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輝志
在外奔波、養(yǎng)家糊口的常是爸爸,操持家務、經(jīng)常陪在寶寶身邊的大多是媽媽,不光是人類,很多動物都一樣。不過許多雄性海洋生物,不僅”身兼母職”,還會孵卵呢!
懷胎生子的模范父親:海馬
公海馬邂逅母海馬后,會引導海馬媽媽將卵直接排入它腹部的育兒袋,并且同時完成體外授精。接下來,公海馬就肩負”懷孕生子”的任務,孵化時間會因海馬種類略有不同,最短一星期,最長則可能超過一個月。”懷孕”這段期間,公海馬因為大腹便便,行動不便,大都躲藏在固定地點,直到寶寶孵化。
科學家推測,會這樣分工,可能是為了讓雌海馬產(chǎn)卵后,可以立刻進行下一次產(chǎn)卵的工作。
孵育不同配偶的卵:海龍
公海龍也是另一個會將卵安置在腹部孵化的好爸爸,不過因為它沒有育兒袋,只是將卵放在腹部外面。讓人傻眼的是,公海龍很花心,可以同時孵育來自不同母海龍的卵。不僅如此,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公海龍會大小眼,投入比較多心力去照顧個體較大的卵,有時甚至會把個體嬌小、孵化率較低的卵吃掉,好騰出空間給較大顆的卵。
為什么它要這樣做?這是因為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個體較大的卵孵出的海龍寶寶,才有較大的生存機會。
把卵放進嘴里保管:吳郭魚
雄吳郭魚不但會挖洞建造新房吸引異性,授精后,還會將巢穴中的卵,小心翼翼的一顆顆含入口中孵育。
不過,這樣吳郭魚爸爸要怎么吃東西?沒錯,在卵孵育出來前,吳郭魚爸爸就只能挨餓了。想想真不容易,饑腸轆轆時,還得保持腦袋冷靜,不然,它口中的卵就會被當成美味的荷包蛋一口吞下肚了!
吳郭魚屬慈鯛科,仔細想想名稱,就不難理解一定和這個大家族照顧幼魚寶寶的行為息息相關。有些慈鯛科的魚,除了孵育受精卵外,甚至還會照顧已孵化的幼魚一段時間,才讓它們獨立生活。其他魚類如天竺鯛科魚類,也有類似以口孵化的行為。
從父親轉變成母親:小丑魚
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爸爸不遠千里去尋找自己的孩子。其實它們并不會去找尋走失的幼魚寶寶,但在卵孵化的過程中,會守護受精卵不受到其他魚類偷襲,還會清除掉落堆積在卵上的臟東西。如果發(fā)現(xiàn)已壞死的卵,也會快速清除,以免其他卵受感染而孳生細菌。
另外,小丑魚爸爸也會不斷以魚鰭煽動水流,讓卵隨時隨地有干凈清潔的水流與氧氣。比較特別的是,電影中尼莫的母親被金梭魚攻擊而喪生,尼莫最后是跟爸爸一起生活。但真實的狀況是,小丑魚父親會轉變成母魚,以便繁殖下一代。換句話說,尼莫的父親不只是父代母職,而是真正由父親變成母親了!圖說:1雄海馬有育兒袋能孵育海馬寶寶。2雄海龍是偏心又花心的父親。3有些種類的吳郭魚會將卵放在口中孵化。4天竺鯛科的魚類也會以口孵卵。5小丑魚父親可經(jīng)由性轉變成為母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