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天倉+任復興
中呂 醉高歌
寒梅雪里香濃,
仙境人間自永。
猶余故國青山夢,
畫得神州一統(tǒng)。
“七七事變”后,洪洞書畫家董壽平,避難四川。1940年夏,日軍對重慶的狂轟濫炸暫時平息。各界支持下,董壽平在陪都舉辦了個人書畫展。發(fā)起人是于右任、馮玉祥、何應欽、孔祥熙、陳立夫、張道藩。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詞“依仁游藝”。于右仁為作長題(序言),并填了這闋詞,寥寥25字,充分表達了書畫家及所有支持者的故國山河如夢如仙境之思,以及志在收復、統(tǒng)一神州的宏愿。
七巖山仙境任族
半世紀后,為董壽平寫45萬字傳記的任復興所系的定襄留暉任氏家族,就住在七巖山如畫“仙境”中。
七巖山上,有兩尊仙姑。一尊獨立山頂,是有傾國之色的曹操愛姬杜氏,四大美女之一貂蟬的原型。三國曹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她的兒子秦朗,帶兵討伐鮮卑,帶兵回到父母故鄉(xiāng)新興郡:“統(tǒng)中軍步騎五千人、一州六郡十亙門、匈奴四帥,合五萬余人”,在此扎營。與鮮卑和好定盟后,部下為這位“監(jiān)軍” 摩崖銘刻重陽登高頌德碑:“頌曰:……□魏之興,岳降神靈,誕育監(jiān)軍,高明柔克,允武允文”,堂皇宣稱監(jiān)軍的母親是身份特殊的神靈。
另一尊仙姑,是千年穩(wěn)坐七巖峽七娘洞,主子嗣、享萬家香火的生育女神七娘?!捌吣铩毕鄠魇谴呵锬┶w簡子的女兒、趙襄子的姐姐、代王妻磨笄夫人。明代晉莊王朱鐘鉉曾到此山祈子立碑。清代徐潤第來此撈兒,生子徐繼畬。民國督軍兼省長閻錫山妻子來此祈子,他捐資100塊銀元維修七巖寺。七巖山,當?shù)厝丝诙鄠鹘凶觥捌吣飪荷健?。無論是民是官是王侯,向七娘祈子、祈雨、祈祛疾、祈避災,據(jù)說都很靈驗。宋徽宗勅封七巖山娘子神“惠應”。每年七月初一的萬人廟會,戲臺在留暉,熱點在七娘兒洞。或到這洞里的“惠泉井”“撈兒”,或得子女后到神像前叩頭上布施還愿。加上登山旅游的,人山人海。
明朝嘉靖年間,有個叫任九粟的讀書官宦富戶,慕名而來。他和妻子郭氏,帶著堯官、堯在、堯魁、堯弼四個兒子,還有家人隨行,從崞縣遷到七巖山的功德主——留暉都留暉村的南街定居。留暉都管轄著山下山上留暉、南王、堯頭等大小八九個村莊。九粟也許是托了七娘神的福,育有十六孫、七十二曾孫。詩禮傳家,子孫有多人考上秀才,長子還到甘肅做官。那時士人是朝廷的社會支柱。鄉(xiāng)村完糧納稅、修橋修廟的公共事項,均由士紳主持,布衣白丁只有出錢出力的份兒,不能隨便攪和。二牌樓殘存的“文革”砸成半截的明代萬歷九年(1581)留暉都重修七巖寺碑顯示,此次重修,是任氏士紳倡導下,修行人?;垩卮逖亻T化緣集資而成?!啊鷨T策筆任獻奇謹撰,長嗣重職任大受書,……生員皇箓任鞏皇參閱,侄生員哲之任原亮訂正,……增廣生員在茲任斯文篆……惟七巖山巍……洞深邃而弘廠,地險聳而勢裕,西陽夕映,泉流懸?guī)r如貫珠,井生……靈胎,應給不爽,摩笄夫人節(jié)義成也。宋封為惠應……靈顯奕。歲會,萬人祈嗣,響應無窮。兼而禱雨求雪、祈疾避兵,無不……可稱圣地,亦可稱重地。前人思非威靈顯圣之神,不能護衛(wèi)其……下,赫赫威靈,庇佑一方。萬民受福,悠久無疆。迨后歲月深而……巖石剝落,神難棲矣,咎誰歸哉?適有修行人海慧,中途落發(fā)……于是鳩工集材……雖人力之作速,實神明之助靈。繼之丹青,飾以金碧,輪焉奐焉,為之一新。誠足以壯萬世之觀瞻,永為邑人之福庇。”背陰刻的多村人氏助緣名單,雖少了一半,嫁出的任氏女,仍有六人列名。
任九粟四子分為四股,加上家人股,五大股枝繁葉茂,至民國生育逾百戶數(shù)百口人,有的散居軍家貝、史家崗和口外。人稠地少,多數(shù)家庭都有人走過口外草地。
1928年,大股十一世孫體怡,又名黃寶,走口外致富,是多倫縣商會會長,急公好義,以敬宗收族為己任,首倡創(chuàng)建任氏祠堂,聲明:資費先承讓族眾隨愿布施,所缺概由鄙人包底。很快,緊鑼密鼓建祠進入程序:將購買趙村楊姓富商的廳式瓦房七間拆毀,破土動工。不到半年,一座坐南向北,東西長五丈六尺,進深一丈八尺的嶄新彩繪祠堂,亭亭而立。祠堂門是整體拆遷本族仁功典賣的內院門牌樓。門柱上掛敬宗睦族的木刻對聯(lián)。祠內容房設置長條幾案,案上擺放多種祭器;正面墻壁白灰蓋抹。懸掛有各股各支的寬幅白布彩繪容譜。上端繪有始遷祖任九粟郭氏的官服畫像,依次有其四子、十六孫、七十二曾孫的牌位,下有各股各支已故各輩的名錄,再下留有若干行空缺格位,預備下世的后代續(xù)添。院內立有建祠功德碑。
