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姜志燕
名人故館今任在
撰文/姜志燕
梁啟超
段祺瑞
張學良
吉鴻昌
張自忠
張學良舊居
在近代中國的百年風雨中,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同天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清王朝被推翻后,不少清廷遺老遺少從北京來到近在咫尺的天津租界寓居。北洋政府歷屆內閣官員,有許多下野后也住進了天津租界。眾多名流巨子、富商政客、文人大豪在京城遇挫后,或大隱于斯,或蟄伏于此,留下不少歷史痕跡和動人故事,津門歷史,濃縮其間。
張學良舊居、段祺瑞舊居、梁啟超舊居、吉鴻昌舊居、張自忠舊居、霍元甲舊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大約有500多位民國時期著名的政界、軍界、商界、文教衛(wèi)生界及外籍人士在天津建有住宅或短暫居住過。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后,于1925年2月24日,化裝來到天津,住張園。張園本是湖北標統(tǒng)張彪的私宅,這是一處花園洋房,意大利庭院式建筑風格。1929年7月9日,溥儀移居同為宮島街(現(xiàn)鞍山道)上的“乾園”。乾園是磚木結構豪宅,西班牙建筑風格。溥儀入住后,為恢復帝制,“靜觀變化,靜候時機”,改“乾園”為“靜園”。
海河東岸有一座造型典雅別致的小洋樓,這就是著名的袁氏宅邸。這座樓是袁世凱的族侄袁乃寬于1918年建造,是北歐荷蘭、比利時的建筑形式,有尼德蘭式建筑特點。它面向海河及民主道一側均為山墻,尖尖的山花,裝飾著哥特式的雕飾。陡峭的紅色屋頂與高聳的亭樓顯得非常俏麗。袁氏宅邸建成時,袁世凱已經去世。
在天津五大道里,有近2000座歐洲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的西式建筑,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會。其中,僅名人故居就多達百余處。
段祺瑞舊居
袁世凱
梁啟超舊居
梁啟超雕像
與袁氏宅邸毗鄰的奧地利式的小樓是曾任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馮國璋的舊居。此樓原是一位奧地利建筑師的事務所,馮家與其協(xié)商后購買了此樓。后經擴建、改建,增建了4所二層樓房,修建了庭院花園,人稱“馮家花園”。共有磚木結構樓房110間、平房54間,建筑面積4600多平方米。
曹錕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大總統(tǒng),他在天津有多處豪華寓所。五馬路“曹家花園”是一所豪華的園林別墅,既有飛檐斗拱的中式建筑,又有西式樓房,占地200余畝。1936年,曹錕以25萬元高價將園賣出,改為第一公園。1937年,日本侵占天津后,用作日本陸軍醫(yī)院。日本投降后,仍為陸軍醫(yī)院。1949年1月,由軍管會接管,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54醫(yī)院。
坐落在日租界宮島街的鞍山道38號樓房是北洋政府將領、曾任中華民國臨時執(zhí)政段祺瑞的公館。這是一座庭院式建筑,建筑居中央,周圍是庭院。進樓處的高臺階之上有回廊圍繞樓宇,屬于歐洲折中主義建筑風格。段祺瑞曾在這處被稱為段公館的寓所里召開過許多會議。下野之后在這里開始了他的寓公生活。
張勛舊宅位于浦口道6號,建于1917年,由德國工程師考特與魯斯·凱戈爾設計。張勛是近代有名的“辮帥”,其統(tǒng)帥的部隊被稱為“辮軍”。1917年7月1日,他在北京發(fā)動政變,捧出溥儀登基復辟,僅僅12天便告破滅,后蟄伏于天津寓居。其舊宅是兩幢相連的2層外廊式樓房,德式建筑風格,造型宏偉,布局完美。房頂為大坡屋頂,開老虎窗。樓前有臥虎假山,樓后有盤龍假山。院西南角建有風水亭,東側塔式碉樓有科隆大教堂風韻。
袁世凱舊居
曹錕
張旭舊居
張勛
吉鴻昌舊居
在天津中心公園南面,有一所3層紅樓,這便是抗日英雄吉鴻昌將軍的故居,這所帶庭院的英式小樓建于1917年,為磚木結構。1930年,吉鴻昌購得此樓,第二年全家遷入。從那時起到1934年,他在這里進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動,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墻面部分紅磚清水,部分水泥飾面,設計規(guī)范而又不失活潑。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并在每層都設小間密室,以應付緊急情況。3樓的一間是地下黨的秘密印刷室,印刷黨內文件和抗日刊物。
