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民
科學不代表正確或高尚
文/李志民
科學不等于正確,有非議和不足是論文的常態(tài),科學的不斷進步不僅要求科研人員尊重他人發(fā)現的優(yōu)先權,還要尊重他人理性懷疑的權利。
科學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學是所有涉及研究人的行為規(guī)律的學科,如人類學、社會學、醫(yī)學、經濟學等。狹義的科學僅指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天文、地質、生物等。自然科學可進一步分為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基礎科學是研究客觀世界基本規(guī)律的學問,應用科學是利用科學發(fā)現原理研究生產技術和工藝過程的學問。
科學涵蓋如此之多的分支,深入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有的人會忍不住為它的“高大上”而膜拜。且慢,這里給大家降降溫,我們不要美化科學,不要“迷信”科學,其實,科學不是萬能的。從數學的角度看,無窮大和無窮小對應的自然表象難以展現;從物理學看,空間無限大與物的無限小無法確定,請問最遠之處在哪兒?最遠之外是什么?最小之內是什么?從化學看,科學解釋不了生命起源,也無法預測人類的終結??茖W僅僅是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行為過程。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科學很“酷”。比如,科學與直覺無關,直覺和表象往往掩蓋自然的本質規(guī)律;科學與預期無關,科學是發(fā)現,而發(fā)現是無法預期的,因而科學不像工程和技術可以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科學是不可以規(guī)劃的??茖W是唯一的、客觀的。
綜合來看,科學是中性詞,科學不代表正確或高尚,科學不能變得自高自大。科學是人類對真理和真相永無止境的追求,通過不斷探索去發(fā)現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茖W新知識必須經過實驗或觀察并經得起重復檢驗。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給“科學”下一個大家公認的定義,沒有公認的定義并不等于就沒有了公認的判斷標準。
從科學的自身發(fā)展來看,現代科學產生于四百年前,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假說、新的學科產生,并不斷更新、淘汰原有的理論。但其基本假設一直未變,就是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的、無意識的,自然規(guī)律不受人的主觀意志影響??茖W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盞明燈,但其所照亮的領域是有限的,而未被科學照亮的世界又是動態(tài)的、變化著的。
簡言之,科學就是實事求是,科學是客觀事物屬性和自然規(guī)律的反映;科學是對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的總結,是人類認識達到成熟階段的成果;科學是對經驗資料進行抽象、總結和歸納而成的系統理論;科學要運用經驗的方法,形象構思的方法,邏輯的方法;科學與宗教迷信相對立,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推動者。
科學不等于正確,有非議和不足是論文的常態(tài),科學的不斷進步不僅要求科研人員尊重他人發(fā)現的優(yōu)先權,還要尊重他人理性懷疑的權利。因為科學上新的命題往往是挑戰(zhàn)已知概念,不可能符合傳統邏輯,引起非議是必然的。同時,科研人員不僅要嚴謹,而且要誠實守信,準確無誤地報告研究過程,誠實地向科學界開放自己的實驗數據和研究結果。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的科研成果,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維護自己和同行的社會聲譽。
(作者單位為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