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陳麗冰
“互聯網+”與“一帶一路”能否擦出火花?
□ 文/本刊記者 陳麗冰
縱觀當今世界一些發(fā)達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軌跡不難發(fā)現,步入新世紀后,互聯網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智能交通、智能農業(yè)、物聯網、工業(yè)4.0......這些“互聯網+”的應用在英美德等發(fā)達國家早已被提上日程,有的甚至是作為國家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的重點來發(fā)展和研究。
“互聯網+”與同樣廣受關注的“一帶一路” 能否擦出火花?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將“互聯網+”與“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可以產生“1+1>2”的效應。
“‘一帶一路’橫跨歐亞大陸,覆蓋60多個不同文化的國家和地區(qū),地區(qū)差異大,發(fā)展不平衡,建設‘一帶一路’,絕非一日之功?!粠б宦贰瘒野l(fā)展網能夠更加方便地跨越時空界限,用‘互聯網+’思維建設網上‘一帶一路’,將與陸地、海上‘一帶一路’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敝袊鴩野l(fā)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與經濟發(fā)展課題組秘書長徐蘊峰如是說道。
“一帶一路”是連接東亞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等地區(qū)的世界經濟大走廊,其根本意義在于促進這些地區(qū)的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從而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在這過程中,以“連接、帶動、合作”為特點的“互聯網+”無疑是最好的連接器,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貿易、資源等互聯互通奠定基礎。
因此,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沿線國家在積極推進公路、鐵路、航運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同時,還應該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時代發(fā)展的前沿元素——“互聯網+”,通過建立和完善網絡基礎建設平臺、技術合作平臺以及信息共享平臺來實現沿線各國的信息互聯互通。這既可以與實體道路相互呼應、相互補充,形成“一帶一路一網”的大格局,同時還能從整體上縮小“一帶一路”經濟體與發(fā)達國家在信息化發(fā)展的鴻溝。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及“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帶動了沿線地區(qū)跨境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海絲沿線的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水果、燕窩、化妝品等可以通過電商渠道源源不斷走進中國市場。電子商務引領的“互聯網+”正成為一條不可忽視的“網上絲綢之路”。
那么,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跨境電商將會有哪些歷史發(fā)展機遇?又該瞄準哪塊“沃土”?
以前,跨境電商市場主要瞄準歐美日等發(fā)達經濟體,但隨著東盟國家經濟的持續(xù)高速增長,培育了大量中產階級和巨大消費需求。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東盟國家的電子商務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04億美元,東盟將成為繼歐美、中國之后又一個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東盟無疑可以作為“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的突破口。
不僅如此,隨著2015年年底東盟經濟共同體即將建成,屆時東盟將形成擁有6億多人口的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可實現貨物、貿易、服務、投資和熟練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因此,欲布局“一帶一路”的跨境電商企業(yè)可將東盟市場作為其首要站點,大展身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助力中國跨境電商“走出去”, 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水平,中國還出臺了多個針對跨境電商的關、檢、稅、匯等監(jiān)管政策,以及倉儲、物流、支付等配套服務政策。如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yè)通過規(guī)范的“海外倉”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體系;優(yōu)化通關流程,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品簡化歸類,對進出口商品采取集中申報、查驗、放行和24小時收單等便利措施;實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等。
若能用“互聯網+”思維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將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地理概念,而是一個由沿線數十億消費者、零售商、制造商、服務提供商和投資者組成的網絡經濟體,這些都為跨境電商的海外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此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yè)可搭乘“一帶一路”的順風車,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