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裝傻、裝病、裝昏庸,掩人耳目的方法還有一種,就是給人裝“孫子”。古代裝“孫子”到集大成者,就是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著名的越王勾踐。
話說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之間經(jīng)常因?yàn)殡u毛蒜皮的小事起爭端,大仗小仗不斷,不過,由于吳國強(qiáng)大一些,因此,所謂吳越之爭通常是吳國取勝。公元前497年,吳國大敗越國于會稽山,眼見越國就要國破家亡,謀臣范蠡勸勾踐求和。
勾踐聽取了范蠡的建議,不僅把越國第一美女西施送給吳王夫差,而且與王后一道,入?yún)菫榕趨菄蠂跄古缘氖依?,替夫差喂馬。
據(jù)說,有一次,吳王夫差生病,勾踐去探病,竟伸手蘸起夫差的一點(diǎn)糞便,放在嘴里嘗了嘗,還一臉笑意地對夫差說:“臣曾學(xué)過醫(yī)術(shù),只要親嘗一下病人的糞便,便知病情。大王的糞便味酸而苦,與谷味相同,由此可知病情不重,不久即可痊愈。”夫差見勾踐居然能嘗糞測病,非常震驚,對他的忠心也不再懷疑,很快就放勾踐回國了。
回到越國后,勾踐遷都會稽,以最快的速度復(fù)興國家。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dāng)作褥子。后來,越國逐漸富強(qiáng),終于滅吳復(fù)仇。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臥薪嘗膽”的故事。
在勾踐忍氣吞聲,伺機(jī)崛起的過程中,吳國大夫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了勾踐,可惜夫差不聽,相反聽信太宰伯瓠 (音讀“痞”) 讒言,認(rèn)為伍子胥陰謀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于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p>
伍子胥死后9年,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相傳,夫差羞于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后才舉劍自盡。
(選自《歷史原來是這么回事兒》/趙勇 著/中國工人出版社/ 2011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