再過八九年,代體怡管理家務和口外商務的,已是他的兒子志道。志道娶妻智竹英,生有瑞徵、瑞成、瑞昭三子,鸞仙、瑞榮二女。大兒瑞徵23歲,在本村當村長。二兒瑞成(后為岢嵐基地副政委)剛從縣城高小畢業(yè)。瑞成是1935年考入定襄高小的。這年該校招收了100名學生,杜導正(后為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和張定邦(留暉人,后為北京軍區(qū)辦公廳主任)在29班,瑞成和復興父親仁功在30班。留暉村去了7名,6名入學成績在年級前10名,仁功是第二名(后因家庭特困肄業(yè))。瑞昭、鸞仙、瑞榮正在上小學。家里雇著做地、趕車的長工,口外多倫還有商號。志道一家的好家風好光景,讓遠近許多人羨慕。
甲午清明以來,族內耆老提倡參與,智村郜天倉仁兄擱置手中30萬字壓枕文集的寫作計劃,前來幫助復興采寫的七巖山留暉任族500年來第一本族譜的搶救性創(chuàng)修。采訪中令兩人激動不已的是,“七七事變”雖然改變了人間仙境七巖山腳任族所有家庭的命運,而闔族血性男女,激于民族大義,為個人尊嚴,為后代和平生活,出錢出力,奮起抗日。數(shù)以百計的族人參軍參戰(zhàn),多人灑盡鮮血,可歌可泣。
因忻口戰(zhàn)役一輛支前馬車,
村長竟要捆父親
1937年秋,國軍組織平型關戰(zhàn)役、忻口戰(zhàn)役,節(jié)節(jié)抵抗。忻口戰(zhàn)役從10月13日打到11月4日,中方出兵18萬,20742死,34419傷;日方出兵5萬,死傷大約是中方死傷一半。此役由閻錫山、衛(wèi)立煌等指揮,國共合作,后方支援,全民抗戰(zhàn)。日軍已經(jīng)抵擋不住,有撤退跡象。惜娘子關失守,擔心被抄后路,國軍只好主動撤退。這是抗戰(zhàn)初期華北戰(zhàn)場上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長、戰(zhàn)斗最慘烈、雙方付出代價最大的戰(zhàn)役。
聲聞炮火震天,東南數(shù)十公里的二百多戶的留暉,戰(zhàn)報和平民被日軍殘殺欺凌的消息,也不斷傳來。戰(zhàn)線北麓的崞縣南懷化村,由日軍占領扎營,第一天就屠殺村民及本來想到此地避戰(zhàn)的鄰村人500多人。此后十多天中,日軍一面強攻忻口,一面用各種殘忍手段,燒殺淫掠。一天,用機槍掃射躲在楊潤年家的52人,將沒打死的男女趕出來,將男的全部殺死,強行剝光婦女的衣服,讓她們赤身扭擺。一個兩歲小孩,被從母親懷里搶過來,兩人扯著小腿撕成兩半。一個七歲女孩被剝光衣服,將兩腳釘在一棵樹上。此次只有一女孩僥幸活命。南懷化原有203戶1020人,日軍屠殺1200多人,其中本村766人,外村500人,100多家絕戶,只200多人幸存。
村長任瑞徵,組織村民全力支援忻口前線。一天,上級要村里派些車輛到前線。他就指令民兵通知他父親,安頓車馬前去。但他父親志道,怕車倌、車馬出事,又滿以為自己的兒子是村長,抗一抗也沒事。誰知民兵將情況反映回去后,瑞徵嚴肅地說:“他不派車,你們當下把他捆來!現(xiàn)在前方戰(zhàn)士替我們頂上腦袋打日本哩!我們后方運輸給養(yǎng),誰還膽敢說個不字!”民兵二次去了,傳達了瑞徵的命令,他父親只好乖乖的,讓閻二趕上騾馬車去了。瑞徵這種大公無私、法不容親的精神,讓闔村人很敬佩,支前工作順利進行。55年后,族孫仁功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一動人細節(jié)。
《中庸》有言:“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而彼時,兵荒馬亂,外敵侵凌,凡有血氣者莫不抗日,已經(jīng)不能忠孝兩全。
500多青少年參加115師
教導大隊,兄妹4人參戰(zhàn)
七巖山屬太行山,峽谷內青壁千仞如削,壁上多溶洞。七娘洞深五六十米,寬二三十米,高八九米。洞底石塊內動物骨骼化石,表明遠古這里棲息著多種野獸。定襄登山隊同人,在西溝懸崖距溝底21米處,探得一個洞口高5米、寬3.5米、深7米的溶洞。溶洞頂部和洞中南壁有3處巖畫,巖畫用紅色,形似云紋,總面積約2.8平方米。洞內文化層厚約0.15至0.2米。據(jù)中央民族大學龔田夫教授初步認定,為一萬年前古人類巖畫,屬農業(yè)文明。這是中原發(fā)現(xiàn)的第二處極其稀有的遠古巖畫,與邊疆狩獵巖畫不同。這是原始人與野獸爭奪生存空間的例證。各峽谷峭壁還有若干處洞口有人工護垛的溶洞。絕頂有兩座互為犄角的青石砌成、周長百余米的方形堡寨。手持刀矛弓箭的匪兵到來時,這些設施可以保護婦孺。然而這處冷兵器時代鉆洞扎寨避兵抗敵的神仙境界,已經(jīng)不足以對抗日軍的武器。瑞徵啟發(fā)大家的覺悟。仁功回憶:“瑞徵同志(我是晚輩稱他爺爺)對我們能識幾個字的青少年,可好哩。他拿上油印的《中國革命運動史》《中國青年與婚姻》等書籍,讓我看,還經(jīng)常教導我做人的道理?!比疳鐒訂T全村青少年入伍。
志道兒女中,第一個參軍的是三兒瑞昭,入伍后改名中原。
