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蓮 劉玉娟
摘要:根據南疆高校的計算機公共課發(fā)展實際,以和田師專為例從課程設置、學生評價模式、考核標準、教學方法等方面分析討論了南疆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體系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設想和建議。
關鍵詞:南疆高校;計算機公共課;雙語;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1-0128-03
目前,在新疆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的開設已積累了10余年的經驗,從課程內容到課程結構都做了多次的調整和修訂。在此基礎上,作為以雙語教學為核心教學模式的南疆高校該如何設置符合少數(shù)民族學生特點,符合雙學教學性質的計算機公共課程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我們就必須立足于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市場需求,面對西部少數(shù)民族高等院校的生存和發(fā)展,放眼于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趨勢,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系統(tǒng)只有與時俱進,實現(xiàn)動態(tài)化的科學設計,才能全方位推進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高等院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發(fā)展 [1]。
如何使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公共課程在設置上既要具有雙語教學的實用性又要跟得上社會的需求;既要考慮南疆高校的師資和設施不足的情況,又要考慮如何發(fā)展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是目前南疆高校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1 背景
1.1 南疆高校的定義
南疆顧名思義是新疆的南部,地處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的區(qū)域內,包括阿克蘇、克州、喀什和和田4個地州,這4個地州內坐落著2所本科和4所??圃盒?。南疆地廣人稀,由于受到交通的限制,水資源的匱乏,使得南疆的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當然地處南疆的高校在校園信息化建設上也遠不及新疆首府的高校。
1.2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體系的內容
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社會對大學生的計算機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會簡單操作計算機,而是要用計算機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雙語大學生計算機公共課體系的設置直接關系到他們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層次,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水平。1997年我國就提出了計算機文化的“三個層次”。而 根據《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6》的要求,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由以下四類課程組成,即①公共基礎課程;②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③計算機技術與專業(yè)結合的課程;④研究型課程[2]。具體內容見表1所示。
表1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體系的內容
2 南疆高校課程體系設置現(xiàn)狀分析
在南疆的6所高校全部都是以維吾爾學生為主體的民族高校,對于計算機公共課主要采用雙語教學,教學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和田師范??茖W校(簡稱和田師專)為例,自2001年成立計算機科學系以來,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條件由原來的多媒體教室教學改為一對一網絡化多媒體實驗室教學,實驗室設備也是每隔3至4年更新一次。但是,和田師專的計算機公共課雙語教學仍存在教學對象的計算機基礎水平普遍不高、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合班上課管理難等問題,尤其是在基于雙語教學的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設置上也存在以下不足。
2.1 課程設置單一,沒有體現(xiàn)專業(yè)特點
現(xiàn)階段的計算機公共課程設置上為保證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等級考試,不分文理專業(yè)不分民漢統(tǒng)統(tǒng)講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這一門課程,使用的教材其主要內容包括:①計算機基礎知識;②Windows7操作系統(tǒng)基礎;③office2010辦公軟件的使用(電子文檔、電子表格、電子演示文稿、數(shù)據庫應用);④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基礎;⑤計算機安全;⑥多媒體技術基礎。僅從知識結構上看,這些內容是夠用的,但對于母語為非漢語的雙語學生來說,由于教學內容多,課時量有限,教師只能有側重的講,對于很多專業(yè)領域的內容不能講精、講透。這就意味著只學這一門課程勢必無法解決今后專業(yè)領域里所涉及的計算機問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學美術的學生不會把他畫的畫導入計算機;一個學物理的不會機械繪圖;一個學數(shù)學的不會用計算機畫幾何圖形;一個學語言的不會運用網絡查找和上傳資料,這樣的學生畢業(yè)后肯定會被工作淘汰,被社會淘汰,那我們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高校來說就會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2.2 雙語教學模式發(fā)展緩慢,雙語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南疆高校的雙語教學通常是使用民族語言和漢語言教學,把語言的學習和使用融入到教學中以培養(yǎng)民漢兼通的雙語人。對于雙語的學生來說,由于使用了非母語教學,他們的學習過程往往是將新知識先翻譯成母語,然后在學習,這無形中增加的翻譯過程就勢必會成為學生的認知負荷。如果我們還按沒有修訂過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模式授課,雙語學生一直會在疲勞中學習,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雖然南疆高校的計算機公共課教材一直采用的是漢語教材,用漢語授課,但實際上課過程中大部分雙語教師仍是“以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模式,教學設計上缺乏創(chuàng)新,對雙語學生的認知壓力減輕的不多,學生聽枯燥的理論課想睡覺,上機操作又缺乏舉一反三的領悟力,這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如和田師專使用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教學法編寫的教材,統(tǒng)一教學計劃,統(tǒng)一備課,統(tǒng)一作業(yè),90%漢語授課,可這種傳統(tǒng)的雙語教學使得每年計算機等級考試考試的及格率平均在60%左右。顯然全面包辦地講授計算機基礎課程,已不符合雙語教學的要求了。
