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
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已經持續(xù)了70年。70年間,每一次美元的變動都牽動世界,而美國也正是利用這樣的牽動制約著整個世界經濟。
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以為美國的政策(包括外交、軍事、經濟等所有政策)僅僅是美國的國內政策,因為美國的國內政策和國際政策是不可區(qū)分的。比如,再工業(yè)化是其國內經濟政策嗎?是也不是。說“是”,那是因為美國再工業(yè)化的確是要在本土增加制造業(yè)比重;說“不是”,是因為單純依賴國內資本無法快速而有效地實現“再工業(yè)化”,而必須有辦法、有能力使美國獲得全球資本支持。正因如此,美國長期壓低長端利率,在促使金融市場更有效地形成資本的同時,強化美國投資環(huán)境更有利于實業(yè)資本發(fā)育。
但縱觀當今世界,誰不需要資本?所以,貨幣戰(zhàn)其實越打越酣。美元零利率維系了5年,實際已經難以為繼。關鍵不是美聯(lián)儲不愿意繼續(xù),而是市場的風險偏好之大,已經不允許它繼續(xù),所以必須加息,但是不是會導致美元無度升值,從而對美國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構成威脅?另外,那些在美元加息過程中利益受到傷害的國家,其損失如何才能變成美國的收益?這既是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否依然堅實的體現,也在考驗著這一貨幣體系的堅實程度。
最近有些新動向值得關注。美聯(lián)儲加息不過幾天之后,美聯(lián)儲全體重要官員罕見地、毫無爭議地出來為美聯(lián)儲的決定站臺,并盡可能表現出鴿派立場,從而穩(wěn)定市場信心;歐元區(qū)依然強硬地堅持和擴大負利率政策,壓制歐元幣值,并使美元顯得相對堅挺,同時歐洲各國政府在世界各地吸引實業(yè)投資;俄羅斯以強化反洗錢制度的名義,開始加大資本管制力度,同時與中國加大能源合作,并盡可能擺脫美元結算。
這是不是預示著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加大了晃動的程度?也許,至少當下有此跡象。比如,當油價和國際大宗商品長時間下跌后,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出現枯竭在所難免,而加息更使得大量美元回流美國本土。這樣的態(tài)勢勢必導致全球性的美元短缺,這樣的流動性短缺會不會導致其他替代貨幣的出現?
其實,全世界的無奈已經經過了70年。歐元的誕生其實就有對抗美元的意味,至少歐元區(qū)內部的貿易結算已經完全無需美元。而歐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當中的占比從零已經提升到20%左右,而現在又多了人民幣,美元在國際儲備貨幣當中的份額勢必繼續(xù)減少。實際上,盡管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下降的確是事實,但這其中是不是蘊含了一種變革的味道?
沒有理由為此感到輕松,因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新舊交替從來都是長期的,從來都需激烈的爭奪,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有人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就可以很快替代美元。這不僅不現實,而且很荒謬。應當說,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的提高一定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且就算獲得大幅提升,國際貨幣體系有所改進,也是多種貨幣共存的過程。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