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場,一年到頭人也閑不了幾天。從芒種到秋收,人們一頭扎進黃豆地里,中間見縫插針地采著刺嫩芽、五加皮、猴腿兒這些山藥或山野菜;秋收完緊接著采蘑菇、打松塔、打山核桃;入冬又開始忙著林場組織的清林任務(wù)。等閑下來,雪也下來了。
下第二場雪時,宋春雨有些坐不住了。離那個日子還有一個月,兒子早早給買了票,現(xiàn)在是數(shù)著日子熬。他想著有哪些事還沒考慮周全,過了元旦是臘八,然后過大年。今年在南方樓里過年,祭祀是弄不成了。臨走之前給老爹老娘上個墳,可十五送燈怎么辦?這么一捋順,宋春雨就想到了正月十五。他們這里每到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給老爹老娘的墳頭送上一盞燈,燈罩要想對付著做那也容易,可用塑料布也可用白紙,但在宋春雨心里那是在哄騙先人哩。他每年都將做燈當(dāng)成一件大事:裁好玻璃,鑲進用木板做好的長方體的框框里做成個一尺高、長寬約半尺、上下不封頂?shù)臒粽?,再將柴油等放進燈罩里。柴油燈一般用一個廢棄的玻璃罐頭瓶,里面放些柴油,然后在罐頭盒蓋上拉一個長口子,用破布做燈芯和捻子。玻璃密封性好,這樣放進大山里也不容易被吹滅。原本住在六場的二哥、四哥都搬走了,如今自己也要走了,燈由誰來送呢?想來想去,就只有下一輩的宋剛了。宋剛是四哥的兒子,但凡有實力的年輕人都在林業(yè)局買了樓房,好吃懶做的宋剛買不起,不知還能在六場混幾年。
這是冬天照常的一天,宋春雨是被窗外新雪照耀醒的。座鐘剛敲過六下,這會兒宋剛八成還沒起,送燈的事得跟宋剛商量了,宋春雨急也沒用。宋春雨卷起厚厚的棉門簾,推開門,一場風(fēng)雪過后,院子終于消停下來。宋春雨渾身冰冷,卻沒急著到房后抱柴火點爐子,而是打量起自己住了幾十年的院子來:地上蓋了一寸深的雪,透著初冬的濕潤,踩上去直黏腳;院子?xùn)|側(cè)銹跡斑斑的拖拉機和零碎的三角鐵被雪隨意鋪蓋著,西側(cè)曾經(jīng)的雞架、狗窩也被雪隨意鋪蓋著,裹不嚴(yán)實的地方露著黑色,打量一番,越發(fā)有點國畫的素雅和蕭條;倉房棚頂?shù)氖尥咚坪踹€沒適應(yīng)這入冬的大雪,不大待見地抖落著它們,宋春雨注視著西倉房棚頂,半棚頂?shù)难┟偷鼗湎聛怼?/p>
他打了個冷戰(zhàn),從頭到腳一激靈,驟降的氣溫讓人倍覺清爽,眼前竟像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他從未來過一般。宋春雨不緊不慢拿起掃帚,揮舞著,將這些雪聚攏成一堆然后拉走,每年冬天都如此。以往的每年冬天的每場雪后,他都這么干。在六場,掃雪幾乎占去人們冬天白天一半的時光,趕上雪大,一個院子的雪連掃帶拉,得折騰整整一個上午。像宋剛那么大時,宋春雨厭惡掃雪,占去了太多能賺錢的時間。即便忙了一年都閑下了,宋春雨也歇不住,他自己進山撿枝椏、存柴火,柴火垛都積了好幾平。半個月前,他輾轉(zhuǎn)托人賣給了山下一個收柴火的?,F(xiàn)在,出去院子西頭原本柴火垛的位置積滿了雪,北風(fēng)吹刮了一夜,鼓出一個小雪坡。一場雪追著一場雪,不及時清理掉,房子和院子就得被雪封死了。
