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晉
在日本,為了讓人們更清楚什么是垃圾分類,每搬到一個小區(qū),物業(yè)都會送給你一本厚厚的倒垃圾輔導手冊,圖文并茂,巨細無遺,僅注意事項就多達500多條。比如:紙箱務必拆開,鋪放平整并打捆;電線插頭務必和電器捆綁在一起;棍棒類垃圾的長度不能超過50厘米;廚房垃圾需要瀝干水分用報紙包好;帶刺的或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并貼上標簽;用過的噴霧罐要扎一個孔以防發(fā)生爆炸;食用油的瓶子要用抹布擦干凈,且瓶口必須用報紙封住……還有些細則簡直匪夷所思,比如:用過的信封因為有殘留的膠水,所以不能算廢紙;扔掉罐頭蓋前,要先把嵌進里面的橡膠皮墊拆下來;丟棄一輛自行車時,必須附上一張紙條并寫明“這是我不要的”;襪子,僅一只屬可燃物,若有兩只且“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則升級為“舊衣料”……
如果以上細節(jié)已經(jīng)讓你抓狂,那么下面要說的對液體垃圾的處理,絕對會讓你抓狂得直撓墻——在日本,吃完飯后,碗碟要先用廢報紙(放心,日本的油墨是大豆做的)擦干凈后再清洗,這樣能避免不易分解的油污流入下水道,同時也能減少化學洗滌劑的使用量。日本的超市甚至還專門賣一種針對廚房油污的凝固劑,只需擠上一滴,油脂便凝成琥珀狀。琥珀屬“可燃燒垃圾”,但丟之前要先用廢紙包起來。
輔導手冊的背面,還附贈一個彩虹年歷——每一種顏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類垃圾。如: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資源垃圾等。看上去井然有序,很講道理,但對于居民來說,這便意味著周一吃的魚直到周四才能扔骨頭,屆時還必須旋緊鬧鐘的發(fā)條——因為即便到了那天,也不是任何時間都可以扔。很多社區(qū)規(guī)定早8點之前扔垃圾,因為日本烏鴉多,會把垃圾袋啄破造成二次污染。如果不幸錯過了時間,那就只能拿回家再臭上一個星期。
許多初到日本的留學生嫌麻煩,抱著僥幸的心理亂丟垃圾,卻不知道日本遍布著由志愿者組成的監(jiān)察隊,他們的職責就是搜索違法的垃圾袋,再把不法垃圾送回主人家,并且提醒主人必須用正確的方法投遞。碰上這種丟人的事,留學生甚至不能借口自己不懂日語,因為手冊上和小區(qū)的垃圾桶上都清清楚楚地印著日文、韓文和中文。中介和房東會跟租客耐心而詳細地解釋垃圾分類方法,確定對方聽懂了且保證執(zhí)行,才會放心地把鑰匙交出來,再深深地鞠上一躬,說一句:“那就拜托你啦?!痹谌毡編缀鯖]有對職業(yè)的歧視,但如果你不會倒垃圾,破壞了公共衛(wèi)生,定會被人翻白眼。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從居酒屋出來,老板在后面恭送,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個女孩在哭,旁邊還有一只悒悒不樂的秋田犬,像做了錯事一般耷拉著腦袋。老板蹲下來問女孩為什么哭,女孩肩膀一抽一抽地說了些什么,老板掩口笑了,轉(zhuǎn)身從店里拿了一瓶水和一包紙。女孩見之,立馬破涕為笑,不停地鞠躬感謝。朋友告訴我原委:女孩的秋田犬拉肚子了,而她隨身攜帶的紙和水不夠清潔地面,所以就急得大哭——在日本,每一個遛狗的人出門必帶“四寶”:紙、水、夾子、塑料袋。這意味著:狗主人不能把便便撿起來就完事,還要用水把地面清潔干凈才算有功德。雖然麻煩,但收獲亦是顯而易見的——初到日本的人都會驚訝于城市的整潔,連雨天路面的積水都清澈見底,即便不小心把雨水濺到褲腿上也不用擔心,天一放晴,它們便了無痕跡了。
跟一位久居日本的中國朋友去購物,朋友看中了一件簡潔的外套,但又有些猶豫。一問才知,這個外套沒有口袋,出門不太方便——殊不知,日本人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邊換鞋,一邊從兜里往外掏垃圾:車票、衛(wèi)生紙、橘子皮、包裝袋、飲料瓶……再不厭其煩地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整理好,然后合并同類項,最后對號入座,丟進不同的垃圾袋。這套動作被朋友做得像系鞋帶一樣自然而流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