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拉薩河源頭水域中浮游生物、魚類資源調查與分析*

2016-01-15 06:46呂永磊郝世鑫孫東方王曉通劉海平
海洋與湖沼 2016年2期
關鍵詞:拉薩河源頭水樣

呂永磊 郝世鑫 王 寵 孫東方 王曉通 劉海平 商 鵬①

(1. 西藏自治區(qū)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研究院 拉薩 850000; 2.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 動物科學學院 林芝 860000;3. 魯東大學農學院 煙臺 264025; 4. 濟南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 濟南 250014)

拉薩河為雅魯藏布江一級支流, 發(fā)源于念青塘果拉山的南麓、澎錯東南約15km的澎錯扎瑪朵山峰,發(fā)源地海拔約為5200m, 干流河道長度551km。拉薩河源頭河段分布在林周縣、當雄縣和墨竹工卡縣, 其上游源頭的生物資源調查和環(huán)境保護對于整個拉薩河流域的生態(tài)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受宗教、歷史、生活習俗等因素的影響, 藏族同胞極少食用魚類。故改革開放前, 西藏的絕大部分水體都沒有進行漁業(yè)開發(fā)。拉薩河上游與源頭地區(qū)的生物和魚類資源長期處于自然調節(jié)狀態(tài)(祁得林等,2006; 格桑達娃等, 2011)。改革開放后, 隨著國家對西藏地區(qū)的發(fā)展政策, 大量外地人口涌入, 也有更多的大型工程在西藏地區(qū)興建。而拉薩河沿岸地區(qū)本來就是西藏自治區(qū)經濟最發(fā)達、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區(qū)。由于人類活動的加劇, 拉薩河源頭地區(qū)的水體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這不可避免會對當地的浮游生物和魚類資源組成狀況帶來重大影響。本調查在拉薩河源頭河段進行多點采樣, 對拉薩河源頭區(qū)域浮游生物和魚類的種類和生物存量進行評價分析, 希望可為保護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維持生物多樣性提供參考和建議。

1 調查方法

1.1 采樣斷面設置及水體物理特性

根據拉薩河源頭河段及附近水域的地貌特征、形態(tài)特點、水文條件和水生生物特性等, 共設置了 11個斷面進行采樣調查, 分別為烏瑪塘鄉(xiāng)、龍仁鄉(xiāng)、公塘鄉(xiāng)、當曲卡鎮(zhèn)、寧中鄉(xiāng)、旁多鄉(xiāng)、塘果鄉(xiāng)、阿郎鄉(xiāng)、扎雪鄉(xiāng)、門巴鄉(xiāng)和尼瑪江熱鄉(xiāng)。

1.2 水生生物調查方法

1.2.1 浮游藻類調查方法

定性樣品采集: 用 25號浮游生物網在水面和0.5m深的水層中, 以每秒 20—30cm 的速度作“∞”字形循環(huán), 緩慢拖網約4min左右進行采樣, 樣品用4%福爾馬林液固定。

定量樣品采集: 用有機玻璃采水器在距水面0.5m的水層中采1000mL水樣, 加魯哥氏液15mL進行固定, 再加入少許甲醛溶液, 以免變質。

定量水樣帶回實驗室后, 在分析前先置入分液漏斗中靜置 36—48h, 用虹吸法仔細吸出上部分不含藻類的上清液, 濃縮至30mL, 倒入定量瓶中以備計數。

將定量的濃縮水樣充分搖勻后, 迅速準確吸出0.1mL水樣, 注入 0.1mL玻璃計數框內(面積 20×20mm2), 蓋上蓋玻片, 在10×40倍顯微鏡下觀察100個視野并計數。每瓶標本計數二片取其平均值。同一樣品的兩片標本計數結果與其平均數之差, 如不大于 10%則為有效計數, 否則須測第三片, 直至符合要求。

式中: Cs為計數框面積(mm2); Fs為每個視野的面積(mm2); Fn為計數過的視野數; V為1L水樣沉淀濃縮后的體積(mL); U為計數框的體積(mL); Pn為每片計算出的浮游植物個數。

1.2.2 浮游動物調查方法

定量標本采集: 用1000mL有機玻璃采水器采集,因受采樣時間限制, 浮游動物數量稀少。故每采樣點均采集水樣10L, 用25號浮游生物網過濾, 留1L水樣裝瓶, 加15mL魯哥氏液固定。

