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在互聯(lián)網新常態(tài)下,網絡編輯應切實提高和力保兩方面素養(yǎng),即媒介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
熱詞:網絡編輯 媒介素養(yǎng) 職業(yè)素養(yǎng)
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習近平總書記任組長,完成了國家在互聯(lián)網層面的頂層設計。這一年,網絡空間更加清朗,網絡正能量更加巨大,網上輿論生態(tài)發(fā)生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我國開始進入“互聯(lián)網新常態(tài)”。如何認識、維護這種“新常態(tài)”,適應、引領這種“新常態(tài)”,成為擺在每位網絡編輯面前的新課題、新任務。追根溯源,唯有全面提升網絡編輯的整體素養(yǎng),才是鞏固、發(fā)展“互聯(lián)網新常態(tài)”,營造綠色網絡文化空間的根本途徑。本文將從網絡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兩方面,探討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網絡編輯。
一、提升網絡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
媒介素養(yǎng)的概念最早由英國學者利維斯和桑普森在《文化與環(huán)境:培養(yǎng)批判意識》一書中提出,是指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辯的反應能力。網絡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是指網絡編輯認識、批判、綜合運用傳媒的能力,特別是對海量復雜信息進行選擇、整合、傳播和推廣的能力。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是網絡編輯履行好網絡信息“把關人”職責的基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選擇能力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呈幾何級數爆發(fā),其中不乏大量虛假或無價值的內容,受眾需要專業(yè)人士即網絡編輯替他們進行“過濾”,整理出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這就要求網絡編輯具備獲取、分析、鑒別信息的能力,即信息選擇能力。在信息選擇的過程中,如何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權威原則,引用權威媒體、學者、政府官方網站這些信息源出發(fā)的信息,更具有說服力;二是多重信道可重復性原則,指多重信道傳播的信息基本相同,如不同學科多位權威學者各自獨立測試,獲得同樣的信息,那么這一信息就具有多重信度;三是時效性原則,如針對同一問題的相關信息,最近發(fā)布的信息比以往發(fā)布的信息可信度更高;四是邏輯性原則;五是實證性原則,一切結論都要由科學實驗來提供確鑿證據。這五項原則在對信息選擇時,有些必須具備,有些可視情況選擇性采用。
2.信息整合能力
為了提高網絡媒體核心競爭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高水平的網絡編輯早已跳出了簡單的復制粘貼的工作模式,轉變?yōu)樾畔⒄喜邉澱?。以新聞網站為例,現在國內大部分網站都沒有新聞采訪權,只能轉載傳統(tǒng)媒體的消息,同質化競爭嚴重,因此網絡編輯必須加強信息整合能力。對信息的整合和二次加工一般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展開:在內容上,可以通過插入超鏈接的方式將新聞的背景資料、相關報道和讀者評價連接起來,形成專題或深度報道,對新聞進行全面展現和深度解讀,幫助讀者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在形式上,要靈活利用聲、像、圖片等多媒體手段進行編輯和專題制作,吸引受眾注意力。
3.信息傳播和推廣能力
網站編輯的傳播和推廣能力關系著網站的受關注程度。網絡編輯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與受眾進行廣泛交流,有意識地宣傳所在網站的重點內容,在為受眾及時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時擴大網站的影響力。此外網絡編輯還可利用搜索引擎優(yōu)化對網站進行推廣,提高所在網站的搜索引擎排名,或通過與訪問量高的網站交換友情鏈接等方式,提高網站訪問量。
二、加強網絡編輯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互聯(lián)網發(fā)展到今天,已成為人們獲取各類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它不僅向廣大受眾提供大量信息,還引導著受眾的思想意識和輿論導向。如何使網絡成為弘揚傳統(tǒng)美德,引領社會風尚的主陣地?還要靠具有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的網絡編輯從業(yè)人員。網絡編輯要在工作中努力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不斷凈化網絡宣傳環(huán)境,重構網絡媒體的公信力。
1.提高政治素養(yǎng),具備“把關人”的意識與能力
