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要:通過選取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演講語料進行研究,其中中方語料為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時發(fā)表的重要講話,美方語料為奧巴馬總統(tǒng)2012年11月感恩節(jié)演講。運用結構分析法、社會文化分析法等相關理論,從詞匯、句法、文化等多個層面探討語言形式選擇同意識形態(tài)是如何在語境中相互作用的,并聯(lián)系相關的社會歷史語境解釋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以及這種差異對社會的影響。
關鍵詞:批判性話語分析;政治語篇;系統(tǒng)功能理論
中圖分類號:H019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4-0067-02
一、引言
批判性話語分析(CDA)揭示語言使用、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之間的關系。它是分析政治演講語篇、新聞報道等的常用分析框架。其主要以Halliday為代表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為基礎建立,其理論核心為:“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際”(interpersonal)功能、“語篇”(textual)功能。這三種功能可轉述為“觀察者”的功能(指說話人對主客觀世界的觀察)、“闖入者”的功能(只向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和“相關”功能(指語篇的完整性、一致性、銜接性)。
系統(tǒng)語學家十分重視語言的社會功能及如何實現(xiàn)這些社會功能。因此,他們常常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大眾語篇和官方話語中。尤其是對于官方政治語篇的分析中,闡述語言層面同社會權利意識之間的關系。
在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語言是有層次的,至少包括語義層、詞匯語法層、音系層。各個層次間存在“體現(xiàn)”的關系(realisation),即對“意義”的選擇(語義層)體現(xiàn)于對“形式”(詞匯語法層)的選擇;對“形式”的選擇又體現(xiàn)于對“實體”(音系層)的選擇。用俗話說就是“能干什么”體現(xiàn)于“能意味著什么”;“能意味著什么”體現(xiàn)于“能說什么”。詞匯選擇的正式性往往反映出深層次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差異。正式的政治語篇較為明顯地反映了參與者的社會關系,且受眾者的距離被拉大。另一方面,人稱代詞也被看作是實現(xiàn)語篇形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途徑,具有社會標記的作用。使用“we”和它的變體尤其是內(nèi)含的“we”時,表示該代詞所指代的成分距離說話人非常近。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存在共同點。第一人稱復數(shù)代詞的內(nèi)含用法通常旨在拉近與聽話者的距離,給人一種平等參與、休戚與共的整體感。因此,“we”在演講中被廣泛采用,以達到勸說受眾、加深感情、縮短雙方心理距離的目的。
二、語料展示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曾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2012年11月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感恩節(jié)演講中提到:“As Americans,we are a bold,generous,big-hearted people. When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in need,we roll up our sleeves and get to work...”
三、語篇分析
1.詞匯正式程度分析。無論是在媒體新聞中,還是外交部的發(fā)言稿,抑或是國家領導人和政府機構的對外宣講辭中,我們不難看出中美的政治語篇在使用詞匯的正式程度上差別顯著。比如中方的語料中常會出現(xiàn)“貫徹執(zhí)行方針”、“路線”等;相比在美方的語料中,則多是生活中簡單口語化的詞匯,甚至在涉及到較正式的話題時也是這樣。另外,在中方的語料中,還頻繁出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兩基”等正式詞匯和政史經(jīng)等方面的詞匯,這是符合中方政治語篇要求的正式性的;而美國領導人的演講多以使用簡單的口語詞匯為主要特點,例如:“this is a day full of family and friends,food and football.”這一典型的美式幽默也體現(xiàn)了美國閑適、輕松的家庭氛圍,目的在于削弱語篇的正式性,拉近與廣大民眾的心理距離。
2.關于中美領導人演講詞中身份建構的對比分析。
(1)奧巴馬的家庭成員身份。奧巴馬首先是一個美國家庭的一名成員,是一位妻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父親。一般來說,事業(yè)的成功離不開溫馨而強有力的家庭作為后盾。在美方的這篇語料中“On behalf of the Obama family-Michelle,Malia,Sasha,Bo and me.”奧巴馬不僅表達了他對家庭支持的感激,同時也暗含了其對選民支持的感激。這生動構建了奧巴馬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丈夫和美國總統(tǒng)雙重身份的形象。在一個珍視家庭文化的國度中,這些家庭細節(jié)無疑為其個人形象加分。
(2)奧巴馬的總統(tǒng)身份。作為總統(tǒng),他要行使自己的權利。他在演講中使用了強烈的心理過程,作為一個決策者、話語者和行動者的形象,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權利。例如:文章的最后一段“It is my privilege to serve as your President...to be your Commander in Chief”在謙虛的措辭中反映了其對自身總統(tǒng)地位的強調(diào)。另外在第二段:“it's a time to give thanks for each other,and for the incredible bounty we enjoy.”此句中雖只字未提政府,但是“bounty”一詞足以透露出其對自己大刀闊斧的福利改革的滿意程度,實際上“bounty”即“government”的隱喻,也是總統(tǒng)這一身份的折射。
