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6-01-08/ 第07版面/深度報道 /作者:樂玉成
“背包客:我想去印度看看。”“朋友:你瘋啦?!”這是我最近看到微信朋友圈流傳的一段有關印度之行的對白。有一次,一位印度友人去中國前問我,“在中國能不能上網、有沒有WiFi?”我告訴他,中國網民人數高達6.68億人,全球排名第一,這讓他大為吃驚。由此可見,中印兩國民眾已被誤解和偏見阻隔得太久,迫切需要擴大交流,增進了解。
全面加強中印各領域交往,迅速填補中印認知鴻溝,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使命。為推動兩國關系,習近平主席與莫迪總理一年內五次會面,兩位領導人在莫迪總理的家鄉(xiāng)古吉拉特共搖紡車,在習主席的家鄉(xiāng)西安一起散步大雁塔,建立了深厚個人友誼。李克強總理和莫迪總理共同出席400余人表演的“太極瑜伽相會”后,意猶未盡,又搞了一個“超級自拍”,風靡網絡,至今仍被兩國民眾津津樂道。在中印領導人引領推動下,兩國社會相互認知明顯提升,“中國熱”和“印度熱”不斷升溫。中印企業(yè)家也緊抓機遇,積極打造兩國經貿和產能合作的亮點。其中工業(yè)園區(qū)和鐵路合作尤為突出,前不久中國鐵路總公司從7個國家的12家公司中脫穎而出,中標從政治中心德里到經濟中心孟買的高鐵可行性研究項目。
中印人文交流也是亮點紛呈。前幾年,中國每年出境人次超過1億,去日本、韓國有1000多萬,而到印度鄰居這里做客的只有17萬人次左右,同期去中國的印度人也只有70萬人次。中國飛往印度的航班每周不到40個,比中韓每周1000多個航班相距甚遠,這與中印高達26億的人口規(guī)模極不相稱。新的變化是,去年8月印度對中國游客開放電子簽證,中國游客成倍增加,截至同年10月已超過20萬,未來有望出現更大增長。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是印度的“中國旅游年”,中國還是2016年德里書展的主賓國。
“中文熱”在印度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希望招聘懂中文的員工。印度知名學府尼赫魯大學中文系計劃在多地開設分部教授中文,印度中央政府所屬院校剛增設中文課,“孔夫子的話”很快會在印度火起來。
雙方還落實習主席與莫迪總理達成的重要共識,為印度香客開通了經乃堆拉山口赴西藏朝圣的新路線。我全程考察過這條線路,新線路比其他線路更舒適、更便捷、更安全,印度香客不用冒著生命危險翻山越嶺,而是全程乘坐空調大巴,欣賞著窗外美輪美奐的景致,以平均100公里的時速駛向令人心馳神往的神山圣湖。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國使館網站和微信記錄了許多中印普通人的精彩故事。例如,前不久一名中國記者為新德里一位白血病兒童患者捐贈造血干細胞。一個孟買小女孩看到有關報道,十分感動,寫信給我表示長大愿做中印友好的使者。我邀請她和她父母到使館來參加國慶招待會,鼓勵她好好學習,將來做中印友好事業(yè)的接班人。一位中國客商在德里展銷會上丟失護照和錢物,拾到的印度女士發(fā)現是中國人的護照,第一時間送到中國使館,兩人在使館一見如故,親切擁抱,相約北京。這樣動人的故事還有很多,體現著兩國人民間的真摯友好情誼。相信在中印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兩國的交流會更加頻繁,認知會不斷加深,互信會不斷增強,“印度象”和“中國龍”一定會舞得更加和諧、更加精彩?!ㄗ髡邽橹袊v印度大使,今年1月此文英文稿刊登在人民畫報社英文《中印對話》創(chuàng)刊號,中文稿由《環(huán)球時報》獨家刊發(fā),略有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