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沈善寶研究綜述

2016-02-13 15:45:40劉燕
天中學刊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名媛詩話研究

劉燕

?

沈善寶研究綜述

劉燕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 210024)

近年來,學界對清代道咸年間女作家沈善寶的詩、詞、詩話集等作品進行了諸多研究,成果頗豐,但多側(cè)重詩歌及《名媛詩話》,對其詞的研究稍顯不足;對湘佩詩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題材和藝術(shù)上,對體裁的研究仍是空白;尚無關(guān)于沈善寶的專著出現(xiàn),而是多以單篇論文的形式進行碎片化的研究。

湘佩;才媛;《名媛詩話》;女性文學;研究綜述

沈善寶(1808―1862年),字湘佩,晚號西湖散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是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著名女詩人、詞人、評論家。湘佩自幼聰慧,多才多藝,“博通書史,旁及岐黃,丹青、星卜之學,無所不精,而尤深于詩”[1]19,著有《鴻雪樓詩集》15卷、《鴻雪樓外集》1卷、《鴻雪樓詞集》1卷、《名媛詩話》15卷。

沈湘佩出身吳興望族,家學淵源深厚。其父沈?qū)W琳曾任江西義寧州判,母吳浣素亦是當時才女,著有《簫引樓詩集》。湘佩幼秉庭訓,9歲時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12歲時其父在江西義寧州判上因遭人陷害,自裁而死。生活困苦之際,湘佩毅然走出閨閣,賣文鬻畫,奉母課弟。此后幾年,小妹、慈母、幼弟相繼去世,大兄四弟反目,湘佩倍受打擊。道光十四年(1834年),27歲的湘佩盡一己之力,完成家族八棺并葬之事。此后,因孝舉而名聲大震的湘佩正式步入杭州閨秀作家群,與梁德繩、許云林、丁步珊、吳藻等杭城名媛開始唱和。道光十六年(1836年),《鴻雪樓詩集》4卷付梓。次年,她受寄母李太夫人相召,北上入京,歸安徽來安武凌云,并由李太夫人引薦,進入以顧太清為主的北京閨秀作家群,與顧太清、項屏山、余季瑛、富察蕊仙、陳慕青、余淑蘋等各地隨宦入京才媛及滿族上層知識女性開始交游,并憑借出眾的詩歌才華與豪邁清爽的性格逐漸成為“吟壇宗主”,顧春贊她:“座中牛耳問誰執(zhí)?詞壇唯許君為主?!盵2]163

湘佩一生先后拜譚柳源、陳簫樓、顧君白(逸)、張理庵、李世治(怡堂)為師,行跡踏遍南北,廣交各方才子名媛,尤其是《名媛詩話》的編撰,更是奠定了她道咸年間文壇領(lǐng)袖的地位。然而,由于男性中心文化對女性文學的忽視,近代對清代女詩人的研究相對于同時代男性詩人來說,只是鳳毛麟角。幸運的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女性文學研究的整體升溫,關(guān)于沈善寶個人及其作品的專門研究文章開始不斷出現(xiàn)。據(jù)初步統(tǒng)計,關(guān)于湘佩及其作品的專題論文約50余篇,目前尚無專著出現(xiàn)。

一、對沈善寶詩歌的研究

(一) 題材研究

沈湘佩自幼年開始為家計拋頭露面,四處奔走,故而其詩歌不同于一般閨閣詩人作品的單一和風格的柔婉。聶欣晗在其碩士論文《清代女詩家沈善寶研究》[3]中將湘佩詩歌的題材分為詠物詩、記游詩、題詠詩、詠懷詩及詠史詩五大類。這種較為細致的分類,很好地歸納出其題材的多樣性和題旨的豐富性。聶文指出了湘佩詩歌的特點:詠物詩常能別出心裁,詠懷詩也不囿于身世之悲,而將家國政治和時局戰(zhàn)爭列入其中。同時,湘佩在對自身性別反思及題詠古代女性的作品中,包含著強烈的性別抗爭意識。這一點,珊丹在《清代女詩人沈善寶詠史詩探析》[4]中進行了論述。珊丹認為,湘佩的詠史詩多將目光投向被歷史忽略的傳奇女性,在對這些女性的吟詠之中,湘佩投入了清晰的主體意識和反叛意識,表現(xiàn)出以女性視角重新評價歷史的意圖。

