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秋
袁亞鳴近照
這篇小說在快結(jié)尾處用記者周興的話說:這件事,徹頭徹尾就是個錯位的故事……官員把政治當成了生意,商人把生意投向了政治……還是讓我們記住那些相信過這個荒唐故事的小人物吧。也許他們,才是這個故事最大的犧牲品。小說的主人公秋秋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小說的核心故事是一個民營企業(yè)家建坤收購美國銀行的氣泡,從被吹起到被戳破的過程。秋秋被卷入其中并成為推波助瀾的重要力量,只是源于她少年時期的一個夢想:嫁給銀行行長。在稍有生活經(jīng)驗的人看來,這個夢想可能有點幼稚,有點虛榮,但在秋秋這里卻有著明確而牢固的心理依據(jù)。這個女孩幼年喪母,9歲喪父,15歲繼母受傷瞎了一只眼。她的生活充滿了不安定感,所以繼母說讓她“找一個銀行里的人,一輩子過好日子”的話,像“一把鎖一樣,一輩子鎖在了秋秋的心口”?!拔铱刹荒軟]有行長,沒有行長我就沒有幸?!?,“只要當行長,好事就會一樁連一樁”。銀行行長成了安定幸福生活的象征,嫁給行長就這樣成了秋秋堅定而執(zhí)著的信念。當這個信念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屢受挫折后,她才會對建坤酒后一句信口開河的話信以為真,因為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她真誠地相信,認真地夸大,溫柔地步步緊逼,終于弄假成真。在建坤買銀行這個大泡沫生成的過程中,秋秋確實是最初的重要力量。也正因為如此,這個泡沫破滅所產(chǎn)生的毀滅作用在她身上最為強烈。她要為自己理想信念的破滅找到罪責承擔者,犯下了故意傷害罪。
其實,被秋秋故意傷害的吳敏黎又何嘗不是犧牲品。她被秋秋剪掉了舌頭,后半生的凄慘可想而知。這也是一個有心理陰影的女孩,她爹坐牢娘偷人,童年失祜,秋秋是她僅有的女友。如果不是秋秋和她的仇人建坤扯上了關(guān)系,她要挾建坤直至給媒體透露消息戳破泡沫,又怎會傷害到秋秋。爹坐牢,男友落入建坤的圈套又坐牢,吳敏黎的遭遇更值得同情。
那么,到底是誰應該為泡沫生成負責呢?官員嗎?他們只是在正常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說了該說的話,干了該干的事。大環(huán)境不好,中小企業(yè)資金鏈吃緊,到處是跑路和民間借貸危機,高利貸盛行,鼓勵一個買銀行的商人有什么不對?媒體嗎?他們的報道基本屬實啊。買銀行的建坤嗎?他更無辜,他沒想吹泡泡,他只是騎虎難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罷了。所以官員還是官員,記者還是記者;建坤的企業(yè)原來怎樣,現(xiàn)在還是怎樣。只有兩個柔弱的小女子承擔了泡沫造成的悲慘命運。同是錯位,有的人在錯位中閃轉(zhuǎn)騰挪,巧取豪奪,攫取著財富地位;有的人左支右絀,招招出錯,輕者損失錢財,丟盔卸甲,重者人生逆轉(zhuǎn),萬劫不復。小說就這樣在“錯位”兩個簡單的字中間,包含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給人以警示,也蘊含著悲憫與批評。
責任編輯 張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