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仇廣宇
鄧爸爸騎著自行車在前,鄧亞萍跟在后面跑。
每天的晨跑從清晨五點多開始,從市體育館到二七紀念塔繞著跑圈。鄧爸爸騎行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鄧亞萍以此為追趕目標,才能勉強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晨跑,不挨罰。
那年,鄧亞萍10歲,是鄭州市乒乓球女隊中最小的隊員,也是最矮的。此前,她在河南省內(nèi)同年齡組中一直都贏,得到了進河南省隊集訓的機會,但集訓了一段時間后,省隊教練讓鄧爸爸把女兒領(lǐng)回家去,隊里不要了,因為“你家女兒太矮了,沒有發(fā)展前途,我們都覺得她不行”。
“你自己怎么想,你認不認?”鄧爸爸將淘汰的原因如實告訴了鄧亞萍。
“我當時10歲,我懂什么。但我覺得我不認同教練的理由?!?2年后,鄧亞萍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道,“我當時就一個很簡單的想法,那些留下來的隊員都贏不了我,憑什么她們留而讓我走?!?/p>
為了尋找繼續(xù)打球的機會,鄧亞萍進入鄭州市乒乓球隊,開始新一輪更艱苦的努力。這段經(jīng)歷,在多年后,鄧亞萍做公益活動時,由她親自講給很多小學生聽,勉勵大家鼓起面對困境的勇氣。
故事已經(jīng)講了11年。
“我10歲的時候面臨著人生第一次重要的選擇,在重重挫折下是否還堅持學乒乓球,我最終沒有放棄?!?015年11月4日鄧亞萍在廣西桂林市興安縣柘園小學六年級三班對小學生說。
這一天,她身穿粉色運動服,戴著紅領(lǐng)巾,一頭短發(fā)干凈利落,一如在賽場上的那種干練和有氣場,她帶著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文中簡稱冠軍委員會)的多位“世界冠軍”和歐美同學會的“海歸”來到柘園小學。
柘園小學原是柘園村的村辦小學,負責下轄11個自然村的孩子,后來,興安縣為了解決農(nóng)民工子弟和留守兒童的上學問題,擴展了柘園小學的容量。2015年,學校6個年級總共有23個班,學生1549名,老師67名,算是當?shù)匾?guī)模較大的小學。
活動開始的前幾天,六年級三班班長周娜就纏著校黨委書記廖紅霞問:“鄧亞萍是否真的會來”。4日的課堂上,鄧亞萍問,誰知道她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時幾歲。“16歲?!敝苣攘⒖陶酒饋泶鸪隽藰藴蚀鸢浮`噥喥嫉哪樕蠞M是驚奇,因為這些孩子們生活的時代和她運動生涯的時間相差太遠。
“村里的孩子平時怎么可能接觸到世界冠軍。但現(xiàn)在冠軍們來到孩子身邊,有老師反饋:聽到孩子們說,‘世界冠軍這四個字沒有那么遠了。好像變成了可以實現(xiàn)的理想。這種‘親身接觸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柘園小學黨委書記廖紅霞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交流過程中,孩子們的提問比想象中大膽、開放,他們不像大人們那么字斟句酌,總是直抒胸臆。比如有孩子會問,“鄧老師,你身高這么矮,是怎樣努力得到世界冠軍的?” “你個子這么矮,你老公為什么喜歡你?”
