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新珉/上海汽車工業(yè)集團總公司
幾何公差代號標注示例講座
倪新珉/上海汽車工業(yè)集團總公司
第七講 幾何公差代號標注示例7——55°角度規(guī)
圖7 55°角度規(guī)
55°角度規(guī)是一個專用檢具(圖7)。配作兩個定位銷釘后緊固三個沉頭螺釘,使尺體與兩側尺座成為一個固定的整體,隨后加工A、B、C三個平面。
平面A是多項公差的基準體系的第1 基準,對它的形狀有較高要求,標注平面度公差、(長度方向上的)線素的直線度公差。
尺身用高精度鋼板制作,兩側平面平行度誤差必定很小,可以只標注兩側平面對平面A的垂直度。
給出平面B對平面A的垂直度公差、平面C對基準體系A/B的傾斜度公差。
平面B、C都很窄。它們的平面度誤差往往與長度方向上線素的直線度誤差相差無幾,只給出線素(在長度方向上)的直線度公差。
被測要素是角度規(guī)的底平面A。
公差帶是兩個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4。
被測要素是兩項公差。
被測要素各是尺身一側平面。
基準是平面A,它的擬合要素是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
默認被測平面的理想要素各是一個形狀正確平面,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兩個理想平面各自垂直于基準平面A。
公差帶各是一個兩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1。
被測要素是平面B。
基準平面A的擬合要素與第2條所述公差的基準A相同。
默認被測平面的理想要素是一個形狀正確平面,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個理想平面垂直于基準平面A。
公差帶是兩個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6。
被測要素是平面C。
第1基準平面A的擬合要素與第2條所述公差的基準A相同。
第2基準是平面B,它的擬合要素是一個垂直于基準平面A的形狀正確平面。
默認被測平面的理想要素是一個形狀正確平面,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個理想平面與基準平面A之間的夾角等于理論正確尺寸35°、與基準平面B之間的夾角等于理論正確尺寸55°。
公差帶是兩個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8。
注:垂直是一種隱匿位置關系(implied location relationship)之一,相當于理論正確尺寸90°。理論正確尺寸經換算不失其理論正確尺寸。所以,圖中無需標注平面C與平面A之間夾角,而是實際上標注了理論正確尺寸90°-55°=35°。
被測要素是平面A上的線素。
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垂直于被測平面A的擬合要素。這時,被測平面A的擬合要素是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公差代號框格后面的截面指示代號補充指示: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還垂直于平面B的擬合要素(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
被測線素的理想要素在其提取要素所在截面上。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些線素的理想要素是截面上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直線。
公差帶是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上兩條平行直線之間區(qū)域。兩條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3。
注:ISO 1101∶ 2012給出的截面指示代號,在國外早已被廣泛使用。此例可供解讀引進圖樣時參考。如果暫不使用這一代號,可以在代號框格上方符號LE的后面另加說明。
被測要素是平面B上的線素。
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垂直于被測平面B的擬合要素。這時,被測平面B的擬合要素是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公差代號框格后面的截面指示代號補充指示: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還垂直于平面A的擬合要素(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
被測線素的理想要素在其提取要素所在截面上,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些線素的理想要素是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直線。
公差帶是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上兩條平行直線之間區(qū)域。兩條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3。
被測要素是平面C上的線素。
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垂直于被測平面C的擬合要素。這時,被測平面C的擬合要素是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公差代號框格后面的截面指示代號補充指示: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還垂直于平面A的擬合平面(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
被測線素的理想要素在其提取要素所在截面上,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些線素的理想要素是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直線。
公差帶是被測線素提取要素所在截面上兩條平行直線之間區(qū)域。兩條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4。
第八講 幾何公差代號標注示例示例8——V形槽
圖8 V形槽
V形槽是一個專用檢具(圖8)。在檢查工件(產品)以Φ50、Φ75軸頸中心線為共同基準的跳動公差時用作模擬基準(也可以用于模擬其他直徑差等于25的兩個軸頸的共同中心線)。
先給出底平面A和兩個V形槽兩側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再給出各V形槽同組兩側面垂直度公差。
視兩個V形槽的兩個中心平面B、C為一要素組(名稱寫作B-C)。標注B-C對平面A的垂直度。
實踐中,可以用來限制幾何誤差的,不僅限標準所定義的幾何公差。例如,實踐中常規(guī)定從動件升程相對誤差限值,以間接限制柱狀凸輪對中心線的面輪廓度誤差。
作為檢具,對兩V形槽兩對楔面相對位置的準確度要求很高。為此,可以把更高準確度的Φ50、Φ75階梯軸置于V形槽上,旋轉階梯軸,測量近兩端的橫截圓的“徑向跳動”。
被測要素是底平面A。
公差帶是兩個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3,
被測要素是兩項公差。
被測要素各是V形槽的一個側面。
被測平面的理想要素各是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
公差帶各是兩個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4。
注:此例省略代號框格下方的更正說明“分別要求”,并不導致誤解。理由是:雖然公差代號框格上方的符號“2×”(已經在形式上)指示兩側平面同組,但這兩個平面的公稱要素不在同一平面上,不可能有同平面要求。
被測要素組是深槽的兩個側面。
默認被測平面的理想要素是一個形狀正確楔面,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個理想平面與基準中心平面B之間的夾角等于理論正確尺寸45°。
公差帶是兩個兩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8。
注:同組要素(不涉及基準)的公差,默認被測要素組共同理想模型各個要素的形狀理論正確,公差代號中的幾何特征符號指示對這些理想要素的相對位置的約束。例如:(a)用符號“”指示同組被測平面的理想平面在同一個平面上(GB/T 1182—2008圖6)。(b)用符號“”指示同組中心線的理想直線在同一直線上。它們都可視為同組中心線位置度(GB/T 1182—2008圖7)的特例。
被測要素各是淺槽的一個側面。
公差帶各是兩個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兩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03。
其他解釋同第2條。
被測要素組是淺槽的兩個側面。
其他解釋同第3條。
被測要素組是兩個V槽的兩個中心平面。
認定被測中心平面的提取要素時,V形槽的兩側面的擬合要素是互相垂直的兩個形狀正確平面。垂直于兩擬合平面的中心平面的直線與兩側平面的提取要素相交,各得兩個交點。中心平面的提取要素是各對交點連線中點的集合。
基準A是底平面,它的擬合要素是一個位置不受約束的形狀正確平面。
默認被測中心平面組B-C的共同理想模型是同一平面上的兩個形狀正確平面。公差代號中的符號“⊥”指示這兩個理想平面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基準平面A。
公差帶是一個兩平行平面之間區(qū)域的兩個局部。兩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等于公差值0.016。
注:此例,為了指示被測要素組究竟由哪兩個中心平面組成,在公差代號框格上方用符號“B-C”指示公差的對象是同組的,分別用字母B、C命名的兩個中心平面。
注:此項技術要求不是現(xiàn)行標準所定義的幾何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