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筠
女兒今年12歲。我和她爸爸自從她讀小學以來,便越來越重視與孩子之間的交流,除了會認真傾聽她的話,也非常重視她的隱私。
女兒的日記本上了鎖
4年級時,她煞有介事地買了兩本上鎖的日記本,宣布這是她的秘密所在,還要求我們允諾絕不會偷看。之后我們真的從來都不過問,結果她反而憋不住了,說日記本不再上鎖,我們可以看。
但我們還是不看,小屁孩的日記,有什么可看的,何況她每天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講給我們聽。到最后,小家伙竟然有種“求求你窺視我”的心態(tài)了,一個勁地希望我們看,倒讓我們覺得好笑,但也還是不看。
從此,她對上鎖的日記本再也不熱衷了。
經過日記本的事后,女兒知道我們尊重她的隱私,于是相應的,她也很尊重我們的隱私。她知道不經允許,不能翻我們的抽屜和包包,并且媽媽說到做到,侵犯了媽媽的隱私后會被懲罰。最重要的是,媽媽從不刺探她不想讓媽媽知道的秘密,這一點她很服氣。
朋友的煩惱讓我焦慮
雖然我對女兒目前的表現(xiàn)很滿意,但她尚在小學階段,上了中學后會不會發(fā)生變化不得而知,我能做的只有等待。但朋友的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
朋友有個15歲的女兒,她倆幾乎天天都在上演玩貓捉老鼠的游戲,斗智斗勇。因為怕孩子早戀影響學習,她長期監(jiān)控女兒的QQ和手機,平時開車接送女兒上學,女兒和同學坐在后座,聊得熱火朝天,她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但又覺得不干預怎么行。
最夸張的是,她女兒剛考上某重點中學的高中,需要住讀。這位緊張焦慮的媽媽居然立刻放下手里的大部分工作,和老公商量在女兒學校附近買了一套房,全家搬到那里住,以便天天守著女兒。
本來按我女兒目前的情況我不應該擔心,但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早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宜早不宜遲。很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就不懂得怎么和他們交流,愛情這種連大人羞于啟齒談論的事,又怎么和孩子聊呢?
聊愛情,現(xiàn)在可以,隨時都可以
我的觀點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和孩子聊愛情、聊怎么談戀愛,只要他們對此產生好奇、提出疑問。
愛情和我們的衣食住行一樣,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就算不和父母說,他們看偶像劇、看新聞,一樣能接觸到這些內容。那為什么不能像討論“今天吃什么”一樣,用輕松的態(tài)度交流呢?
在后來的交流過程中,我總結出幾個要點:
1.一定要聊戀愛的價值觀
女兒無疑很關心父母對于戀愛的看法。我們告訴她,人生的要義不在于早,而在于準。父母自己的經歷其實是最好的案例。我用自己打比方。我是到大學最后一年才開始戀愛。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才決定戀愛呢?是因為終于遇見了對的人。媽媽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就是:寧愿一直等待,也不湊合。而且她的外公也告訴過她類似的話:要得早不如要得好。這些觀點對她其實都有觸動。
那天她好奇地問我:“媽媽,你上中學時難道沒遇到優(yōu)秀的男生嗎?”我告訴她,因為媽媽看了一些書和電影,覺得按照那上面的標準,中學班上沒有優(yōu)秀得可以讓我心動的男生。
平時,她和我一起看了一些電影和電視劇后,會很喜歡熒幕中一些品貌雙全的男生。
據我觀察,她很喜歡《包青天》里展昭這種有著大俠氣質的男生,但是目前在小學階段的她根本遇不到,所以小學時我根本不操心女兒的早戀問題。況且我們聊著聊著她就會說:“我喜歡的男生,至少也得是爸爸這樣的,像外公那樣就更好了!”爸爸聽她用“至少”形容自己,不爽,外公聽了卻很開心。每次我聽她頭頭是道地分析點評班上一個個出眾的小男生時,都暗暗佩服:小丫頭,門兒清?。?/p>
2.一定要普及婦科基礎知識
愛情和性,其實是分不開的。從女兒5年級時我就開始有意識地給她普及女性生理知識。我給她看了協(xié)和醫(yī)生張羽的書《只有醫(yī)生知道》,書中講了一個女孩婚前懷孕,而且還是宮外孕導致大出血的案例,她看得臉色發(fā)白,也對婚前懷孕有了畏懼之心。
除此之外,我還讓她和我一起看電視劇《產科醫(yī)生》。因為平時很少看電視劇,所以這部電視劇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一邊看,一邊討論里面的產科案例、人物關系。也許有的父母會覺得里面的談情說愛情節(jié)會“教壞孩子”,可孩子學到什么,全靠父母的引導。我就會和她就里面的各種戀愛關系進行分析:為什么這一對會在一起?為什么某某最終沒有和某某在一起?我們聊得不亦樂乎。
3.堅持做有氧運動
青春期襲來,各種煩躁情緒總是難免。我女兒11歲就長到1米5幾,胸前也有了小小的花苞,一度極其在意打扮,但半年后就不在意了。
我開始有意地引導她堅持做大量的有氧鍛煉:長跑、跳繩、打球……如此,既保證她一直擁有優(yōu)美矯健的體型,又能通過運動幫助她紓解煩躁的情緒,有效緩解青春期帶來的情緒緊張和沖動。
培養(yǎng)看似與愛情無關的好習慣
人際關系、怎么做家務、怎么通過閱讀提升自己,這些看似和戀愛無關的東西,也許要到十幾年后她找到了那個對的人,才能在戀愛關系中體現(xiàn)出來。
1.聊人際關系
情商高的人,談戀愛可以少走彎路。有時女兒會和我們聊她同學如何、老師如何。如果她只是需要我們傾聽,那就不說什么;如果她想向父母征求意見,那就斟酌著給建議。如果感到她負面情緒較多,就適當幫她調整一下思維方式,比如不要糾結于同學、老師的弱點和不足,也看看他們的長處,同時反思一下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問題。久而久之,她看待人際關系問題的心態(tài)就平和多了。
2.參與勞動
我要求女兒必須參與家務。參與勞動后,她對家庭生活的認識變得全面。她從買菜中學會了理財和安排家人的生活;從掃地擦桌子中體會到勞動讓環(huán)境煥然一新帶來的美好感受;從做好一頓飯菜帶給家人的喜悅中體會到平凡生活的美好,人人都能創(chuàng)造。
這樣,以后她去別人家做客或旅游時與他人相處,就不會是個甩手掌柜,而是能幫其他人的忙。大家就不會排斥她,更能平等地對待她,同時也增強了她的獨立意識和信心。
3.大量閱讀
12歲的她少說也有上千冊圖書的閱讀量,所以她的寫作能力非常突出。大量的閱讀不僅能讓她從多個角度看愛情對人生的影響,還帶來豐富的思考,這是她和我們有聊不完的話題的原因。家里到處都是書,她也會經常隨手翻閱我們在讀的書,和我們討論。
對于女兒未來的中學時期,我們多少還是心存不安,但我們知道該如何提前學習一些知識,以作預備。未來,當女兒在戀愛中的選擇,無涉她的經濟獨立、人格獨立時,我會再和她聊聊——如何保護好女性的身體,在享受自然賜予的性愛樂趣中,為生育、遇到對的伴侶時留好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