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哲理散文,顧名思義,就是以散文的形式,講哲理、論道理,以啟迪人生的文章。它以種種形象參與生命的真理,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從而揭露出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能夠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一種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寫好哲理散文呢?技巧如下:
一、感悟生活,勤于動筆
感悟生活,就是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透過現(xiàn)象揭示人生的真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人、事、物,甚至讀到一篇文章,聽到幾句至理名言,從而觸動了內(nèi)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jīng),引發(fā)思想與情感上的共鳴,產(chǎn)生了付諸筆端的欲望,即刻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寫出內(nèi)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這樣的文章即是哲理散文。有感悟,信手拈來皆成文章,就在一個“勤”字。
二、形散神聚,立意新穎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個過程體現(xiàn)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質?!靶紊ⅰ敝饕钦f它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又指結構自由,表現(xiàn)手法不拘一格,無論是記敘描寫,還是議論抒情,皆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聚”主要是從哲理散文的立意方面來說,即它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新穎、集中。無論它的內(nèi)容多么廣泛,表現(xiàn)手法多么靈活,無不為更好地表達主題服務。例如,陸蠡的《囚綠記》,由“見綠”“賞綠”直至“囚綠”,再到“釋綠”“懷綠”?!扒艟G”是在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我國領土的時代背景下,作者內(nèi)心極度痛苦和精神上堅決反抗的寫照。
三、理清思路,巧設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哲理散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寫作時,不但要理清行文的思路,還要巧妙設置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體現(xiàn)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拔难邸钡脑O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例如,林清玄的《清凈之蓮》,以“偶爾”為思路,以“柔軟”為“文眼”,觀大千世界萬象。夕陽喻人生之短,木棉花落喻青春不在,母孫牽手喻人生輪回……得出“且讓我們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凈的智慧之蓮吧!”
四、意境深邃,語言優(yōu)美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辟的見解、優(yōu)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所以要求語言優(yōu)美凝練、清新明麗、生動活潑、自然流暢,要表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無論是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都力求寫景如身臨其境,寫情如感同身受。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融合,實現(xiàn)物我的統(tǒng)一,展現(xiàn)出精深博大的思想維度,體悟出深遠厚重的哲理高度,顯示出深邃的意境之美。例如,畢淑敏在《曠野與城市》一文中寫道:“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銀扣,綴在曠野的黑綠色大氅上,不分晝夜地熠熠閃光?!?/p>
五、厚積薄發(fā),哲思升華
把握哲理散文體現(xiàn)出的思維方式,借助想象與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實而虛,由淺入深,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它摒棄淺薄,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從象征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例如,周國平談高貴:“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qū)分不在職業(yè)而在心靈,人的高貴在于靈魂?!?/p>
總之,哲理散文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碰撞,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從它的字里行間解讀其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的藝術之美。時常涵詠、寫作這類美文,不僅能從中學習選材立意、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智慧的啟迪和美的熏陶。
(作者單位:遼寧省錦西工業(yè)學校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