這一次,宋春雨愛上了掃雪。還能掃幾次呢?他揮舞著掃帚,一下,又一下,動作極慢,步子跨得也長,每一下都像是要把自己掃進這黑土地里一樣了。他慢條斯理地從正屋的房門開始往南,再分別從東側(cè)和西側(cè)往中間聚??裳嵲谑翘唤麙吡?,沒一會兒工夫,院子已經(jīng)被他收拾停當(dāng):白色的小山包立在院子正中央偏西,剛好讓出了正屋通向大門的路。宋春雨站在雪堆旁喘著粗氣,快六十歲時,宋春雨隱約感到自己的身體機能在急速退化。他盯著雪堆看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這個位置是當(dāng)年老爹老娘靈堂的位置。
這個位置還放過很多東西不是嘛!比如他以前的割豆機,比如以前養(yǎng)過的一條兒子給取名叫“朗克”的狗,那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兒子那時剛會念英語,學(xué)著書里的給狗取了個他不懂的名字;比如,這個位置也是小孫子夏天來時撒尿的位置,蹣跚學(xué)步的孫子還走不穩(wěn),他都是自己先蹲過去,然后拍著手叫他,小孫子不敢走,急得哇哇直叫,他只好回來牽著他,然后教他走到那個位置去噓噓。
想起兒子和孫子的時候,宋春雨重重嘆了口氣,棉手悶還來不及摘掉,大男人的淚就忍不住下來了。院子像個大的放映機,從東向西看過去,一幕幕都刻在院子的空氣里了。宋春雨在家里排行老五,一出生就被老娘過繼給了老娘的妹妹——他姨家里。等姨和姨夫有了孩子時,他又被丟了回來。幾個哥哥當(dāng)兵的當(dāng)兵、學(xué)技術(shù)的學(xué)技術(shù),十歲以后,宋春雨就開始操持著這個家這個院子了。之后是娶媳婦,接蓋新房子,給父親母親送終,再送走兒子。兒子高考去了外地讀書,工作后就在南方成家立業(yè)了。
宋春雨隱約想起了昨夜的那個夢。夢里,宋春雨領(lǐng)著年邁的老爹和兒子像是到了一片荒蕪之境,人雖說是在六場,可面前空無一人,房子、樹木、橋梁全都倒塌了,灰蒙蒙的塵土阻礙著宋春雨的視線,世界像被轟炸過或者剛剛遭受滅頂之災(zāi)般的蕭條。他問老爹我們該去哪兒,老爹沒回答他;他又問兒子我們該去哪兒,兒子也沒回答他。他牽著兩個不會說話的人,漫無目的疾走,對,就是疾走,不是閑逛。他隱約記起自己是從老爹的墳頭出發(fā)的,那么爹就是死了,他突然害怕起來:我是在哪兒?兒子又是在哪兒?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開始往回走,拼盡力氣地瞎走,然后路旁突然就亮出一株鮮艷奪目的樹來,那棵樹從發(fā)芽長出新綠、到開花、到黃葉落葉,快速變化著節(jié)奏,美不勝收。終于,他在樹的旁邊看到一個草堆,有種不可名狀的力量牽引著他朝著草堆中間的洞走去。接著,他發(fā)現(xiàn)自己回到了爹的墳前,但令他詫異的是,父親的墓碑旁出現(xiàn)了兩尊看似并不新的墓碑,分別寫著他的名字和兒子的名字,三座碑的落款時間竟然是同一天。
一早,宋春雨就是這么醒過來的,但他并不是驚醒的,在他似醒非醒,他斷定還處在夢境邊緣的時候,他就在驚詫這個夢的內(nèi)容,但當(dāng)他真的睜開雙眼后,他卻特別平靜。他覺得爹這是不讓他走呢,為此他跟兒子鬧了兩年別扭。兒子早就跟他說他該來南方養(yǎng)老了,可他偏不聽。不聽吧,自己又想孫子。小孫子出生后那兩年,他就像大雁遷徙,夏天在六場種地,入冬飛向南方。六場人專門編排了一套嗑“省吃省喝省錢坐火車”說的就是他宋春雨。后來,孫子要讀書了,他就讓媳婦去兒子家?guī)O子,自己留了下來。
