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游百川的“治河三法”

2015-12-29 00:00:00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15年9期

《清史稿·河渠志》中簡要記載了游百川遞呈光緒帝的《察看黃河酌議辦法》《河患非開河減水別無良圖》等奏折中的治河思想和主張,后人將其概括為游百川的“治河三法”。

游百川(1823—1895年),字匯東,號梅溪,山東省濱州中游村人,清末良吏,在同治、光緒兩朝為官。清同治元年(1862年)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1882年升任總督倉場、戶部侍郎。

游百川的家鄉(xiāng)濱州,地處黃河入海的三角洲地區(qū),明清時期大清河流過其間。1855年黃河自銅瓦廂決口北來、奪大清河入海后,曾經(jīng)帆船點點、水陸暢達,舟楫林立、商賈萃集,沉靜安瀾、美麗富庶的大清河,頓時變成黃患災區(qū)。生于斯、長于斯的游百川,心系家鄉(xiāng)父老,寢食難安,多次向同治、光緒兩皇帝上書反映河患之重,陳述賑災、治河良策。后受光緒皇帝重托,作為欽差大臣,親赴黃患災區(qū),察看黃河工程。游百川注重實地調(diào)研,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較為科學有效的治河方略,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關于治河思想方面的精神財富。

實際上,游百川在任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期間,就開始關注山東黃河水患問題,上疏籌辦河防,“以蘇民困”。清光緒八年(1882年)十二月后,他作為欽差察看山東黃河工程,先后上有《察看黃河酌議辦法》《河患非開河減水別無良圖》《東省河工仍宜兼用撫臣初議分流入南河故道之策以期確有實效》等奏折,闡明其治河思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上《奏為河患未弭亟宜妥籌長策變通辦理以紓國計而救民生折》。其治河思想和實踐活動主要表現(xiàn)在疏通河道、分減黃流和亟修縷堤三個方面。

■ 疏通河道

游百川看到,將黃河挽回故道已然行不通,又因黃河多處漫決,難以迅速筑堤以解民困,故“束水攻沙”難以實行,又見 “??谟热招斡偃?,不能暢消”,于是,他就審時度勢,在其《察看黃河酌議辦法》這一奏折中,明確提出疏通河道的治水方法,大體內(nèi)容為:

黃河水性湍急,大量的泥沙全靠清水沖刷。濟水本來河道深闊,黃河初奪濟水時,可勉強容納水流通過,但是不幾年河床就漸漸淤高,幾與兩岸相平了,何況還有伏秋大汛。且海口日漸淤高,致使河水入海不暢,這是黃河時常泛濫成災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用多條船只,安上大鐵篦子和河底大鐵鐃子等器具,來回拖帶,上下?lián)仙?,借用水力,沖淤入?!?/p>

從宋代起,我國就開始利用船舶器具攪動泥沙,借助水力,浚深河道。宋熙寧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成立“疏浚黃河司”,先用鐵龍爪進行浚泥試驗,后又改制浚川耙,“兩旁系大繩,兩端碇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滑車絞之,來去撓蕩泥沙。已,又移船而?!?,試驗效果很好。自元代賈魯至明代白昂、劉大夏等治河官員屢在孫家渡、渦河口、趙皮寨等地“仿宋潦清夫、混江龍、鐵埽帚撼蕩泥沙”,進行河道疏浚,維持分流局面。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至四月即“浚河三萬四千七百九十丈”。明萬歷年間,總督吳桂芳在“欲浚河身、先開海口”的思想支配下,建議朝廷“另設水利僉事一員專疏??凇?,薦用混江龍揚泥車法浚河。清代靳輔治河時,從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起,對云梯關以下尾閭河段長80公里河道進行了兩年疏浚試驗,創(chuàng)造了帶水作業(yè)的刷沙機械,系鐵掃帚于船尾,當船來回行駛時,可以翻起河底的泥沙,再利用流水的沖力,將泥沙送到深海中。清雍正、乾隆、嘉慶年間,仍有人倡議浚船拖淤。

