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這位新院長從“一個煙頭、一根野草、一塊墻皮都要管”,到大手筆拆除臨時建筑,“請出”占用的單位,“收復”端門,把更多的區(qū)域向公眾開放,勞心又勞力。
2015年12月30日上午,故宮寶蘊樓。
四面墻上掛滿了黑白照片,呈現(xiàn)故宮博物院1925年成立以來90年的歷史全景。單霽翔一邊后退一邊講解,在他不假思索的話語里,時間精確到日,文物統(tǒng)計細致到個位數(shù),有時數(shù)據(jù)如泉,自然流淌。
速度太快,我拿著本子和筆,卻記不下來。
600年星月輪轉(zhuǎn),每天都在這72萬平方米的區(qū)域內(nèi)刻下歷史記憶—在其中的大部分時間里,是整個民族最高等級的記憶。在今天,怎樣的一個人,才能成為這一片恢弘的樓臺宮闕的合格執(zhí)掌者?
單霽翔打開一個PPT文件,一口氣講了3個小時。浩如煙海的文物和歷史,繁似叢林的管理與協(xié)調(diào),在他脫口而出的敘述中舒展開來。這個過程,幫助我在意識層面上建構了一個故宮,同時也建構了一個執(zhí)掌者的形象。
講著講著,電腦便開始卡殼。
單霽翔用力按了幾下手中的遙控器,畫面依然不動。在工作人員排除故障的碎片時間里,這位長者性格中更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出來。
“這里面全是照片,一共有700多張,文件太大了,這也怪不得電腦。”他說,“上次我在騰訊講,那個文件更大,1000多張照片,用壞他們兩臺電腦,能把騰訊這個IT巨頭的電腦用壞,也是一種光榮啊?!?/p>
照片里呈現(xiàn)的故宮,遠比參觀者所得到的印象復雜百倍。
修繕前的宮殿,院子破敗凄涼,高草蔓布,恍如荒村野廟,內(nèi)部則墻皮剝落,塵垢滿屋,一派陰森殘頹。
這種景象,曾在故宮未開放區(qū)域里廣泛存在,孤寂地躲藏于21世紀的繁華陰影之中。
2012年1月10日,受命上任之后,單霽翔就開始一間間房屋走訪、察看,5個月,踏破布鞋20余雙,終于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屋。他頗為滿意地說,600年來,只有2個人做到,一個是自己,另一個是秘書。他的秘書挎著一臺單反相機,隨時拍照記錄。
經(jīng)年累月的走訪形成了他的修繕和保護思路,再看修繕后的照片,兩者判若云泥。
作為北京人、建筑學學者、中國文物學會會長、職業(yè)生涯里大部分時間都在與文化遺產(chǎn)打交道的公職人員,每一個標簽都決定了單霽翔對故宮絕不陌生,但成為院長這一身份轉(zhuǎn)變,讓他對故宮的感情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
“就是真正把這里當成家了,有一種想呵護每一個角落的愿望。”
彎腰俯身,是他最初留給工作人員的鮮明印象。他在從地上拾起垃圾,從磚石縫里摳出煙頭。媒體報道稱,2013年他從開放區(qū)域內(nèi)撿起了1000多個煙頭。
“以前進故宮,看到有人抽煙也不覺得有什么,現(xiàn)在要是發(fā)現(xiàn),就會覺得特別不能忍受?!?/p>
于是,故宮收繳火種,不讓一個打火機進入。
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兩分鐘內(nèi)必須有人清掃掉,開放區(qū)和非開放區(qū),所有“犄角旮旯”,全部干干凈凈。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潔,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北京旅游委的主任在故宮走了40分鐘,沒有找到一片垃圾。”