傳統(tǒng)媒體的把關程序一般要經過三審三校,而網絡媒體將此過程進行了簡化,一般由網絡編輯單獨把關,因此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是當好“把關人”的前提條件之一。作為網絡編輯平時要注意用先進的政治思想武裝頭腦,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以弘揚先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打造時代精品、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為己任;同時還要加強對網絡出版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學習,嚴格按照法規(guī)規(guī)定履行把關職能,堅守底線不動搖。在稿件選擇上自覺抵制淫穢色情、暴力等內容的傳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尊重讀者的喜好,又不能被讀者的好惡牽著走,合理把握“迎合”與“引導”之間的“度” 。
2.提高文字功底,正確駕馭文字
雖然網絡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還是語言文字。所以網絡編輯的基本功之一就是需具備較強的文字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文字的規(guī)范能力,要熟悉語言文字規(guī)范、數字和標點符號用法等,在編輯稿件時避免出現語法不通、段落不合理、中心不突出、邏輯混亂、錯別字連篇的現象;二是文字加工能力,在對稿件編輯時要通過刪改和潤色提高文字的表達效果;三是文字寫作能力,如在撰寫編者按、與網民互動環(huán)節(jié)時需具備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才能充分、透徹地表達自身觀點。
3.深厚的知識儲備,強烈的求知欲
我國編輯出版家葉圣陶曾對編輯工作的重要性作過如下表述:“編輯事業(yè)重要且偉大,他給人以精神的食糧,授人以心靈的鎖和鑰匙?!弊鳛槿祟愳`魂工程師,編輯必須多讀書,努力成為精通各類學科的學者和探索學海的引領者,把編輯工作上升到引領民族走向的高度。網絡編輯還應注重知識的更新,了解和掌握所負責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與發(fā)展,對相關領域保持關注。
4.掌握跨媒體技術的綜合編輯能力,帶給大眾全新媒介體驗
網絡編輯的工作內容與傳統(tǒng)編輯相比,職能范圍更加廣泛,除了掌握出版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熟練掌握各種計算機應用軟件,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熟練完成文字、圖像、音視頻文件的加工處理和網頁的設計制作工作,通過豐富的多媒體手段呈現網絡信息,并具備網站管理、維護的技術能力,以保證網絡信息的順利傳播。
5.與網民建立良好的互動,引導積極健康的輿論導向
網絡編輯的一項核心能力即對網民真實需求及互動反應的感知能力。由于網絡具有互動性和對等性的特點,網絡編輯與網民居于平等地位,在這種傳播模式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傳統(tǒng)媒體和讀者之間的區(qū)別基本消失,網絡編輯要深化受眾意識,處理好和網民的互動關系,在滿足網民多元化需求的同時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導向,保證網絡媒體導向正確,格調高雅,內容健康。在實際工作中可通過設立“論壇”“網民民意調查”等多種環(huán)節(jié),吸引網民閱讀并與之產生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贏得網民,服務網民。
6.具備審美能力,布局謀劃好網頁呈現形式
如前所述,網絡編輯承擔著網頁設計制作的工作,在設計制作過程中應學會運用“版面語言”,在形式呈現上注重“視覺中心原則”,將重要信息放在網頁的左方和上方,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在總體版面的設計中注意藝術美感,通過變化字體大小、顏色、排列方式,結合聲音、圖像、圖片、鏈接等多媒體手段,對網頁進行美化使之圖文并茂、有聲有像,為網民提供簡明、便捷、專業(yè)的“悅讀”體驗。
7.樹立著作權保護意識
信息網絡傳播權是作者享有的著作權的一種,網絡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應樹立著作權保護意識,充分與作者溝通,處理好相關法律關系。使用他人原創(chuàng)作品時要與作者簽訂合同,取得相關授權;轉載信息要標明出處和作者姓名等信息,若原作品已注明不得轉載,要取得作者本人許可或授權才可轉載,避免發(fā)生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
8.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職業(yè)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yè)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y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從業(yè)者實現自身職業(yè)價值,推高整個行業(yè)影響力和全面發(fā)展的基本保證。作為網絡編輯要把握道德底線、強化社會責任意識,以文化傳承、教育大眾為傳播目標,不能因過份追求點擊率,而放棄編輯的職業(yè)操守,切實維護綠色網絡空間,做到“守土有則、守土盡則”。
三、結語
“互聯(lián)網新常態(tài)”貴在“新”、重在“?!?,網絡編輯作為網絡信息的傳播者和網民的指導者,面對“互聯(lián)網新常態(tài)”既要有“新”的思路和觀念,來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也要有“平常心”和定力,不斷加強自身素養(yǎng),努力成為復合型、全能型的編輯人才。
(作者單位系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