fā)揮其社會隱性控制功能的作用。因此,禮儀文化被視為隱性社會控制的重要載體。
禮儀通常是指社會成員普遍認同并遵循的非硬性約束的行為準則,它存在于各種政體形式的國家中。禮儀被大多數社會群體認可和接受,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它重視個體的道德修煉和思想水平,主張通過自我約束和控制達到自治。那些不符合禮儀的行為和思想會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批判,這體現了禮儀的監(jiān)督和評價、壓力和約束作用。由此可見,禮儀文化所具有的廣泛性、主動性、自治性、操作性和監(jiān)督性特征,決定了其隱性社會控制的功能。
2禮儀文化是顯性法律控制的最佳補充
法律作為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具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法律具有強制性,只有在行為主體違法的前提下才能發(fā)揮其制裁和懲戒的功效,因而不能有效阻止人們將內心情感轉化為外在行為,也不能預防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僅依靠法律,難以實現對社會關系的有效調控,無法促使人們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風尚。個人的自覺性更多地來源于內在良知,而個人的良知則在于后天的教化和感染。禮儀文化是道德教化的核心內容。禮儀文化通過“教人以德”到達“教人有禮”,進而以禮維持社會秩序,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其實,即使打破法律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實現法律制度的合理性,也依然很難得到全體公民的認可??梢?,顯性的法律控制只適用于少數破壞者,對于大部分社會群體而言,只要遵守禮儀規(guī)范,注意言談舉止,保持行為舉止有禮有節(jié),就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此外,法律的管轄范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觸及純粹的思想領域和道德層面,而禮儀則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傳統禮儀文化被視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即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不分地位和階層,不論職務和地域,只要個體愿意,都可以接受道德的引導和規(guī)范。其實,個體置身于禮儀社會,很難不受其影響。由此可見,禮儀文化可以通過對個體由內而外的影響,規(guī)范個體行為,以此彌補現行法律控制的不足。
三、弘揚禮儀文化有助于公共道德建設
禮儀文化經過歷代傳承,其核心精神已經深入人心,逐漸轉化為人們的自覺意識,體現在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因此,弘揚禮儀文化不僅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發(fā)揮社會隱性功能,還有助于推動公共道德建設。
1弘揚禮儀文化是加強公共道德建設的必由之路
我國的公共道德建設途徑主要包括文化手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等,而作為傳統文化核心要素的禮儀文化,則是非強制性手段,在公共道德建設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明禮誠信列為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要素,可見,若要推動公共道德建設,增強公民道德修養(yǎng),就必須將禮儀文化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
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币浴岸Y”的準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就可以達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因此,禮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道德水準的表征。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是隱性的,若要評判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就要用心觀察他的禮儀、禮貌、禮節(jié),通過他的神態(tài)舉止進行客觀評判。禮儀作為一種可以踐行的行為規(guī)范,不僅可以衡量道德水準高低,還可以衡量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此外,禮儀文化歷來被視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準則,可以有效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習慣。通過禮儀模范的榜樣作用和禮儀規(guī)范的約束作用,可以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遏制社會生活中的不正之風,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3]。
2禮儀文化是公共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
我國的禮儀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強調“禮”在經世濟民方面的作用,是我國公共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鬃颖灰暈槎Y儀文化的奠基人,他提倡“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主張以博愛的胸懷去實現“仁”,以敬人的行為去實現“禮”,進而構建“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儒家經典著作《禮記》提出“禮者,自卑而敬人”,主張人際交往中將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而把對方擺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對別人尊重崇敬。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發(fā)現,“敬人”和“博愛”精神是我國禮儀文化的精神內核,在現代社會,雖然禮儀的外在形式已有所不同,但這種內在精神實質未發(fā)生改變,并且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被我國人民歷代傳承。人們在這種禮儀文化的教育和感化下,不斷提升自身的德行修養(yǎng),對別人心懷仁愛,對社會充滿感恩。此外,傳統的禮儀文化還重視誠信精神,要求人們在待人接物中言而有信,以誠待人。同時,在《禮記》中提出了中國禮儀文化的重要元素——慎獨,它是我國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修身途徑。所謂“慎獨”就是指即使沒有外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個體也能夠依靠內心的道德力量規(guī)范自己的言語和行為,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發(fā)揚個人品德,恪守職業(yè)道德,弘揚家庭美德,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尊師重教、仁愛孝道也是傳統禮儀文化的基本組成要素,在許多禮儀典籍中都有關于孝道和師道的規(guī)范和理念。禮儀文化所包含的仁愛敬人、慎獨誠信和師道孝道思想,以其獨特的社會價值,為我國社會公共道德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和精神源泉[4]。
參考文獻:
[1]梁花.儒家傳統禮儀文化的本質及其當代價值[J].教育探索,2010,(9).
[2]蔣璟萍.論“禮”——對其倫理功能的解讀[J].倫理學研究,2009,(5).
[3]彭麗冰.論中華傳統禮儀文化與現代公共道德建設[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2,(2).
[4]鄒翃燕.基于構建和諧社會大環(huán)境下的傳統禮儀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1,(30).
On the Promoting Significance of Upholding Ritual Culture to Our Society
ZHANG Duanduan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yuan 459000, China)
Abstract:Ritu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of a count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promoting significance of upholding ritual culture to our society from such aspects as upholding ritual culture pushe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gives play to the recessive function of society, and benefit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th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ritu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ritual culture; society; significance
(責任編輯:陳樹)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