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母親叫馮玉蘭,1956年生于內(nèi)蒙古東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
母親沒有上過學(xué),打小就是一個放牛娃,長大后結(jié)婚、生子、持家、春耕、秋收、風(fēng)里雨里,一輩子面朝黑土背朝天,受盡了艱辛,飽嘗了磨難。
幼年父母雙亡,中年喪夫,晚年背井離鄉(xiāng)。母親的一生沒有波瀾壯闊的故事,但她卻用自立、堅韌和智慧,活出了自己的色彩。
六十年來,她用瘦弱的肩膀擔(dān)起了一個平凡女人不平凡的責(zé)任,她用單薄的身軀書寫了一個北方女人平素的一生,她用最最簡單的信念塑造了一個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她,讓我們懂得了明明白白、踏踏實實、坦坦蕩蕩的活著,是一個人一生最簡單最真實的信念。
二
母親命苦,兩歲沒媽,三歲沒爹,沒有兄弟姐妹,自幼跟著二叔長大。
因為窮,二叔的五個孩子都沒有上學(xué),母親從七歲起就跟隨二叔當(dāng)起了放牛娃兒。
學(xué)校對母親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地方,聽見和自己同齡的孩子朗朗的讀書聲和歡笑聲,看見他們在操場上自由自在跑動跳躍的身影,母親心里曾經(jīng)那么酸澀。每每趕著牛路過學(xué)校的大門時,她的心底會泛起莫名的落寞,會偷偷地抹掉眼淚。
如果自己的爹媽在世,母親或許還有希望上學(xué)。可是……
“玉蘭,別干了。洗洗手,趕緊洗洗吃飯了。”
“啊,知道了,我把這點兒牛草鍘完再吃飯?!?/p>
每當(dāng)二叔喊母親吃飯時,母親都會心懷感恩。
母親根本記不清親生父母的模樣,只知道是二叔收養(yǎng)了自己。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能讓她吃飽穿暖,能給她一個遮風(fēng)避雨的窩窩,母親感覺自己比起那些流浪的孩子已經(jīng)很幸福了。
能夠明明白白的活著,母親已經(jīng)很知足。所以,不管多么向往學(xué)校,她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她知道這就是她的命。
母親拼命地在二叔家干活,比哥哥妹妹們都勤快,就為了報答二叔的養(yǎng)育之恩。
放牛的日子太無聊,母親十歲就學(xué)會了抽旱煙。
內(nèi)蒙古的天氣干燥而寒冷,四級以上的風(fēng)就像家常便飯。抽一袋旱煙,可以暖暖身子,提提神兒。放牛時,母親除了和牛嘮嘮嗑兒,抽上一袋旱煙,是唯一可以解悶兒的事兒了。
母親手中的那桿旱煙袋,陪著她走過了半生,像是一個朝夕相伴的親人和朋友。掏出旱煙袋,點一袋旱煙,母親的動作親切而熟練。吸吐之間,點亮了四季,燃燒了苦悶,青春在煙火中縈繞,歲月在指縫間穿行。母親看著自己吐出又隨風(fēng)飄散而去的煙霧,就像看見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在寒冷的草原邊界,她把生命的苦澀和辛酸都吐在沒有痕跡的煙火里,個中滋味,是兒女和親人都無法體會的。
兒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
母親長到十八歲時,二叔做主給母親訂了一門婚事。母親不知道要嫁的這個男人的家境和人品,只是按照二叔的意愿應(yīng)允了。
母親只有一個想法,早點兒嫁出去,給二叔一家人減輕負(fù)擔(dān)。
時逢“文革”中“批林批孔”的年月。
父親的家庭是落魄的地主家,剛剛被批斗完,還被村委會沒收了除口糧田之外的所有的土地。爺爺家九個孩子,父親是老大,下面還有三個弟弟,五個妹妹,母親嫁過去時,小姑只有七歲。
十八歲的母親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從來沒有父母的疼愛,沒有親兄弟姐妹的呵護,自己剛懂事時就開始學(xué)著照顧別人,所以性格堅強而自立。
雖然年紀(jì)尚小,但她知道為人妻該做的一切。作為一家的“大嫂”,白天干地里的農(nóng)活她是主要勞力,在家屋里屋外養(yǎng)豬喂雞她是多面手,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她是“半個娘”。
每天睜開眼睛,起身就開始操持家務(wù),就連做夢都在不停的干活,生病了都很少吃藥,只要能站起來,就會不停地干自己必須干的活兒。一天到晚奔波勞碌,一年四季從不停歇。一年到頭兒也不能好好的休息幾天。
父母是典型的“包辦婚姻”。我不知道母親的婚姻是不是幸福的,但知道母親卻是異常勞累的。
那個年代,也許父母都不懂得什么是愛情,因為成了家生活在了一起,命運就交織在了一起,一輩子不棄不離,幸福也好悲傷也好,只能放在自己心里,他們根本沒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在這樣的婚姻里,除了孩子們的成長能給母親帶來快樂,母親似乎沒有別的什么奢望和追求。
