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實施平原淺水湖泊水源地保護的研究與實踐

2015-12-12 05:59:32徐瑞忠陸雪林
江蘇水利 2015年6期
關鍵詞:取水口清淤底泥

徐瑞忠 陸雪林

(蘇州市吳江區(qū)水利局,江蘇 蘇州 215200)

0 引言

水源地保護與安全是關系民生的重要問題,是一個地區(qū)發(fā)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經(jīng)濟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東太湖是吳江區(qū)的水源地,也是上海市、浙江杭嘉湖城鎮(zhèn)水源地的上游。近年來,東太湖水污染事件頻頻發(fā)生,繼2007年無錫水污染事件后,2008年吳江區(qū)東太湖水域出現(xiàn)藍藻,2011年受“梅花”臺風影響,東太湖水面水草漂浮,積聚并腐爛,影響了沿岸水源地的水質。本次在調查東太湖水源地水質、底泥及水生態(tài)狀況的基礎上,分析水源地主要存在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水源地保護與水質改善工程措施,根據(jù)工程前后的水源地水質監(jiān)測資料檢驗工程實施效果。研究成果為平原河網(wǎng)地區(qū)其他水源地保護研究提供了依據(jù)和借鑒。

1 東太湖水源地概況

1.1 東太湖水質分析

為調查東太湖水質,收集2009~2012年吳江第一水廠取水口水質資料,分析東太湖水源地取水口水質變化。2009~2012年,東太湖水質DO 濃度均維持在I 類;NH3—N 濃度呈下降趨勢,類別由Ⅱ類提升到I 類;TN 濃度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到2012年基本能達到Ⅳ類;CODMn濃度穩(wěn)定,維持在Ⅱ類與Ⅲ類;TP 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總體滿足Ⅲ類標準??傮w來說,東太湖湖區(qū)DO、NH3—N、CODMn、TP 水質指標較好,TN 相對較差。東太湖水體富營養(yǎng)化程度基本為輕度富營養(yǎng)。

1.2 底泥

東太湖底泥表層總磷含量平均為0.070%,總磷含量全部平均為0.058%,高于全太湖底泥總磷平均含量0.049%;總氮平均含量為0.085%,表層底泥總氮平均含量0.125%,高于全太湖平均含量0.078%。底泥主要營養(yǎng)物質OM、TP、TN 含量呈垂直分布,總體上表現(xiàn)為表層含量較大,向下逐步降低。

釋放試驗結果表明,底泥中氨氮的釋放均以正的釋放通量為主,底泥是上覆水體中氨氮的重要來源,在實驗培養(yǎng)初期,尤其在動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氨氮的釋放通量最大,之后釋放通量逐漸降低,擾動實驗條件會加劇底泥中氨氮的釋放。底泥與上覆水系統(tǒng)內磷酸鹽的交換通量以負通量為主,即磷酸鹽主要由上覆水體向底泥中擴散,說明底泥是磷酸鹽的有效蓄積庫。

1.3 水生植物

東太湖是全太湖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湖區(qū)之一,開敞水域主要以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為主,濱岸區(qū)域和部分圍網(wǎng)區(qū)域以挺水植物為主。

2 水源地存在主要問題分析

東太湖水源地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污染底泥的卷起和釋放、水草的聚集和腐爛及沿岸腐爛物質堆積等。

2.1 污染底泥的卷起和釋放

底泥作為入湖沉積物質的載體,是湖泊營養(yǎng)鹽的蓄積庫。東太湖湖底高程平均為2.0 m,常水位下水深僅1.0 m 左右,是典型的淺水碟形湖泊。由于湖泊形態(tài)和水生植物茂盛等因素影響,水流緩慢,造成湖區(qū)底泥淤積比較嚴重并長期處于釋放狀態(tài)。取水口附近的底泥多為當年養(yǎng)殖留下,圍網(wǎng)尚未拆除時,東太湖主要采取圍網(wǎng)養(yǎng)殖,將東太湖水面分成若干格小的水體,起到了很好的消浪作用,使得東太湖底部浮泥不易被水流卷起。圍網(wǎng)拆除后,由于東太湖水深較淺,在風浪等的作用下,圍網(wǎng)養(yǎng)殖形成的大量底泥容易被卷起,并在水體中長期處于半懸浮狀態(tài)隨水流進入取水口。如遇臺風等極端天氣,湖底污泥被風浪卷起懸浮,將嚴重影響供水水質和取水口供水安全。