坐落在赤峰道78號的3層樓房為西洋集仿風格,豪華典雅,美觀雄偉。這里是張學良將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來天津時常住的寓所。該寓所是前后兩幢磚木結構的樓房,共有樓、平房52間。前樓二三層均有屋頂陽臺,檐部裝飾華麗。室內寬敞,裝修高級,地面鋪著菲律賓木地板,有暖氣和衛(wèi)生設備。
顧維鈞舊居
張自忠故居坐落在成都道60號,為歐洲庭院式建筑風格。張自忠,1935年華北事變后,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天津市市長。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前線同日軍作戰(zhàn)時犧牲。這座住宅正面設計為外廊式,水泥房頂,清水磚墻,外觀雄偉。內部設施完善,裝修講究。上世紀30年代中葉,張自忠曾在這里居住?,F(xiàn)該樓為辦公用房。
河北區(qū)民族路44號、46號的兩棟意大利建筑風格的小洋樓是清末戊戌變法運動領袖之一梁啟超的故居和飲冰室書齋。梁啟超曾在這里著書立說,并與蔡鍔策劃了討伐袁世凱的護國運動,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故居建成于1914年,1915年初梁氏舉家遷此定居。這棟意式兩層建筑樓房有地下室,頂層有閣樓。1924年梁啟超又在寓所左側由意大利建筑師白羅尼歐設計建了一座專門的書齋,命名為飲冰室齋。
顧維鈞故居位于河北南路267號,這是一幢西洋古典風格的樓房。顧維鈞是中國近代一位思路敏捷、善于辭令的杰出外交家。1922年至1926年,曾任外交部長、財政總長,兩次代理內閣總理。九一八事變后,先后擔任國民黨政府駐法、英、美等國大使,參加起草聯(lián)合國憲章。1956年至1976年,顧維鈞先后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國際法院副院長,后居美國。其故居建于1927年,木屋架,紅缸磚墻,木樓梯。
張自忠舊居
顧維鈞
劉冠雄曾連任各屆北洋政府海軍總長,1922年寓居天津。作為海軍將領,他參加了中日甲午海戰(zhàn),親眼目睹了北洋水師的失敗。因此,在建房時,他把3幢樓房分別建成航空母艦樓、巡洋艦樓和望遠鏡樓,寄托了他強國強軍的夢想?,F(xiàn)前兩幢樓因損壞,已經拆除。望遠鏡樓為3層,磚木結構。紅磚清水墻,大坡頂出檐,方窗、局部大拱券窗,雕花飾面陽臺。內裝飾考究,設備齊全。極像一個立放的雙筒望遠鏡,回望著一個世紀的歷史烽煙。
位于意租界二馬路的豪華住宅是曾任熱河省政府主席的湯玉麟宅邸。這是一座氣勢宏偉、裝飾豪華的意大利建筑。原為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吳毓麟于1922年所建,1930年賣給湯玉麟。這座公館的設計突出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特征風貌。內外墻具有巴洛克裝飾風格。左右并排相連的兩幢主體建筑,樓內裝飾極為華麗,猶如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
天津市西青區(qū)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墻平常的農舍式的院子,內有一明兩暗的三間土坯房,屋宇內擺設著當年的生活器具。正房內霍元甲的照片是1909年在津相的,兩側的唁聯(lián)“一輩子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東屬為霍元甲活著的時候的臥房。
一個時代已離我們遠去。然而許多名人故居至今仍保存完好。這些千姿百態(tài)、造型別致的故居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而且是難得的人文景觀,是沉靜而又鮮活的歷史雕塑。今天的人們從中可以讀到一般史書無法記載的內容,如果細細品味,將會別有情趣。
湯玉麟
湯玉麟舊居
霍元甲
溥儀舊居
末代皇帝溥儀、醇親王載灃、肅親王善耆等滿清皇親國戚,黎元洪、馮國璋、曹錕、徐世昌等民國風云人物,美國31屆總統(tǒng)胡弗、五星上將馬歇爾、四星上將史迪威等世界名人都在天津居住過。
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