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有白蟻!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矗立著幾幢童話般的木屋,遠遠看去像一幅
美麗的油畫??墒呛鋈灰宦暭饨写蚱屏巳藗兊乃季w,屋子里發(fā)生什么事兒了?咱們快去看看!
伊莉莎是木屋的女主人,此時,她顫抖地拿著掃把對著木屋的一面墻發(fā)出驚聲尖叫,周圍的人走上前去,也不禁嚇出一身冷汗,那面木頭堆砌的墻赫然被蛀空了,要不是小木屋在修建的時候還加上了鑄鐵的立柱,這面被蛀的木墻肯定已經(jīng)塌了,那屋子里的人可就真的危險了。
森林巡邏隊的隊員們很快就
找到了將墻蛀空的“罪魁禍首”——白蟻。說到白蟻,真是讓人頭痛,這種生物多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以木材或纖維素為食。如果你家中正好有被白蟻“定居”過的木質(zhì)品,那它們百分百就會在里面繁衍生息了。
白蟻的類別
從類別上,白蟻可以分成三類,分別是木棲性白蟻、土棲性白蟻和土木兩棲性白蟻。木棲性白蟻蟻群大小不一,通常在有木的地方筑巢,并以木質(zhì)纖維為食。土棲性白蟻在地下筑巢或在地面上建蟻冢,并以樹木、樹葉和菌類等為食。土木兩棲性白蟻常居于枯木、活的樹木或埋在土中的木材里,以干枯的植物、木材為食。
白蟻在干旱環(huán)境下的生存術(shù)
白蟻在極端環(huán)境下也是能生存的,比如荒漠草原。雖然荒漠草原的環(huán)境極為干旱缺水,白蟻卻在那兒制造出了神秘的“仙女圈”。在非洲南部納米比亞的荒漠草原中,有一些在草地中裸露的圓片狀地塊兒,其中一部分的面積有直升機升降坪般大小,它們的周圍被高高的野草環(huán)繞,這些就是仙女圈,數(shù)以萬計的仙女圈內(nèi)滿是赤裸著的紅沙土。據(jù)德國生物學(xué)家推斷,形成仙女圈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那里生活的白蟻以草根為食,殺死了吸取泥土水分的植物,隨后在干旱季節(jié)吸取圓片狀缺口里的水分,才導(dǎo)致了仙女圈中的植物荒蕪。
有請食蟻獸
看完對白蟻的介紹,相信很多人會被白蟻的生存能力震撼到。但你也別忘了,白蟻即使再強悍,它也是有天敵的,而且世界上愛吃白蟻的動物還不少呢,咱們就先從食蟻獸說起吧。
在美洲地區(qū),生活著一些以白蟻為食的動物,它們是美洲特有的哺乳動物,人們統(tǒng)稱它們?yōu)槭诚伀F。食蟻獸之間也是有分類的,大致能分出四種,分別是大食蟻獸、侏食蟻獸、小食蟻獸和中美小食蟻獸。
大食蟻獸為地棲,體長可達1.8~2.4米,體重通常為29~65千克。它全身長有長而粗的毛,那醒目的大尾巴上覆蓋有下垂的長毛。這個尾巴的作用可不小——雨天、熱天可以豎起來當(dāng)傘用,到了晚上鋪在地上又成了現(xiàn)成的毯子。大食蟻獸的身體構(gòu)造,天生是為捕食白蟻“打造”的。它的頭骨長而大致呈圓筒狀,在鼻吻部長有復(fù)雜的鼻甲,它的鼻子擔(dān)負著嗅出白蟻氣味的作用。大食蟻獸捕食并不靠牙齒,而是靠蠕蟲狀的能靈活伸縮的長舌頭,因此它的嘴里并不長牙齒。大食蟻獸的舌頭上富含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黏液,走到布滿眾多白蟻的地方,它只需要把舌頭伸出這么一掃,美味大餐就盡入口中了。如果獵物在比較深的地下怎么辦呢?它那有力的前肢及長得尤其粗大的第三趾,便會派上用場了。用這第三趾上強而彎曲的爪挖掘一番,獵物就跑不掉了。一只成年大食蟻獸每天的食量驚人,要吃掉大約3萬只白蟻。
除了唯一地棲的大食蟻獸,我們還經(jīng)常能看到小食蟻獸。小食蟻獸是一種既能樹棲、又能地棲的動物。它有對大耳朵,身上的毛較短。成年小食蟻獸身長約60厘米,尾長約45厘米。它的尾巴能纏繞樹干,起支柱作用。每當(dāng)遇到危險,它會利用尾巴撐起自己的半個身體,再結(jié)合前肢的動作以及特殊的哨聲來威嚇入侵者,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食蟻獸覓食特寫
動物學(xué)家們經(jīng)過仔細觀察,向我們詳細描述了食蟻獸的捕食過程。他們將這一過程形容得非常精彩!