貧窮和壓力讓母親跟父親很少有交流,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維系這個家庭上,盡力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好點兒的生活環(huán)境,是他們唯一的追求和目標(biāo)。
在那個沒有色彩的年代,母親那一輩人,憂慮多于快樂。能吃飽吃好就是美味;能有一件帶著補丁的衣服抵御草原寒冷的風(fēng)就是溫暖;能有個遮風(fēng)避雨的家就是幸福。
在那個沒有色彩的年代,遇到一個人結(jié)合了,命中注定就是一輩子。攜手了,不管快樂或是悲傷,不管辛酸還是溫暖,都別無選擇。作為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女人,誰也不可能跳出既定的命運,只能沿著約定俗成的命理,延展一份不可預(yù)知終點的宿命。
在內(nèi)蒙古遼闊高遠(yuǎn)的藍天下,在那廣袤無垠的草原上,母親普通得像是一棵芒草,頑強地生長在平凡世界里,她用自己一輩子的勤勞和樸素,在平凡的生活里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就像天空中變幻的云朵,讓人回味無窮。
三
漸漸的,母親成為了這個大家庭的“主心骨”,從容地面對著樁樁件件的困難,她用瘦削的肩膀撐起了一個負(fù)擔(dān)累累的家。
面對著八個要吃飯、要穿衣、要上學(xué)的弟弟和妹妹,年輕的母親儼然就像個“小媽媽”,她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著一家老小。
母親從來也沒有胖過,一輩子都是四十五公斤的體重。
家里最苦最累的活,她總是爭著去干,家里好吃的東西,她總是想著別人,從來不舍得先吃一口。街坊鄰居誰家有事兒,她比干自己家的事兒還盡心,從不計報酬。母親總是家里第一個醒來,最晚一個睡覺的人。
幾十年來,母親一直堅持著勤勞簡樸的做人、做事和持家的習(xí)慣。
后來,小叔、小姑們相繼長大后結(jié)婚成家,父親、母親必須要從奶奶家搬出來單過。除了三千元外債和一口破舊的鐵鍋,他們凈身出戶,但母親卻執(zhí)意要帶著七十多歲眼盲的太奶奶。
太奶奶是家里活著的“牌位兒”,早已失去了勞動的能力,除了有一張能吃飯和終日叫疼的嘴,太奶奶并不受家里人的愛戴。
母親帶著太奶奶有她的理由,母親照顧老人有經(jīng)驗,讓別人照顧太奶奶,母親不放心。兩歲沒有了娘,母親平日里最愛和太奶奶嘮嗑兒,有什么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兒,母親都會去和太奶奶傾訴。
在別人眼里,太奶奶也許是負(fù)擔(dān)。但是,在母親的眼里,太奶奶是精神支柱,母親甚至把太奶奶視作自己未曾謀面的“母親”來供養(yǎng)。
每每父母親去田間勞作,都會把年幼的我和弟弟交給太奶奶。太奶奶雖然眼盲,但照顧我們卻有自己的辦法。她在腰間拴根布繩兒,另一端捆上我們的小腿兒。這樣我們可以在土炕上安全地爬來爬去,渴了餓了,鄰居們會幫忙弄點兒吃的喝的。母親感恩于太奶奶對孩子們的照看,更感恩于太奶奶教給她很多做人的道理,對從小沒有母愛的母親來說,太奶奶是她的精神依靠。
母親總會把家里最好吃的留給太奶奶,太奶奶當(dāng)然不舍得吃,總會把一塊點心、一塊糖塊兒偷偷地留給我們。
有一次,親戚來看太奶奶,拿了一瓶桃罐頭,調(diào)皮的哥哥和弟弟趁母親不在家偷吃了。母親發(fā)現(xiàn)后,第一次對哥哥和弟弟大發(fā)雷霆,還用柳條抽了他們兩個,然后讓他們兩個跪在堂屋里認(rèn)錯。
看著哥哥和弟弟跪在地上哭泣,我心里難過極了,非常不理解母親,因為一點兒小事兒為什么要發(fā)這么大脾氣。
晚上,太奶奶把哥哥和弟弟摟在懷里,心疼地拉著他們的小手說:“不要怨埋怨你們的母親,你們都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打在你們身上,疼在她的心里。你媽從小沒有父母,想孝順老人都沒有個機會。你媽對我是真的好啊,跟她過這幾年,是我這個老太太一輩子最享福的幾年。她打你們,是想讓你們明白孝是做人的根本啊,是人活一輩子最重要的事?!?/p>
話語間,淚水已從太奶奶的盲眼中流出。
太奶奶沒文化,卻用簡單的幾句話讓我們明白了母親骨子里的親情之重,明白了一個人活著最根本的就是孝道。
母親陪伴太奶奶度過十一年,期間,不管是太奶奶感冒發(fā)燒還是骨折住院,母親都悉心地伺候著。太奶奶眼睛看不見,每頓吃飯時母親就用勺子一點兒一點兒地喂她。太奶奶喜歡用旱煙袋抽旱煙,母親就把煙袋鍋點好,把煙嘴兒放進她的嘴里。太奶奶睡眠不好,母親就一整夜一整夜地陪她聊天兒。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太奶奶肯定是吃第一口。不管母親干活多忙多累,在母親的臉上和行動上都沒有一點兒埋怨或者不耐煩。
太奶奶總是喜歡拉著母親的手,說與母親一起過的這么多年,是她人生最享受的日子,她從來沒有想過能活到八十三歲,她非常感謝母親為她做的一切,讓她這個瞎老太太的晚年這么幸福。
母親總是笑著說:“誰都有老的時候,能照顧您,讓孩子們也懂得對老人好,將來自己也會享福的?!?/p>
母親堅持著這樣一個簡單的信念,把太奶奶伺候離世后,又伺候生病的爺爺和奶奶,直到他們也相繼離世。
