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麗
摘要:本文針對國內大學生公共音樂課程教學中存在學校對公共音樂課的意義與價值認識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過于單調、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等方面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為基礎,以先進的科學理論為依據(jù),教學內容應著重拓寬學生視野,重視對國外音樂教學思想與模式的研究學習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公共音樂課程 教學模式 問題 對策
公共音樂課程是作為普通高校中一門限定性選修課程,也是作為高校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校中開設公共音樂課程可以很好地擴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進一步加深對自身與社會的全面認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大學生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公共音樂課的意義與價值認識不足
當前我國大部分普通高校基本上都存在對公共音樂課認識不足,學校領導不夠重視,依然還是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有一部分人會認為音樂課其實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專業(yè)課都沒認真學好,還學選修課。沒有認識到加強藝術修養(yǎng)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部分學校放棄公共音樂課程,認為就算開設了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大都是屬于應付了事的。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現(xiàn)行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來看不夠合理。從學時上來看,我國普通大學通常只有四個學期開設了音樂課程,其它時間不開設,同時課時量一個學期只有30次課,而國外的普通學校每一個學期大約有60次課,同時將音樂課程貫穿到本科四年學習中,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對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不利的,有部分學校因為沒有專業(yè)的音樂教師,由其它專業(yè)的老師兼任音樂教師,從而使音樂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提升。
(三)教學內容單調
現(xiàn)有的部分教材內容沒有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關系,應該做到既需要滲透到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需要涉及到現(xiàn)代音樂作品中去,從而更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缺少能夠突出我國民族特色的教學內容。在現(xiàn)實教學中,學習音樂時卻離不開對“do、re、mi、fa、so”的掌握。我們要知道,早在簡譜產(chǎn)生之前,中華民族的先人們,也同樣能夠學習好音樂,全面繼承與發(fā)揚先輩流傳下來的音樂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一套音樂學習與傳承的方式,同時通過各代音樂家的不斷努力,使之更加的完善與豐富。
(四)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現(xiàn)有的紙質教材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為網(wǎng)絡與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例如可以用幻燈片或者多媒體形式來展現(xiàn)音樂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相信會比傳統(tǒng)的板書教課效果好很多。但是,因為我國現(xiàn)階段的經(jīng)濟基礎薄弱以及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高校的第二課堂授課相當少,對于交響社團、音樂會等更多的是處于形式化,難以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模式的對策
(一)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為基礎
創(chuàng)新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從教學課程入手,同時還需要轉變教育理念以及教學觀念,當前我們的國家需要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那么在高校音樂教學同樣需要做到“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我們需要時刻做到以學生個人發(fā)展需要作為主體,全面重視學生的真實感受,充分體現(xiàn)出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享受音樂,體會音樂帶來樂趣,全面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的熱情,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收獲。
(二)以先進的科學理論為依據(jù)
1.公共音樂教學理論,要想構建出新的公共音樂教學模式就必須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音樂教學理論是十分基礎的,又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它需要研究音樂教學的本質以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它同時又有十分嚴密的邏輯性,音樂的發(fā)展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也是我們在努力構建新型音樂教學模式最佳的助手。
2.國家新《音樂課程標準》。我國頒布的最新《音樂課程標準》是作為音樂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依據(jù),它要求高校需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同時又需要學習國外優(yōu)秀音樂文化,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強調合作,因材施教,既要繼承傳統(tǒng),又要做到與時俱進。
(三)教學內容應著重拓寬學生視野
為了能夠全面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一定需要形式多樣,首先可以從教材入手進行必要的改革,增加一些與社會同步的新內容,其次音樂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扎根于教材且要有所突破。充分發(fā)揮教師應有的主觀能動性,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取材,例如:可以網(wǎng)絡上或電視上獲取有用的教學資源等,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同學參加音樂夏令營方面的活動,讓學生能夠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使自己可以全面地體驗音樂的美感。
(四)重視對國外音樂教學思想與模式的研究學習
當前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的音樂教育思想與教育模式是比較先進的,我們可以從這些教學模式中汲取有營養(yǎng)的內容,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當然,在汲取營養(yǎng)的過程中有必要參考我國的國情與之相聯(lián)系,努力將國外一些先進的教育經(jīng)驗融入到我國現(xiàn)階段的高校音樂教育模式中,例如美國的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計劃,它更多的是強調學生需要主動地進行探索學習等,很適合我國的教育實際情況,這樣的一種模式是我們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