當(dāng)樹林中出現(xiàn)一只正在覓食的食蟻獸的時候,透過攝像機的鏡頭,你能看到食蟻獸先是用它長嘴前端的鼻子來嗅出白蟻的氣味,找到目標之后,便會利用前爪刨開蟻巢面上的封泥,向白蟻窩直搗而去。當(dāng)白蟻驚慌逃竄時,食蟻獸便貪心地伸出它那細長濕滑的舌頭,黏吸白蟻。那舌頭上布滿的黏液就像強力膠水,沾上的白蟻,誰也別想逃脫。隨后食蟻獸再輕松地把舌頭傳送到嘴里,囫圇吞食美味。其實在這個過程中,白蟻并不會乖乖等死,它們會集合起來對抗獵食者,可是食蟻獸也算是“全副武裝”過的,它有又硬又厚的皮膚,所以對白蟻的啃咬、反抗根本不放在眼里。待食蟻獸吃飽喝足,蟻巢已經(jīng)損毀大半兒了。
捕食白蟻各顯神通
地球上的生物物種繁多,因此除了食蟻獸,還有一些以白蟻為食的動物。它們的樣子各不相同,有些的長相還很讓人吃驚,可它們都做出了很明智的“獵食選擇”——以白蟻為主要食物。這是因為白蟻的數(shù)量非常多,它們就不用怕餓肚子了!
土豚
這個長相怪怪的家伙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人們這樣描述它的樣子——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皮膚上面遍布皺紋。如果不是看到了它的照片還真是無法想象它的“尊容”。
準確地說來,土豚屬于雜食性動物,小昆蟲和鳥蛋都能滿足它的胃口,但它最主要的食物還是白蟻。在捕食時,土豚依靠兩件“法寶”——鋤頭般的爪子和細長的黏舌。非洲草原上的白蟻穴有的高達數(shù)米,堅固似水泥,即便你用刀砍斧剁也僅能留下淺痕而已,可這對土豚來說都不是事兒!它的應(yīng)對顯得游刃有余——先用粗壯的四肢和鋒銳的趾爪抓破蟻丘,再用細長的黏舌黏食四散奔逃的白蟻。你有所不知,土豚打洞的速度能同時和10名使用鎬鋤的成年人PK。土豚飯量很大,捕食一次可以吃掉約5萬只白蟻。
穿山甲
穿山甲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生長范圍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各地。它是我國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穿山甲的外形很精悍,身形狹長,全身覆蓋有鱗甲,四肢又短又粗,尾巴極為扁長,背面略微隆起。它的身長可達1米,前爪很長,能利用指關(guān)節(jié)行走。和大食蟻獸一樣,穿山甲也是不長牙齒的,捕食時,用爪子扒開蟻穴和白蟻堆,而后利用長舌頭捕食白蟻。
袋食蟻獸
袋食蟻獸,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種有袋動物,它的體態(tài)嬌小,身上有清晰可辨的寬帶條紋。袋食蟻獸長了一張長長的嘴,牙齒數(shù)量多達52枚,當(dāng)然,它還長了一條長約10厘米、伸縮性良好的舌頭。袋食蟻獸的四肢和爪子看著極為有力,但在面對堅固的白蟻堆時卻不能像土豚那樣大肆破壞。但聰明的它們并不會硬碰硬,而是采取了另一種有效的進攻方式——從白蟻堆周圍更為松軟的土壤下手,通過不斷地挖掘,攻克蟻堆的地道,再利用充滿黏性的長舌頭享用里面的白蟻。
以上介紹的僅是一部分愛吃白蟻的動物,如果你對此比較感興趣,那就自己多去關(guān)注和發(fā)現(xiàn)吧,相信你會因此而獲得很多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