母親是家族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女性,更是全村最孝順的好媳婦。母親不離不棄伺候十多年盲眼太奶奶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也被十里八村傳為佳話。
母親沒有上過學(xué),但她心中卻裝滿大愛。她從來不給我們講什么關(guān)于“孝”的大道理,卻用點滴行動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讓我們從小就將“孝”字深深地刻在了心底,這美德影響了我們一生。
四
八十年代的內(nèi)蒙古農(nóng)村,每個家庭除了種地賣糧換錢,根本沒有其他的經(jīng)濟收入。
很多孩子因為家里窮,早早的就輟學(xué)尋找賺錢生存的門路。讀書,對于很多父母和孩子來說,是希望,也是負(fù)擔(dān)。村里好多孩子都不上學(xué)了,在家?guī)透改父苫罨蛲獬龃蚬ぃ依锷w上幾間大瓦房,寬敞氣派。
我們兄妹四人漸漸的長大,陸續(xù)都上了學(xué),家里一年種地的收入根本不夠四個孩子的學(xué)費。
雖然母親沒有讀過書,但她對于讀書的理解,到現(xiàn)在都讓我嘆服。永遠(yuǎn)不會忘記父母因為我們兄妹上學(xué)問題發(fā)生的激烈爭執(zhí)。
父親說,這些年錢也沒少賺,但最后還是外債累累,要不孩子們別上學(xué)了,都下來幫幫家里吧,咱又不比別人家差,人家能蓋好房子,咱也能。
但母親堅決反對,房子好壞都無所謂,一定要讓孩子們念書,他們能不能考上學(xué),是他們自己的本事,但是決不能因為父母沒有能力讓他們上不起學(xué)。
每每聽到父母吵架,我們嚇得不敢進屋,我們害怕他們犀利的言語,更害怕他們怒目而視的表情。
我們兄妹幾個不是沒有想過退學(xué),因為在村里退學(xué)是非常正常的事,十家有八家的孩子初中沒讀完就輟學(xué)了。所以父親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但母親卻執(zhí)意要我們上學(xué),至少要初中畢業(yè),如果成績可以,就一直讀書。
其實,父親是理解母親的。
因為母親沒有上過學(xué),不識字,她心里曾經(jīng)是多么渴望學(xué)校,但是因為沒有親生的父母,沒有上學(xué)母親也就認(rèn)了。她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不能讀書,自己的悲劇,絕對不能在孩子身上發(fā)生。
于是,父親加入了打工一族。
每年開春兒,父親就會背著大包的行李,跟隨村里的包工頭兒去城市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春種秋收都不回來,只能等到寒冬臘月工地停工時才帶著一年微薄的收入趕回家過年,等到開春兒,就又離家打工走了。
因為父親長年不在家,兄妹幾個對父親的記憶都有點兒模糊,我們卻深知母親持家的艱辛。
父親打工一年賺來的錢和家里一年賣糧的收入,除了給我們兄妹四個交學(xué)費,剩余的錢,母親總是會精打細(xì)算。
母親讓姐姐給她弄個記賬本兒,每一分錢花在哪兒,都要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該花的錢,比如街坊鄰居有婚喪嫁娶的事情,母親必須親自到場,絕對不比別人少。不該花的,母親堅決一分錢都不花。從母親手里經(jīng)過的每一分錢,她都恨不得能“掰成兩半兒”花。
看著姐姐記的賬本兒,母親會邊開玩笑邊念叨著:“沒有文化真不行,就和瞎子一樣。你們不管能不能念出個名堂來,最少以后離家出門,能找到回家的路?!?/p>
母親不但是種地的行家,也是村里有名的養(yǎng)殖能手。
開春兒了,把我們的學(xué)費交上,買種子化肥的錢留下后,母親總是買上百八十只雞蛋、鴨蛋、鵝蛋,買七八頭小豬崽兒。
春天是母親最累的時候,盡管置辦這些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財力,但這是母親為一年收入打下的伏筆。
當(dāng)上百只蛋被母親在火炕上用大被子孵出雞、鴨、鵝娃兒,再放進院子,加上七八頭小豬、兩頭牛、一匹馬、一只大黃狗,院子里就有了無限的生機。我們也有了分工,弟弟和我負(fù)責(zé)每天照看雞鴨鵝,哥哥姐姐負(fù)責(zé)照看豬牛馬,每天天一亮,院子里就奏起了動物交響曲。
雖然每天每個人都很忙碌,但是到了第二年,我們才會知道母親的良苦用心。
千萬別小瞧這些雞鴨鵝豬狗牛,每年雞蛋、鴨蛋、鵝蛋是家里的臨時經(jīng)濟來源,萬一沒有錢花了,母親就到集市上賣些雞鴨鵝蛋。到秋天家里青黃不接的時候,母親就會賣上一頭豬,保證我們一年的書費學(xué)費和家里的零用。
記憶里,同學(xué)家每次交學(xué)費都是整錢,而我們的學(xué)費都是零著的毛毛分分。正是這些一點一滴的積攢,更透出了母親的不易。
當(dāng)母親走十幾里的路將雞蛋換成錢的時候,母親不會為了自己花一分,所有的錢都為我們積攢著。用她的辛苦和勞累能換成孩子的幸福與平靜,能讓四個孩子安安穩(wěn)穩(wěn)的將學(xué)業(yè)讀完,母親認(rèn)為這樣值得。
二十年前,她走過村口學(xué)校,看見操場上雀躍的身影,聽見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自己卻低著頭,滿眼淚水,不舍的經(jīng)過學(xué)校時的苦楚,只有她自己能知道。