忻口戰(zhàn)役期間,1937年10月,八路軍115師平型關戰(zhàn)役后來到定襄一帶活動,師部駐蔣村,離留暉村二里的龍門村駐有教導大隊。該師不在忻口戰(zhàn)役戰(zhàn)斗序列。當時山西的抗日形勢一片紅火,犧盟會、青抗先等組織都很活躍,吸引了大批有志抗日的青年,也影響了許多在校的學生(定襄縣城有1個初級中學,3個高級小學)。115師來到后,更是熱鬧,教導大隊的宣傳隊經(jīng)常搞宣傳鼓動,招募新兵的工作也公開進行,留暉村就有30多個13至18歲的青少年報名參軍,算上周圍村莊,多達500多人。瑞徵負責忻口戰(zhàn)役的支前工作,對2個弟弟有著潛移默化的帶動作用。三弟瑞昭只有13周歲,剛初小畢業(yè),還未來得及上高小,想去參軍,就與母親商量。母親認為瑞昭年紀小,做不了主,就問丈夫。丈夫志道說,想去就讓他去吧。就這樣,瑞昭報名參了軍。
瑞昭參軍后,母親還到龍門村看過他兩次。他的個子矮小,軍裝穿在身上顯得又肥又大。也許是這個原因,部隊沒有讓他去連隊,而是分配他到師部衛(wèi)生所給林彪師長的醫(yī)生彭云生當了通訊員。
部隊在老家駐扎了一段時間后,就連夜沿著滹沱河開拔了,此后就再沒有經(jīng)過定襄。
忻口戰(zhàn)役炮聲中參加115師的,還有:四股任補生,史家崗村人,離休前任山西電力局農電處處長、山西農電局副局長。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總后勤部偵察排長、華北局社會部保衛(wèi)科科長、太原第一熱電廠廠長等。三股十三世任福成,離休前任湖北省宜昌地區(qū)人民醫(y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衛(wèi)生員、司藥長、解放軍第三高級步兵學校衛(wèi)生處醫(yī)政科科長、副院長。1954年入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深造,1955年授予少校軍銜,畢業(yè)后任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醫(yī)院副院長。在部隊多次立功,曾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
115師這些留暉任族人,有的負傷殘廢回村種地,如四股十四世任能貴,不識字,土改后任留暉村長多年,口才出眾,四清運動中下臺,享受三級殘廢津貼。有的陣亡失蹤,如1981年定襄烈士英名錄載:“任計存,115師688團戰(zhàn)士,男,1917年生,山西省定襄縣留暉村人,1940(?)年參加革命,失蹤。”計存為大股十三世,后代報修譜材料:“任計存,隆吉長子。革命烈士,抗日戰(zhàn)爭犧牲。配本村張全珍,懷子改嫁高張村。子耀祥。耀祥,計存長子。1942年十月初二日生,1997年八月二十六日卒,葬張家圍?!?/p>
志道給瑞徵娶了李喜芳、給瑞成娶了邢彩芳。二芳分別生了獨女燈蓮,長男良善??墒沁@兩個成年兒子沒被老婆孩子拖累,1938年都加入中共。瑞成次年初參加中共晉東北地委機關工作,領導說軍分區(qū)缺干部,要他去軍分區(qū)任文書。從此,瑞成長期離開了家,分區(qū)機關移駐河北平山縣滹沱河邊的卸甲河村,6年多時間里與家中不通信息。
1939年9月,晉東北地委決定以定襄縣委為中心縣委,兼轄忻縣和陽曲兩縣,瑞徵受中心縣委調派,到一區(qū)任區(qū)長。1941年7月7日,日軍包圍了忻縣肖家山村,瑞徵與其他五六位同志,同時遇難,合葬一穴。
志道最小的女兒原來跟著姐姐叫什么仙,后來跟著哥哥們改名瑞榮,也跑出去參軍了。去世前是鄭州河南醫(yī)藥公司主任科員,育有一女三子。
在國難當頭的形勢下,志道夫婦,不僅支配不了一輛馬車,也左右不了子女前途,心灰意懶,吸開了鴉片。志道到口外攆賬,因急病死在債務人的柜臺上,骸骨也扔到他鄉(xiāng)。管家婆智竹英,因家里這一系列變故,接連受到沉重打擊,芙蓉癖更厲害了,很快傾家蕩產。土改前,她家一道巷子里相對的南北兩處院子,都是好宅第,分別賣給兩個族人。老謀深算的買了北院,年輕精明的買了南院。因為出路問題,年輕精明的還狠狠敲了老謀深算的一筆。后來子女們議論,母親吸鴉片使家里迅速無產階級化,躲開了地主的帽子,對兒孫們,反而成了好事。
炮臺女,母女從軍,
三位殉國的婦救會主任
1938年3月23日上午,忻縣城日軍1000余人,繞道牧馬河南,向定襄城進發(fā)。冰雪消融,道路泥濘。日軍行軍50多里,疲憊不堪,下午殺死張村捉住的三個向導,以及距留暉三里的鄰村大南邢村民23人以泄憤,還奸污該村婦女多人。當晚占據(jù)了定襄城。
日軍在距留暉二里的南王村東南角,修了一座炮臺,駐有日軍小隊,成為在定襄長期設立的10個據(jù)點之一(據(jù)一專區(qū)專員呂東1944年向晉察冀議長匯報手札,日軍在定襄縣有10個據(jù)點:定襄城、南王村、王進村、蔣村、史家崗、土嶺口、芳蘭、季莊、受祿、河邊)。南王炮臺控制縣城南面數(shù)十個村莊。
