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開
【摘要】 目的 探討傳統(tǒng)造口術與掛線造口術在前庭大腺囊腫和膿腫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132例前庭大腺囊腫和膿腫的患者, 分為A組(60例, 采用傳統(tǒng)造口術進行治療)和B組(72例, 采用掛線造口術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及復發(fā)率。結果 A組平均住院時間為(7.5±1.5)d, 復發(fā)率為3.3%;B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5±1.0)d, 復發(fā)率為1.4%;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前庭大腺囊腫和膿腫患者的手術治療采用掛線造口術, 患者住院時間短, 復發(fā)率低, 是理想的治療方法之一, 適合各級住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 前庭大腺囊腫;膿腫;傳統(tǒng)造口術;掛線造口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73
前庭大腺囊腫和膿腫是育齡婦女的一種常見疾病, 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 是女性外生殖器的組成部分, 前庭大腺囊腫主要為腺體開口處的腫脹導致腺體分泌的阻塞, 長期導致腺體的津液的淤積。在正常分娩以及會陰收到外傷時傷口瘢痕愈合可導致腺體開口的阻塞, 外傷縫合的情況下可導致前庭大腺不能正常的排出津液, 導致急性炎癥的發(fā)癥, 當急性炎癥消退后, 治療不配合往往形成膿腫, 因此前庭大腺囊腫往往繼發(fā)形成前庭大腺膿腫。在治療上, 應注意定期的隨訪觀察, 若患者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疼痛癥狀, 應該通過引流術的治療, 以保證腺體正常功能的進行。若因感染, 腺管閉塞形成囊腫或膿腫, 均需要手術[1]。本文研究中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前庭大腺囊腫和膿腫患者, 通過采用掛線造口術治療與傳統(tǒng)手術進行對比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 本院應用了傳統(tǒng)造口術與掛線造口術對132例前庭大腺囊腫和膿腫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 患者年齡20~50歲, 平均年齡(30.59±6.84)歲, 囊腫或膿腫直徑可達2~6 cm, 局部可能觸及波動感, 其中前庭大腺囊腫約32例, 其余均為前庭大腺膿腫。分為A組(60例)和B組(72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A組采用傳統(tǒng)造口術治療, 1%利多卡因3~6 ml, 囊腫表面作局部麻醉, 手術入路為處女膜在皮膚的連接處, 于囊腫較大表面較為薄弱的地方進行縱行切口, 具體切口長度長度根據(jù)囊腫大小而定, 一般切口長度與囊腫的長度應相差不大, 淤積液體留出后, 通過生理鹽水對囊腔進行沖洗。沖洗結束后通過1號絲線對切口及黏膜進行間斷縫合, 留一腺體開口。造口的中心部形成一新的腺管開口, 防止腺管開口重新閉鎖, 腔內(nèi)放置凡士林或生理鹽水紗條引流[2]。傷口覆蓋無菌紗布。術后處理:①抗生素預防感染;②24 h抽出引流紗條;③保持外陰清潔。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2次/d, 20 min/次;④術后1周拆除縫線。進行隨訪1次/周, 連續(xù)2次隨訪后, 用血管鉗對腔隙進行探查, 防止造口的粘連影響液體的排除。
B組掛線造口術1%利多卡因3~6 ml在囊腫最低處、在小陰唇, 囊腫處女膜連接處進行黏膜表面麻醉。2~3 mm切口, 以可見囊液為佳, 排除囊內(nèi)液體, 用中號的血管鉗由切口進入囊腔頂起達最高時進行局部麻醉, 2~3 mm切口, 打開鉗尖, 預先制備的兩條膠乳一起退出囊腫, 囊腫外通過兩個橡膠帶進行固定(結應稍松, 太緊, 以免造成組織壞死), 手術結束。如膿腫, 可用慶大霉素8萬U沖洗, 術后連續(xù)沖洗。手術后10~12 d, 去掉橡膠帶。開口不作縫合以保持正常的液體流出。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8周電話隨訪了解復發(fā)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平均住院時間為(7.5±1.5)d, B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5±1.0)d,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A組有2例復發(fā), 復發(fā)率為3.3%;B組有1例復發(fā), 復發(fā)率為1.4%,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結果比較( x-±s, %)
分組 例數(shù) 住院時間(d) 術后復發(fā)率
A組 60 7.5±1.5a 3.3b
B組 72 1.5±1.0 1.4
注:與B組相比, aP<0.05, bP>0.05
3 討論
前庭大腺其生理結構位于女性處女膜與小陰唇之間, 隱藏于大陰唇深部, 容易在分娩及性交時受到損傷, 若被感染, 病原侵入引起前庭大腺炎[3]。隨著性傳播疾病發(fā)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氏菌及沙眼衣原體已成為常見病原體, 急性炎癥發(fā)作時, 囊液不能排出導致膿腫的形成, 臨床上除用抗生素治療外, 還采取手術治療[4]。傳統(tǒng)造口術主要以切開引流, 并放置引流條、每天得堅持換藥, 增加患者的痛苦。掛線造口術手術操作較為便捷, 患者損傷小, 出血少, 術中無須縫合, 術后疼痛小, 換藥操作少, 起效快, 療效顯著, 可最大程度上保留前庭大腺的功能, 術后無瘢痕愈合, 住院周期短, 不影響生活和工作。
本文研究中, B組患者住院平均時間(7.5±1.5)d, 優(yōu)于A組住院平均時間(1.5±1.0)d,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術后復發(fā)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掛線手術方式可減少患者手術的住院時間, 也保證了手術的療效, 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患者易于接受, 是理想的治療方法之一, 適合各級住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剛, 史欣, 段中琪. 前庭大腺囊 (膿) 腫 3 種不同造口方法的比較.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6, 27(11):1302-1303.
[2] 許廣寧, 葉美華. 掛線造口術治療前庭大腺囊腫和膿腫79例臨床觀察. 寧夏醫(yī)學院學報, 2008, 30(5):639-640.
[3] 許生花, 楊靜秀, 王玉平. 掛線造口術和傳統(tǒng)術式治療前庭大腺囊腫或膿腫的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0, 17(31):170.
[收稿日期: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