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李參軍“南山可移”
上一回說到隋文帝楊堅重視法治,不惜拿自己的兒子“開刀”,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顯赫的地位。而緊接著隋朝的唐朝,法制建設也獲得了進一步發(fā)展。
唐朝承襲秦漢的立法成果,吸取漢晉律學的成就,使《唐律》表現(xiàn)出高度的成熟性。其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對宋、元、明、清各朝的法律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更令咱們中國人自豪的是,《唐律》作為中華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響力超越了國界,對亞洲特別是東亞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朝鮮《高麗律》的篇章取法于《唐律》;日本《大寶律令》以《唐律》為藍本;越南李太尊時期的《刑書》,也大都參用??梢姡短坡伞凡粌H在中國法制史上,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此,咱們說一個“小參軍斗法大公主”的故事,讓各位看官感受一下大唐在法治方面的恢弘氣象。
唐高宗年間,有個叫李元纮的人,曾長期擔任地方上的小官吏,值得大書一筆的是,李元纮為后世貢獻了一個成語——“南山可移”。
李元纮在雍州當司戶參軍,主要負責掌管戶籍和審理民事糾紛工作。有一天,李元纮正在大堂上辦理公務,有幾個和尚走了進來,說是來告狀。
他們是附近一家寺院的和尚,平日寺院香火旺盛,積攢了些錢,大家便商量開了一座磨坊。沒想到磨坊開了沒有多久,便被太平公主看上,派家奴到寺院里鬧,強行霸占了磨坊。和尚們忍無可忍,又沒有辦法抵抗,只得來找李元纮主持公道。
李元纮暗暗吃驚。這個太平公主可不是一般人,她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女兒,“勢震天下,百司順望風指”。那些當大官的都不敢得罪她,更別說基層小官吏了??伤ニ略赫{查實情,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清清楚楚后,確定磨坊確確實實是寺院所有,便果斷把磨坊判還給了寺院。
雍州長史竇懷貞是李元纮的上級,看到他竟敢得罪太平公主,怕這事影響自己的前程,就趕忙下令,要李元纮改判。
李元纮生性耿直,最看不起竇懷貞這類趨炎附勢的小人,理直氣壯地回道:“我親自調查過,這磨坊確確實實是寺院的,怎么能公然判給別人呢!”竇懷貞說:“你怎么這樣糊涂啊!太平公主是我們能得罪得起的嗎!”李元纮回道:“我并不糊涂,我也知道這樣判決會得罪太平公主,說不定我的官職也保不住,甚至還有可能掉腦袋。但我要是不這樣秉公斷案,我心不安,天理不容。”說完,李元纮拿起筆來,在判決書上飛快地寫上八個大字:“南山可移,此案不動?!币馑际牵航K南山可以移,我的這個判決不能更改。
成語“南山可移”便由此而來。它既可表示已經定案不可更改;又可用來形容一個人不畏強勢,堅持公平和正義的優(yōu)秀品格。
順便說一句,一貫“喜權勢”的太平公主,下場實在是不夠美妙。公元713年,她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fā)兵擒獲,賜死于家中,她的兒子以及黨羽數(shù)十人皆被處死。而李元纮則因為性格耿介、直言敢諫,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一路升到了宰相。公元733年,李元纮病逝,追贈太子少傅,謚號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