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主席鄧亞萍。攝影/張沫
該班班主任梁李回憶說,鄧亞萍口才好,邏輯清晰,也善于抓住機會,把提問轉(zhuǎn)化成教育孩子努力向上的契機。針對犀利的“身高”問題,鄧亞萍說,一個人有些缺陷不要緊,只要拼搏努力,最后都會有收獲的。
“我講我10歲時的故事,是因為他們差不多年紀,講我小時候我遇到什么問題,我如何應(yīng)對,對他們來講是特別簡單的能理解的。”鄧亞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除了講勵志故事和跟孩子們交流以外,冠軍委員會還帶來了4張乒乓球桌、100支乒乓球拍、40支網(wǎng)球拍、1副籃球架、1副足球門等價值近5萬元的體育設(shè)施。
柘園小學的低年級每周1節(jié)體育課,高年級每周2節(jié);專職的體育老師3人,兼職的1人。因為學生眾多,他們每個人必須擔任四五個班的教學任務(wù)。受捐前,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就是跳繩,高年級的孩子喜歡打籃球,但因為場地有限,活動很少。
受捐一個多月后,新的器材有一部分已經(jīng)投入使用,比如乒乓球臺,“孩子們很喜歡,一下課就擠在那里。還有網(wǎng)球?!痹诹昙壎喟嘀魅雾f微看來,出身鄉(xiāng)下的孩子們從前根本不會打網(wǎng)球,既沒機會接觸,也沒有器材和場地,“現(xiàn)在也是,純屬瞎打,總是打到外邊,或者跟打羽毛球一樣”,但讓她欣慰的是,冠軍委員會的捐助,使之前運動器材極少的情況改善了許多。
“同學們,你們對我了解什么呀?”廣西籍的奧運體操冠軍莫慧蘭站在柘園小學的講臺上問。
“莫氏空翻!”同學們答道。
莫慧蘭給孩子們講了很多故事,一邊講一邊手舞足蹈,就好像把體操動作帶到講臺上。其中包括她練習時把腳指甲翻掉的疼痛經(jīng)歷,孩子們聽后安靜了幾秒鐘,隨后教室內(nèi)忽然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在柘園學校當天,一位冠軍委員會的冠軍和歐美同學會的“海歸”各自負責一個班級,為孩子們講三四十分鐘的一堂勵志課,然后由世界冠軍和他們一起做一項運動,最后進行了全體學生的接力跑比賽。整個互動過程持續(xù)時長約為3個小時。
從2004年開始,這樣的慈善捐贈互動,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每年會進行4到5次。每一次,都會有3位以上的奧運冠軍或世界冠軍參與,奧運冠軍或世界冠軍都會參與,除了鄧亞萍外,高敏、楊揚、謝軍、莫慧蘭、孫甜甜、孫海濤、王麗萍、石智勇等人都是活動的??汀?/p>
從1979年開始,國內(nèi)舉辦由《中國體育報》牽頭的“中國體育十佳運動員”評選,每年被選上的都是在國內(nèi)外賽場上表現(xiàn)突出的國內(nèi)運動員。很多運動員都將此獎看作運動生涯的一項重要榮譽。
2000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創(chuàng)立,此獎由全球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超過2000名體育記者提名人員,然后由52名各領(lǐng)域頂級的退役運動員組成的勞倫斯體育學院評選,是唯一的全球性體育頒獎禮。由于在乒乓球領(lǐng)域無可爭議的成績和退役后出色履歷,鄧亞萍于2002年被推選為中國唯一一名學院成員。
除了評獎外,勞倫斯世界體育獎的重要板塊是慈善,在全世界約40個國家進行著一百多個項目?!皠趥愃躬労芎玫匕堰\動員的價值利用起來并更加放大,它號召退役運動員參加慈善活動,因為現(xiàn)役運動員要有更多的時間去比賽、訓練,而退役運動員不僅有影響力,還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编噥喥紝Α吨袊侣勚芸氛f,她隨著勞倫斯獎在世界各地參加過多次慈善活動,深受感染。
體育慈善的理念,也很快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從2004年起,“中國體育十佳運動員評選”與“世界勞倫斯體育獎”相結(jié)合,成為“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憑借在運動生涯中贏取的號召力和在國際奧委會、北京奧組委任職的履歷,鄧亞萍擔任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委員會主席,許海峰、李寧、楊揚、高敏等一批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都成為該委員會委員。