一年四季,我們最盼遠(yuǎn)方的親戚能來家,每到那時候,母親會把不下蛋的小公雞兒抓出來一只,做上一頓小雞兒燉土豆招待親戚,我們也能跟著解解饞。秋天,是農(nóng)村最累的季節(jié),母親會把自己腌制的咸雞蛋咸鴨蛋咸鵝蛋拿出來,在我們那里這些有營養(yǎng)的蛋類食物俗稱“救命蛋”,只有在這個時候,母親才舍得拿出來給我們吃。記憶里,那些看著就流口水的“救命蛋”真的很香。
父親不在家,幾十畝土地都要由母親一個人照看,而母親從來沒有說過苦和累。看到別人家都是幾個人干的活兒,而我們家只有母親一個人干,作為兒女的我們格外理解母親、特別心疼母親,所以就特別“聽話”。
每天天蒙蒙亮,大姐總是第一個起床,然后挨個把我們叫起來,這時母親已去地里多時,已經(jīng)在地里干一陣活了,農(nóng)忙的時候,每天起來我們幾乎都沒有見過母親的身影。大姐給我們分工,我們?nèi)嘀殊斓碾p眼,提水的提水,抱柴的抱柴,點火的點火,收拾屋里的收拾屋子。力氣活兒一般都是哥哥弟弟干,大姐做飯,我燒鍋或者收拾屋子。大約一個小時,我們匆匆忙忙地吃過飯就各自背著書包上學(xué)了,走前大姐給我們每個人的飯盒里都裝好飯,還不忘記把一份飯放在鍋里溫上,等母親干活回來吃。每次我都被大姐對母親和兄妹們的細(xì)心所感動。
“這幾天地里的活太緊,再鋤不完耽誤長苗,我天不亮就去地里了,明天你們自己起來做飯吃飯,吃過飯去上學(xué)。不要和人家攀比什么,我們窮要窮得有志氣,你們都好好讀書,不要讓爹媽失望?!泵康睫r(nóng)忙的時候,母親總會把我們叫到一起,給我們講這些道理。
后來大姐去縣城上高中,家里的活就是大哥還有我和弟弟干。再后來大哥也在學(xué)校住校,我就帶著弟弟包攬了大部分家務(wù)。
不管母親有多累多苦,她從來不會讓我們耽誤課程去幫助她干農(nóng)活,只有到了周末,她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才讓我們一起跟著去地里,干我們能干的活兒。
記得有一次弟弟因為作業(yè)沒有做完挨了老師的批評,第二天死活不想去上學(xué)。母親開始是講道理,后來講道理不聽,就干脆拿著柳條棍,一步一打把他趕到了學(xué)校。連著拿棍打了一個星期,弟弟再不敢提輟學(xué)的事了,老老實實把初中讀完,后來因為成績不好才外出打工了。
學(xué)習(xí)成績一向優(yōu)異的我,一九九八年考上了一所包分配的中專學(xué)校,大姐大哥高中畢業(yè)后也相繼外出打工了。除了父親母親,三個姐弟開始賺錢供我上學(xué),家里的日子慢慢的好了起來,父親母親臉上的笑容也一天天多了起來。
五
對于父親和我們,母親是十分苛刻和嚴(yán)厲的。但對于村里的左鄰右舍,母親卻是個熱心的人,不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兒,只要找到母親,她比干自己家里的事情還上心。因此,母親在村里的人緣特別好。
母親沒文化,但口才好,說起家長里短一套一套的,父親經(jīng)常因為講道理講不過母親而惱羞成怒,有時候還會“打”起來。村里誰家婆媳吵架了,兩口子鬧矛盾了,都會找母親評理,母親也總是能把大家勸得心平氣和才會放心的回家。
自打我記事兒起,母親在村里就是個傳奇人物。
母親會給小孩子“收魂兒”,誰家的小孩子半夜哭鬧不睡覺,沒有辦法的時候,準(zhǔn)會抱到我家。母親會拿出半籮小米,再拿一個干凈的白瓷碗和一塊方方正正的手帕。在小孩子睡覺的時候,母親將小米在白瓷碗里裝上滿滿的一碗,然后用手帕嚴(yán)嚴(yán)地蒙住,再將碗倒過來,一只手抓住手帕的末端,在小孩子的頭上念念有詞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知道轉(zhuǎn)了多少圈兒,也不知道念叨了多少句,當(dāng)母親小心翼翼地把米碗翻轉(zhuǎn)過來,然后拿掉手帕?xí)r。一個神奇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本來滿滿的一碗米,會在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間齊刷刷地少掉一個大邊。然后母親再抓一把米把這個大邊填滿,繼續(xù)在孩子的頭上晃幾圈兒,直到米不再少為止。
孩子在收了魂兒之后,就不哭也不鬧了。
我不相信迷信,為了驗證米是怎么少的,曾經(jīng)專門做了試驗,但無論我怎么轉(zhuǎn),米就是一點兒也不會少,更不會出現(xiàn)齊刷刷的少邊現(xiàn)象,我們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母親只是說:信神神就在,不信神神不怪,很多事情科學(xué)也解釋不清。
科學(xué)解釋不清的還有一件事。農(nóng)村有一種叫做“蛇盤瘡”的皮膚病,大姑家的一個親戚住在我們鄰村,因為患上了這個皮膚病,在好幾個大醫(yī)院都看不好。錢花了不少,罪也受了不少,病情卻越來越嚴(yán)重。頭皮里已經(jīng)化膿,頭發(fā)也大把大把的往下掉。
“農(nóng)村里有些土方法,也許對你的病會有用,你回去打聽一下。”醫(yī)生悄悄地說。
他回來后,四處打聽,很是著急。有一天大姑和母親說起這個事來,母親說:“我試試吧!”