宋春雨覺得有些事情倘若突如其來、晴空霹靂,不給你琢磨的時間,倒也那么回事了,讓你麻木,沒工夫去琢磨,只能去適應(yīng)。但有些事,早早就知道、早早就定下了,反而成了巨大的煎熬,就像一個得了絕癥的人,天天數(shù)著日子過,過得揪心。而要離開六場這件事,就是早早定下的熬人的事。六場,早就得了絕癥。
三年前,林業(yè)局就叫囂著搞棚改,聽說伊春北片的那些林場,家家都住進了城里的安置樓房,可遲遲也沒輪到六場。電視上都說除個別林場外,這項林區(qū)大事都已經(jīng)完成了。他們果然成了個別的。這也難怪,這附近的幾個林場都太分散不成系統(tǒng)了,統(tǒng)共也沒幾戶人家,又和地方混在一起。以火車道分界,北林業(yè)南地方,七場、八場這么排下去,活像一根被左一口右一口啃出來的糖葫蘆。拿六場來說,十年前沒了初中、五年前沒了小學(xué),連兩家靠賣假藥競爭的診所如今也只剩下了一家;半大孩子出去打工,三十出頭的外出陪讀,如今剩下為數(shù)不多的不正是電視上說的孤寡老人了嘛!這樣的對“林區(qū)棚改”來說最不容易操作的地方,其實也是最簡單的部分,壓根就用不著政府動手,不出幾年也就自生自滅了。
宋春雨盯著雪堆發(fā)了會兒呆,發(fā)現(xiàn)這雪堆的位置也正是十五灑燈的起點。以往的元宵節(jié),人們把鋸末裝進鐵皮桶里,然后撒上足量的柴油攪拌。攪拌均勻后,灑燈就開始了。用只勺子,一兩米撒一撮攪拌了柴油的鋸末。去池塘撅幾只蘆葦棒,沾上柴油做火引,將一撮撮的鋸末點燃。大大小小上百盞的燈在锃亮的地面上燃燒著,從各家的院子出發(fā),慢慢匯集出來,一直連到北山家家戶戶的祖墳。宋春雨家的燈,則正是從他眼前的這堆雪的位置開始的。
宋春雨正發(fā)著呆,大門被推開了。鄰居于嬸大包小包進了門。宋春雨心明鏡似的,于嬸這是也要走了。于嬸坐在炕沿上,如數(shù)家珍,他五哥,這是秋天老大打的山狍子肉,這是上回我得病前院福慶來看我拿的蜂蜜,這是老二去年從關(guān)里帶回來的香油……于嬸一樣樣地掏出擺在炕沿上。宋春雨推脫著,你這是干啥?于嬸打斷他,就要走了,我也帶不了這么些個東西??晌也灰簿椭荒艹砸粋€月?一個月也得吃不是?于嬸白發(fā)如銀絲,七十歲的臉上刻了怕是不止七十條皺紋,眼睛渾濁著。
宋春雨終于沒能抑制住,給于嬸卷旱煙的時候,眼睛就濕潤了。旱煙是預(yù)備著招待人的,平時宋春雨自己不抽。這回借著尷尬勁兒,趕緊也給自己卷上一根,吧嗒兩口,嗆得直咳嗽,眼淚就像被咳出來的一樣了。
昨晚夢到我爹我娘了。宋春雨自顧自講起了昨夜的那個夢。
于嬸聽著,卻不言語。宋春雨心里不舒坦,看了于嬸一眼,卻看到了更大的委屈。宋春雨說,走了好,您這是去享福了。這話說的就好像一個月后,他不是去享福一樣。宋春雨想不通,覺得不公平,又不知去怨誰。享受了棚改政策的地方,好歹以前的鄰居還能被安置到一塊兒。而今六場的鄉(xiāng)親卻如同石子扔進河里濺起的水花,到處都是:有在林業(yè)局里的,有市里的,有西邊的,也有東邊的,數(shù)他要去的地方最遠(yuǎn),幾千公里外的南方啊,他要去投奔他在南方成家立業(yè)的兒子了。
于嬸,我想了半天,你說送燈的事可咋弄呢?
于嬸吧嗒一口旱煙,人都不在了,還送什么燈?
那不送了?宋春雨驚訝著。老太太卻心平氣和,他五哥,我是想明白了,都一把年紀(jì)了,咱不走那個形式了。
宋春雨卻想不明白,送了幾十年了,說不送就不送了?這不成了忘了祖宗了嘛!