清光緒九年(1883年),游百川和山東巡撫陳士杰等人,先后采用木船、小火輪(機船)拖帶鐵篦子、混江龍等器具,在黃河入海口鐵門關一帶上下刷滌,拖淤沙入海。3年后,李鴻章令山東巡撫張曜從法國訂購挖泥機器船2只,在利津太平灣進行??诳S僭囼?。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仍然繼續(xù)運用這一方法,不斷地進行機械拖淤試驗。1977年,利津修防段、水文站用3只機船分別拖帶質(zhì)量為87.4~292.0公斤的5種鐵耙,在劉家夾河險工右岸淺灘試驗拖淤,在長300米、寬150米范圍內(nèi),往返拖淤8天、288趟。同年,墾利修防段在義和險工河段采用“定點定線,機引耙拖,借水刷槽”的方法進行拖淤試驗,實拖了6天、127.5趟。1979年,墾利修防段將 2臺120馬力濕地推土機改裝成水下拖拉機,進行河道疏浚試驗。1981年,利津修防段制造專用拖淤船1只,因?qū)ν嫌賰r值認識不一致,船體安裝完成后即行擱置。1988年,東營市、勝利油田、黃河修防處(現(xiàn)黃河河口管理局)決定聯(lián)合在河口進行疏浚治理試驗,其清障拖淤、疏浚河門的一個主要方法就是船舶疏浚。此后幾年,每年都要利用船刺、耙拖、高壓水槍、射流沖沙、推進器攪動等方法組織群船拖淤。

游百川利用機械“疏通河道”的治河方法,是對傳統(tǒng)方法的合理繼承??偲饋砜?,盡管游百川的拖淤試驗因器械笨重而難行,收效并不很大,但是他提出的“疏通河道”的治河方法具有相當合理的思想內(nèi)核。這種借助機械而非人力的拖淤泄洪方法,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探索和嘗試,為后人治河提供了有益借鑒。

■ 分減黃流

在我國,分流治河有著悠久的歷史,“禹疏九河”就是這一方略的成功范例。因此,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分流減水”視為符合水流規(guī)律的治水良方。雖然“分流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水患的問題,但是為了“保全生民免遭水患”“救急萬不得已”,游百川主張利用徒駭、馬頰等河進行分水,并提出了具體建議,即在惠民縣白龍灣修建減水閘。游百川詳細的“分減黃流”思想見其《察看黃河酌議辦法》,大體內(nèi)容為:

濟水自黃河奪流以來,常常朝不保夕、危急萬分,詳查大清河北岸,距徒駭河最近,距馬頰河較遠,鬲津河還在更遠的北邊。徒駭河是由沾化縣九鎮(zhèn)入海,是“禹疏九河”遺留下來的古河道,雖河道寬窄、深淺不一,但經(jīng)實地考察,認為平時水少,而夏秋季節(jié)河水豐盈,河道還可以繼續(xù)挖深展寬。距離徒駭河最近的地方,是惠民縣白龍灣,相距不過十里,若在此處修建一座減水大壩,分水入徒駭河,很是簡便。然后,再繼續(xù)疏通沙河、支河、寬河、屯氏等河,把水引向馬頰河、鬲津河,從而廣泛分流入海,分減黃河洪水,這也是大禹治河,以及漢代王景治河的基本道理啊。