定性標本采集: 選擇不同的水域區(qū), 用 25號或13號浮游生物網在水面下0.5m水深處緩慢作∞形循環(huán)拖動 2—3min, 并將采得的水樣裝入編號瓶。每升水樣加魯哥氏液 15mL固定; 甲殼動物水樣加 5%甲醛液固定。

觀察與鑒定: 將野外采集的水樣倒入沉淀器靜置 48—72h, 讓樣品自然沉淀。然后用虹吸法吸去上層清水, 濃縮至30mL。每樣取濃縮液0.1mL于生物記數框中鏡檢, 每樣品檢查2次。將甲殼類水樣沉淀濃縮至 5mL, 并用 1mL記數框全液鏡檢。定性的樣品物種鑒定到屬或種; 將定量的樣品放在10×10倍的顯微鏡下鑒定, 并逐一統(tǒng)計浮游動物各種類的個體數量。每一水樣的浮游動物連續(xù)計算2次, 如2次計算結果差異很大, 則需再計算 1—2次。將各次數值平均, 按下式計算每升水中的浮游生物數量。

根據每升水中浮游動物的數量, 再換算出每升水中浮游動物的重量, 即生物量(濕重)。

1.2.3 魚類調查方法 魚類資源調查范圍以工程區(qū)域為重點。魚類調查中租用漁船、雇請漁民在調查站點采用流刺網、撒網、鉤釣等漁具捕撈標本。結合訪問漁民、市場采購等方法, 并請漁民作向導沿江對魚類的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內容包括: 魚類區(qū)系組成、生態(tài)特征、資源現狀及優(yōu)勢種分布; 不同生態(tài)類型魚類的環(huán)境適應性; 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的分布; 國家級保護珍稀瀕危魚類分布、生物學特征、種群數量; 漁業(yè)現狀和漁獲物組成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種類較多、數量很大、分布廣泛, 是水體初級生產力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是食物鏈和營養(yǎng)結構的基礎環(huán)節(jié), 也是魚苗和部分成魚的天然餌料。部分浮游植物種類可以直接用作水質的指示生物, 而且相對于理化條件而言, 其種類組成、密度分布、生物量和多樣性等群落結構能更好地反映出水體的營養(yǎng)水平。通過對11個調查斷面的水樣分析中,共檢出浮游植物76個種類, 其中硅藻門48種, 占總種類數的 63.2%; 綠藻門 12種, 占總種類數的15.8%; 藍藻門6種, 占總種類數的7.9%; 金藻門 4種, 占總種類數的 5.3%; 隱藻門 3種, 占總種類數的 3.9%; 黃藻門和裸藻門各 1種, 各占總種類數的1.3%。

浮游植物種類繁多, 豐度較高, 主要原因是有外源營養(yǎng)物質進入河道, 導致河道營養(yǎng)物質豐富, 從而使浮游植物種類增加。主要優(yōu)勢種為針桿藻、舟形藻、脆桿藻、等片藻、橋彎藻、異極藻等, 其中以耐低溫喜弱光的硅藻類占絕對優(yōu)勢。

2.1.1 浮游植物的密度 根據鏡檢計數結果計算出拉薩河各調查斷面浮游植物的密度結果如表 1所示。各采樣點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為201.98×104ind./L。

2.1.2 浮游植物生物量 根據浮游植物的種類、數量和測算的大小計算出拉薩河各斷面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拉薩河各調查斷面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見表2。各斷面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為1.5504mg/L。

表1 拉薩河源頭各調查斷面浮游植物密度(×104ind./L)Tab.1 The density (×104ind./L) of phytoplankton in Lhasa headwater in each survey section

表2 拉薩河源頭各調查斷面浮游植物生物量(mg/L)Tab.2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mg/L) in Lhasa headwater in each survey section

2.2 浮游動物

浮游動物種類多、分布廣, 是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浮游動物是水域次級生產力的主要組成者。作為初級生產的主要消費者和高層捕食者的重要餌料來源, 一方面它可以通過攝食抑制浮游植物過量繁殖, 對浮游植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變動起到一定的調控作用, 可以使水體產生自凈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所有幼魚和某些成魚的餌料基礎, 其群落結構動態(tài)變化對上層生物資源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通過對11個采樣地的樣品分析, 共檢出浮游動物 4大類 50種, 其中原生動物24種, 占總種數的48 %; 輪蟲12種, 占總種數的24%; 枝角類10種, 占總種數的20%;橈足類4種, 占總種數的8%。

