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摘 要:中職學校的計算機課程作為專業(yè)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教師只有結合計算機課程的自身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14-01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nèi)容的學習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選擇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理論講授法,化難為易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講授法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問內(nèi)獲得大量而系統(tǒng)的知識,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使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計算機這門課本身比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學內(nèi)容,往往令學生感到枯燥、理解記憶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理論課時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肓,抓住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想像力豐富”特點,將抽象、費解、空洞的教學內(nèi)容表述得生動、淺顯易懂,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計算機基礎》模塊二任務的“計算機工作原理”,如果教師把計算機比作人的大腦,人腦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輸入,相當于電腦的“輸入設備”(如鍵盤、鼠標、掃捕儀等)。人腦能夠記憶并將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相當于電腦的“主機”。人腦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輸,相當于電腦的“輸出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等)。把主機及內(nèi)存比作人的大腦.書本比作外存。以此來啟發(fā)學生,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計算機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更形象地掌握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二、現(xiàn)場演示法,化抽象為具體
理論課只用講授法是不夠的,因為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別是職業(yè)中學的學生沒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純粹足口頭上講解的話,學生一定會覺得枯燥、煩悶,現(xiàn)疲勞、注意力渙散的現(xiàn)象,對所學的知識也不好掌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輔助,使之生動形象。 演示法是教師運用實物、教具或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儀、錄像機和計算機等)進行實際表演和示范操作,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獲得知識,訓練操作技能,培養(yǎng)觀察、思維能力的一類教學行為。計算機為學生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感性材料。為了讓學生科學有序地觀察發(fā)現(xiàn)、充分感知和理解這些材料,教師的演示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穎生動的課件演示和示范.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學生過目不忘,有助于學生牢圊地掌握知識,激發(fā)其學習計算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實作練習法,化知識為技能
新課程教育理念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尤其對于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教師只是在理論上泛泛地講解,學生很可能什么也聽不懂。教師要結合理論教學的進度,給學生留下實驗題目并及時指導。做到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相結合。這種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教學方法,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實踐中大家可能都會有類似的體驗。對于有些操作規(guī)程,比如: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聽起來或看起來覺得挺簡單,但在自己實際操作時卻覺得非常笨拙,這時才感覺到原來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簡單。而只要親自動手去試一試,實際操作一下。就會從內(nèi)心感覺到計算機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斷地實踐,不斷地自己動手才能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不會成為“口有理論。動手無能力”的“理論家”。
四、任務驅動法,化“學”為“用”
計算機課是職高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科,但在實踐教學中學生都存在著“不知道該怎樣學?不知道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學到的知識又能做些什么”的問題。“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出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將任務融入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實現(xiàn)自我的空間。
在教學word“圖文混排”時,考慮到中職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嘗試的探索精神。于是,筆者預先設置了任務:請同學們自行設計一張賀卡。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搜索各種資料與圖片,遇到問題及時請教教師、查閱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輕松地學會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圖片與藝術字、如何設計版面。
五、小組協(xié)作法,化被動為主動
針對中職學生生源復雜,知識基礎高低層次不一致,在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采用小組協(xié)作學習法。小組協(xié)作學習法就是在實作課時把學生分成一些小組.布置一定任務后,由組長組織小組同學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這樣成績好的實作能力強的同學就可以帶動并指導學習差的實作能力差的同學,以達到學生指導學生的目的,體現(xiàn)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小組協(xié)作學習中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體學習,互相幫助的意識。比如在教學計算機組裝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幾名同學協(xié)作共同組裝一臺計算機。隨后教師進行評價。
總之,計算機不同于其它的學科,由于專業(yè)的特殊性,其教學活動的性質和方式足多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也是多樣的,所以教學的方法也呈現(xiàn)多樣性。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特殊的作用。為了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根據(jù)中職學生的課堂需求。正確選擇、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