話是沖于嬸喊出來的。一出口,就覺出不妥,宋春雨知道,也沒人給于叔送呢!就說道,我下午去找剛子,讓他來送,讓他也給我于叔送一盞。
這話到底讓于嬸流下兩滴渾濁的淚來。于嬸是于叔的第二任媳婦,這也是于叔死后于嬸才知道的。十年前也是個冬天,大雪迷離,于叔去茅樓就再也沒回來。在茅樓門口被發(fā)現(xiàn)時,尸體早已僵硬沉沉地睡著,腳沖著茅樓的方向,看樣子是系好褲腰帶正推門出來時,就一頭搶地上了。大家都想不通,一向身體硬朗的于叔說走就走了。后來找來跳大神的來超度亡靈,大神就這么把于叔的第一任媳婦和女兒給跳了出來,說是橫死的娘倆看于叔過得太舒服來索命了,這才牽扯出些陳年秘事。
一度,于嬸氣得不行。本來傷心得哭天喊地的,卻一下平靜下來,罵起于叔這個大騙子來。罵歸罵,于嬸一守又守了十年。幾年前兒女不放心她一個人住在六場,吃喝都得自己操持不說,要命的是冬天要自己燒爐子。于嬸卻死活不去。兒女故意數(shù)落起于叔的不是來,于嬸說,你們以為我是為了那個死鬼?我是離不開六場這個地方。
住了一輩子,說離開就離開?于嬸對宋春雨說。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就這么聯(lián)系起來了。宋春雨也說不清她是為了個啥。自打兒子結(jié)了婚后,宋春雨體內(nèi)的那股氣倏地就逃走了,整個人松垮下來,只覺得累。早幾年,哪會如此?那時被生活的馬車生拉硬拽地跑,跑出一股子勁兒?,F(xiàn)在呢,用他自己的話講,不服老不行。而一旦服了老,這腦袋就總是想七想八,看個電視節(jié)目動不動就心酸,淋幾滴雨就覺得悲傷,眼下這么蕭索的家,不知不覺就生出一肚子氣來。
這幾天,宋春雨老會做夢,夢里總有個孩子無頭蒼蠅似的亂跑亂撞。每次醒來,他就想“家”是個什么東西?老爹闖關(guān)東來的東北,出生在山東,死在六場。自己出生在六場,卻在齊齊哈爾姨家過了十年,以后……這會兒,竟像個將死之人,逮住于嬸就絮叨開了。
于嬸突然打斷他,你記得朱長臉嗎?
宋春雨說咋不記得,不就是以前住六場小學(xué)后面那家。
聽說死在關(guān)里了。
宋春雨重重嘆了口氣。生老病死的事似乎早已看開,一年一年,這樣的事聽得越來越多了。
于嬸說,這朱長臉也是可憐,媳婦離婚,兒女都在外地,這自己又死在了關(guān)里的工地上。對了,他五哥,你家有禮嗎?我聽說大家思謀著要給他捐錢呢!
捐錢?宋春雨心想,這倒是個新鮮事。說著,就去翻抽屜里的禮賬。
誰說不是??赡阏f不捐錢怎么整?也沒個親戚在這邊,欠人家的禮總得還啊。聽說,在醫(yī)院的啥重癥病房住了好久,花了很多錢呢!