2.3 學生評價模式“一考定乾坤”
每一個從事教學的教師都知道課程的評價是為了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成長的。和田師專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中就將課程的平時、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3個成績按比例綜合出學生的該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墒牵杂嬎銠C等級考試成績納入是否順利畢業(yè)的一個標準開始,計算機公共課程的評價體系就只有計算機等級考試是否過關這一種,與學生的平時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單元測試等成績不掛鉤。這種單一的“一刀切”的評價體系只關注了計算機公共課雙語學習的結果,對于學習過程中的課堂練習,隨堂小考,作業(yè),小測驗等評價手段就僅成了教師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試紙”對學生并沒有任何督促作用。而這種 “一考定乾坤”的評價模式就會形成“唯分論”,考什么,學什么,學什么,教什么,使教師和學生變成了考試的機器,這也就背離了計算機基礎雙語教育的基本目標。
2.4 計算機公共課程考核標準過低
考慮到南疆高校民族學生漢語水平過低,自治區(qū)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心同意少數(shù)民族學生50分為合格成績,這個考核的低標準,雖然大大提升了等級考試的通過率,同時也帶來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低標準,我們的畢業(yè)生出校門就意味著和其他學校學生相比在計算機水平上少了10分。2014年和田師專等級考試成績中40-59分數(shù)段的學生占通過率的58.8%,這很顯然我們的學生有一半進入社會時他們的計算機實際水平是不及格的。
2.5 硬件設施和師資不足
雖然近幾年南疆高校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改善,但對于計算機公共課的實驗室設備還是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就拿和田師專來說,僅僅每周4節(jié)信息技術課,就使得公共課實驗室的使用率達到了75%,而大多數(shù)非計算機專業(yè)雙語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處于低級階段,每周的僅4節(jié)課無法滿足雙語學生的上機需求,計算機公共課機房不足使得增加上機實驗課變得有心無力;其次,和田師專即使將文理科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在不同學期交錯安排,以緩解教師不足的現(xiàn)狀,可每學期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1:117,從這個數(shù)字可見計算機公共課教師是不足的。
3 合理設置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的幾點意見
3.1 適當增加雙語教學的課時量,優(yōu)化教學設計
新疆大學語言學院院長海峰教授認為,雙語教育的最終產品就是雙語雙文化能力都得到發(fā)展的雙語文化人[3]。而母語為非漢語的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講授的新知識時,先將知識翻譯成母語,然后再去學知識,這種雙語教學帶來的認知負荷會影響學生接受新知的速度,為了讓學生能上一節(jié)課懂一節(jié)課,雙語教學就要放慢教學進度,適當增加課時量和上機時數(shù),以減輕學生的認知負荷。當然,我們還要從優(yōu)化教學設計著手以提高計算機公共課的雙語教學效果,我們可以采取以下辦法:
1)去掉雙語教學中冗余的信息,對于可講可不講的內容,盡量安排學生以自學或者網絡教學的形式去學。
2)進行計算機公共課雙語教學盡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樣例展開教學,案例最好是貼近民族學生的生活,例如學習修飾的圖片時,我們可以采用民族特色的圖片,制作演示文稿時我們讓學生做一個介紹民族美食的作品,等等。
3)制作符合民族學生思維習慣的課件,課件的設計要精短,最好以知識點為標準制作,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知識點的課件穿插課堂教學中。課件盡量形象化,將解釋性的文本整合到圖像中,以降低民族學生的人之難度。
4)制作民漢雙語版本的上機操作手冊,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降低學習難度。
3.2 注重學習過程,采用分層考核
雖然南疆高校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不高,可學生中依然存在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有些已經具備計算機基礎能力的雙語學生如果再必修《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對他們來說就是重復學習,在課堂上他們往往會上網聊天玩游戲,在合班教學教師應接不暇的情況下,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和帶動周圍的學生,這對勢必會攪亂正常的計算機教學;有些有一點計算機基礎但又似懂非懂的學生把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最終目的,對課堂的學習過程不重視,練習不認真,作業(yè)不按時完成,當然他們即便是通過了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也普遍在50左右,殊不知,沒有一個認真學習的過程就沒有一個理想的結果;又有些學習能力差的民族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仍不能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在參加下次考試時,本來學的就不扎實,又經過長時間的遺忘,補考通過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可以采用分層考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具體操作如下:
1)對那些基礎好、入學前已經系統(tǒng)的學過計算機的民族學生如果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可以免修《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直接參加計算機選修課程。
2)對那些基礎薄弱,甚至無基礎的學生要必修《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并且將平時成績,期中成績和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按比例計算出總成績,錄入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這樣做教師和學生都不再只關注最后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還要關注平時上課和學習的過程,因為就算是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合格(大于等于50分),但平時表現(xiàn)不好,該學生依然會面對總成績不及格的可能性。
3)必修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在參加了計算機等級考試后如果等級考試通過但該課程的總成績不及格,該學生必須在下一學期參加補考通過后才可選修其他計算機課程;如果等級考試沒有通過則需重修該課程。
3.3 利用重修以提高補考生的通過率
每年在4月底自治區(qū)計算機考試中心都會為沒有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學生安排一次補考,可是每年補考的通過率都很低。原因很明顯:參加補考的民族學生自身計算機水平不高,上課又沒學好,加之課余時間根本不自修,即便給他們提供補考機會,計算機知識“一窮二白”的他們還是考不過去。為了切實幫助這批“困難生”能順利通過等級考試,建議《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采用重修制,滿30人就可以利用周末開設重修班,不滿30人的可以選擇跟班復讀的方式進行重修。也就是說計算機等級考試不合格者必須在下學期重新學習《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
3.4 結合專業(yè)特點,增加計算機選修課
為了適應社會對專業(yè)的要求兼顧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南疆民族高校是非常有必要結合專業(yè)特點,增加計算機選修課的。
根據南疆高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的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設置給出以下建議:1)課程體系可以采用1+1模式進行,也就是《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1門符合專業(yè)特點的計算機選修課,只有學生通過《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后方可選修另一門計算機課程,選修課也要納入期末考試成績。2)選修課根據專業(yè)的特點開設不同的計算機課程,具體參見表2所示。
表2 不同專業(yè)類別的選修課名稱
3.5 形式多樣的開展計算機文化活動
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文化進校園對高校來說已不再是新鮮事物,為了豐富我校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計算機能力和綜合素質,給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計算機文化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自發(fā)成立學生社團,這些社團主要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來營造信息化的計算機校園文化,例如計算機協(xié)會、編程愛好者協(xié)會、電子課件設計協(xié)會等等。以這些協(xié)會為依托,我們可以定期組織策劃各類知識講座和競賽,比如,網絡采風知識講座、Flash 設計大賽、微課件設計大賽、個人簡歷制作大賽等。
其次,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成立不同的課題研究小組,有針對性、方向性地設計課題任務,以團隊協(xié)作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如電腦的日常維修與保養(yǎng)課題小組、平面設計興趣小組、課件制作興趣小組等。
3.6 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提升師資隊伍素質
計算機硬件設置是有效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而教師素質水平會直接影響計算機教學的實施效果。對于南疆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的雙語教師隊伍存在著人員偏少、工作量偏大等問題,那么在教師層面,我們的教師要在工作中積極總結雙語教學中的新經驗、新成果,多出教改論文;要切實提高自身的漢語口語水平,確保能建立起一支專業(yè)素質過硬的雙語教師隊伍。
4 結束語
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建設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實際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進和調整,做到與時俱進。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改革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和領導的高度重視,作為南疆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建設必須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專業(yè)特點適當增加計算機選修課,改進學生考核評價體系,將計算機文化融入校園,計算機公共課的雙語教學方能步入良性循環(huán)中。
參考文獻:
[1] 夏軍寶.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多層次教學模式實踐與思考[C]//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研究會2007年學會論文集,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2] 畢曉玲, 袁海林, 黃曉凡.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系統(tǒng)動態(tài)設計研究[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26(4): 465-470.
[3] 許崇富. 新疆雙語教育研討會綜述[J].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 2011, 27(1): 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