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玖
讀王文軍的詩歌,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詞,一個能代表我感受的詞語。因為他的詩看似很輕,卻在不經(jīng)意間,突然擊中你的心。昨天摩挲衣服時,我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我心猛然一驚:靜電!哦,找到了,王文軍的詩歌內(nèi),正有一種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大量電荷。當你與之接觸,就會給你尖銳一擊。
一片雪花落下來
清晨,我走在上班的路上
下了一夜的雪已經(jīng)停了
天空中,突然有一片雪花落下來
整個天空就一片雪花落下來
雪花落下來
突兀地落下來。落到雪地上
聽不到一絲的聲音
像一個孤獨行走的人
消失在孤獨的人群
“整個天空就一片雪花落下來”,這是多大的孤獨啊?!跋褚粋€孤獨行走的人/消失在孤獨的人群”。詩中的這三句詩無疑帶著大量的靜電,在讀者身上一陣噼里啪啦火花后,產(chǎn)生的卻是墓地般的寂靜。
這首詩創(chuàng)造的,是天地大的孤獨了。這是一個孤獨的時代,一個脫離集體的人是孤獨的,而集體的孤獨是更大的孤獨。孤獨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馬爾克斯指出,孤獨是一種“人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作為現(xiàn)實語境的“孤獨的人群”,我們似乎可以從其沉重的態(tài)度看到孤獨的社會學含義。王文軍的詩歌,處處可見個人的孤獨體驗。我們再看他的另一首:
雨后的山林
新雨之后,你不要借問空山
一夜知秋
寂靜緊挨著寂靜
世間萬象,都不過是一場輪回
悲喜之間 有不了情
參不透的禪和機鋒
這一切 真就那么美好
小路鋪滿寂靜
微風輕拂寂靜
雨滴在葉尖上飽滿的滑落
一滴滴的寂靜,滲入
寂靜
在這寂靜的天籟里
一只黃雀不甘寂靜
它選擇了孤獨的鳴叫
孤獨的飛翔 孤獨地淹沒在寂靜里
“在這寂靜的天籟里/一只黃雀不甘寂靜/它選擇了孤獨的鳴叫/孤獨的飛翔 孤獨地淹沒在寂靜里”作者寫的是一只不甘寂靜的黃雀,表達的是一種不甘寂靜的聲音。但這種聲音,顯然是無力的,它孤獨,且最終逃不掉集體的洪水。這里昭示著一種命運,孤獨的命運。鳴叫,不過是孤獨的另一種方式。當我讀到“它選擇了孤獨的鳴叫/孤獨的飛翔/孤獨地淹沒在寂靜里”這三句,我的心又一次被電擊了一下。
自然是掌控和“傳授秘密的祭祀”。從王文軍的詩集《凌河的午后》里可以看到,花草樹木是他不肯忽略的大視野。正如他的一首詩題——愛到卑微。他的詩寫題材,微小到一片雪花,一朵柳絮,他能聆聽一棵青草的呼吸,他能注目到小小米蘭的寂寞。而山坳里的油菜花,還有著懷鄉(xiāng)的孤獨。
山坳里的油菜花
翻過三道山梁
已經(jīng)看不到人家了
油菜花金黃著
像儲存在山坳里的一池水
一池水里奔跑著
流金的歲月和日子
種油菜的農(nóng)民
和時光開了一個玩笑
帶領它們遠離村莊
它們開得如此之遠
以至于滿坳的黃金
都是一朵一朵的寂寞
“油菜花金黃著/像儲存在山坳里的一池水”;“以至于滿坳的黃金/都是一朵一朵的寂寞”,一首詩沒有好句子,就如一個姑娘家沒有一雙美麗的眼睛。這幾個好句沒有辜負這首詩。卑微的油菜花,在游人眼里,只是一道美景,但在作者的眼睛里,遠離村莊的她們,是寂寞的。就如游子,再光鮮,也是孤獨的。這是詩人生命意識的覺醒。
詩歌最本質(zhì)的東西是詩意。詩意來自詩歌所營造的語境。王文軍的詩,有著寂靜的品質(zhì)和言有盡時意無窮之東方美。因為寂靜,所以你可以聽到作者內(nèi)心的聲音?;蛟S,美好的事物都是悲傷的、寂靜的,正如詩本身。
微風吹過樹梢
日子太過平淡
淡到忘記自己
還有什么能讓我記起
當布谷鳥掠過樹梢
我停下手中的鋤頭
在瓦藍的天空下
失了一會兒神
一陣風吹過
樹梢輕輕搖晃
一起晃動的
還有布谷鳥的叫