屋頂長草,會拱擠瓦面,導致漏水,從而朽蝕建筑的木結構。單霽翔要求墻頭、瓦面不能有一根草,如今也已實現(xiàn)。
親力親為,他常常把自己弄得“腰酸腿痛”,在同事眼中,這位院長“一個煙頭、一根野草、一塊墻皮都要管”。單霽翔說,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就會看到大變化。
他知道,故宮的尊嚴一開始就是從清理垃圾中找回來的。故宮的史料記載,剛剛解放的時候曾經(jīng)“動用了8300輛卡車來清運院內(nèi)各處積存的25萬噸垃圾”。在整個1950年代,清理垃圾是故宮工作人員的重要任務。
單霽翔說,如果用這些垃圾鋪一條路,可以從北京直達天津。
看似瑣碎的工作中,貫徹著單霽翔宏大的圖景想象:把一個壯美的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不久之后,人們很快看到了單霽翔大手筆的一面。
單霽翔要讓故宮完整起來,包括實體的完整和尊嚴的完整。
他開始搞“拆遷”。
原本故宮內(nèi)有許多臨時建筑,擠占空間,同時破壞景觀和諧,單霽翔把它們一一拆除,目前已拆掉臨時建筑1.3萬平方米,原有的59棟彩鋼板房拆掉了49棟。按他的計劃,到2020年,紫禁城內(nèi)將“只有古建筑和復建的古建筑”。
他把現(xiàn)代職工從古代的宮殿“請出去”。
原本故宮內(nèi)有13個單位,占據(jù)著一些古建筑做辦公地點,單霽翔奔走協(xié)調(diào),讓它們一一離開。其中有7個單位,屬于原來他所領導的國家文物局,單霽翔毫不留情,一概送客?!斑@很難,但還是辦到了。”
他準備在宮墻外的復建古建筑完工后,讓故宮的所有工作人員也到外面辦公?,F(xiàn)在故宮1500多名員工,每天有830多輛私家車停在宮墻之內(nèi),讓車搬出去,也在他緊迫的工作日程之上。“包括我的車,也不能停在里面?!?/p>
秘書接過話茬兒說,沒有車,故宮這么大,到時從南到北趕會議,你能跑得動?單霽翔便認真地想,是不是用電動車。
“也不行啊,里面到處是門檻。”
他明確對機動車進入開放區(qū)說不。
2013年4月,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的車輛,按照故宮要求停在了午門前,步行參觀,自此以后,所有國賓都再無例外。當年10月,印度總理辛格訪華,也到故宮參觀,因為他年事已高,有關部門希望故宮能破例一次,讓其乘車進入,未獲同意,最后采取折衷方案:辛格在午門前走下汽車,換乘電瓶車。
他開始“收復失地”。
午門前的端門及其廣場,此前屬國家博物館管理,單霽翔心心念念著想讓它回歸故宮。最后,回歸以一種交易的形式完成。午門的雁翅樓上,塞滿了民間文物,共40多萬件,是在“破四舊”的時代從民間收繳而來。因為不屬于皇家文物,無法進入紫禁城,徒然占據(jù)午門雁翅樓的空間?!斑@批文物適合國家博物館,所以我們就用它把端門換了回來,國家博物館也愿意,它原來有60多萬件文物,加上這40多萬件,正好超過100萬件?!?/p>
搬空了的午門雁翅樓,騰出來一個開闊的室內(nèi)空間,經(jīng)過改造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展廳,吸引了國際性展覽的青睞,外展檔期已經(jīng)排到2018年。而收回的端門,則被布置成了一個數(shù)字展廳,讓游客在情景代入中了解故宮的歷史文化。
他把更多的區(qū)域向公眾開放。
2012年故宮開放面積為48%,2014年增加到52%,2015年為60%,2016年則將擴大至76%。
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封閉90年的故宮城墻在2015年首次開放。