炮臺日軍小隊,從軍官到大兵的旺盛性欲,傾注向附近村莊的許多年輕有姿色的女人。有些是被強奸的,也有不少女人是主動傍槍桿,“上炮臺”,分享到日軍從槍桿子里邊得到的權力和金錢,吃洋白面。日軍血洗過的大南邢,某女經(jīng)常高聲呼喊三三五五的女伴:“走吧,咱們上炮臺去吧!”事變前留暉有二百戶以上。南王有400戶以上,是縣城南第一大村。據(jù)當時十來歲的周登明回憶,南王村公開的、有名有姓的炮臺女就有5個。茶房口炮臺女張某,在日軍那邊很紅,玩得轉,說了算,救了不少人的命。人們不說她的壞話。南王村的炮臺女周某,雖然也幫助過一些人,但八路軍認為她是漢奸,被捅了17刀,裝死才留下活命,從血泊里爬到一個醫(yī)生家被搶救過來。留暉南街任氏,沒有聞名的炮臺女,沒給七娘神抹黑。
多數(shù)家庭,卻不愿讓自家男人被日軍殺害,女人被日軍玷污。忻口戰(zhàn)役以來,日軍燒殺淫掠,無所不至。許多消息在當?shù)夭幻劧?,人心惶惶,以致忻縣有的丈夫唯恐自己妻子受辱,竟將妻子活埋。忻口戰(zhàn)役結束后,在鄉(xiāng)養(yǎng)疴的原民國第一屆國會參議員、山西省政府村政處處長、忻縣嘉禾村陳敬棠先生,不甘作亡國奴,率一門5男10女15口人吞鴉片服毒自殺,除兒媳、侄孫等1男4女因服藥過量或吐出毒藥被救活以外,其余4男6女全部追隨忻口前線2萬英魂而去。
二股十三世任德元,又名大山,軍醫(yī),四十多歲去世,與妻周氏育有三女:金嬋、濤響、鋼,二子如生、如林。忻口戰(zhàn)役中,八路軍到村里開展抗日戰(zhàn)地動員工作。大山娘娘周氏,領上兒女上了夜校,投入抗日宣傳。大山娘娘纏著小腳,長方白臉,長得很富態(tài),女兒也都出眾。
日軍獸兵近在咫尺。盡管有德元留下的堅固四合院,正大房里擺著八仙桌、太師椅,明箱亮柜,年輕寡婦仍擔心抵擋不住門戶。為免遭蹂躪,1938年6月,大山娘娘打定主意,不顧小腳走路艱難,帶著二女一子,徒步翻山越嶺,跋涉到數(shù)百里外的五臺深山,參加了八路。長子如生到五臺縣四區(qū)工作。16歲長女金蟬從五臺到阜平的兵工廠,制造手榴彈、地雷。三女鋼1947年參加工作。
13歲的二女濤響先在晉察冀軍區(qū)供給部任宣傳員,后歷任五臺縣九區(qū)、一區(qū)、四區(qū)、六區(qū)婦救會副主任、主任。1940年初還組織起一區(qū)婦女抗日自衛(wèi)隊。1941年入黨。后調定襄、陽曲抗聯(lián)婦女部長,懷仁、大同等4縣婦聯(lián)主任等,1950年任大同市婦聯(lián)副主任,1954年任主任,三度擔任該市婦聯(lián)主任18年。1977年調任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次年兼為右派摘帽子辦公室主任,親閱了全市600余名“右派分子”檔案,落實政策,予以平反。大山娘娘一直隨濤響生活,享年94歲。
晉商“大戶”出錢出人
1999年,十五世族孫任功節(jié)錄了《定襄當代人物典》中抗日戰(zhàn)爭犧牲的三位定襄籍婦救會主任的事跡,標題是《定襄的三位女烈士(節(jié)自〈定襄當代人物典〉》,前言稱:“……在我們安享幸福生活的日子里,千萬不能忘記戰(zhàn)爭年代為國捐軀的烈士們。值此婦女節(jié)日,我們回憶一下我縣劉胡蘭式的三位烈士為國犧牲的經(jīng)過,鼓舞我們爭取未來”。第一位:陳志卿,原名邢樹蘭,乳名邢存娥,鐔村人,1919年3月25日生,犧牲前任定襄縣第三區(qū)婦救會主任。(抄錄了1200字全部事跡。)第二位:“余晉珍,化名王尚文,中霍村人,1920年9月16日生,犧牲前任忻縣第三區(qū)婦救會主任。
任功將抄錄的第三位殉國的婦救會主任,應當是他熟知的本家奶奶輩的晉商“大戶”任能生的兒媳齊宜珍。他在該書“齊宜珍”條,作了“38”的記號。
忻州定襄商人屬晉商北路,經(jīng)商范圍西到喀什、和田、伊犁、迪化,北到蒙古烏梁海、大庫侖,中俄邊境恰克圖,東北到海拉爾,還有的到西伯利亞。任能生在貝子廟、張家口有晉德元等商號。
據(jù)一專區(qū)專員呂東1944年向晉察冀議長匯報手札,1943年底“一專村莊為1988個,共增加134個,計:抗日一面,384;抗日兩面,770;中間兩面,344;傾日兩面,373;傾日一面,117。”“按以上各縣情形看來,地主負擔,五臺最重,達61%;盂(縣)、陽(曲)次之,為28.7%;代(縣)又次之,是26.4%;定襄最少,21.12%。富農是盂縣最重,達24%;崞縣為19.5%;定襄是13%—14%;五臺是10%;代縣僅9%。中農是:盂、陽、代縣、崞縣,均為12%上下;定襄是18%;五臺是6%。至于貧農,定襄是8.6%;盂縣、代縣是4%—5%;崞縣、五臺是1%。”
留暉距日軍炮臺近,應屬“抗日兩面”村,村公所日軍、八路兩方面都得支應。為了合理負擔,支應方便,把村里的地主、富農稱為大戶、小戶。留暉有四大戶、八小戶。四大戶是:南街任能生,北街張亮、張隆祥,段家街段隆光。