母親找來一把新菜刀,扯了二尺新紅布,嘴里含上一口白酒,那個親戚就坐在母親對面,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母親用紅布包了菜刀,動“刀”前把嘴里的白酒噴灑在親戚的頭上,然后嘴里念念有詞,手里的“紅布刀”也順著瘡的走向從頭“切”到尾。連著“切”了三遍才結(jié)束。母親告訴親戚一定要堅持來三天,三天以后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親戚第二天來到我家,神色大好,說“切”完以后,頭發(fā)里面不疼也不癢了。母親只是笑笑沒有說話,繼續(xù)她手里的活兒。
一星期后,有天放學(xué),我看見家里有好多人,屋里的柜子上還擺了好多好吃的東西,有罐頭、點心、白酒等,我們家平??刹毁I這些東西,看來今天一定是有什么大好事。
“嫂子,要不是你,我這條命恐怕都不保了,醫(yī)生都說不好治,讓你三下五除二看好了,嫂子你真神,這輩子我都會記得你的恩德,這五百塊錢您拿著,算是我的一點兒心意?!?/p>
母親笑著拒絕了。從此,母親施“恩”于眾的消息越傳越遠(yuǎn),名氣越來越大,也開始越來越忙。母親說她喜歡這樣的生活,感覺這樣的日子過著很充實,很有意思。
有一次,小姑因長期在地里干農(nóng)活,渾身酸痛不止,去了幾家醫(yī)院都看不出什么問題?;氐郊液筮€特別痛苦,什么活兒也干不成。小姑說每個毛孔都透著痛,特別難受。
“如果你相信我,我想個法子試一試?!蹦赣H對小姑說。
“嫂子,這個世界上,我不信誰都一定會信你,你只管治吧,治不好我也不會埋怨你的?!毙」脭蒯斀罔F地說。
母親做了一個大睡袋,里面裝上蕎賣皮和酒糟,在熱炕頭溫?zé)岷?,讓小姑躺了上去。開始的時候,小姑還覺得熱乎乎的挺舒服,可過了幾個小時后,小姑受不了了,開始渾身發(fā)汗。汗流得幾近虛脫時,央求著母親不想再躺下去了,母親看著她一動也不讓動。只讓小姑喝點兒水,補充水分??粗」每蓱z的樣子,我們不知道小姑受這么大的罪,母親能不能治好她的病。
整整一天一夜,母親為了陪小姑,一直沒有合眼,小姑說那一天一夜像一年那么難熬。
三天后,小姑身上的痛竟然一點兒一點兒的消失了。小姑完全好了后,來到我家流著淚抱著母親,母親也高興地流淚了?!拔乙膊恢佬胁恍?,我只是憑著感覺試試的,是你命好,算是蒙著了。”母親對小姑說。
自打那時起,家境還算不錯的小姑對母親格外照顧,逢節(jié)日給我們置辦新衣,殺豬宰羊時總是把最好的一塊肉留給母親。
漸漸地,母親在村里成了一個名人,一個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六
二○○二年十月,在我中專畢業(yè)剛剛參加工作兩個月的時候,聽到了一個噩耗:父親被查出得了食道癌,已經(jīng)是晚期。
“怎么可能,一向健康的父親怎么會突然得了癌癥?!?/p>
掛掉電話,我有點兒眩暈,我感覺上天在和我開玩笑,我像是做夢一樣有些恍惚,然而這不是幻覺,一切都是真的。
大姐說,父親在沈陽看病回來沒幾天,就吃不下、睡不著,躺在床上不能動了,甚至連話也說不出來。
我請假回家的那段時間,父親雖然不能說話,但從他的眼神中可以感覺到他意識十分清楚,他總是拉著母親的手流淚,“啊”著嗓子想說什么。一向脾氣很差的母親,忽然像變了一個人,每天照顧孩子一樣日夜守護照顧著父親。給他喂飯,給他擦身,甚至在父親情緒特別不穩(wěn)定時,把父親的頭摟在懷里,輕輕地?fù)崦参恐?。父親每天要輸液維持生命,胳膊上扎得沒好地方,連血管都找不到了。母親就每天用熱水給父親敷胳膊,扎針的時候,一只手握著父親的手,一只手捂著他的眼睛,把他當(dāng)小孩子一樣哄著,幫父親減輕痛苦和恐懼。
在生命即將結(jié)束的時刻,父親對母親也是非常的依賴,這么多年來,我們從來也沒有見到過。母親上個廁所的工夫,父親都會用眼睛四處尋找,情緒也會變得焦躁不安。我也從來沒有見過母親對父親如此溫柔細(xì)膩,端茶喂飯親力親為,也總是哄著父親多吃一口粥,多吃一點兒水果。
打記事開始,從來沒有見過父親如此依賴母親,我曾經(jīng)感覺父親和母親的婚姻是不幸的,因為他們在一起時,我感覺到了氣氛的壓抑。但在母親陪伴父親的最后那十幾天的日子里,我經(jīng)常坐在床邊看著母親細(xì)心地照顧著父親,看著想著,想著看著,不知不覺就會淚流滿面。也許不懂浪漫的父親母親不懂得什么叫愛情,但卻懂得在相互需要的時候給對方一個肩膀,讓疲憊的心找到溫暖的依靠。
一直以來,我都感覺母親特別堅強,即使在父親病重的那段時間,她每天都把父親照顧得非常好,情緒也很穩(wěn)定。每天跟躺在炕上的父親嘮家常,嘮叨他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依事,甚至還嗔怪父親經(jīng)常發(fā)脾氣,就連回憶他們吵架也成了似乎非常美好的事。
在父親離世前的一瞬間,我才看到母親堅強背后的脆弱,就在我們被親戚拉扯著不讓離父親太近的時候,我們驚天動地的哭喊聲完全淹沒了母親的淚水。她沒有哭,而是昏過去了,等母親再睜開眼睛時,父親已經(jīng)永遠(yuǎn)地閉上了眼睛。母親沒有放聲大哭,只是靜靜地坐在父親的遺體前,就那么目光呆滯一動不動地看著父親發(fā)呆,淚水順著臉頰往下淌,全然聽不見看不見親戚給父親張羅后事的忙碌,那種無聲的痛深深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感覺只是一瞬間,母親的肩膀不再堅強,脊背不再挺拔,精神也一下子垮塌了。那時我才明白,母親的堅強只是為了掩飾內(nèi)心的脆弱,只是不想讓父親和家人太過悲觀,她想用自己最堅強最陽光的態(tài)度,陪父親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母親做到了,直到父親在世的最后時刻,他都緊緊拉著母親的手,沒有害怕,沒有恐懼,因為母親陪在他的身邊,母親用堅強為父親撐起了生命中最后一片幸福的天空。他們的幸福太短暫了,一輩子都在忙碌,沒有一刻是幸福的交流,只有在別離之時,他們才好好的面對,靜靜的訴說,安詳?shù)膬A聽。只有那個時候,他們不再為貧窮操心,不再為兒女憂愁,不再為了瑣事爭吵,他們安詳而和諧的攜手,母親為父親送行,一生只有這個時候,感覺是那么的溫暖。
父親走了,母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精神狀態(tài)也沒有以前好了,她常常一個人默默地吸煙嘆氣。親戚們理解母親的心情,邀請她離家散散心,調(diào)整一下狀態(tài),母親說父親還沒有走遠(yuǎn),還需要她陪著。
母親收拾著父親生前的遺物,拆洗著他用過的被褥,一邊干活,一邊流著淚自言自語,和父親說著心里話。
“你這死老頭子,你一走百了倒輕松了,我還得好好地活著?。『⒆觽冃〉臅r候,咱們一天天累得直不起腰來,現(xiàn)在日子好不容易好過點兒了,你咋這么不爭氣??!你呀,真是沒福氣啊,就沒有享受的命啊,你就在那邊好好保佑我們吧!等孩子們都有了家,日子都過好了,我再去找你,別著急,等著我!”