(3)習近平總書記“中國夢”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建構?!爸袊鴫簟钡幕恰凹w主義”?!爸袊鴫簟笔且粋€民族的夢想,需要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完成。集體主義強調(diào)個人利益服從集體、民族、階級和國家利益。它強調(diào)社會中每一個成員都要和諧共處,共同奮斗。在中國的政治文書里,經(jīng)常引用四字的成語或者是正式術語,很少使用一些人稱代詞。例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因為在中國,政府和領導人的形象是偉岸的,因此他們的措辭必須讓人有權威感,不容侵犯。endprint
3.人稱代詞的使用異同分析。演講作為一種特殊的口語語篇,演講者常用第一人稱來達到將聽眾與演講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效果,從而取悅聽眾,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在美方的語料中,人稱代詞大量使用了第一人稱,如:we/our/us,總統(tǒng)意欲使自己平民化,拉近和聽眾的距離。如第三段中:“our democracy”、“what candidate we support”則凸顯了美國式的民主,增強了聽眾的民族自豪感。這些第一人稱指示語體現(xiàn)了奧巴馬總統(tǒng)同全體美國人民一起面對困難、勇挑重任的決心。盡管其身份為總統(tǒng),但這些措辭充分體現(xiàn)了其民主的形象,權利與民共享,發(fā)動群眾一起參與到國家的建設大計中。在這一點上與中方語料的“中國夢”不謀而合。而在中方的語料中,基本上沒有出現(xiàn)人稱代詞,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人民”、“全黨同志”這樣的號召性的統(tǒng)稱詞語。這是由中美社會格局差異決定的。
4.標志性詞語的使用異同分析。在中方的語料中,反復出現(xiàn)“我黨”、“中華民族”,這是因為中國領導人偏愛使用承諾類的言語和表情類的言語來表達間接的指示性的行為,承諾類的言外之力是使說話人在說出某話語時對未來行為做出承諾,承擔義務。表達類的言外之力是對話所表明的事態(tài)表達說話人的心理狀態(tài)。相比之下,美國元首偏好直接的指示性言語,增強與受眾的互動與言語的直接感染力。在美方的語料中,全文反復出現(xiàn)“American”共七次,尤其是在第六段中,“We're also grateful that this country has always been home to Americans...”它既強調(diào)與感恩節(jié)主題契合的主旋律,同時也著力構建了“美利堅”這個整體概念,增強聽眾的認可度,凝聚民眾的向心力。作為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必須提升各個階層、種族對其的認可度。
5.句式結構層面異同分析。
(1)排比句式。在美方的語料中,作者一共使用了4次類似的排比結構。這種句式的安排是為了一定的語篇目的服務。例如:第五段“The ability to spend time with the ones we love;to say what we want...”本文這段描寫用排比的句式滿懷激情的贊揚了美國人民為實現(xiàn)現(xiàn)今幸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一種感恩的口吻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從而鼓勵現(xiàn)代美國人和先輩一樣不畏懼困難,為后文美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迎戰(zhàn)颶風的陳述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中方的語料中,也展示了很多四字的排比句式。例如:“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一不同體現(xiàn)了英語喜用靜態(tài)描寫,而漢語善用動態(tài)描寫,使得所描述的東西栩栩如生。
(2)動詞時態(tài)的使用,獨立主格結構的使用。在美方的語料中,突出表現(xiàn)為常用非謂語或非限定動詞,即“ed”、“ing”形式。例如:“We've seen hospital workers using their lunch breaks to distribute supplies...”這一段將美國人民在危難關頭互幫互助的場景展現(xiàn)了出來,彷如昨日重現(xiàn)一般生動。同時表現(xiàn)了身為總統(tǒng)的奧巴馬對于颶風造成的痛苦是感同身受的,他也是美國人民中普通的一員,將與美國人民一起共患難。這樣,政治人物便在這種心靈撫慰中找到了群眾情感上的契合點,從而達到大眾的認同。
四、結論
縱觀中美兩國不同的政治體制與普遍的社會特點,使得兩國政治語篇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可歸納為:中國民眾長期感受正式嚴謹?shù)恼Z篇,領導人的權威在其心中的分量不可撼動。因此,中方語料中多為嚴肅權威的詞語,且少用人稱代詞。而通過對美國政治語篇的分析不難看出,其演講者總是絞盡腦汁地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究其原因是美國為典型的總統(tǒng)制的政治體制,以選舉為紐帶的政黨政治與選民的關系,使演講者巧妙地使用簡單口語化的詞匯,與受眾建立友好親密的關系,強化了美國人民心中平等、自由的人權思想。
但統(tǒng)而概之,政治語篇的目的都是為了借助一定的語言技巧和策略,勸說大眾接受一定的觀點,強化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因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受眾而各有差異。
參考文獻:
[1]顧小燕.奧巴馬電視講話的批判性話語分析[J].外國語,2012,(3).
[2]汪少華.美國政治語篇的隱喻學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4).
[3]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