(二) 藝術(shù)風格研究

顧春曾贊湘佩:“不意閨閣中有此如椽巨筆,不特掃盡脂粉之習,且駕焦園七子而上之?!盵2]67從中也可以看出湘佩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特殊性。何湘在《論清代江南女性詩的風云之氣》[5]中認為清代江南不乏心懷天下、筆走山川的女詩人和壯言豪邁、剛健清新的女性詩作,湘佩“壯懷忘巾幗,絕域夢封侯”的凌云壯志就頗有代表性。段繼紅在其博士論文《清代女詩人研究》[6]的作家論部分,將湘佩定位為女性意識高昂的斗士,認為其詩詞雖有江南女性柔婉的閨閣脂粉之氣,然而坎坷的遭際和天生的豪爽又賦予其詩清剛沉郁、瀟灑磅礴的藝術(shù)風格。聶欣晗在《清代女詩家沈善寶研究》中同樣認為湘佩的詩歌風格獨具一格:博雅、悲愴、豪邁,迥異于一般女詩人的淺唱低吟。她認為這種藝術(shù)風格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和時局的動蕩使湘佩能獲得較好的教育并接觸到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二是湘佩平生心性多豪俠的個性使得其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境都能將之轉(zhuǎn)化為詩歌的養(yǎng)料而非障礙。

(三) 詩學思想研究

聶欣晗在《清代女詩家沈善寶研究》中將湘佩的詩學觀歸納為“百花齊放原則下的性靈詩說”。在宗唐、宗宋之爭曠日持久的詩壇亂局中,湘佩能夠獨立于紛爭之外保持清醒和敏感的認知,提出“天籟自鳴”的詩歌理念和自己的衡量標準,不論是對清代詩學還是女性詩學來說都是一股清流。肖妍的《〈名媛詩話〉研究》[7]同樣持這一觀點。沈菲則在《論性靈說對沈善寶詩歌的影響》[8]中專門探討盛行于清初詩壇的“性靈說”對沈善寶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影響,并將其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緣情抒性的創(chuàng)作宗旨,二是求變而不落窠臼的創(chuàng)作理念。

(四) 創(chuàng)作心態(tài)研究

于少飛在《清代才女沈善寶與王照圓“才名”觀念比較》中對王照圓、沈湘佩二人的才名觀念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二者雖同為當時女性文學的代表性人物,但才名觀念卻大不相同。湘佩因自信過高而有著明顯的“才名焦慮”,王照圓之才華雖不亞于沈,但因生活的穩(wěn)定和儒家詩教影響,對才名持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這種觀念差異,實際上不只發(fā)生在二人之間,而是湘佩同大部分才媛的觀念差異。

鑒于湘佩在道咸年間女性詩壇的特殊地位和其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獨特詩歌風格,學界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針對其創(chuàng)作心態(tài)進行了深刻研究。張宏生《才名焦慮與性別意識——從沈善寶看明清女詩人的文學活動》[9]一文認為,早年賣文鬻畫、奉母課弟的經(jīng)歷和八棺并葬的順利完成塑造了湘佩迥異于一般女性的價值觀,使得她對自己的能力認識深刻,由此而衍生出強烈的性別意識。在明清較為開放的社會風氣下,湘佩嗅到了向男性社會立德、立功、立言的基本價值觀進攻的可能性。這種強烈的對才名的追求,一者來源于滿腔抱負無法施展的憤憤不平——即“立德”的不可能性,二者來源于對不朽文名的期盼——即“立言”的可能性。段繼紅《清代女詩人研究》也將這種才名焦慮歸結(jié)于女性卓越的才華和低下的社會地位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矛盾。聶欣晗在《清代女詩家沈善寶研究》中詳細剖析了湘佩“肯定女性創(chuàng)作,批駁才女命薄”的獨特觀念,并歸納出湘佩試圖將女性文學經(jīng)典化的具體策略。