任能生因走口外經(jīng)商致富,子女受到良好教育,都積極抗日救亡。長子少亡,二子興漢,先在貝子廟從商,后到定襄縣武委會工作,解放后在集寧、二連等地。三子興歧1937年參加抗日并加入中共,歷任區(qū)委書記、縣公安局長,妻子齊宜珍任四區(qū)婦救會主任。幼子興晉,按父親的囑咐,背上大洋,過牧馬河,送給縣抗日機關。后來定襄政府遷到東峪南莊。興歧、宜珍夫婦在1942年5月4日日軍的掃蕩中雙雙陣亡。
相傳興歧是逃出來后為救妻子又返回的。日軍用刺刀把宜珍肚子里的孩子也挑了出來。這一事跡,曾被編入邊區(qū)課本。
刺刀,地道,地雷
無論中國人日本人,反正都是一條命。八年抗戰(zhàn)期間,日軍在定襄制造十多起慘案,屠殺400多人,多數(shù)是平民。這也播下刻骨仇恨的種子。樊金堂、郭繼成等帶領的定襄縣基游隊,機智勇敢,奮勇殺敵,譜寫出一系列傳奇故事。1940年在宏道與季莊之間的伏擊戰(zhàn)中,郭繼成奮勇沖出,一刀劈死日軍小隊長山本,救了戰(zhàn)友。1942年日軍瘋狂推行“治安強化運動”,抗日處于最困難階段。10月,郭繼成帶著游擊隊戰(zhàn)士10余人,在龍門和留暉之間的澗溝,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zhàn),消滅日軍小隊長紅紀等5人,大挫日軍氣焰。這些抗日勇士,充分體現(xiàn)出定襄人不屈不撓的性格。
1945年7月,留暉村黨支部書記任亮毛,孤身一人埋伏到一片高粱地里,向南王村炮臺的日軍開槍,卻吃了魯莽的虧。子彈打光了,被日軍包圍在高粱地里跑不掉。日軍也不浪費子彈,用三八步槍上著刺刀,在他身上捅了許多窟窿。
任亮毛犧牲后,接任的村支書是任龍富(大股十三世)。男女村干部晚上不敢回家睡覺,就集體鉆東坡的枯墓過夜。
睡枯墓這事,也顯示出當?shù)乜谷掌陂g還未開挖地道。后來在任蘭存丈夫梁懷玉帶領下挖的西河頭地道,很是出名,非洲朋友還前來參觀?!抖ㄏ瀹敶宋锏洹分杏杏涊d:
“梁懷玉 ?又名梁二,南王鄉(xiāng)藏孤臺村人,1923年10月4日生。離休前任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工程處副處長。1939年參加本村青年抗日救國會,并任主任。自1940年始,先后擔任村民兵排長、閭長、村副、村長。1943年6月加入中共。1946年4月任三區(qū)區(qū)長。1947年1月任中共第三區(qū)委書記;同年5月,根據(jù)斗爭形勢,縣委決定設立武裝區(qū),將縣城附近平原地區(qū)原分屬第一、三、五區(qū)的21個村莊劃歸該區(qū),他被任命為武裝區(qū)委書記兼武裝工作隊政委。在縣委的領導下,挖地道,筑工事,有效地抗御了閻錫山軍隊對解放區(qū)的進犯;是年9月,配合冀晉野戰(zhàn)軍全殲盤踞在智村的偽定襄警察大隊千余人,使定襄縣獲得全境解放。此后,武裝區(qū)改設為第七區(qū),他仍任區(qū)委書記。當時,閻軍暫編第39師駐守在忻縣城,常竄到七區(qū)的西河頭、南蘭臺、南關,西關、待陽村、南西力、北西力、王進、師家灣等村抓人搶糧。遵照縣委指示,他總結了歷年地道戰(zhàn)的經(jīng)驗,在西河頭等村大力挖修、改造地道,并依托地道開展對敵武裝斗爭,使閻軍的騷擾屢遭失敗,牢牢地守住了定襄縣的西大門?!?/p>
留暉村國共內戰(zhàn)時的地道也是縱橫交錯,有些地道挖在村民房腳下。1950年代任富全的房屋后墻,因地道灌水坍塌,使他這個單干戶雪上加霜。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zhàn)后,又大挖地道,純屬勞民傷財。
地雷卻是在縣抗日政府培訓下推廣的。1943年東峪縣政府舉辦首期地雷培訓班,十三世任秀山又名卯林前往接受埋地雷培訓,學會的要領是“膽大心細”?;卮搴笥糜趯崙?zhàn)。有次他望見日軍老遠從南王出發(fā)了,就在村南面的南溝埋下地雷,急忙奔到七巖峽躲避起來。可惜地雷未能發(fā)揮威力。1947年他參加解放軍,攻應縣城腦部負傷昏迷。打掃戰(zhàn)場時,同鄉(xiāng)蘭牛發(fā)現(xiàn)他心跳眼動,拼命背到醫(yī)院幸運得救。次年以三等甲級殘廢軍人待遇帶傷退伍返鄉(xiāng)。妻子張巧鳳說,地雷盡炸自己人,沒聽說過炸死日本人。她還記得,留暉任仁旺和張生泉兩位烈士,是到北街一道南北巷中,起頭天晚上埋的雷而出事的。任仁旺當場死亡。張生泉是人們用擔架擔著,翻過大山,抬到東峪當時的抗日醫(yī)院,醫(yī)院醫(yī)療水平低條件差,見他暈過去以為他死了,把他用石頭壘到石窟里。他醒過來后,掙扎著推開一些石頭,才最后死去。定襄烈士名錄記載仁旺“1947年4月20日在定襄縣留暉執(zhí)行任務中踏雷犧牲?!睆埳?947年在執(zhí)行起雷任務中犧牲?!边€記載:“任喜成,定襄縣聯(lián)社三辦事處辦事員,1945年11月在茶房口踏雷犧牲。”
