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河南省南陽市張仲景醫(yī)院,473000)
?
·古方今用·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
王 雪
(河南省南陽市張仲景醫(yī)院,473000)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主要是由慢性細菌感染、化學藥物刺激、急性膽囊炎或者其他因素引發(fā)的病癥。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等,導致慢性膽囊炎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1]。該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右上腹脹痛,反復發(fā)作、易化膿、壞疽等,且病程長。臨床常采用西藥治療,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且治療效果較差。近年來我院采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慢性膽囊炎,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來我院就診的22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進行常規(guī)檢查,均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10例。對照組中男性48例,女性62例;年齡20~75歲,平均(45.7±1.5)歲;病程1~15年,平均(7.82±1.21)年。觀察組中男性49例,女性61例;年齡22~76歲,平均(47.4±1.3)歲;病程1~17年,平均(8.11±1.3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情況等基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口服西藥進行治療,即口服氨芐青霉素0.5 g,氧氟沙星片0.2 g,每天3次。此外,還需服用消炎利膽片,每日3次,每次5片。以上藥物均需連續(xù)服用20 d,且20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小柴胡湯加減。藥物組成:白芍、柴胡、黃芩各15 g,丹參、半夏、川芎、青皮、瓜蔞各10 g,炙甘草、金錢草、川貝母各5 g。根據患者的患病類型對中藥組成和用量進行合理加減。肝郁氣滯者需加陳皮、香附、川芎等,以理氣解郁;肝郁脾虛的患者需加黨參、干姜等,以達到補氣健脾的目的?;颊呖诟?、口苦較為嚴重,可加龍膽草、黃連等;如果疼痛情況比較嚴重,則加延胡索;對于便秘患者,需加用生大黃,并根據病情變化情況合理添加芒硝;對于高熱不退的患者可重用柴胡、黃芩等藥物。水煎服,每日3次,以20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用3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將患者的治療情況按照以下4個標準進行評價,分別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痊愈:患者經過治療后,各種不適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且經B超檢查膽囊的形態(tài)、收縮功能正常,壁厚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改善明顯,經B超檢查,膽囊的大小以及壁厚情況均明顯改善;有效:經治療,患者的各種不適癥狀有所緩解,膽囊大小以及壁厚等有所恢復;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膽囊大小等無明顯變化,甚至有惡化加重的趨勢。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痊愈52例(47.27%),顯效42例(38.18%),有效14例(12.73%),無效2例(1.82%),總有效率為98.18%;對照組痊愈36例(32.73%),顯效29例(26.36%),有效27例(24.55%),無效18例(16.36%),總有效率為83.64%。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慢性膽囊炎而言,西醫(yī)學和中醫(yī)學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以西醫(yī)學的觀點來看,慢性膽囊炎主要是由于感染細菌、病菌等,加之膽汁的濃縮而引發(fā)的一種急性膽囊炎并發(fā)癥。中醫(yī)學認為,慢性膽囊炎是因肝氣郁積、疏泄失常、濕熱阻滯引發(fā)的,或者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酗酒導致濕熱內蘊、膽腑不通[2]。兩種不同理論產生了兩種不同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采用小柴胡湯治療慢性膽囊炎,可達到消炎解毒以及保肝、利膽的目的,同時還能夠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與西藥治療相比,效果明顯,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苗玉喜.小柴胡湯治療慢性膽囊炎42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2,20(7):37.
[2]高磊.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合病110例[J].河南中醫(yī),2013,33(1):24-25.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