二、對沈善寶詞的研究

受益于晚明開始的思想解放潮流,清代社會環(huán)境相對寬松,女子的教育問題受到普遍重視,涌現(xiàn)出一批頗有成就的女詞人。嚴迪昌說:“詞壇上巾幗群體的形成期在清朝。清詞的史稱‘中興’,不能輕忽女性作家所作出的努力,一代清詞之所以如此絢麗多彩,女詞人們是與有功焉的?!盵10]591然而相較于題材多樣、風格多變的詩歌來說,湘佩詞的數(shù)量較少?!而櫻窃~》共收錄湘佩詞57首。因數(shù)量緣故,湘佩之詞并未引起多少關(guān)注,專篇論述其詞的論文只有兩篇,其他論文中或偶有提及。

(一) 思想內(nèi)容及題材研究

徐燕婷在《沈善寶〈鴻雪樓詞〉的情感體驗》[11]一文中認為,由于湘佩詞主要創(chuàng)作于她人生的前半期,即于歸之前,故而其詞無不反映出湘佩在那段飄零在外的悲苦生活之下的感情和心理狀態(tài)。據(jù)徐燕婷統(tǒng)計,《鴻雪樓詞》的57首詞作中,直接出現(xiàn)“愁”字的有19首,間接展現(xiàn)愁思的有14首,故而作者將“愁”作為其情感體驗的核心,并且從經(jīng)營家計的愁苦、親友離別的離愁、壯志未酬的怨愁、異鄉(xiāng)飄零的鄉(xiāng)愁這四個方面具體予以分析。這種定量統(tǒng)計的手法得出的結(jié)論相比單純的文本分析更有說服力。聶欣晗在《女性詞的時代轉(zhuǎn)型——以豪宕悲慨的沈善寶詞為考察中心》[12]一文中認為,湘佩詞在題材上從閨閣走向了自然,在女性詞的題材上具有不容忽視的開拓之功。縱觀女性詞史,這樣大比例地在詞作中寄寓山川,在她之前幾近于無。在內(nèi)容上,聶欣晗認為湘佩詞充分表達了女性角色的憤懣與雙性和諧的探求?!杜]》有云:“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睔v來雖不乏女性文人憤而反抗這種不平等的性別秩序,但所采用手法多是“女扮男裝”或徹底逃避,湘佩則通過招收女弟子、編寫《名媛詩話》等現(xiàn)實手段予以抗爭,并且在《一剪梅 · 沖寒圖》一詞中改變傳統(tǒng)性別氣質(zhì)限定,建構(gòu)了一個“雌雄同體”的女性形象,為人類雙性和諧的未來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聶文同時認為,湘佩與同代的吳藻、關(guān)瑛、吳尚熹等開啟了角色探尋的新聲,“反映出了那個時代文化階層共同的心理創(chuàng)傷”[13]404。聶文的整體分析有理有據(jù),觀點頗具創(chuàng)新意識,“雙性和諧的探求”這一說法雖稍嫌過之,但很有啟發(fā)作用。

(二) 藝術(shù)風格研究

鄧紅梅《女性詞史》論及湘佩詞時說,湘佩詞“重新找回了對于女性詞史而言能打破柔性美漸趨凝定的剛性詞風,并對之加以改造,以更為深化的思路、更為開闊的意境,使它在此具有了新氣象”[13]399。汪青云在其碩士論文《清代女性詞人研究》[14]中論及湘佩詞時亦持這一觀點。她認為,清代女詞人受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眼界的制約,詞作總體上表現(xiàn)出哀婉纏綿的風格,在意象的選擇上傾向于柔美、純凈,在表達手法上則多含蓄委婉,細膩自然。由于幼時蓬轉(zhuǎn)萍飄、以供菽水的經(jīng)歷,湘佩詞迥異于一般女性詞作的柔婉清麗,表現(xiàn)出鮮明的沉郁悲愴之感?!稘M江紅 · 渡揚子江感成》:“肘后難懸蘇季印,囊中剩有文通筆。數(shù)古來,巾幗幾英雄?愁難說……問蒼蒼,生我欲何為?空折磨?!盵15]399?技?藝純熟,情感濃烈?!兑患裘?· 沖寒圖》:“瀟灑吟情在灞橋,杖掛詩瓢,驢踏瓊瑤?!蛾柎骸芬磺{(diào)應(yīng)高,梅正香饒,雪正蕭騷。”[15]381俊爽飄逸,灑脫清朗。