游百川與山東巡撫陳士杰上疏后,光緒帝下發(fā)諭旨曰:“據(jù)游百川、陳士杰奏稱,擬亟筑縷堤,借資保障;開徒駭、馬頰河,以分水勢。著戶部、工部速議具奏?!庇伟俅ǖ摹胺譁p黃流”說還招來一片反對之聲 ,直隸總督李鴻章上《議覆馬頰河不宜開挖分流疏》,以“地勢未宜,民情不順”為由極力抵制。海豐人吳峋也上疏極力反對,其《治河疏》曰:“今乃開工引水北行師,甚為非計。馬頰河小有溢漫,則慶云、鹽山諸縣恐為其累,如水勢大至,天津為眾水所歸,形如釜底,大水北趨,近畿受害,而河海兩運,亦恐窒礙大局。北岸之徒駭、馬頰河勿開,總宜停輟?!边@一觀點得到李鴻章等人的支持,時任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洪鈞力言不可,說馬頰、徒駭兩河泥沙雜糅,引黃河水入有潰堤之憂,黃河宜合不宜分,可寬地再筑一道黃河大堤。后來,游百川目擊災區(qū),見“黃流泛漲,竟成巨災”,不得已與東撫臣再上《河患非開河減水別無良圖》疏,大體內(nèi)容為:

黃河北行以來,原來的九河故道,縱然不一定都可泄水,而徒駭、馬頰兩河,完全可以宣泄洪水,分流入海,消除黃河決口危險。如果只是筑堤防洪,還是走了黃河南行的老路,違背了圣賢治河疏導北行的思想,絕不是長久之計。這樣會造成三個方面的危害:一是黃河兩岸大堤,看上去很堅固,像長城一樣,而一旦大堤偎水,就危機四伏,即使有人員防守和壩埽搶護等措施,也依然岌岌可危。二是兩堤之間許多城鎮(zhèn)、鄉(xiāng)村和居民,需要全部遷往堤外。如遇黃河漲水、雷雨交加,一旦決口,百姓身家性命就會面臨滅頂之災,即使遷往他處,老老少少,拋家舍業(yè),也終將淪為乞丐。三是堤內(nèi)民眾,身陷水中,長此以往,就想掘堤泄水,雖有防守,依然時常被掘,村民各顧一己之利,甚至激成械斗,章丘、齊東、惠民等地,皆有戕傷重案發(fā)生。

游百川認為,若開馬頰一河,離直隸五河近者百余里、遠者數(shù)百里,不會危害到畿輔。他“擬下游自歷城之杜家溝引入徒駭,上游自長清縣之五龍?zhí)兑腭R頰”,所建滾水二壩,比本來河岸酌低二三尺,不遇盛漲,仍由本河徑行,等到水漲滿槽,才分減數(shù)尺,不會有奪溜之患。他認為,即使水過沙淤,農(nóng)閑之時,也可以借資民力,“加以津貼干河之中,施工較易”,不難挑挖。盡管游百川的“分減黃流”說與御史黃煦的分水入徒駭之議、翰林院侍講學士惲彥彬的減水之說意旨略同,但由于朝野阻力較大,因此清政府一直猶豫不決。六月,游百川所擬由徒駭、馬頰二河分水一節(jié),得到“經(jīng)工部議令測量地勢,必確有把握再行舉辦”的批示,最終擱淺。

小清河歲久淤塞,游百川又奏請浚小清河,分黃水入海。此次小清河治理,采用調(diào)用民力、酌給津貼等辦法。下游的水,如孝婦河、烏河、漢溱等,先經(jīng)過錦秋、麻大、石村三湖,分別流入小清河故道及預備河,再由劉王莊到八面鑊,匯淄河入海,這段河面稱為南股。上游的水,從歷城縣華山之南,引濼水、巨野河,經(jīng)鴨旺口史公閘,向東匯入繡江河,再在繡江河的新開口以南匯獺河、黛溪、豬龍、沙河等水,由陶唐口、樊家林等處,透過高堤(村名)埝,流進支脈溝,再由支脈溝的下游馬家樓匯淄河入海,這段稱為北股。這樣,南北兩股最終都是匯淄河入海。這次治理共整修河道480余里。經(jīng)過治理,積水有路暢消,并稍減黃勢,從此屢受其患的章丘、鄒平、高青、博興等縣,得以稍安。