一只布谷鳥的叫聲,在某一時刻打破了沉寂,讓人陷入一陣恍惚。詩人利用一只布谷鳥的叫聲,寫出了生活的沉悶。如果這首詩沒有啼叫的布谷鳥,詩的味道就會大打折扣。布谷鳥的叫聲,制造了一種意境:寂靜中的“動”,渲染了中國古典詩歌中那種虛、靜的意境。既令人如入其境,如聞其聲,又有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玄妙。
草原上的兩只羊
像兩片云,飄在一起
時而又分開
流云聚散
它們低著頭,靜靜地吃草
頭頂?shù)奶炜盏拿焖{
大野蒼茫 野花有曠世的芳菲
草尖上的微風
靜靜地覆蓋了草原
和草原上靜靜吃草的兩只羊
黑格爾說,詩人“應當深入到精神內(nèi)容意蘊的深處,把隱藏在那里的東西搜尋出來,帶到意識的光輝里?!彼f的就是詩歌的意境之美。詩人似一個畫家,將“云”、“天空”、“草”、“野花”、“風”、“羊”這些意象,進行藝術構(gòu)思,創(chuàng)造出一幅蒼茫的的草原之圖。
寫人也好,寫物也罷,王文軍的詩歌總是給人一種孤寂之美。這得益于詩歌的意境創(chuàng)造,他的詩充滿著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化意蘊,有著道家追求自然真境和味外之旨的審美品質(zhì)。
我們再來讀一首《我沒喊出聲》,這首詩里描寫了“凌河”、“落日”、“飛鳥”、“暮色”等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聯(lián)系的景物。這些看似簡單的意象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藝術構(gòu)思,組成了一幅彌漫著孤寂氣氛和灰暗色彩的凌河暮色圖,同時闡釋了生活的本質(zhì)。endprint
我沒喊出聲
我喜歡站在凌河岸邊
看少年的落日,落日里的飛鳥
許多年過去,銹跡斑斑的晚霞
又一次把冰涼的河水燃燒
那輪落日還浸泡在凌水里
河邊低飛的鳥肯定不再是當年的那只
我在河邊站立,目光游弋水天之間
清澈——渾濁,明亮——暗淡
多像一部舊電影,放映著生活的底片
河水擦拭著暮色
靜靜地靜靜地流,越來越暗
越來越暗了,那一道白色的聲音
一直沒有回過頭來
我沒喊出聲,就像我留不住時光
王文軍還是一個攝影家。他與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感,或許正是這種親近感成就了他的詩歌。他的詩歌很多題材都透露著人和自然的關系。他的詩,風格沖淡,具有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蘊。如果你肯靜下心來默讀,就會產(chǎn)生一種意猶未盡的默契的情緒體驗。
“畫是一種無聲的詩,詩則是一種有聲的畫?!?(西蒙尼德斯)王文軍的詩,畫面感很強,詩本身散發(fā)出來的情感和氣質(zhì),會帶領讀者進入創(chuàng)作者經(jīng)營的精神空間。他的詩歌,有色有聲,集聽覺、視覺等多種感覺為一體。因而不妨說王文軍的詩歌是用一幀一幀會流動的畫來表達的。
總之,在詩歌生態(tài)蕪雜的詩壇,我還是喜歡王文軍這種寫作風格。他的詩,沒有圖騰般令人費解的語句,其語言樸素潔凈,猶如被河水擦拭過的暮色,有著自己安靜的光芒;他的詩,在平靜的情緒下埋伏著大量的靜電荷,能將我們一次次擊傷;他的寫作,不是自我狂歡,他總能用樸素的方式,表達出人類共有的經(jīng)驗;他給我們帶來了一次次藝術的停頓。我想,這些就足夠了。
當我們與王文軍詩中的雪、鳥鳴、油菜花、羊……一一擦肩時,都能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像。詩歌是詩人分泌出的精神幻覺。在這個喧囂而孤獨的時代,我們需要在詩歌中吸收氧氣。詩人的生命,是在寫詩這一支點上獲得平衡。當作品占有了寫作者和讀者的心,他是幸福的。至于“是水還是浪”,時間說了算。
最后想起了波德里亞的寫作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寫作中將自己從思想中解脫出來,而不對思想承擔責任,將語言從它的目的中解脫出來,將概念從它的意義中解脫出來,將世界從現(xiàn)實中解脫出來,因為這個現(xiàn)實是一個更大的幻想?!蔽蚁矚g這句話,抄下來,和王文軍共勉。
寫于2014年4月21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