三、對沈善寶的交游、結(jié)社、比較研究

(一) 交游研究

明清之際,女性文人逐漸從閨閣之內(nèi)走向山水之間,開始像男性一樣交游、結(jié)社。宋清秀在《十七世紀江南才女文學交游網(wǎng)絡(luò)及其意義》[16]一文中,詳細探討了形成于17世紀江南地區(qū)的一個跨血緣、家族和地域的文學網(wǎng)絡(luò),從整體上梳理了清代才女交游的概況。縱觀湘佩一生,以于歸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期的湘佩南北飄零,為奉養(yǎng)母弟和經(jīng)營葬地費盡心血,“全家落魄貧兼病,十載傷心春夏秋”[15]39,可基本概括其前期生活。這一時期,湘佩的主要交游對象為以吳藻、丁步珊、許云林為主的杭州閨秀詩人群。歸武陵云后,湘佩生活平穩(wěn)幸福,交游最為活躍,對象主要為以顧太清、張孟緹為主的京城閨秀詩人群。同時,湘佩還廣開絳帳,傳詩授畫,收女弟子百余人。

王力堅在《錢塘才媛沈善寶的隨宦行跡與文學交游》[17]一文中主要考察了湘佩后期的文學交游情況,將其后期交游分為兩個時期:隨宦駐京時期和隨宦入晉時期。駐京時期的湘佩與京城閨秀詩人群唱和不斷,入晉時期的行跡更是遍及并州、朔平、汾州等地,同時與京城閨秀及江南才媛都保持密切聯(lián)系,這種活動空間的微妙變化與時代的急劇演變不無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交融南北文學的重要意義。在《錢塘才媛沈善寶與山東壽光安邱李氏之情緣》[18]一文中,王力堅則重點分析了湘佩與山東壽光安邱李氏的交游情況。據(jù)王力堅考證,湘佩先后與其業(yè)師兼寄父李怡堂、寄母李太夫人、李太夫人之子李湘棻、李湘棻之堂兄弟李湘茝、李湘棻之妻曹云錦、李湘棻之長子李麟遇、李湘棻之長女李琬遇、李湘棻之次子李駿遇都有交集。在湘佩因家境緣故耽誤婚姻大事之后,亦是李太夫人召她入京,做主歸武陵云為繼室。由此可見,在湘佩困頓不堪的前期生活中,與李氏家族的交游,不僅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和物質(zhì)生活上給予其很大幫助,甚至在其人生道路的選擇上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 結(jié)社研究

1837年,湘佩北上赴京。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中曾言,明末之際結(jié)社之風大興,即便是閨閣才媛也“結(jié)起詩酒文社,提倡風雅,從事吟詠”[19]8。這其中的緣由有對男性社會的模仿和現(xiàn)實因素的考慮,也有因女性經(jīng)驗的認同而形成的聯(lián)盟意識在起作用。1839年,湘佩與顧太清、項屏山、許云林、錢伯芳正式成立秋紅吟社,其后,許延錦、棟阿珍莊、棟阿武莊、富察華萼等人不斷加入,逐漸形成了一個跨越血緣、地域和民族的詩社團體。目前學界對秋紅吟社的研究尚不充分,張菊玲《曠代才女顧太清》一書對詩社成員進行了介紹,惜未進行充分的考證,某些成員是否正式入社仍值得討論。劉舒曼《霧里樓臺看不真——秋紅吟社滿族成員家世初探》[20]一文重點研究詩社中的滿族成員,但忽略了漢族詩人。李冰馨《從“秋紅吟社”看明清女性詩社的發(fā)展》[21]一文側(cè)重闡述秋紅吟社之特點和意義,程君《清代道光間秋紅吟社考》[22]則較為詳細地梳理了詩社從成立至后期各成員的具體往來情況,尤其側(cè)重江南的漢族女詩人。袁志成在《從閨內(nèi)吟詠到閨外結(jié)社——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突圍之路》[23]一文中認為,從閨內(nèi)吟詠,到家族結(jié)社,再到閨外結(jié)社,這是歷來被鎖于深閨之內(nèi)“內(nèi)言不出”而倍感壓抑的中國女性文學走出閭巷、走向社會、爭取自由的一次大膽突圍。秋紅吟社不僅實現(xiàn)了閨外結(jié)社,而且跨越了地區(qū)和民族的限制,完全脫離男性文人的支持和引導,獨立開展一系列吟詠酬唱的活動,在文學史和女性文學層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 比較研究