各調查斷面的浮游動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見表 3。變化區(qū)間為: 浮游動物的密度為 20.27—83.83 ind./L, 生物量為0.00296—0.01636 mg/L。

2.3 魚類資源

2.3.1 魚類種類組成 見表4。本次調查中只發(fā)現1目2科5屬的魚類5種, 均為鯉形目。其中鯉科魚類 3種, 占總種數的 60%; 鰍科 2種, 占種類數的40%。本地魚類有 3種, 占總數的 60%, 外來種有 2種, 占總數的40%。

2.3.2 生態(tài)特征 從魚類生態(tài)類型分析, 一般身體裸露無鱗的如裸裂尻魚屬的種類, 喜歡在高原寬谷河道的緩流或靜水水體生活。而多數身被細鱗的如葉須魚屬、高原鰍屬的種類則通常在峽谷河道的急流中生活。它們均為典型的冷水性種類。拉薩河魚類種類組成的這種特點由其攝食器官的構造和攝食方式所決定。

2.3.3 魚類資源現狀 目前拉薩河源頭的經濟魚類種類較少, 共計5種。其中拉薩裸裂尻魚在每個采樣地均有出現,與鰍魚都達到優(yōu)勢種水平, 兩種魚比例占漁獲物的 80%; 雙須葉須魚和鰍魚出現頻率也較高, 在 4個調查斷面出現, 但數量較少, 未達到優(yōu)勢種水平; 高原鰍和棒花魚分別僅在寧中鄉(xiāng)和扎雪鄉(xiāng)出現, 且數量較少。

表3 拉薩河源頭各調查斷面浮游動物密度及生物量分布Tab.3 The zooplankton density and biomass distribution in Lhasa headwater in each survey section

表4 本次調查中拉薩河源頭魚類種類及分布Tab.4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fish in the headwaters of Lhasa in this survey

2.3.4 特有及保護魚類 調查水域分布的 5種魚類中沒有國家公布的一、二級保護魚類。發(fā)現拉薩河流域特有魚類2種, 即拉薩裸裂尻魚和雙須葉須魚。

(1) 拉薩裸裂尻魚(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Regan)

別名: 楊氏裸裂尻魚。

形態(tài)特征: 測量標本 366尾, 全長 21.7(4.5—41.5)cm, 體長 18.5(3.7—36)cm, 體重 154.5(0.9—647)g, 體高3.7(0.6—8.9)cm。

體延長, 側扁, 頭錐形, 吻鈍圓。口亞下位, 弧形。下頜前緣具銳利角質, 下唇細窄, 分左、右兩下葉; 唇后溝中斷。無須。背鰭位于體中點稍前, 最后一根不分枝鰭條弱, 后緣光滑或鋸齒不甚明顯, 十分弱小; 極少數強硬, 且后緣鋸齒明顯。胸鰭末端遠離腹鰭。腹鰭起點與背鰭第 4—5根分枝鰭條相對, 極少有與第3根分枝鰭條相對的, 腹鰭末端不達肛門。臀鰭起點緊臨肛門之后, 其末端接近或達尾鰭基。尾鰭叉形。體表除臀鱗外, 在肩胛部還有 2—3行不規(guī)則鱗片, 其它部分裸露無鱗; 臀鱗行列前端因標本產地不同可以達到或不達到腹鰭基部。側線完全, 基本平直。鰓耙短小, 排列較稀疏。下咽齒2行, 3.4/4.3, 穩(wěn)定; 齒頂端尖而鉤曲, 咀嚼面凹陷, 呈匙狀。鰾2室,后室為前室的2.5倍左右。

體色: 身體背部灰褐色, 腹部淡黃, 體側具不規(guī)則暗斑, 頭、背明顯具有較大的不規(guī)則黑點。

分布: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以上的干支流及羊八井溫泉出水小河中。

生態(tài): 主要以著生藻類、底棲動物為食, 喜棲息水流相對較緩河道曲流、洄水灣、深的河槽和深潭以及開闊緩流江段。產卵場多為細沙質的河道曲流與洄水灣(郭松長等, 2006)。調查期間沒有發(fā)現性腺在Ⅲ期以上的個體, 估計產卵期在4月份以前。

經濟意義: 該種在西藏南部分布范圍廣, 數量多,個體較大, 平均體重多在 300—500g。在各主要產地有重要的漁業(yè)價值。

(2) 雙須葉須魚[Ptychobarbus dipogon(Regan)]