父親平靜地離開了人世,沒有緊張,沒有恐懼,當(dāng)他閉上眼睛的時刻,他一定明白了,母親對于他是滿含情感的,那種情感已經(jīng)不僅僅是愛,而是血濃于水的親情。也許死亡對于他來說真的是一種解脫,哪怕是在人生的盡頭,父親的世界依然平靜如水。
七
父親去世的那一年,我剛畢業(yè)參加了工作,大哥大姐小弟都在沈陽打工,本來經(jīng)濟已經(jīng)好轉(zhuǎn)的家,因為父親生病去世,又欠下三萬多元外債。
“你們的父親走了,但欠下的債咱一定要還。你們該走的都走吧,都出去工作吧,我在家種地,咱們一起齊心協(xié)力,把給你父親治病的錢還上?!币惶煲雇?,母親靜靜的對我們說。
過完“三七”,我們雖然放心不下母親,但為了盡早還上治病欠下的外債,最后決定,大哥留在家里,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種家里的二十畝地,姐姐、弟弟和我出來工作。
母親的年齡大了,一個人在家,孩子們都在遠(yuǎn)處,作為兒女我們都不放心。
半年后,我給大哥在礦上找了一份工作,希望他能來河南上班,同時也表達了想讓母親一起過來生活的想法。開始母親是無論如何也不同意,她覺得我剛來河南,沒什么經(jīng)濟基礎(chǔ),怕給我添亂。后來在我的百般哀求下,母親同意哥哥來上班,她給哥哥帶孩子,因為母親不想當(dāng)一個閑人。
母親是個很堅決的人,做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不留退路。母親征求了大哥大嫂的意見后,賣掉了家里的老房子,變賣了所有的家產(chǎn),就連二十畝責(zé)任田也承包給了親戚?!凹热蛔吡?,就沒打算再回來,混不出個樣子,回來丟兒女的臉?!蹦赣H對這個家雖然萬分不舍,但依然走得決絕。
帶著中年喪夫的苦痛,帶著背井離鄉(xiāng)的落魄,帶著變賣了所有家產(chǎn)依然欠下的一萬多元外債,母親隨同大哥一家三口,背著簡單的行囊,終于在河南團聚。
不知道路途中經(jīng)過多少顛簸,接到母親下車的電話,我迫不及待地找車到登封車站接他們。快到車站時,我遠(yuǎn)遠(yuǎn)地看著大嫂抱著不到一歲的小侄子,母親和大哥背著行李,坐在轉(zhuǎn)盤的臺階上焦急地等待著。看到他們長途跋涉的疲憊和寂寥落魄的神情,我的心突然一陣陣的痛。我裝作非常驚喜的樣子,像只快樂的小燕子,飛到了他們的面前。我緊緊地?fù)肀е赣H,感覺她的身子更加單薄了。
初到河南,為了讓一家人先適應(yīng)這里的環(huán)境,婆婆邀請母親一家先住到了他們老家。老家的房子還算大,一層樓都閑著的,就算生活在一起,也不算是太過打擾。母親是個敏感要強的人,她盡量放低姿態(tài),與婆婆一家人和睦相處。公公婆婆也是熱心周到明白事理的人,把母親她們照顧得非常好,兩家人也相處得非常融洽。
母親一家在婆婆家住了一個半月的時候,大哥在礦上安穩(wěn)的工作了,母親執(zhí)意要自己租房出來住。“過日子,總要自己有個家的,要不然奮斗著沒有目標(biāo)?!蹦赣H說。
于是,我給大哥一家找了三間房子,房租不算貴,但置辦一個家談何容易。公公婆婆想得非常周到,把家里的床、行李、簡易的桌椅,甚至鍋碗瓢盆都買得一應(yīng)俱全。我用我少得可憐的工資給母親家買了可以開火的柴米油鹽,一個簡簡單單的“家”正式落戶到河南了。
一年后,在我的建議下,經(jīng)歷了失去父親痛苦的大姐和小弟,為了能好好陪母親,辭掉了在沈陽的工作,也來到了河南與我們團聚。
母親在家?guī)б粴q的小侄子,小弟和大哥一起去礦上上班,大姐做起了服裝生意,大嫂也找到了一份工作。日子雖然艱苦,但平靜中也充滿著快樂,母親臉上的微笑也漸漸多了起來。
八
一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小侄子上幼兒園了,沒有了孩子的朝夕相伴,母親的生活變的簡單而冷清。有幾次傍晚回家,我都看母親靜靜地坐在房前的小河邊,靜靜的望著流水,夕陽將她的背影拉得很長,瘦弱的脊背顯得那樣孤單。
突然間明白,母親這一生,一直在吃苦,父親走了,兒女也都有自己的生活,連小孫子都有了自己的圈子,她每天從早到晚孤孤單單一個人,在這樣遠(yuǎn)離故土的陌生環(huán)境中,沒有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熟絡(luò)的面孔,她一個人心里一定很苦,但是從來也沒有對我們說過。她是不是更需要有個知心的人陪她說說話,陪她一起走過日出日落。
我的想法得到了哥哥姐姐弟弟的一致贊成,讓母親再找個老伴兒。這個想法提出時,被母親狠狠的罵了一通兒。
“你們的父親才走三年,我再找個伴,咋能對的起他的在天之靈??!”