清輝樓主序《清代閨秀詩鈔》中有云:“有清一代,閨閣之中,名媛杰出,如焦園七子、吳中十子、隨園女弟子等,至今猶膾炙人口?!盵24]927在這支龐大的才媛大軍中,同生于浙江錢塘且生活時代大致相同、才名相對的吳藻與湘佩二人,常被拿來比較。甘華瑩《清代女詞人吳藻與沈善寶的詞作風格比較》[25]側(cè)重比較二者詞風的不同。徐莉梅的《吳藻、沈善寶研究》[26]一文則頗為詳細地從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化選擇兩個方面具體分析二人的異同,并試圖從家庭教育、婚姻狀況、生活環(huán)境及交游游歷等層面厘清這種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二人家庭環(huán)境不同:吳藻生于商賈之家,嫁與商賈為婦,雖清閑富貴,但婚姻不幸,早年詩名極盛,但孤苦寂寥之際產(chǎn)生“才華妨命”之念,晚年深受佛道思想影響,最終走上摒棄文字、潛心奉道之路;湘佩生于官宦世家,但幼時即輪番遭逢磨難,靠著自身膽識和非凡才華一一渡過難關(guān),終身視詩如命。兩人詞作中均有一股豪放之情,但吳詞的豪放是萬物皆空、世事如幻的空靈豁達,沈詞的豪放則是歷盡千帆、矢志不改的堅韌豁達。吳、沈二人堪為女性創(chuàng)作道路的兩種不同方向,詩詞對于吳藻來說只是抒情的工具,甚至是通往幸福的障礙,但對于湘佩來說則是立身的資本和揚名的利器。二人對生活與社會均有不滿和不平之氣,吳藻選擇“欲速變男子”這種精神上的吶喊進行抗爭,湘佩則選擇身體力行地進入男性世界進行反抗。通過這種細膩的比較,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理解湘佩其人其詩其詞。

四、對《名媛詩話》的研究

道光二十二年(1842)春,湘佩開始收集各地閨秀文集及諸閨友的投贈之作,正式編撰《名媛詩話》,耗時數(shù)年,共成書15卷。清之前雖不乏才華橫溢的女性文人,但鮮有品評詩詞、撰寫專著者。清代開始出現(xiàn)女性編選詩話的現(xiàn)象,如熊璉《澹仙詩話》、楊蕓《古今閨閣詩話》、王碧云《名媛詩話》等,其中“以沈善寶的《名媛詩話》成就最高”[27]247。沈善寶《名媛詩話》對清道咸年間清代才媛的社會生活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情況有非常細致的記錄,無論是從文獻學還是文學批評的角度,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對于《名媛詩話》的研究,目前尚無專著,但已出現(xiàn)多篇論文。

(一) 文本研究

王力堅對《名媛詩話》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在《〈名媛詩話〉的自我指涉及其內(nèi)文本建構(gòu)》[28]一文中,王力堅巧妙運用當前廣泛流行于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互文性理論,對沈善寶的《名媛詩話》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具有編撰者和詩人雙重身份的湘佩在《名媛詩話》中有著極強的主體意識和揚名意識,并且顯示出明顯的自我指涉意象。王力堅在《清代才媛的山水意識——以〈名媛詩話〉為考察中心》[29]一文中,則詳細探究了清代才媛“冰雪之詞得千里江山之助”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山水意識。在《從〈名媛詩話〉看家庭對清代才媛的影響》[30]一文中,王力堅著力探究家庭教育對才媛成才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女性在恪守婦道與沉迷詩詞兩者之間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在《〈名媛詩話〉與經(jīng)世實學》[31]一文中,王力堅敏銳地發(fā)現(xiàn),清代經(jīng)世致用的實學思想逐漸打破傳統(tǒng)女性“內(nèi)言不出”的局面,知識女性開始走出閨閣,放眼世界。在《〈名媛詩話〉的性靈詩學思想》一文中,他則指出,《名媛詩話》不僅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同時也為清代詩學的完整建構(gòu)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王力堅對《名媛詩話》的研究角度新穎,論證充分,較有參考價值。