別名: 雙須重唇魚。

形態(tài)特征: 測量標本 27尾, 全長33.8(12.1—46.2)cm, 體長 27.5(9.9—40.5)cm, 體重342.2(12.7—773.9)g, 體高5.2(1.9—7.5)cm。

體修長, 略側扁, 頭錐形, 吻突出, 口下位, 馬蹄形。唇發(fā)達, 下頜無銳利角質前緣, 下唇分左、右兩葉, 兩唇葉在前端連接, 連接處后的內側緣各自向內卷曲。下唇表面多皺紋, 無中間葉, 唇后溝連續(xù)。須1對, 末端達眼后緣下方。

體色: 背部為青灰色, 腹部銀白色, 體背側、頭部有黑色斑點。

生態(tài): 多棲居于干支流砂石底質的洄水或緩流處, 主要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繁殖季節(jié)4—6月, 產卵場位于礫石質的流水灘(Liet al, 2009)。

分布: 雅魯藏布江中游干支流。

經濟意義: 為產區(qū)主要經濟魚類之一。盡管產量沒有拉薩裸裂尻魚大, 但因其肉質較細嫩, 肉味鮮美,而為當地群眾所喜食。

2.3.5 拉薩河漁獲物組成 拉薩裸裂尻和雙須葉須魚的生物量占絕對優(yōu)勢, 共占 95.25%, 分別占漁獲物的 80.75%和 14.50%, 其余種類的漁獲量很低,約占4.75%左右(表5)。

拉薩河主要經濟魚類有2種, 即裂腹魚亞科的拉薩裸裂尻魚和雙須葉須魚。這兩種經濟魚類資源量大,而且分布較為廣泛。

表5 拉薩河漁獲物統(tǒng)計Tab.5 The catch statistics of Lhasa River

3 討論

從本次調查來看, 拉薩河上游段浮游動植物物種比較豐富, 且多以耐寒喜弱光種居多; 魚類資源相對短缺。在整個調查的斷面中, 只發(fā)現魚類五種。其中, 本地魚類有三種, 包括當地特有魚類拉薩裸裂尻魚和雙須葉須魚, 外來魚種有棒花魚和鰍魚兩種, 并且地域性明顯。在有些河段只有兩種魚類存在。

由于拉薩河流位于高原且地域廣闊偏遠, 所以生態(tài)環(huán)境仍保持的相對完好, 仍處于較原始的生境狀態(tài)。此外, 由于當地的宗教、生活習俗等因素的影響, 藏族人極少食用魚類, 也導致西藏自然魚類資源長期處于自生自滅的自然調節(jié)狀態(tài)(張春光, 1997)。近期也因為外地人進藏活動, 使得一些外來魚種也進入了西藏河系。如本次調查中的鯉科魚類棒花魚,鰍科的鰍魚以及未在調查范圍內的鯉魚等。而這些外來魚種的進入, 對當地河流生態(tài)以及本地魚類生境產生了影響。從全球狀況來看, 魚類入侵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Mooney, 1999)。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的很嚴峻的挑戰(zhàn)。據相關文獻表明, 外來魚類的入侵大多都會導致當地土著物種的衰落(Maezono et al,2003; Yonekura et al, 2004)。而嚴重的是, 世界上大多數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 包括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生物入侵的影響(Parker et al,1999)。外來魚類入侵對土著魚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食物和空間生態(tài)位與土著魚類存在競爭, 還可能吞食土著魚類的魚卵。且一般這些外來魚類生命力較強,繁殖力較高。因此將對土著魚類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本次調查中, 作者通過走訪拉薩河周邊的漁民, 得知對拉薩河魚類大規(guī)模的捕撈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陳鋒等, 2010)。然后10年內, 拉薩河魚類資源已經開始銳減。由于西藏高原地區(qū)水溫很低, 魚類生長緩慢、性成熟晚、繁殖力低(西藏自治區(qū)水產局,1995), 因此一些魚類種群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再恢復, 尤其拉薩河流域特有魚類拉薩裸裂尻魚(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和雙須葉須魚(Ptychobarbus dipogon)受到的影響最大。

4 結論與建議

經本次調查, 西藏拉薩河源頭流域, 生物多樣性略貧乏, 尤其是魚類種類較少。而魚類保護工作面臨的兩大挑戰(zhàn)就是外來魚種入侵以及對濫捕濫撈造成的魚類資源減少。面對這種現狀, 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4.1 控制外來魚類的進入與拉薩河水文環(huán)境保護