“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在國內(nèi)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但2011年頒獎活動后,該獎不再評選,但其相關(guān)的慈善活動卻一直延續(xù)下來。
“評選、頒獎活動是對運動員一年一度的一個很好的認可,能做就做,但其實這并不是我們(體育世界冠軍)熱衷的。我們能有把握、身體力行地去做的就是慈善活動。中國十佳勞倫斯的評選頒獎和做慈善,完全是兩個體系。慈善活動一直沒有斷過。”鄧亞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冠軍們不光是說教孩子們通過體育鍛煉得到快樂,其實絕大多數(shù)冠軍來自工薪階層家庭,包括農(nóng)村,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孩子不大會從事競技體育,真的太苦了。所以從這個層面講,今天所謂弱勢群體的青少年和很多冠軍小時候的家庭背景很相似。我們是怎么拼出來的,我們太清楚了,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例子,告訴現(xiàn)在所謂的弱勢群體,你要像我們這樣努力,就能成?!?h3>世界冠軍的慈善觀
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成立11年來,每一次公益活動,鄧亞萍都參加了,而她參與的慈善行動可追溯到聲名鵲起之前。
進入國家隊不久,鄧亞萍就以“結(jié)對子”的形式,通過希望工程,資助一名河南小女孩上學。河南電視臺曾攜這名女孩到北京看望鄧亞萍,和鄧亞萍一同體驗國家隊的生活。在食堂吃飯時,小女孩不吃肉只吃素菜,鄧亞萍問她原由,小女孩說,因為沒吃過,吃不慣。
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奪得女單和女雙兩枚金牌,國家和省里給了她一筆獎金,她捐了5萬元給河南希望工程。沒過幾年,她又拿出5萬元,捐給當時國家體委對口支援的山西省的貧困縣。之后由于退役持續(xù)攻讀學位,慈善活動時斷時續(xù),直到冠軍委員會出現(xiàn),讓鄧亞萍有了一個全新的能調(diào)動更多力量的平臺。
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四天,冠軍委員會秘書處的魏薇被鄧亞萍叫到中國紅十字會,出席一個心理專家組成的救援團隊的出征新聞發(fā)布會。會后,鄧亞萍問隊長,自己和其他體育冠軍能為災(zāi)民做些什么。隊長說,如果冠軍能去就太好了,心理專家可能是輔助的治療,冠軍能給災(zāi)民帶去更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當時正值北京奧運會籌備的關(guān)鍵階段,大多數(shù)委員都各司其職做著最后的沖刺,但仍有5名委員飛赴震區(qū),同時還籌集到十多箱運動器材和奧運吉祥物。
在災(zāi)區(qū)的探訪分別去了安置點的學校和救災(zāi)武警部隊。心理專家和冠軍們分別組合,進入不同的人群參與互動。心理專家負責醫(yī)學方面的觀察、引導,而冠軍們所到之處,更多的是激起一陣別樣的情緒。
“世界冠軍和孩子們上一堂課,鼓勵他們。不止是孩子,很多災(zāi)民都圍過來,你能想象嗎,有點像粉絲追星,那種鼓舞,在災(zāi)區(qū)真的見到世界冠軍了,像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魏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當天的央視直播震區(qū)節(jié)目中,一直在滾動播著鄧亞萍等人帶領(lǐng)孩子喊著“超越自我”這句更多的是來自運動場上的口號。
半年后,冠軍委員會第二次到四川災(zāi)區(qū),有名喜歡乒乓球的10歲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條腿。相關(guān)安置點問鄧亞萍能否去見見男孩,鄧亞萍立刻去了。
“和他合影時,他全身都在抖,一直在抖。我去之前,他可能覺得安置點的人騙他,見到我以后,他哇哇大哭,這也算是一種釋放吧?!编噥喥己退拜^量”了幾拍,“這種方式和心理醫(yī)生的治療不一樣,平時在電視上看到的人出現(xiàn)在眼前,這應(yīng)該算冠軍的力量吧。中國的運動員不僅僅可以拿冠軍為國爭光,更重要的是可以持續(xù)為社會發(fā)揮作用,他們的影響力并不會因為退役就結(jié)束了。”
在冠軍委員會所進行的慈善活動中,據(jù)2007年以來詳細完整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活動分為:勵志課堂以及孩子們和冠軍面對面參加體育運動,參與學生超過3萬名,一共走進26所學校。