關(guān)于《名媛詩話》研究的碩士論文,共有兩篇。肖妍在《〈名媛詩話〉研究》一文中,詳細梳理了《名媛詩話》的詩學觀點,認為在清中期詩派林立、宗唐宗宋之爭沸反盈天的環(huán)境中,湘佩不僅沒有自亂陣腳、盲目跟風,而且在實踐中逐漸確立了其融“天籟自鳴”的性靈觀、清新的審美趣味和明朗的女性群體意識為一體的詩學觀點,在當時混亂的詩壇可謂是一股清流。劉蔓的碩士論文《沈善寶〈名媛詩話〉研究》[32]則涵括了較多方面。首先,結(jié)合湘佩自身及時代大背景,探索了此書的創(chuàng)作緣起。其次,從詩話的本體價值、女性文壇創(chuàng)作的盛況等方面探討了《名媛詩話》的文學價值。最后,多角度探索了在倫理綱常的傳統(tǒng)背景下,女性文人在“有意義的生活”目標之下可能的生存狀態(tài)及生存空間,以及由此所體現(xiàn)的社會學意義。

在其他關(guān)于《名媛詩話》的研究論文中,戴菁《〈名媛詩話〉關(guān)于女詩人于歸前后創(chuàng)作評述》[33]一文著眼于湘佩在“于歸”前后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責任的變化而導致的創(chuàng)作上的差異,并且討論其在《名媛詩話》的編撰過程中針對這種差異所持有的復雜情感和態(tài)度。李靜、劉蔓《從〈名媛詩話〉看清代女性詩人的貞節(jié)觀》[34]一文通過詩話中記載的各類貞烈事件來探討清代女詩人對“貞節(jié)”觀念的肯定甚至積極建構(gòu)作用。趙厚均《〈名媛詩話〉與乾嘉道時期的閨秀文學活動》[35]一文則以《名媛詩話》為切入點,重點考察了乾嘉道時期整個文壇的閨秀交游、總集編撰及婚姻狀況等問題。

(二) 女性主義研究

“清代女詞人的作品中,往往回蕩著一股不平之氣,盡管是由個人的境地有感而發(fā),仍然反映出向往獨立人格的呼聲,讓我們感到社會上涌現(xiàn)著婦女解放的傾向。”[36]事實上,這種婦女解放傾向不止表現(xiàn)在詞當中。作為有“吟壇宗主”之稱的著名女詩人和《名媛詩話》的編撰者兼批評家,湘佩對女性文學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有著強烈的自覺意識。在《名媛詩話》的卷首,湘佩即有言:“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倘生于蓬蓽,嫁與村俗,則淹沒無聞?wù)撸恢矌?,余有深感焉,故不辭摭拾搜輯而為是編。惟余拙于語言,見聞未廣。意在存其斷句零章。話之工拙,不復計也?!盵1]3正是帶著這種對男性文化話語體系下女性文學傳播現(xiàn)狀的焦慮,湘佩才開始了《名媛詩話》的編纂工作?!睹略娫挕飞仙嫣扑?,下迄咸豐中葉,重點介紹道咸年間女詩人,共輯錄才女約716位,并且在各卷首標明了完成校對工作的女弟子名單。這種以一個女人書寫所有女人的敘述方式,充滿了現(xiàn)代女性主義策略的意味。

