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欣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軍官主要通過世襲、軍功、科舉來產生。到了近代,新式武器和先進軍事技術輸入中國,舊軍官已難以適應新作戰(zhàn)形勢的需要,于是專門培養(yǎng)新式軍官的學校應運而生。保定軍校、黃埔軍校、云南陸軍講武堂,透過三大陸軍軍官學校的發(fā)展可以管窺近代陸軍的歷史。
北洋遺物的近代演義
保定市區(qū)東部,有一個硬質景觀為主的市民廣場。廣場里,音樂噴泉、雕塑和景觀園林交相輝映,主入口的五彩世紀門,宛若彩虹飛至。這個占地300多畝的城市地標是華北最大的文化廣場——保定軍校廣場,是赫赫有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彼诘?。
保定軍校的歷史就是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史的縮影。
1902年,經清政府批準,直隸總督袁世凱在保定西關小集街創(chuàng)辦“北洋行營將弁學堂”,教程以步兵操典為主,并教以軍制、戰(zhàn)法、通信、測繪、數理等。北洋行營將弁學堂拉開了保定軍校的序幕,之后,保定相繼開辦了陸軍速成武備學堂、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以及陸軍預備大學堂等著名軍校。
“保定軍校從1902年建立到1923年結束共21年?!北6ㄊ形幕衷珠L王福友表示,“清末民初以后直到上個世紀上半葉,舉凡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重大變革和重要事件,無不有保定軍校生參與。”據粗略統(tǒng)計,其畢業(yè)生(含肄業(yè))中,僅獲得少將以上軍銜的就有1600多名,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上世紀20年代風云一時的直系軍閥吳佩孚24歲從戎,1903年被推薦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畢業(yè)后,因得曹錕器重,吳佩孚平步青云。進入30年代,站在舞臺中央的就變成了一位光頭清瘦、操浙江奉化口音的人——蔣介石,1907年保定軍校留日預備班學員,主修炮科。
在舊式軍隊發(fā)生巨大質變的轉型時期,保定軍校的培養(yǎng)方向已經基本上包括了新式軍隊行軍打仗、宿營訓練各方面需要的軍事人才,這原本是清政府用來維持統(tǒng)治的舉措,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保定一系列軍校培養(yǎng)的軍校生和新軍一樣,成了辛亥革命的生力軍。
從保定到黃埔:
軍事中心的南北轉換
時人常言,“北保定南黃埔”,保定系與黃埔系曾被視為國民黨軍政體系的兩大支柱。此外,還有一層含義,那便是沒有保定就沒有黃埔。
1923年8月,保定軍校停辦。不到一年后,1924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自黃埔軍校建校到1928年3月成建制遷往南京的四年間,在黃埔本校效力的保定軍校生共有327人,占軍校官佐、教官總數的80%,對黃埔軍校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乃至對中國現(xiàn)代軍事教育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保定到黃埔,軍事教育中心的遷移也折射著一段特殊的歷史變遷。
黃埔軍校全稱“中央陸軍軍官學?!?,因創(chuàng)立于廣州城外黃埔長洲島而得名。以現(xiàn)代軍事教育觀點來看,黃埔軍校的訓練水平很難說有多么高深,如果只從實際訓練科目來看,這里僅相當于一所速成的軍事技校。因為軍事斗爭需要,原定3年一期的訓練計劃縮短為半年一期。
黃埔軍校雖然是一所速成軍校,但不論教師還是學生質量之高,堪稱奇跡,在日后國共雙方高級將領中均占據顯赫位置。國民黨陣營中,校長蔣介石自不必說,先后擔任教官的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張治中、劉峙、周至柔等都成為上將。
從東征北伐到十年內戰(zhàn),從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很少有學校像黃埔軍校那樣,在如此短的時間中影響了一個國家的歷史。
云南講武堂與“滇軍”誕生記
近現(xiàn)代史上的三所著名軍校,云南講武堂是唯一的省辦軍校。
被稱為“滇軍”的云南軍隊曾是有口皆碑的一支勁旅,它的士兵多半是純樸的云南子弟,軍官多半來自神秘又著名的云南陸軍講武堂。
1899年設立云南陸軍武備學堂,校址在翠湖畔。武備學堂以洋槍洋炮操練,既輪訓在職軍官,也招收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年,畢業(yè)后任中下級軍官,這個學校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前身。
1909年,云南陸軍講武堂在昆明創(chuàng)立,教官大多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且多為同盟會秘密會員。講武堂創(chuàng)辦初期教學內容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大體相當,軍事學教材大都直接采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教材。講武堂的課程分普通科學和軍事科學,包括國文、倫理、器械、算術、地理、歷史、英、法文、步兵操典、射擊教范,以及野外演習等。
一個國家的衰敗是從軍事力量的萎靡開始的,而一個國家的復興也是從它的軍事變革開始的。講武堂創(chuàng)辦之初就面向社會招生,辦成了正規(guī)的陸軍學校。1911年爆發(fā)的云南重九起義,以及隨后的護國戰(zhàn)爭中,都可以看到云南講武堂師生的奮勇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