針對農(nóng)民工子女的“蒲公英計劃”、關(guān)愛殘疾和殘障青少年的“心靈之光計劃”、關(guān)注失足青少年的“攜手明天計劃”,是冠軍委員會三個重點的慈善項目。
在每個活動前,冠軍委員會秘書處都會到當?shù)亟涛?、具體的學校進行不止一次的探訪,問詢在捐贈項目上的具體需求。每個學校需求都不同,有的需要體育器材,有的需要電腦,有的需要一間簡易的澡堂……
在探訪前文提到的廣西柘園學校時,冠軍委員會發(fā)現(xiàn)該校有50名特困留守兒童,根據(jù)縣政府的惠民政策,分別插班在柘園小學的一到六年級。這些孩子周一至周五以校為家,周末有時住校,有時也會去親戚家,但是大部分的生活都是柘園學校的生活老師在負責。為此,冠軍委員會和海歸們捐出151000元,專門用于改善孤兒們住校期間的飲食條件。
“我們一般不去好的地方,好的不需要我們再幫了,只去最需要幫助的那個學校和那些人。學校提出了要求,我們回來看我們能做什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提供幫助?!惫谲娢瘑T會主席鄧亞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通過之前在團委的工作經(jīng)驗,鄧亞萍帶領(lǐng)冠軍委員會迅速和各地團委建立了聯(lián)系,以便更快捷地得到需要捐助的學校信息。
2010年,歐美同學會開始和冠軍委員會合作,一起開展慈善活動。大批海歸的加入,不僅為捐助解囊,更重要的是又多了一類人群在活動中和孩子們分享。
11年來,中國十佳冠軍委員會的理念“體育鼓舞人心,慈善回報社會”一直未變,而冠軍們在一次次活動中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和體育的影響力。
2010年,殘奧會冠軍孫海濤在北京市房山區(qū)創(chuàng)唯學校為活動做前期準備,這是一所打工子弟學校,冠軍委員會打算為學校捐一些體育用品。他注意到,學校里一位十四五歲的少年正在撿別人喝剩下的礦泉水瓶子。
孫海濤詢問了少年的家庭狀況,得知他的父母不在身邊,家境比較貧困,甚至交不起每年幾百元的學費。孫海濤跟校長說,“既然讓我遇見了,就幫他把剩余的學費交了吧?!?/p>
但細心的孫海濤發(fā)現(xiàn),獲捐后,孩子的眼中并沒有閃過一絲的情緒波動,無論是欣喜、感謝、興奮還是激動,他都沒有從孩子的眼中讀出?!昂孟駥@個事情完全無視,也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去想的?!睂O海濤回憶說。
正式活動那天,冠軍委員會給學校帶去了足球,跟學校的孩子們一起踢。人群中,孫海濤又發(fā)現(xiàn)了那位少年。但少年只是遠遠地躲著看,也不敢上場踢。
恰好,有一個球傳到了少年的腳下。從那一瞬間開始,少年眼中出現(xiàn)了孩子應(yīng)有的歡樂的光芒,并立刻加入到隊伍中,和冠軍以及自己的同學們一起踢起來。
“冠軍們不辭辛苦地做這些事,究竟是為了什么?”孫海濤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那一刻我才發(fā)現(xiàn),這些留守兒童的心靈一直在閉鎖狀態(tài)。孩子們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質(zhì),而是精神上的力量。體育擁有打開人心的力量?!?/p>
獲獎理由
他們曾是中國知名的體育運動員,是賽場上愛國、拼搏、永不言棄的代名詞。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他們堅信,對于在困境中的孩子,體育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堅毅人格。退役之后,大家發(fā)起成立了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以“體育鼓舞人心、慈善回報社會”為理念,11年來帶領(lǐng)40余名世界和奧運冠軍走遍全國,幫助和激勵了眾多弱勢青少年,真正把體育慈善的理念帶到了全社會。
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
由中國一批前世界和奧運冠軍發(fā)起成立的組織。
成立于2004年。11年來,40多名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冠軍足跡遍布全國,通過慈善計劃走到了眾多弱勢青少年身邊,關(guān)心、幫助和激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