聶欣晗在《清代女詩家沈善寶研究》一文中,將《名媛詩話》定位為女性詩話的集大成之作。這種定位,飽含作者的欣賞之情。聶欣晗運用美國女權(quán)主義批評家南西 · 米勒的“過度閱讀”策略,分析湘佩的女性作家身份之于文本的意義,試圖挖掘出在父系文化霸權(quán)之下作品的被忽略之處?!睹略娫挕匪嬩浀呐栽娙穗m以閨秀詩人為主,但同時兼有侍女、歌妓、藝人、農(nóng)婦等,同時對清代的詩壇軼事和民俗生活也有詳細記載,足見湘佩編寫此書并非以資閑談的消遣,而是試圖較為全面地建立女性自己的文學史,表現(xiàn)出明顯的文學史意識。在批評方面,湘佩并非隔岸觀花式的指摘評點,而是以自己敏感的女性心理特質(zhì),切合女性創(chuàng)作實際,設(shè)身處地地去理解和闡述。聶欣晗在其《女性文學經(jīng)典化的焦慮與策略——論沈善寶〈名媛詩話〉異性話語體系下的傳播技巧》[37]一文中,重點分析了在男性主宰文壇的情況下,湘佩借助已有的男性文學傳統(tǒng)建立女性批評話語,并利用“紅閨詩領(lǐng)袖”的影響力提高女性文學的地位等策略,闡述湘佩為女性文學的經(jīng)典化所做的努力。

五、學界對沈善寶研究的不足之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界對沈善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目前學界對沈善寶的研究多側(cè)重在詩歌及《名媛詩話》上,對其詞的研究稍顯不足。湘佩詞雖數(shù)量較少,但在清代女性詞中獨具一格,頗有開創(chuàng)性。雖已有學者對其進行題材的分類和情感的分析,但并沒有系統(tǒng)的梳理和源流的探索,更缺少對文本的細致剖析,因此對其詞中塑造的詞人形象的展示也顯得較為片面和單薄。同時,湘佩詞基本作于入京之前,入京之后其詞的創(chuàng)作則趨于停滯,只有在《名媛詩話》中可窺得一星半點。這種明顯的對詩體的倚重和對詞體的忽略,是否蘊含作者某種詩學思想,又是由何種原因造成,尚無人進行專門的研究。

第二,目前學界對湘佩詩歌的研究已經(jīng)較為充分,但多集中在題材和藝術(shù)上,對體裁的研究仍是空白。湘佩詩歌各體兼?zhèn)?,然而古體與近體、五言與七言在題材的選擇、情感的表達上有什么聯(lián)系,在風格上有什么區(qū)別,尚不明確。另外,湘佩詩歌數(shù)量較多,且寫作時間跨度較大,故而表現(xiàn)出復雜的內(nèi)蘊。但以上諸學者的研究中,對湘佩詩歌的文本分析力度仍嫌不夠,多是大而化之的闡述,對其語言藝術(shù)和意象使用兩方面特征的分析,似仍未見諸文章。

第三,目前學界尚無關(guān)于沈善寶的專著出現(xiàn),而是多以單篇論文的形式進行碎片化的研究。湘佩是道咸年間詩、詞、評論各方面均有所成就的女性文人。她既是由獨特經(jīng)歷和非凡才華打磨出的“吟壇宗主”,又是不可避免地被時代洪流所裹挾的孤獨戰(zhàn)斗者。特殊的時代和多重的身份,造就了湘佩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但針對其詩詞作品和文學評論,至今仍缺少系統(tǒng)的梳理,對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也沒有給予準確的定位,這些問題仍需要研究者的進一步努力。

參考文獻:

[1] 沈善寶.名媛詩話(續(xù)修四庫全書 · 集部詩文評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顧太清,奕繪.顧太清奕繪詩詞合集[M].張璋,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 聶欣晗.清代女詩家沈善寶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5.

[4] 珊丹.清代女詩人沈善寶詠史詩探析[J].名作欣賞,2011(23).

[5] 何湘.論清代江南女性詩的風云之氣[J].蘇州大學學報,2013(1).

[6] 段繼紅.清代女詩人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5.

[7] 肖妍.名媛詩話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07.

[8] 沈菲.論性靈說對沈善寶詩歌的影響[J].文學界,2010(1).

[9] 張宏生.才名焦慮與性別意識——從沈善寶看明清女詩人的文學活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6).

[10] 嚴迪昌.清詞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11] 徐燕婷.沈善寶《鴻雪樓詞》的情感體驗[J].寧波大學學報,2013(6).