“媽,如果父親在天有靈,他也一定希望您過得好,有個人好好陪著您,照顧您,他一定也希望您有個伴兒!”
“不是我們兄妹們不想養(yǎng)您,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天天陪在您身邊,您年齡一天比一天大了,身邊總需要有個伴兒啊!”
“媽,兒女們再孝順,不一定能想到您的心里,兒女們再體貼,不能夜夜陪在您的枕邊,您能有個伴兒,我們也就都放心了!”
在我們兄妹們的百般勸說下,母親終于不再反對“找老伴兒”的事情了。
親戚朋友給母親介紹了幾個條件很不錯的,大多老伴病逝,家境較好,還有退休工資,但經(jīng)過簡單的接觸,母親感覺和人家經(jīng)濟差距太大,不想因此失去了尊嚴(yán),所以不同意。
鄰居又介紹了一個劉叔叔給母親,第一次見面只是吃了一頓飯,母親回來時卻開心得像個小孩兒,給我們講劉叔叔說話怎么有趣,人怎么實在等等??傊?,從她的表情中,我們可以觀察出來,這次,母親一定找對了人。
老人們的戀愛很簡單。
劉叔叔經(jīng)常在母親送小侄子上學(xué)的路口等母親,手里拎著母親愛吃的點心或是水果,然后兩個人一起回到母親的住處,一起做家務(wù)或者看電視,他們常常坐在門前的小河邊,吃著水果聊著天,經(jīng)常一坐就是一上午或是一下午。
到吃飯的時候,母親會留劉叔叔在家吃飯。席間,母親和劉叔叔都會非常開心地說著彼此的家事。母親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有時候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少女般的羞澀。每次見到母親,劉叔叔也特別開心,總有說不完的笑話逗母親開心。
見到此情此景,我們兄妹總是相視而笑。我們預(yù)感,母親真的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劉叔叔家庭條件一般,家里除了有一個院子,三間老房子,幾乎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劉叔叔,靠兒子每月寄來的三百元生活費維持生活。我們也曾經(jīng)擔(dān)心過經(jīng)濟問題,看著母親和劉叔叔在一起那么開心,那么快樂,我們決定成全兩位老人。
可劉叔叔的兒子卻說什么也不同意老爸再找伴兒,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堅決反對。
聽說劉叔叔的兒子很有本事,是城里一家大公司的銷售副總經(jīng)理,住著上百萬的房子,開著幾十萬的車子。
本想雙方兒女坐下來好好談?wù)劺先说氖?,但劉叔叔的兒子根本不照面,就是不肯回來,說如果父親結(jié)婚,他一分錢也不出,也不回這個家。
劉叔叔的女兒非常支持老爸再婚。她說大哥只是和逝去的母親感情太深,一時難以接受父親再婚,相信慢慢就會好的。
不管劉叔叔的兒子同不同意,我們都?xì)g天喜地的張羅二老的婚禮。哥哥弟弟忙了幾天,把劉叔叔的老房子簡單收拾粉刷一下,把破舊的院子該修的地方修好,該平的地方平整好。
因為那時候我們兄妹幾個條件也不太好,所以只是簡單布置了新房。一張雙人床,一套組合柜,還有兩床新被子,就算是母親的全部“嫁妝”。
婚禮那天,劉叔叔那邊只有他的妹妹和女兒到場,母親這邊兒女親戚們都到齊了。
席間,劉叔叔給大家敬酒時,幾次哽咽落淚。這欣喜的淚水中,有對失去前妻再找新伴的感慨,有對兒子對自己不理解的無奈,更有年過半百還能找到知心人的喜悅。
母親心情特別好,一身合體的灰色西裝顯得非常莊重有氣質(zhì)。和劉叔叔一起給大家敬酒時,劉叔叔心情非常激動,母親卻很平靜,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幸福的微笑。在大家和母親開玩笑時,母親似乎很害羞,但眾人卻能察覺出她內(nèi)心的幸福。
新婚的那天晚上,劉叔叔哭了,哭得像個小孩兒。他拉著母親的手說:“感謝你走進了我的生活,四年了,失去老伴后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過來的。孩子們都忙,一年也回來不了幾天,整天都是我一個人在家,有一段時間我害怕天黑,害怕回到空空的家里。我心里很難過,難過得曾經(jīng)有過想死的念頭。有時候自己做完飯吃飯,吃著吃著心里難過就連碗帶飯一起扔掉了。今天有這么多親友為咱們祝福,我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謝謝你能走進我的生活!”