“小時候我常常在北京古城墻放風箏、摘酸棗,后來城墻拆掉就沒有了,我想讓觀眾了解或重溫那種感覺。”
隱約間,有一種情懷驅(qū)動。
從1925年算起,單霽翔是故宮博物院的第6任院長。
“很不幸,我是在2012年上任的?!?/p>
他所說的“不幸”,是指這一年故宮參觀人數(shù)突破了1500萬人次。在世界范圍內(nèi),這是唯一一個年參觀人次超千萬的博物館。
“黃金周里人山人海,游客抱怨只能看見人的后腦勺?!比绱她嫶蟮娜肆?,對文物保護不利,而更直接的后果則是隨時可能發(fā)生安全事故。
他調(diào)出3張照片,都是從端門城樓位置拍向午門廣場的售票區(qū)域。當天參觀人數(shù)為4萬人次的時候,廣場上游客較少,8萬人次,則已略顯擁擠,18萬人次,密密麻麻,如瞰蟻穴。
午門卡口是一個瓶頸區(qū)域,單霽翔望著黑壓壓的人群,憂心忡忡?!?0年來故宮沒有發(fā)生過踩踏事故,是個奇跡,但不改變的話,不能擔保以后不會發(fā)生?!?/p>
2015年6月13日,故宮開始實行8萬人次限流措施。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如果控制不得宜,滯留的游客發(fā)生群體情緒傳染,后果難料。單霽翔說,其實7年前故宮已經(jīng)實行過限流,當時窗口關閉之后,幾百人惱怒地敲窗,還一起喊口號,慌得公安局趕緊要求故宮繼續(xù)開門納客。
這一次,單霽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余票幾何,大屏幕滾動公開,窗口關閉之后,仍然提供全天預約服務。
“當天游客沒有出現(xiàn)任何負面情緒,我可以說,6月13日以后,人山人海的情況永遠不會再出現(xiàn)。”
單霽翔能夠體會游客的細微需求,他說,以前人多的時候,排隊買票可能要花一兩個小時,任誰都沒有好心情。他把午門廣場諸如“古尸展”、“十大酷刑展”之類低俗的商業(yè)展覽全部趕走,將更多空間用于售票,確保每個游客排隊時間不超過5分鐘?!艾F(xiàn)在95%的游客能在3分鐘之內(nèi)買到票。”
當天同時實施的還有實名制購票,這一措施把一些不法分子擋在故宮外。以“一日游”為名招攬、坑騙游客的現(xiàn)象,一直是故宮內(nèi)無法解決的頑疾,至少有200多人,每天在故宮“上班”拉客,恃仗人多勢眾,甚至還敢圍攻保安。
一名工作人員說,單霽翔曾經(jīng)親自上前制止非法經(jīng)營者,“差點跟人打起來”,對方竟揚言一旦單霽翔走出故宮,將要“收拾”他。
實名制之后,只要發(fā)現(xiàn)一次拉客行為,將登記個人信息,今后不能再購買故宮門票。做出決定之后,單霽翔又于心不忍?!叭f一人家改好了呢?想要好好參觀故宮呢?后來就把禁入的期限設定為一年?!?/p>
當然,也還有讓單霽翔感覺棘手的事情,比如“裸女事件”。“我們怎么辦?抓起來?也沒這個權力。”
單霽翔沒有明說的另一個“不幸”是,在他上任前的2011年,正是故宮的多事之秋。“失竊門”、“會所門”、“封口門”、“黑板門”、“文物損壞門”、“錦旗錯字門”,讓民眾心目中的故宮形象千瘡百孔,而更早之前,芮成鋼對故宮內(nèi)有星巴克的充滿民族主義情緒的批評,已經(jīng)讓故宮難以招架。
單霽翔決意用透明化來督促工作的改進。此前的故宮很少對外發(fā)布信息,面對媒體的采訪要求也是以“婉拒”為主,單霽翔到任后,每個月都要向媒體通報工作情況。媒體批評一次,故宮就發(fā)一次感謝信。
2015年12月30日一整天,他幾乎沒有一刻休息,一直在和媒體“車輪戰(zhàn)”。
他的謙恭加劇了他的忙碌,系統(tǒng)介紹故宮的演講,他在4年里已經(jīng)講了700多次,有時一天就要講兩三次。按他的說法,街道辦過來“視察”都要講一次。
3個多小時講下來,他沒有一絲疲態(tài)。
