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審判重要犯人時,經(jīng)常會提到“三司會審”。這個詞常常讓人疑惑:什么是三司會審?三司又包括哪三司呢?
三司會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審判制度?!叭尽笔侵袊糯齻€主要的中央司法機關(guān),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后世也稱三法司。漢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唐代以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大理卿為三司使;明清兩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為三法司。
漢代以來,凡遇重大案件,由主管刑獄機關(guān)會同監(jiān)察機關(guān)、司法機關(guān)共同審理。隋朝由刑部、御史臺會同大理寺實行三法司會審。唐代則實行“三司推事”制度,遇有呈報中央的申冤案件,由門下省給事中、中書省中書舍人、御史臺御史等小三司審理;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判;對于地方上未決、不便解京的重大案件,則派監(jiān)察御史、刑部員外郎、大理評事充任“三司使”,前往當(dāng)?shù)貙徖?。明代時定制,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機關(guān)組成三法司,會審重大案件;遇有特大案件,則由三法司會同各部尚書、通政史進行“圓審”;皇帝親自交辦的案件,由三法司會同錦衣衛(wèi)審理。清朝繼承了三司會審制度,并增設(shè)熱審、秋審、朝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