平民受地雷害的也不少。復興的姑母任喜戀,適龍門村齊喜福。有次到定襄城趕集,在牧馬河灘,踏響民兵埋的地雷,一個小腿肚被炸得翻裂。日本軍醫(yī)為她做了手術,她才保住性命。復興幼年每看到她腿部那又深又長又亮的紅肉色傷痕,都有點害怕。
那時日本軍醫(yī)的醫(yī)術,深受當?shù)匦刨?。十三世任能治,當民兵放哨,肚上挨了一槍?;ㄉ习籽?,才叫定襄城的日本軍醫(yī)取出來。
日本明治維新后,學習西方,突飛猛進。中國則妄自尊大,落后挨打。1850年8月22日劉韻珂、徐繼畬曾上奏:“至周天爵片奏所云木炮,臣劉韻珂于道光二十一年間,在鎮(zhèn)海港口設法勸令慈溪縣紳士葉仁等捐制一門。其粗長倍于萬斤鐵炮,內安銅筒,外包木皮,又用厚鐵箍數(shù)十道緊緊圍束,一演炸裂,炮子不能及遠,竟難施用。石炮土炮均系創(chuàng)聞,更不知做法。大略書籍所載,世俗所傳,以為談資,則奇異可喜,施之實事,則齟齬不合?!笨尚Φ氖恰坝苣緡姟敝惪谷丈衿鳎?0年后仍出現(xiàn)在晉察冀、晉冀魯豫民兵的武器系列中,被當文物展覽。地雷、地道等也被神化夸大。
抗日勇士綜合癥
經(jīng)歷過殘酷戰(zhàn)爭的軍人的安置,是世界性難題。龍夫威告訴復興,美國越南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老兵,回國后都很難融入社會。政府只好把其中許多人安置到無家可歸者公寓里。定襄游擊隊有的傳奇人物,到和平年代后,“游擊習氣”濃厚,雖然也擔任領導職務,經(jīng)常犯錯誤挨批挨整。1949年之后一場接一場的運動,仙境人屢遭磨難。
三股十二世任萬年根的妻子,雙眼失明,貧農家庭。她的大兒是前面提到的在茶房口踏雷犧牲的喜成。次子福成從小當徒工。1937年11月參軍抗日,簡歷如前述。1958年6月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先后擔任湖北省宜昌醫(yī)學??茖W校校長、宜昌地區(qū)人民醫(y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身心受到摧殘。1970年因病休息。1985年6月11日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逝世。她的女婿張建國,早年也是有名的抗日勇士,曾提上盒子炮到南王炮臺逛蕩?!胺从摇鼻暗恼L,在定襄工作的他不知是計,頻頻發(fā)炮,被打成定襄右派的代表人物?!胺从摇睍r,普及到各村的有線廣播,連日廣播張建國的右派言論。1958年夏天,大隊把他的盲人母親,叫到洪福寺大雄寶殿(當時做小學教室),向她宣布女婿“右派”的處分決定。張建國20多年受盡凌辱,“文革”中下放回村被殘酷批斗勞改。1978年他拿到給他平反“右派”的文件時,樂極生悲,患腦溢血病故。
抗日中不畏日軍刺刀擔任村支書的任龍富,1956年任史家崗鄉(xiāng)鄉(xiāng)長,次年調蔣村鄉(xiāng)黨委書記,接待過回鄉(xiāng)的薄一波副總理。1960年任忻定縣晉劇團指導員。1962年因大饑荒挨餓,辦理退職手續(xù)回村務農,帶著兒子肩扛鍬镢,到田頭地角刨小塊地,招人眼紅。1963年留暉成三清運動試點,省人行行長羅陶然前來蹲點,受到倚重,龍富出任大隊支書。1965年四清仍任支書。盡管有接連不斷的運動警戒,但極左造成的糧食極度匱乏,使人們掙扎在死亡線上。體制逼得社員皆賊,干部皆貪。因染指一隊糧食,改任大隊長?!拔母铩北l(fā),學校教師學生聯(lián)合第一隊社員組成“尖刀革命造反戰(zhàn)斗隊”,召開批斗龍富大會。他頭戴紙制大高帽,脖子上掛著寫有紅叉“叛徒”的木牌,和用細鐵絲穿著的10斤重的大秤坨,跪到排滿“鐵猴猴”的鍘刀刀床上,在打倒叛徒的口號聲中逼其交代投日叛變罪惡。霎時,豆粒大的汗水從頭上斷線般地滴淌……但見龍富躺倒,紅衛(wèi)兵立即一陣拳打腳踢,打完后再掛上秤坨跪刀床,如此輪番整治。龍富老婆見狀,瘋跑到黨支書段殿明家里連呼救命。經(jīng)段殿明與造反派頭頭劉某暗中求情,才討得龍富躲過一劫。1980年秋,龍富葬胡圈地,享年65歲。
大同婦聯(lián)主任濤響的弟弟如林,抗美援朝時曾在沙嶺子擔任醫(yī)生,后回村當醫(yī)生,背著醫(yī)包為全村老少看病,沉默寡言,性情很好。如林元配梁氏,有哮喘等病,眉面浮腫,三十多歲就病逝了,生一子松青。命運捉弄人,抗日之家的如林,繼娶官莊鄭氏,卻做過炮臺女,苗條身材,天然卷發(fā),風韻猶存??赡苁瞧鞴俦贿^度利用過,不能生育。階級斗爭為綱歲月,家庭衣食也很匱乏。鄭氏與如林生活多年,女人嘴碎,難免拌嘴。1969年夏一天下午,如林突然拿鋒利的剃頭刀,在自己脖子上抹了兩刀,流了大灘的血,幸虧沒有割傷頜下動脈。任喜紅、任貴元和北京插隊知青共七八個人,用擔架把他抬到定襄醫(yī)院,搶救脫險時,天已經(jīng)快黑了。為什么要自殺?據(jù)說如林產生幻覺:日軍用雪亮的刺刀逼他,他不屈服,錯亂中自抹。不論怎樣,都有日軍的陰影。他后來到大同謀生,又中了煤氣,活了七十多歲。