母親說那晚她也哭了,他們約好要好好相守下半生。
結(jié)婚后,我們兄妹幾個都對劉叔叔改口叫父親。
我們兄妹幾個,包括父親的女兒,對二老都特別好,隔三差五或周末雙休都會帶著孩子們、帶著禮物回家陪陪他們。
唯獨沒有“大哥”的身影。
我曾問過母親,是不是對大哥的反對心里很難過。母親卻說:“我相信有一天他會回家的。”母親沒有說為什么,語氣卻特別堅定。
結(jié)婚后,父親主動去當(dāng)了鎮(zhèn)里的一名清潔工,說一定要有個事干,憑自己的能力讓母親過得舒服一點兒。母親本就是打理家的一把好手,父親家農(nóng)活不多,母親就在不大的院子里種起了菜,養(yǎng)起了小雞和兔子。還把院子外面的荒地也清理出來,打成埂,種上菜。
沒過多久,母親的小院子引來了左鄰右舍的羨慕,大家紛紛到院子里參觀,夸母親菜種得好,雞養(yǎng)的肥。在母親的帶領(lǐng)下,以前整天在門口聊天的阿姨大嬸們,也開始收拾起院里院外,像是要和母親比比似的,也種上了好多菜。
那年夏天,母親所住的那條街成了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一畦畦碧綠的菜生機勃勃。母親不知不覺成了那條街的核心人物,大家種什么菜、養(yǎng)什么家禽,都喜歡和母親探討。
那年入秋,地里的菜長得特別好,長長的豆角、紅紅的番茄、大大的冬瓜……小雞娃長成了大雞,小兔子也長成大兔子。有一天,母親起得特別早,摘了好多新鮮的菜,還殺了兩只雞,兩只兔子。一切收拾好后,母親讓父親趕緊換衣服,把這些東西送到鄭州的大哥家。
“我整天看新聞,孩子住城里真讓人操心,吃個東西不是這個有農(nóng)藥就是那個有農(nóng)藥,咱家的東西都是綠色食品,你趕緊去把這些菜和肉給他送過去。”母親邊收拾東西邊對父親說。
“我們辦完事這么長時間了,沒良心的都不回來看一眼,我才不去給他送去。”
“你是當(dāng)?shù)?,他是孩子,哪有老的跟小的計較的。你呀,趕緊去吧,我知道你想兒子,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我們?nèi)兆勇倪^吧!”
一席話說得父親又是眼淚汪汪的,父親是真的想兒子了,聽母親這么一說,趕緊背著一袋子菜給大哥送去了。
母親在老家種菜、養(yǎng)雞,父親經(jīng)常跑到鄭州去給他們送,一直堅持了兩年多。
大哥的態(tài)度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變化。雖然他只是偶爾回家一次,雖然他回家對家人的態(tài)度依然有點冷漠,雖然一直只叫母親“阿姨”,但是母親一點兒也不計較。每一次他們一家三口開車回來,母親都會給我們打電話,讓一家人一起吃飯,臨走時還要在他車?yán)镅b上很多家里種的蔬菜。
聽說大哥喜歡吃烏雞,母親專門跑到一個叫西華的小縣城,買了幾十只純正的烏雞。經(jīng)過一年的精心照料,小雛雞一天天的長大了,母親就隔三差五的殺兩只,讓父親給大哥送到鄭州去。
大哥回家的次數(shù)由每年的一次變成了兩次、三次、四次……以前大哥回家只是簡單買點兒水果,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大哥回家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了,給父親母親帶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這是上好的紅棗,每天吃兩三顆對身體有好處的;這是從西安帶回來的一箱醋,特別好吃,給兄妹們都分點兒;這是給你們一人買的一雙皮鞋……”
有一年快過年時,大哥一家回來,后備廂里裝了滿滿的年貨,家里人都出來搬東西了,場面好不壯觀。鄰居們都說,大哥就像變了一個人。
母親珍惜和父親的感情,也用心、用愛支撐著這個家。以前好多不走動的老親戚,也喜歡母親的善良真誠,一點點頻繁走動起來。以前破落的老院子,因為有母親在,變得那么有生機,變得那么和諧動人。
母親就像磁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兒女們、親朋好友們都圍著這磁場快樂地生活著。
“艷子,我想給咱爸咱媽買套新房子,老房子蓋著太麻煩,不如直接在小區(qū)買一套算了,你有空陪他們兩個去看一套房子,相中了我回去付錢?!贝蟾绱螂娫捄臀艺f。
我像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時候他也改口叫媽了?還想給他們兩個換房子呢?掛掉電話,又仔細(xì)回味了一下,確實是這樣的。
一番對比參觀以后,我們相中了高檔一點兒的小區(qū)的一套房子,面積很大,位置也很好,只是價格有點兒超出預(yù)想。我給大哥打電話,哥卻說:“只要爸媽相中,多幾萬塊錢也沒關(guān)系,明天我就回去付錢,讓他們趕緊裝修,早點兒住新房?!?/p>
就這樣,爸媽住上了在這個小鎮(zhèn)比較高檔的一套樓房。房子大了,有地方玩兒了,孩子們回去得更勤了。在那兒玩兒得晚了,就在家住,有睡客廳沙發(fā)上的,有睡臥室的床上的,甚至連地板上都有人睡。
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六個兒女,十一個小孩兒,每次回家團聚都得坐上兩三桌。但一家人在一起那種和和美美的感覺,恐怕是所有老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九
母親對我說,其實,她這一輩子沒有啥太大的夢想,她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她也從來不敢多想。
她不敢想自己生下來就沒有了父母還能活下去;她不敢想能遇到父親還生下了我們四兄妹;她不敢想偌大年齡還敢走出大草原,來到河南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她不敢想自己能老來得伴兒,兒孫滿堂。
她就是想著,不管什么事,如果自己能解決,就不要求別人,欠著別人總是不舒服。她就是想著,不管什么苦,如果自己能堅持,就必須要完成,能渡過難關(guān)就不是啥大事兒。她就是想著,不管什么話,如果自己能想通,就放在心里面,說出來也不一定能管用。
母親一輩子為人自立、自強、堅韌、坦蕩,只要活著一天,就堅強一天,哪怕再小的事兒,她都會認(rèn)認(rèn)真真對待,盡最大努力做好。對人對己,從不過分的要求,無論成敗得失,順其自然就好。
母親一輩子坦坦蕩蕩的處事,踏踏實實的做人,明明白白的活著,因為母親懂得知足與感恩。
王麗艷:女,任職河南鄭州鄭煤集團。2009年至今,撰寫的文章有2000余篇,多篇作品篇在《中國煤炭報》《中國礦業(yè)報》《工人日報》《當(dāng)代礦工》等報紙和雜志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