唔——宋春雨翻了會兒自家的禮賬,沒找到朱長臉的名字。
于嬸說,還好他老家就是山東的,闖關(guān)東過來的,冥冥中這也算是落葉歸根。
宋春雨心里咯噔一下,五味雜陳。他將禮賬放回抽屜,回身坐到炕沿上,說,我也捐點吧。說完,便長久沉默下去。
兩個人坐在炕沿上。宋春雨知道,這八成是于嬸最后一次給他送東西了。那個隔三差五端著鍋碗瓢盆來他家的于嬸就要離開六場了。
于嬸也說,老五啊,以后再不能在一起種地了。
以后也再不能一起送燈了。說著,宋春雨拿起煙笸籮,又卷了兩支煙。
他們望著彼此,都在對方的眼里看見一盤黃橙橙的月亮,在瓦藍(lán)的夜空里。十五的月亮爬上來時,街上像街市一樣熱鬧。送燈的人絡(luò)繹不絕,什么樣的人都有,什么樣的燈都有。一朵煙花飛上了天,另一朵比賽一樣地炸開了花。街道是熱鬧的,北山更是熱鬧的,人更是熱鬧的。大人有大人的熱鬧,小孩有小孩的熱鬧。
于嬸,我忘不了那份祥和哩。說著,卷著煙的手顫抖著,煙葉重新滑落到煙笸籮里。
送于嬸出門時,宋春雨想起也該給自己做盞燈,否則還真不知有沒有機會了。他找了一個破舊的韋德羅(俄語音譯詞,一種底兒小口大的盛水桶,東北鄉(xiāng)下普遍叫法)裝滿了水拎到院子里。用不了幾天,等冰塊凍結(jié)實了就取出來,鑿吧鑿吧弄出個空心,順半截蠟進去,看看能亮幾天。
上午過半的時候,宋春雨帶著幾根木條和一大塊玻璃還有裁玻璃的刀子來找宋剛了。宋剛在鍋臺前做午飯,媳婦在睡覺。院里的雪幾乎沒了膝蓋。宋春雨氣不打一處來。
他顧不得撒氣,進屋就跟宋剛嘮叨起做燈的事。木條要多長多寬的、玻璃要怎么裁,生怕哪樣落下了。
卻說得心不在焉。
宋春雨自從進了宋剛的家門,就總是兒子小的時候幫他拉雪的情景。不光拉雪,還拉柴火,拉煤。宋春雨一向不嬌慣兒子,喜歡讓他從小就跟著父母干這干那。多年前,宋春雨在林場的鍋爐房干過幾年,寒假里就拽兒子去做幫工,他在前面拉煤兒子在車后頭推。兒子小學(xué)畢業(yè)那年,他跟養(yǎng)雞場的場長要了人家不要的雞糞,一車車往回拉。他們起大早趕最早的糞。兒子在車后推車,臭氣熏天的糞隨著風(fēng)往后頭吹去,兒子忍不住直想吐。
宋春雨罵他嬌性,吃不了苦?,F(xiàn)在,宋春雨回憶起這些,突然五味雜陳。他想,如果換做是他兒子,也不至于將日子過成宋剛這樣吧!他有點自豪,自己養(yǎng)了個好兒子。但立馬又難受起來,他想,如果兒子不愛學(xué)習(xí)、不肯吃苦,像宋剛一樣,他也能留在六場了,那不僅爹的燈有人送,以后他的燈也有人送了。
想完這些,該交代的也都交代清楚了。
末了,宋剛來了句,叔,你要是不放心,你把燈提前做好,我到時只管送不就成了?
宋春雨猛先是喜出望外,但倏然間回過味兒來,宋剛這是不愛送呢!一年暫且如此,以后可咋辦?他不接話茬,也不管宋剛聽不聽得進去,只管絞盡腦汁地想著自己還有哪些沒說明白的,想到就趕緊說,生怕沒機會似的。
絮叨完一通后,像是完成了一件艱難的任務(wù)。宋剛留他吃飯,他看不慣地撇了撇嘴說,不早不晌的,吃什么飯?