2.2 東太湖水草及藻類的聚集和腐爛

東太湖是太湖水生植物生長最茂盛的湖區(qū)。東太湖長期的圍網(wǎng)養(yǎng)殖留下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而近年來為防止打撈水草對漁業(yè)養(yǎng)殖造成影響,區(qū)域常年實施水草禁撈措施,故致使禁撈區(qū)水草瘋長。有關方面對太湖水生植被的調查結果表明,沉水植被、挺水植被及浮葉植被面積分別為73.8 km2、45.5 km2和6.7 km2,東太湖已經(jīng)出現(xiàn)沼澤化趨勢。而且利用率較低的菱草和浮葉植物具有強烈的污染效應,能加速湖泊淤積,使湖泊變淺。

過量生長的水草容易在風的作用下在水源地取水口附近聚集腐爛,并與太湖底泥混合在風浪的作用下流入取水口造成水源地水質污染。

2.3 沿岸腐爛物質堆積

東太湖是開敞水域,主要以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為主,靠近岸邊生長著大量蘆葦?shù)戎参?,根系發(fā)達,植物腐爛后,掉入水中,與淤泥混合堆在岸邊,并由于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形成一種松散的腐爛物質聚集在東太湖沿岸。平常的水流作用下岸邊物質不易被卷起,但在發(fā)生臺風等極端天氣時,岸邊腐爛物質容易被強風力松動,使得岸邊的污染物成為一個體積巨大的污染源,隨著水流卷入取水口,對取水口正常供水產(chǎn)生嚴重威脅。

3 水源地取水口水質保護

針對東太湖水源地水質保護存在問題,提出水源地保護與水質改善綜合工程措施。

3.1 湖區(qū)生態(tài)清淤

國內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底泥集中區(qū)域的污染物是湖泛產(chǎn)生的直接物質來源[1]。國內部分生態(tài)清淤試驗工程發(fā)現(xiàn),每清除1 t 底泥相當于打撈出近0.6 噸藍藻,清淤后底泥氮、磷的釋放強度分別下降83.47%與73.91%,對水源地水質保障效果顯著[2]。

在調查湖區(qū)污染底泥分布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東太湖水源地水質改善及水源地保護要求,對水源地附近污染嚴重且長期處于釋放狀態(tài)的底泥選擇合適的施工方式及機械進行生態(tài)清淤。

3.2 水生植物收割

現(xiàn)場環(huán)境調查發(fā)現(xiàn)東太湖水生植物與水體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水生植物生物量對水體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影響。

研究表明,東太湖水生植物最佳生物量范圍在1800~2000 g/m2,而在水生植物大量生長的夏秋季,東太湖水生植物生物量大多為2800~3300 g/m2,水生植物的負效應十分顯著。因此,應該在水草大量生長的季節(jié)對水生植物進行收割,使生物量維持在一個最佳的范圍。

本次針對東太湖水生植物瘋長的情況,選擇水草自動收割船及自動運輸船擇機對過量生長的水草進行收割。

3.3 岸邊腐爛物清除

東太湖沿岸靠近環(huán)湖大堤處堆積了大量由于蘆葦、水草等植物腐爛與底泥混合在一起形成的腐爛混合物,已成為一個巨大的污染源,應采取工程措施將這些岸邊的腐爛物質去除。但由于靠近東太湖湖邊,情況比較復雜,故可以采取機械清淤與生物清淤相結合的方法,推薦使用小型清淤船和兩棲式清淤機對其實施清除。