單霽翔說過,在故宮設立行政級別是很可笑的,但在現(xiàn)有體制之內(nèi),他仍然是一名副部級干部,如果放到古代,在這座宮殿里,則稱為“侍郎”。
這是一個“大官”,不同的是,這是一個跟普通人十分親近的“大官”。
2015年9月,“石渠寶笈”展覽期間,參觀者甚眾,而故宮為了保證高質(zhì)量的參觀環(huán)境,實行分批進入。為了更早看到展品,人們一進午門就撒腿疾跑,形成被社會稱為“故宮跑”的景觀。
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展覽,竟引來男女老少無數(shù)擁躉,單霽翔決定到現(xiàn)場看看。一位老先生全身運動裝備,等候在展廳外,他對單霽翔說,還是跑不過年輕人,“看這個展覽就跟參加運動會似的”。
聽聞此語,單霽翔冒出來一個老頑童般的主意。第二天,他就制作了2000多個胸牌,分發(fā)給觀眾,就像運動員的身份證明。他讓工作人員舉著“第X組”的牌子站在前面,依次引領一批批觀眾入場參觀,就像運動會代表隊的入場式。這種形式既讓現(xiàn)場更有序,又增加了趣味性,讓等候的時光過得更愉快。
許多人排隊時間長達五六個小時,心理上糾結當天能不能看到展覽,單霽翔便承諾不看完不閉館,給人們吃下定心丸。
晚上8點多,他去看望觀眾,問:“累了嗎?”觀眾說:“累是我們自愿的,就是口渴?!眴戊V翔馬上安排,架起大鍋燒出2500杯茶分發(fā)給觀眾。
10點多鐘,他又去,這次反映說餓了,單霽翔立即調(diào)來800份方便面。
直到當晚零時過后,最后一批觀眾看完離開,這時單霽翔才陪著一名級別更高的領導進入展廳參觀。按照“領導也不能插隊”的原則,這名領導一直在休息室等到凌晨。
在發(fā)給單霽翔的采訪提綱中,我提到一個問題:“作為故宮最新一代的管理者,精神上如何與這座宮殿交流?”見面后,沒有得到直接的答案,但從他細致敘述的關于“石渠寶笈”展的故事,卻依稀得到了回應:他最想看到的是故宮“活”起來,而故宮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懂得它的價值的觀眾之多寡。
單霽翔說,自己最感動的是,那么多人來看展,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
年輕人對故宮的興趣,他最不能忽視。事實上,為了發(fā)掘年輕人的興趣,他也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比如,推出面向孩子的《皇帝的一天》APP,制作以可愛動漫的形式介紹故宮文史知識的網(wǎng)頁,開發(fā)出一批被社會贊為“萌萌噠”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無不是為了培養(yǎng)熱愛和保護故宮的新生力量。
在這4年里,人們可以感受到故宮變得“立體”了,更加“有血有肉”了,八方贊譽紛至沓來。然而,單霽翔卻依舊清醒:“媒體老報道我們那些可愛的東西,說故宮從高大上到親民了,其實我特別擔憂,擔心用力過猛?!?/p>
單霽翔從小在四合院里長大,他說沒想到最后自己會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里來工作,四合院里春夏秋冬季節(jié)分明,可以接地氣、望天空。
大概起初就像某種移情,慢慢地,了解得越來越多,一草一木,一樓一閣,都與某個歷史瞬間、歷史故事對接,感情就再也無法拔出。
走出寶蘊樓,他的秘書對我說,只能給兩分鐘時間拍照。單霽翔配合地跑到二樓走廊,按照攝影師的指揮環(huán)視一周。
視野所及,現(xiàn)在是故宮,曾經(jīng)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