對外來魚類的控制主要有兩個的方法。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外來魚種的再次引入, 另一方面是要組織人力對已進入拉薩河流域的外來魚類進行捕殺加以控制, 同時應向西藏同胞宣傳外來物種的危害性, 促使群眾加入控制外來魚類的行動中。

隨著青藏線的建成以及國家對西藏發(fā)展的政策支持, 越來越多的大型水利工程開始興建。在興建過程及后續(xù)運行過程中, 不可避免的會改變河流水速和水質, 難免會對河流內的浮游動植物和土著魚類的生存造成影響, 如異齒裂腹魚喜流水環(huán)境(賀舟挺,2005)。如果工程的建造破壞了這種急流環(huán)境, 就會使得裂腹魚的生存遭到競爭。

4.2 禁止濫捕濫撈, 合理定制休漁期

首先, 要嚴格禁止采用極端方法捕魚, 如毒魚、電魚等。這類法方法既對河流內微生物及動植物危害極大, 且會污染河流, 更會對幼魚造成很大傷害。其次, 要增大捕撈用漁網網目數, 做到捕大留小。以拉薩河特有魚類裸裂尻魚和雙須葉須魚為例, 其平均捕撈年齡均小于其拐點年齡(Chen et al, 2009)。因此捕撈拉薩河魚類的最小網目應至少控制在5cm為宜。另外, 拉薩河魚類的主要繁殖期在 4—7月份, 并在此期間可能會有大量的雅魯藏布江等干流的魚類上溯到拉薩河進行繁殖(陳鋒等, 2010)。所以建議將每年的 4—7月確定為休漁期, 并且要保證在興建水電站等工程的同時, 應留有建設洄游魚道, 以保證魚類的越冬、索餌和產卵等洄游行為的正常進行。

西藏自治區(qū)水產局, 1995. 西藏魚類及其資源. 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祁得林, 郭松長, 趙新全, 2006. 青藏高原裸裂尻屬魚類兩個疑難種的分子系統(tǒng)學. 動物學報, 52(6): 1058—1066

張春光, 1997. 西藏魚類資源. 中國西藏, (5): 53—55

陳 鋒, 陳毅峰, 2010. 拉薩河魚類調查及保護. 水生生物學報, 34(2): 279—285

賀舟挺, 2005. 西藏拉薩河異齒裂腹魚年齡與生長的研究. 武漢: 華中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格桑達娃, 王 慧, 陳紅菊, 2011. 西藏漁業(yè)資源保護及其利用的思考. 中國漁業(yè)經濟, 29(5): 172—176

Chen F, Chen Y F, He D K, 2009. Age and growth of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in Tibet, China. Environ Biol Fishes,86: 155

Li X Q, Chen Y F. 2009. Age structure, growth and mortality estimates of an endemic 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1905) (Cyprinidae: Schizothoracinae) in the Lhasa River,Tibet. Environ Biol Fishes, 86: 97

Maezono Y, Miyashita T, 2003. Community-level impacts induced by introduced largemouth bass and bluegill in farm ponds in Japan. Biol Conser, 109(1): l11—121

Mooney H A, 1999. The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program (GISP).Biol Invasions, 1(1): 97—98

Parker I M, Simberloff D, Lonsdale W M et al, 1999. Impact:toward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invaders. Biol Invasions, 1(1): 3—19

Yonekura R, Kita M, Yuma M, 2004. Species diversity in native fish community in Japan: comparison between non-invaded and invaded ponds by exotic fish. Ichthyol Res, 51(2):176—l79

猜你喜歡
拉薩河源頭水樣
夢里走出的霧
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 強化源頭治理
HC油田N138區(qū)注入水配伍性研究
拉薩河流域浮游植物生態(tài)學研究現狀
向源頭學詩藝
常回源頭看看
我國相關標準水樣總α、總β放射性分析方法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
平行水樣分配器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
水樣童年
拉薩河,從古遠流來
于都县| 青川县| 景谷| 河西区| 奉新县| 昔阳县| 眉山市| 呼和浩特市| 双鸭山市| 湾仔区| 霍邱县| 略阳县| 神池县| 嵊州市| 资中县| 屏东县| 布尔津县| 昔阳县| 龙游县| 德惠市| 庄河市| 玛多县| 阳春市| 扶余县| 平罗县| 开江县| 濮阳县| 全南县| 西藏| 济宁市| 扬州市| 周至县| 都昌县| 河曲县| 天等县| 乃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香格里拉县| 呼图壁县| 察哈|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