■ 亟修縷堤

據(jù)考證,黃河堤防建設始于春秋時期。當時諸侯各霸一方,所修堤防線路極不合理。到戰(zhàn)國時期,黃河下游堤防已經(jīng)具有相當規(guī)模。秦漢時期,黃河下游堤防已逐漸完備。北宋五代時期,則已有了雙重堤防,并按險要與否分為“向著”“退背”兩類,每類又分為三等。到了明代時期,黃河堤防工程的施工、管理和防護技術(shù)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那時,黃河堤防被分為遙堤、縷堤、格堤、月堤四種類型,按照各堤的作用,因地制宜修建。萬恭首先提出,想要黃河水流迅急,水由地中行,“舍堤無別策”。到了清代,修堤技術(shù)又有進一步發(fā)展。從明朝隆慶年間到清朝乾隆年代前期的約200年間,是黃河下游堤防建設的一個高潮時期。明朝水利專家潘季馴治理黃河的總方略是:“以河治河,以水攻沙?!被巨k法是“束水攻沙”,主要措施就是堅筑堤防、固定河槽。用他的話說就是“束水之法亦無奇謀密計,唯在堅筑堤防”。在實踐中,潘季馴同時提出了“雙重堤防”的思想,即縷堤之外筑遙堤,平時以縷堤約束河水攻沙;發(fā)生洪水時,萬一縷堤漫決,以遙堤約攔,以免潰決奪河。遙堤、縷堤之間,沿河道橫斷面方向筑格堤,阻止決水對遙堤的沖刷??|堤內(nèi)筑月堤,以免河水沖刷堤根。清初治河名臣朱之錫認為,筑堤束水在明代經(jīng)過長時期大規(guī)模的實踐,成效明顯,所以應“堅筑堤防、固定河槽”,以免泛濫。

修筑堤防防御洪水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舉,也是游百川治河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經(jīng)他和陳士杰積極提議,由陳士杰主持修筑的黃河堤防成為黃河下游防御洪水的堅強屏障。游百川高度重視古代的堤防方法?!肚迨犯濉妨袀鞫偈d:“(游百川)會奏請筑兩岸遙堤,復于其內(nèi)筑縷堤,使黃水不致泛濫?!彼紤]到“濟武兩郡,地狹民稠,多占田畝,小民失業(yè),甚非所愿”,以及“齊河、濟陽、齊東、蒲臺、利津等縣城,皆近臨河干,使之實逼處此,民情未免震駭”等實情,認為筑遙堤“只可作為緩圖”,故特別強調(diào)“亟筑縷堤”。他建議上至長清,下至利津,南北兩岸先筑縷堤一道,已有之堤加高培厚,無堤處一律補齊,頂沖險要處,再添筑重堤一道,長600余里,兩岸總計千余里。“亟修縷堤”的詳細思想見其《察看黃河酌議辦法》,大體內(nèi)容為:

歷來防御洪水,主要依靠筑堤防守??|堤是民間自行修筑的擋水小堤,大多單薄,又斷斷續(xù)續(xù)、曲曲折折,經(jīng)過一筑再筑,臨水即塌,不堪擋水。如解燃眉之急,必須上自長清,下抵利津,南北兩岸,統(tǒng)統(tǒng)筑起一道縷堤。原來有堤的,加高培厚,原來沒有的地方,一律補齊,折轉(zhuǎn)頂沖的險要河段,再加筑一道重堤。筑堤防洪,為民做事,老百姓是很樂意干的,可以廣泛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再加上適當?shù)难a貼,很快就可筑成大堤。歷來治水,第一重要的是不與水爭地;如果說第二重要的,就是再普遍筑一道“遙堤”?,F(xiàn)在,很多地方也堅持使用這個辦法,我認為遙堤筑成,是平穩(wěn)之策、長久之謀。

