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紅
摘 要:現(xiàn)代媒體可以引領時尚,自有它的優(yōu)處,但用之不當,那便成了別人的笑柄。因此,媒體的合理運用,是決定語文教學成效的一個關鍵。教師在選擇、運用、操作媒體時要謹慎、適當,才能使現(xiàn)代媒體發(fā)揮最大效用,給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對知識渴求的心理狀態(tài),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現(xiàn)代媒體;時尚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75-01
隨著新事物的不斷涌現(xiàn),許多新名詞也當仁不讓地有了一席之地。例如“時尚”一詞就是當下語文課堂中的一個熱詞?!皶r尚”是一種風尚,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思維。許多老師會不自覺地將語文與時尚掛鉤,引入時尚元素,尋找時尚話題與語文教學的最佳契合點,這既合乎青少年喜歡新事物的心理,又能體現(xiàn)語文的社會化、生活化。而現(xiàn)代教學媒體可以使聲、形、融為一體,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立體化環(huán)境,使學生多種感官協(xié)同參與學習,調動大腦左右兩半球活動的積極性,拓寬住處傳遞渠道,提高傳遞的質和量,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同時又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有助于時尚語文課堂的打造。
一、激趣引智,寓教于樂。
興趣是學生產生求知欲的動力。作為教師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讓學生學習感受興趣,希望學生能帶頭一種高漲而積極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然而,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媒體的影響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記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重教輕學,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的弊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學習被動。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語文教材是用豐富的語言文字和相應的插圖來展現(xiàn)課文內容的,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并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備聽、說、讀、寫及觀察思維能力。教學中如果在適當?shù)臅r候,選放一則故事、一幅幻燈,播放一段錄像或一首音樂。以 “聲”激趣,以“畫”激趣,以“境”激趣,將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映。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結合課文內容,適時放一放描繪海灘和海島美景的幻燈及海底世界的錄像片。有靜有動,有聲有形又有色,學生時而當“導游”,時而又當“潛水員”探索海底的秘密,使他們仿佛看到了一望無際的海灘上到處是貝殼,還有大海龜;海島上綠樹成林;大海深處,無數(shù)的魚兒穿梭不停,美麗的珊瑚千姿百態(tài),仿佛聽到了海底動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思想高度集中,情緒十分高漲。其教學效果遠遠超過老師,由此可見,“兒童想要好好學習的愿望,是跟他樂觀地感知世界分不開的”。
二、激發(fā)情感,情思涌動。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生的,借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中,便能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
《翠鳥》是一篇介紹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的常識性課文,全文洋溢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教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大家看錄像,錄像里的翠鳥色彩明艷動人,歌聲清脆婉轉,動作輕盈敏捷……同學們通過耳朵聽、眼睛看、腦子記,多種感觀協(xié)同活動,很快地翠鳥在大家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讓學生說說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學說:“翠鳥很美麗,真可受,我很喜歡它?!庇械恼f:“翠鳥很機靈,我也很喜愛它,真希望也有這么一只翠鳥?!笨吹綄W生的情感被激發(fā)起來了,我又問:“你們喜愛它的哪些方面呢?說說理由。”我用這一問題來促使學生把留在頭腦中的翠鳥形象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處理,學生的思維既輕松又活躍,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為錄像中翠鳥形象的回味,這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教學使學生易懂難忘,達到“樂中學知”的目的。
三、媒體設境,激發(fā)想象。
現(xiàn)代媒體能根據(jù)教學需要,以其美的音樂、美的圖像、美的文字、美的色彩創(chuàng)造出逼真的效果,再現(xiàn)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通過直觀圖像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目的。
四、擴大時空,美不勝收。
“在現(xiàn)代化教學中,沒有美育是不成的?!边x入課文中的課文,大多是思想性、藝術性較強的精品,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感受和研討課文的美。如果單純靠老師講解,我相信學生的理解是有些模糊的、抽象的,而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則能化抽象為具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
例如,在教學《大江保衛(wèi)戰(zhàn)》這篇課文時,由于這是一篇文辭簡練的通訊報道,僅靠文本,學生的學習會遇到不少障礙,很難有這種情感體驗。僅用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也難以實現(xiàn)情景的再現(xiàn),激起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一開始,我播放了《為了誰》的音樂,優(yōu)美的旋律調動了學生的聽覺感官,他們久久地沉浸在樂曲聲中,較好地實現(xiàn)了通感共鳴的目的,使學生受到了情操的熏陶。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中災情的危急,我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洪水肆虐的情景以及解放軍戰(zhàn)士們舍命保衛(wèi)大堤的錄像、圖片,豐富的音像資料填補了文字描述的不足,化抽象為直觀,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又如《憶江南》一文,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水鄉(xiāng)的美,學生沒有去過江南水鄉(xiāng),對水鄉(xiāng)的美景不能直接感受,只能憑空想象,存在著思維的跨度和理解的難度。此時,教師針對學生這一難點適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到其中的美麗景色中,讓書面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活生生的畫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能瞑目感受其中的美景,有的學生還能拓展思維,將畫面以外的景色描述一番,是那么生動而又美麗,從而又激發(fā)學生熱愛水鄉(xiāng)的強烈感情。
現(xiàn)代媒體可以引領時尚,自有它的優(yōu)處,但用之不當,那便成了別人的笑柄。因此,媒體的合理運用,是決定語文教學成效的一個關鍵。教師在選擇、運用、操作媒體時要謹慎、適當,才能使現(xiàn)代媒體發(fā)揮最大效用,給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對知識渴求的心理狀態(tài),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