宋春雨走在六場的街上,百無聊賴,又像是冥冥中有什么指引,走得還很有規(guī)劃似的。他沿著六場的主街一直往南,在距離火車道兩百米的路口,走到了“天保工程”的牌子底下。這幾個大字牌,是他還在六場當(dāng)工人時,自己親手焊上去的。如今,早已銹跡斑斑得不成樣子,那個“天”字幾乎掉了下來,只剩一個角黏在鐵架子上。宋春雨清楚地記得,焊這個宣傳牌時,兒子上小學(xué)三年級。那時,淘氣的兒子每天放學(xué)走到這個位置時都會爬上頭頂?shù)蔫F架子,然后跟同學(xué)大聲炫耀,這是他爸宋春雨的杰作。
再往前走,火車道底下,在宋春雨還是十幾歲小伙子的時候,這個斜坡是堆得比鐵架子還高兩倍的木楞?!翱妊綊炷敲春鸷?,向上走那么吼嘿,快使勁那么吼嘿,吼嘿吼嘿吼嘿……”宋春雨仿佛聽到了那熟悉的號子,在號子聲里那一根根木頭被一群穿著勞動布、掛著白圍巾的老爺們兒堆成一座山,像做一場游戲一樣。在勞動里,他認(rèn)識了孩兒他媽,他們在夜晚躲在木楞的縫隙里,或者干脆爬到木楞的頂端,在最接近六場天空的地方暢想他們轟轟烈烈的生活、美好的未來。再往下,宋春雨卻眉頭緊鎖。不知道到了什么時候,木楞就變成了農(nóng)田。而現(xiàn)在,農(nóng)田的位置只剩厚厚的積雪和呼嘯的北風(fēng)。
再往前,宋春雨停住了。這是他讀書的地方啊。一瞬間,他的眼中迸發(fā)出了久違的親切和一種孩子般的愛。他盯著柵欄,眼睛濕潤起來。宋春雨朝里望了望,一側(cè)有半截柵欄,另一側(cè)的柵欄則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的操場被大雪覆蓋,間或有些干樹枝從雪淺的地方露出頭來,告訴宋春雨那里有一棵樹或者一株山菜秧。宋春雨想象著,哪個位置原本是一排教室,哪邊是水房和鍋爐房,哪里又是敲鐘的地方。那半截鐵軌,宋春雨和小伙伴總愛偷跑出來用錘子敲它,為了早點下課。那時候,一節(jié)課的時間真長。而現(xiàn)在,一個月的時間卻那么短。宋春雨真擔(dān)心,這一個月的時間,不夠他好好欣賞六場的。
這一天,宋春雨把六場轉(zhuǎn)了個遍,他還走到了六場北面的山上,把以前采山和清林的地方都走了一遍。再一次走了自己的大半生,竟這么簡單。大半輩子,從呱呱墜地到老淚縱橫,他生在六場、長在六場,臨老卻要離開他,不僅如此,六場這個地方都將重新長起樹木,這個地名也將從此消失??上氲竭@些,竟像從春到冬走了一年,從白到黑過了一天這么簡單,到頭來記不得春的模樣、白天的模樣,像在地里忙了一年后發(fā)現(xiàn)耕錯了種、耕錯了地。終有一天,宋春雨將要說不明自己從哪兒來,道不明自己去向何處了。
這一天,正趕上大降溫,傍晚時分,氣溫一下就降到零下三十度了。宋春雨進大門后,先去看了看韋德羅,看樣子今晚就要凍結(jié)實了。他鬼使神差地想學(xué)城里人熬把夜,等著韋德羅里的冰凍結(jié)實。
他也不打算燒爐子,這樣屋里就冷得人睡不著,時間也就長了吧!這一晚,宋春雨覺得真累,真冷。他裹緊被子,瑟瑟發(fā)抖。他縮緊身子,似乎聽到了冰塊凍結(jié)的啪啪聲。
當(dāng)晚,宋春雨又做了一個夢。夢里的場景大概確乎是數(shù)十年后,六場成了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夢里的他竟變成了一個孩子。他在林子里跋涉著,竟?jié)u漸豁然開朗。他看到了自己的家,周邊的環(huán)境跟數(shù)十年前一模一樣,好像撥開森林后的一面巨幕畫映在眼前。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他抽噎著從老屋后頭繞進了院子里。院子里的一應(yīng)擺設(shè)都在,鐵皮門依舊。立在鐵皮門前,孩子抬起頭竟發(fā)現(xiàn)鑰匙正插在門上。他踮起腳尖開了門,然后右轉(zhuǎn)進了臥室。臥室里的擺設(shè)倒不是現(xiàn)在的模樣,而是宋春雨小時候的模樣。他推開門,對面靠墻放著四個大木箱子。這時宋春雨才記起他確乎提了個什么東西,對了,他想起來了,他好像是來看老娘的。娘果然正側(cè)身躺在炕里,背對著他。娘也不回頭,就說,是春雨回來了?
宋春雨把手里那袋東西放到柜子上,應(yīng)了一聲,不知不覺早哭成了個淚人兒。
責(zé)任編輯 高穎萍
王明明
1986年生,黑龍江人,現(xiàn)居江西。有小說、散文作品見于《花城》《山花》《青年文學(xué)》《長江文藝》《芙蓉》《星火》《百花洲》《散文選刊》等。江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