游百川“亟筑縷堤”的提議得到“議準照辦”的批復,但所撥給的河工銀兩只有40萬兩,僅為估算需用銀兩的四分之一,筑堤費用遠遠不夠。因而,游百川又上《請飭籌撥河工需用銀兩疏》懇請撥足銀兩,擇日興工。七月,游百川與山東巡撫陳士杰擇要修培沿河州縣民埝,并查明河工現(xiàn)定堤基遠近。八月,游百川受命回任后,十月陳士杰奏準修筑長清至蒲臺黃河兩岸長堤,第二年六月工程竣工。同年(1883年),陳士杰奏請接修縷堤(民埝)。上自東阿、平陰,下至利津鐵門關,兩岸整修民埝1345里,一律筑成底寬四丈、頂寬一丈、高八尺之規(guī)格,于汛前完成。兩年后,山東巡撫張曜奏請籌辦增培兩岸遙堤和縷堤(民埝)工程。清光緒十四、十六、十七、十九、廿五、廿六年進行過加幫,一般底頂幫寬一丈五尺,加高三尺至六尺,還將縷堤(民埝)改為官守,使得濱州黃河北岸形成遙堤(官堤)、縷堤(民埝)兩道防線。這一框架從此固定下來,形成了現(xiàn)在的堤防形勢。游百川關于山東的治河方略,尤其是“南岸惟力護遙堤,北岸則需增培民埝,南岸棄埝守堤,展拓河身,北岸接修民埝為堤,遙堤遂廢棄”等治河措施的實施,極大地維護了濱州百姓的實際利益,順應了民意,促進了現(xiàn)在黃河堤防形勢的形成。因此可以說,濱州地區(qū)乃至山東省黃河堤防在清末的兩次培修加固和形成,與游百川作為戶部侍郎的鼎力相助是分不開的。他提議亟筑縷堤、緩圖遙堤,為黃河治理做了實實在在的好事。

民間傳言,游百川因家鄉(xiāng)在黃河以北,所以要力保黃河北岸。傳說游百川曾這樣解釋:“黃河以南是三里無村,黃河以北是三里五村,因此要力保。”其實不然。究其原因,皆由地勢而定,濱州地勢為南高北洼、西高東低。

《山東黃河志》記載:光緒八年,山東巡撫陳士杰奏準修筑兩岸長堤。自光緒九年開始修筑,于光緒十年五月培修完竣。南岸上起長清,下至利津三里莊止,共長330里;北岸上接金堤,自東阿到利津,共長498里,利津城以下改筑兩岸民埝,共長160余里,連同加筑格堤月堤總長1080 里。同年接修兩岸民埝,共長1007里(見《再續(xù)行水金鑒》)。這是銅瓦廂決口后30年來首次大規(guī)模的修堤,耗銀200萬兩,完成了山東黃河兩岸的堤防工程。

游百川的一生,在朝做官25年,正逢黃河北流初始階段的肆虐泛濫和無序時期,一生主要精力多用于治理黃河,其治河思想是中國歷代治河思想的繼承和延續(xù)。該思想的形成取決于當時的黃河形勢及人們對黃河的認識,也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背景以及水利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水平有關。由于主客觀多方面的原因,游百川疏通河道、分減黃流和亟修縷堤三個方面的治河方法,落實情況不甚理想,疏通河道效果不大,分減黃流限于疏浚小清河稍減黃勢,只有“亟修縷堤”一策落實最好,在治水患、解民困方面作用最大。游百川在古代治河史上是一個杰出的人物,他的治河思想也對后世的黃河治理理念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是我國古代治河思想領域的重要遺產(chǎn)之一。

新干县| 涞源县| 建宁县| 滁州市| 新丰县| 平阴县| 吉安县| 浪卡子县| 七台河市| 大理市| 寿宁县| 永寿县| 呼和浩特市| 小金县| 明星| 呼玛县| 来凤县| 嘉禾县| 道真| 保德县| 四平市| 康保县| 夏河县| 富民县| 贺兰县| 娱乐| 六枝特区| 胶南市| 潞城市| 广州市| 武乡县| 琼海市| 柳林县| 阆中市| 布尔津县| 中山市| 江华| 微山县| 贵州省| 拉孜县|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