4 水源地保護綜合整治工程實施效果

圖1 溶解氧DO 濃度清淤前后同期比較

圖2 高錳酸鹽COD 濃度清淤前后同期比較

圖3 氨氮NH3-N 濃度清淤前后同期比較

圖4 藍藻數(shù)量清淤前后同期比較

水源地保護綜合整治工程于2014年1 月1 日正式開工實施,為研究水源地保護工程實施效果,對工程開工后2014年3~8 月與工程實施前2013年同期的水質指標進行比較,比較結果見圖1、圖2、圖3、圖4。結果表明,隨著生態(tài)清淤以及水草清理等一系列水源地保護工程措施的實行,水源地水質各項指標與往年同期相比有所改善。

工程實施后,高錳酸鹽與氨氮濃度明顯下降,其中,4 月、5 月的平均氨氮去除率可達到40%左右。工程實施后藍藻數(shù)量具有不規(guī)則變化,從同時期比較來看,消除了一些較大峰值,使藍藻數(shù)量變化在較長期中趨于平穩(wěn)。

水源地保護工程實施前后同期水質指標濃度比較見表1,高錳酸鹽的去除率為16.07%,氨氮去除率為23.65%,藍藻去除率為14%,溶解氧有所減少但幅度非常有限??梢娗宄廴镜啄嗉八莨芾淼人|保護措施對水質改善的作用較為明顯。

5 結論

(1)東太湖湖區(qū)DO、NH3—N、CODMn、TP 水質指標較好,TN 相對較差。東太湖水體富營養(yǎng)化程度基本為輕度富營養(yǎng)。

東太湖水源地底泥主要營養(yǎng)物質OM、TP、TN 含量總體上表現(xiàn)為:表層含量較大,向下逐步降低,底泥是上覆水體中氨氮的重要來源以及磷酸鹽的有效蓄積庫。

表1 水源地保護工程實施前后同期水質指標濃度比較

東太湖是全太湖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湖區(qū)之一,開敞水域主要以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為主,濱岸區(qū)域和部分圍網(wǎng)區(qū)域以挺水植物為主。

(2)東太湖水源地水質主要受污染底泥的卷起和釋放、水草及藻類的聚集和腐爛、腐爛物質堆積等因素影響。

(3)針對東太湖存在的主要問題,推薦實施工程生態(tài)清淤、水生植物收割、腐爛物清除等工程措施。

(4)東太湖水源地水質得到了較明顯的改善,清淤前后CODMn、NH3—N、藍藻等水質指標去除率達到10%以上,說明本次提出的水源地保護與水質改善工程措施具有較好的效果。

[1]陸桂華,馬倩.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監(jiān)測與分析[J].湖泊科學,2010,22(4):481-487.

[2]陸桂華.太湖水域湖泛及其成因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9,20(3):438-442.

猜你喜歡
取水口清淤底泥
水資源取水口數(shù)字化管理技術探討
治淮(2022年3期)2023-01-03 11:05:22
寧夏地表水一級取水口評價與調整
中國水利(2022年1期)2023-01-03 09:16:29
市政道路軟基清淤回填施工技術實踐與探討
黃河中游干流取水口設計討論
陜西水利(2021年10期)2021-01-18 08:32:47
河道底泥脫水固化處理處置技術的研究
深降幅水電站進水口分層取水口設計
底泥吸附水體中可轉化態(tài)氮研究進展
冪律流底泥的質量輸移和流場
德興銅礦HDS底泥回用的試驗研究
力士德清淤挖掘機
垦利县| 连平县| 清水县| 秦皇岛市| 宜兰县| 灵川县| 临西县| 治县。| 中宁县| 玉环县| 青州市| 堆龙德庆县| 寿宁县| 雅安市| 德惠市| 安徽省| 青州市| 新邵县| 麻城市| 内黄县| 龙川县| 凌海市| 尖扎县| 南宁市| 洪雅县| 梁山县| 绍兴县| 行唐县| 衡阳县| 博客| 从江县| 晋江市| 马龙县| 浙江省| 保靖县| 安塞县| 哈密市| 中西区| 尼勒克县| 高邑县|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