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樂
關(guān) 鍵 詞 態(tài) 度
成長悟語 青春的精彩遠不是電影和文字所能表達的,如果將自己的愿景全部帶到那種唯美文字和影像的虛幻世界,那么青春對于你,也許只是一種虛幻的影像?!拔乃嚒币埠茫靶∏逍隆币擦T,說到底都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源自于我們對真實生活的親身感知。
我身邊有許多熱愛文藝的姑娘,她們以小清新作為自己青春期的終極目標。在青春系電影的沖擊下,“小清新”們的努力方向不再是社交網(wǎng)絡(luò)上各種被P得色調(diào)朦朧的圖片,而是有了更為具象的影音實體——在“撒了金粉的城市”里,身著上萬元華服,平安夜時看浦江上空綻放的絢麗煙花,雪天里去高架上赤腳狂奔……
我個人也沉迷過一陣子小清新,假期里沒事總會自拍一堆綜合應用了各種美圖軟件的技術(shù)流照片臭美,也曾因在年級里某位有著導演夢的熊孩子的號稱唯美青春微電影里擔任了小清新式女二號而一時在校園風頭出盡。但是,作為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有強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重口味人士,我自然涉獵廣泛。比如常年以殘酷著稱的日本青春片,只會告訴你人性與生俱來的陰暗面,那些穿著制服畫著精致妝容的少年,一個個心狠手辣起來連漢尼拔都自嘆弗如。而美國青春片最多的是校園里一個“白富美”怎么怎么囂張,然后一個純良小少女成功逆襲,搶走人家男友,奪走人家舞會皇后的地位,成為新一代女生的“勵志”故事。
這些關(guān)于青春的認知,一度讓我出現(xiàn)選擇恐懼癥,高貴女神、冷面御姐或逆襲草根,究竟哪一款青春才是我的菜?這還真是個問題呢??涩F(xiàn)實總是亳不留情地證明,好吧,其實我真想多了。
“哎呀,上網(wǎng)流量沒了”“哎呀,又這么多卷子”“哎呀,考砸了”“哎呀,ta又談戀愛了”——這四句話基本能夠概括我們大部分人的學生時期的青春歲月……剩下的夢想啊倔強啊華麗啊對很多人而言,基本就只能算是空喊的口號了。
我媽曾經(jīng)給我報過一個本地著名作文學校的首席名師班,但名師認為看郭敬明還是茨威格,反映了一個人智商的差異,于是我果斷棄班。我想為自己辯護一下:我的智商絕對沒有問題,包括我身邊的同學,他們同樣也不存在智商問題,因為我們就讀于一所以擅長數(shù)理化競賽而聞名的重點學校,別說智商有問題,智商稍微差點你都進不來!真實的情況是我們只是將自己的愿景全部帶入到那種唯美文字和影像虛構(gòu)的世界。
事實上,我早就發(fā)現(xiàn)以“青春”為招牌的成功作品,其創(chuàng)造者基本都過了大學這種“后青春期”,已經(jīng)進入“青春緬懷期”:辛夷塢出品《致青春》的時候26歲,《那些年》出版時九把刀已經(jīng)29歲,郭敬明寫《小時代》也差不多24歲了。這群高齡大哥大姐在時過境遷后早已跳出當年的心情,以“旁觀者清”的態(tài)度將販賣給青春期客戶的“青春感傷”變得更加曲折動人乃至完美。藝術(shù)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這件事你真當我不知道???
生活不是《小時代》,生活其實更像是《小時代》。這部電影里暴風雪過后的雪地,看上去很美、很純,讓我們很想在上面走兩步,留下漂亮的印跡。但這種雪地,我們不可能在上面過活。它最終還是要在陽光下融化,露出不完美的大地,然后要有種子,要有雨水、肥料、糞便、蟲子,才能長出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
而所有這些思考都讓我漸漸明白:人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幻想完成,在酣暢淋漓的白日夢過后,需要迅速跳出電影模式,趕快調(diào)整自己到現(xiàn)實模式,這才是一個接地氣的小清新應有的態(tài)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