[12] 聶欣晗,王曉華.女性詞的時代轉(zhuǎn)型——以豪宕悲慨的沈善寶詞為考察中心[J].船山學刊,2010(3).

[13] 鄧紅梅.女性詞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14] 汪青云.清代女性詞人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07.

[15] 珊丹.鴻雪樓詩詞集箋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6] 宋清秀.十七世紀江南才女文學交游網(wǎng)絡(luò)及其意義[J].浙江社會科學,2011(1).

[17] 王力堅.錢塘才媛沈善寶的隨宦行跡與文學交游[J].浙江大學學報,2009(3).

[18] 王力堅.錢塘才媛沈善寶與山東壽光安邱李氏之情緣[J].文史哲,2009(2).

[19]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0] 劉舒曼.霧里樓臺看不真——秋紅吟社滿族成員家世初探[J].滿族研究,2011(4).

[21] 李冰馨.從“秋紅吟社”看明清女性詩社的發(fā)展[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2).

[22] 程君.清代道光間秋紅吟社考[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14(4).

[23] 袁志成.從閨內(nèi)吟詠到閨外結(jié)社——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突圍之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3).

[24]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5] 甘華瑩.清代女詞人吳藻與沈善寶的詞作風格比較[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2).

[26] 徐莉梅.吳藻、沈善寶研究[D].安慶:安慶師范學院,2011.

[27] 馬清福.文壇佳秀——女性作家群[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

[28] 王力堅.《名媛詩話》的自我指涉及其內(nèi)文本建構(gòu)[J].中山大學學報,2008(1).

[29] 王力堅.清代才媛的山水意識——以《名媛詩話》為考察中心[J].中國文學研究,2008(1).

[30] 王力堅.從《名媛詩話》看家庭對清代才媛的影響[J].長江學術(shù),2006(3).

[31] 王力堅.《名媛詩話》與經(jīng)世實學[J].蘇州大學學報,2006(3).

[32] 劉蔓.沈善寶《名媛詩話》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33] 戴菁.《名媛詩話》關(guān)于女詩人于歸前后創(chuàng)作評述[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5(2).

[34] 李靜、劉蔓.從《名媛詩話》看清代女性詩人的貞節(jié)觀[J].遼東學院學報,2010(1).

[35] 趙厚均.《名媛詩話》與乾嘉道時期的閨秀文學活動[Z].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四輯)——中國文論的思想與情境,上海,2012.

[36] 張宏生.清代婦女詞的繁榮及其成就[J].江蘇社會科學,1995(6).

[37] 聶欣晗.女性文學經(jīng)典化的焦慮與策略——論沈善寶《名媛詩話》異性話語體系下的傳播技巧[J].求索,2007(11).

〔責任編輯 楊寧〕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Shen Shan-bao

LIU Ya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 China)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study on Shen Shan-bao, a famous female poetic lived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Daoguang and Xianfeng of the Qing Dynast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y reviewing all the studies on Shen Shan-bao and her works, one can find that all the studies are focused on her poems or(poems on fair ladies) but not her verses, the Xiangpei poems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me instead of style and the studies of Shen are in the form of papers but not a master piece.

Xiangpei; Bluestocking;(poems on fair ladies); female literature; literature review

I207.2

A

1006?5261(2016)06?0090?06

2016-03-27

劉燕(1992―),女,安徽淮北人,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名媛詩話研究
THE PRICE OF BEAUTY
漢語世界(2022年3期)2022-06-19 05:49:22
The Price of Beauty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閑吟居詩話(五則)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4
詩話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2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名媛
新詩話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08
分宜县| 金乡县| 武城县| 南丹县| 通州市| 孟连| 大冶市| 沧源| 尉氏县| 都安| 临朐县| 凤冈县| 和硕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乡族自治县| 秭归县| 广宁县| 县级市| 南郑县| 明光市| 崇仁县| 钟祥市| 漳浦县| 永丰县| 图们市| 张家川| 陇西县| 增城市| 舒兰市| 营口市| 商都县| 武隆县| 稷山县| 沅江市| 虎林市| 南木林县| 涿州市| 云霄县| 南丹县| 元朗区|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