奉先思孝,恪守家風
家族的譜系和宗親觀念,并非中國人所獨有。據(jù)湯因比考察,各地原始社會已經(jīng)有入族儀式。美國有的家庭,以將自己家庭歷史追溯到五月花號為榮。龍夫威的姐夫瓦因·約瑟夫有白俄血統(tǒng),一再到哈爾濱尋訪祖先故土。復興到他南加州的家中做客,看到他家供著外祖母的大幅照片。龍夫威母親百歲的時候,他們姐弟引著兒孫為母親祝壽,并稱已經(jīng)達到中國所說的“四世同堂”。
20世紀中國大變局,出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大斷裂。許多所謂革命者,將續(xù)家譜視為階級斗爭新動向。留暉任氏容譜,在四清、“文革”中,全歸烏有,決非偶然。
任瑞成、任中原(瑞昭)兄弟及其子孫,卻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將恪守孝道和各自工作領域的開拓創(chuàng)新統(tǒng)一起來。
瑞成在50年代,逢年過節(jié)經(jīng)常回村里看看。與他同輩的來壽,是復興童年玩伴,問復興:“你記得不記得,咱小時候,瑞成在南溝任家祠堂跟前轉悠的情景?”人的童年記憶不盡一致。復興記得是瑞成老爺爺那時在富全老老爺爺住宅旁邊游逛的印象。
瑞成老人晚年還做通縣鄉(xiāng)村工作,在留暉洪福寺前立了《留暉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刻上全村被民政部門確認的抗日至抗美援朝所有軍隊和地方的17名烈士的姓名,其中抗日期間的有任姓6名,任氏媳1名。
瑞成老去世后,子女們把他的骨灰安葬到留暉村東坡。
次子良華事跡入《定襄當代人物典》,節(jié)錄:
“任良華 ?南王鄉(xiāng)留暉村人,1955年2月生。1969年12月入伍,1976年12月入黨。曾從事過技術工作、政治工作、軍事行政管理工作,擔任過營團兩級行政、政治主管。1995年7月轉業(yè)到山西省交通廳任處長。1972年4月至1975年12月在東北工學院自控系計算機專業(yè)學習畢業(yè)。在從事技術工作期間,先后參加多種型號的導彈、衛(wèi)星試驗測量工作20余發(fā),并參加了向太平洋發(fā)射的導彈全程試驗和“風云一號”衛(wèi)星等大型試驗任務的發(fā)射測量工作。本人所分管的設備,完好率百分之百,在所參加的20余發(fā)試驗任務中,均獨立圓滿地完成了擔負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級領導和機關的好評?!?/p>
值得一提的是,開創(chuàng)近半世紀的岢嵐基地,把任瑞成等開創(chuàng)者的學行當做寶貴的無形資產,準備出十冊系列叢書。孫女任為民,承擔了祖父一冊的寫作,已經(jīng)完成4萬字的初稿。
13歲就參加八路的任中原,歷任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衛(wèi)生所通訊員、115師衛(wèi)生部二所衛(wèi)生員、山東魯南軍區(qū)后勤部衛(wèi)生所助理軍醫(yī)、軍醫(yī)、山東魯南一軍分區(qū)直屬衛(wèi)生所副所長、山東魯南一軍分區(qū)15團衛(wèi)生所所長、山東魯南軍區(qū)衛(wèi)生部醫(yī)保科科長。1949年之后任浙江省杭州市市民醫(yī)院軍事代表、浙江省委行政處衛(wèi)生科副科長、浙江省高等教育局高教科科長、衢州化工廠衛(wèi)生處副處長兼職工醫(yī)院院長等職。1955年8月,通過全國高考進入浙江醫(yī)科大學(現(xiàn)為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醫(yī)療系學習,于1960年8月本科畢業(yè),獲得學士學位。1986年3月,因患白血病醫(yī)治無效去世,終年62歲。
中原隨部隊東征西戰(zhàn)。1947年在河北偶遇二哥瑞成,得知父親已經(jīng)去世了,大哥也在1941年光榮犧牲了。這些不幸的消息,使他悲痛不已。中原不是一個家庭觀念淡薄的人,如果不是日本侵略者要亡我中華,他本該在家孝敬父母、完成學業(yè)的。這真是應了一句古語:忠孝不能兩全。他與抗日戰(zhàn)爭中參加工作的劉景蘭結婚,育有一子海燕。中原去世次年,海燕按照父親生前遺愿,將他的骨灰安葬到家鄉(xiāng)留暉的東坡,落葉歸根。
《詩》曰:“永言孝思,孝思維則?!薄睹珎鳌罚骸皠t其先人也?!?/p>
中原去世后,獨生子海燕悉心孝敬奉養(yǎng)母親,并梳理雙親的學行。他為族譜創(chuàng)修陸續(xù)提供資料:
父親參軍,既有全民抗戰(zhàn)形勢的影響,也有兄長的鼓勵和帶動,更與他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有關。父親自號赤子,題他的詩集為《赤子詩詞集》,鈐“赤子詩詞書”印章。有了這幾者的結合,才能持之以恒,不怕艱難困苦,不動搖,甚至不怕犧牲。歷史已經(jīng)給出了證明:一起參軍的年紀稍大些的人,后來有回家種地的;而那些與他一起參軍的數(shù)百名13至15歲的少年,都堅決得很,沒有一個中途回家,除建國后僅能聯(lián)系上、證明還活著的幾名外,其他的人也許都犧牲了。
從父親參軍的經(jīng)過可以看出幾點:山西的抗日形勢發(fā)展得比較成熟,抗日的活動處于公開狀態(tài),抑或是115師平型關戰(zhàn)斗后急需補員,抑或是全民抗戰(zhàn)的需要,確實吸納了大量的人員,包括像我父親這樣的13歲的少年。由于老家抗日救亡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僅有踴躍參軍的熱血青少年,也有像我爺爺、奶奶那樣深明大義的長輩。這些細節(jié),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值得后人長久地回味和珍藏。
115師林彪師長的醫(yī)生彭云生,建國后任裝甲兵后勤部部長。1986年父親去世時我曾給他去過一封信,他評價父親是個積極、勤奮的同志。據(jù)父親說,他與彭云生分手的時候,彭送他一支鋼筆,囑咐他好好學習,有機會要多讀點書。看來這個領導對父親的影響真是很大的:除短暫的幾年在浙江省高等教育局管理過高校,他一生都從事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建國后當別人都在升職長薪的時候,他卻一頭扎進了書堆,成了老干部中不多的本科畢業(yè)生。在他的帶領下,改革開放后的衢化職工醫(yī)院取得過領先全國燒傷醫(yī)療水平的成就。
我父親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他充分利用了老干部群體和醫(yī)療科技界兩邊的資源,在搶救大的工傷事故方面曾經(jīng)達到他人難以企望的程度。如“文革”后幾次98%—99%三度燒傷的成功搶救,曾經(jīng)在《光明日報》刊登,至今未聞有更高的突破事例。按現(xiàn)在大家通認的觀點,組織者的素養(yǎng)和能力是整合各方面資源的關鍵;但那時候是講集體領導和群眾智慧的,連“任中原”這三個字都不會出現(xiàn)。
母親劉景蘭簡歷:1945—1947魯南軍區(qū)一、二分區(qū)戰(zhàn)士;1947—1948魯南軍區(qū)衛(wèi)校學員;1948—1949魯南軍區(qū)醫(yī)療隊手術室護士(班級);1949—1950魯中南軍區(qū)衛(wèi)校學員(班級);1949—1950山東警三旅衛(wèi)生員(班級);1950—1952嘉興軍分區(qū)醫(yī)療隊手術室護士(班級);……1957—1960浙江省衛(wèi)生干校(中專)學員(衛(wèi)16級);1960—1962浙江省醫(yī)科大學醫(yī)療系學員(衛(wèi)16級);1962—1963浙醫(yī)二院腫瘤科護士(衛(wèi)16級);1963—1979衢化職工醫(yī)院供應室負責人(衛(wèi)15級);1972年起任衢化職工醫(yī)院供應室護士長(衛(wèi)14級);“文革”后評定為主管護理師(中級職稱)。1986年離休,享受公務員副處級待遇。
我的父母都是極其重視教育的,上世紀50年代,他們在旁人提職加薪的時候選擇了讀書。1961年,國家3年自然災害嚴重,組織上號召有單位的學生返回工作崗位,以減輕國家的負擔。所以除個別留級的學生(后來都畢業(yè)當了醫(yī)生),醫(yī)大一年級的學生,包括我母親在內,全部離校返崗。這就是我母親大學肄業(yè)的原因,如果沒有這一變故,我們家將多一個本科生,多一個醫(yī)生了。
家母病重,守床月余。奈不敵病魔,享年85歲??箲?zhàn)70周年,我母可獲得一枚紀念章,這是我們家族的光榮,是替我們家族所有參加抗戰(zhàn)的先輩們領的。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了,長輩們的血性仍讓我激動不已。這篇文稿,無論是否為外部收用,注定在家族內部是傳世的。
海燕以父親中年參加正規(guī)高考為則,2002年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娶李曉紅,生子起名任暉(有勿忘祖籍之意),2003年清華大學畢業(yè),獲學士學位。娶趙清瑩,2013年生子明博。
可見中原、海燕這一支,從先輩學行中汲取了精神力量,詩禮傳家卓有成就。劉景蘭晚年見到曾孫,四世同堂,是難得的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