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 呂新偉 宋炳偉 田列國 劉冬梅 李相釗
(1山東蒙陰縣畜牧獸醫(yī)局,2762001 2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50100)
豬氣喘病的科學防控
趙華1呂新偉1宋炳偉1田列國1劉冬梅1李相釗2
(1山東蒙陰縣畜牧獸醫(yī)局,2762001 2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50100)
豬氣喘病又稱為地方性肺炎或豬支原體肺炎,是一種慢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咳嗽和氣喘為主要的臨床癥狀。臨床上表現出感染率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點。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國外報道發(fā)病率一般在50%左右,國內豬氣喘病的報道發(fā)病率為30%~80%,感染率高達75%以上。氣喘病容易和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及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形成呼吸系統綜合癥,是引起豬呼吸道系統綜合征的原發(fā)病原之一,也是造成養(yǎng)豬經濟損失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2.1 對氣喘病重視程度不夠
一般養(yǎng)豬場認為氣喘病具有不致死和低致死特點,實際帶來的損失有限,不用重點來防控。豬場老板關注的重心在疾病致死性上,出現死亡,這種損失是看得見,所以豬場疾病控制的優(yōu)先級是依據致死性輕重,氣喘病被忽視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2.2 把豬“喘”的癥狀與“氣喘病”疾病等同
看到豬出現喘的癥狀,就認為是氣喘病引起的,目前臨床獸醫(yī)專家可以認識的豬病有109種左右,其中70%的豬病均可引起呼吸道癥狀,也就是說近80種豬病可以引起豬出現“喘”這種癥狀。
2.3 誤把氣喘病列到季節(jié)性疾病的范疇
事實上氣喘病的發(fā)生沒有季節(jié)性,只是夏季因為環(huán)境氣溫高,豬舍通風好,臨床上可見豬喘、咳嗽的癥狀少,而冬季氣溫下降,豬舍強調保溫,造成實際的通風量不足,氨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從而刺激豬的呼吸道引起喘、咳嗽的癥狀增多,表現明顯。
2.4 對于豬氣喘病防控效果評價不正確
臨床上既有疫苗控制法,又有藥物控制法,還有疫苗+藥物控制法。主流評價做法一是豬群咳嗽、喘的發(fā)生率與減少率;二是抗體監(jiān)測法。由于咳嗽、喘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關系更大,癥狀的改善也未必是防控方案帶來的,癥狀沒有改善也未免是防控方案沒有效果,如果防控方案帶來的改善小于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則出現防控效果不理想的結果。而氣喘病為局部感染疾病,免疫控制依賴于細胞免疫與黏膜免疫,而監(jiān)測抗體是檢測體液免疫效果的,即使抗體值很高,實際保護也不一定好,因為抗體主要存在血液中,而支原體肺炎病原存在于離血液循環(huán)較遠的氣管、支氣管纖毛末端,接觸性較難,造成了抗體與保護力相關性很差。
3.1 臨床豬氣喘病檢測情況
齊魯動保研究所 2015年全年檢測23783個樣本,包括健康與發(fā)病樣本,涉及301個豬場,16個省市,氣喘病陽性率為57%。2013年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采用ELISA方法評價豬場感染情況:豬氣喘病感染率在51%~63%。
3.2 豬氣喘病疫苗免疫情況
3.2.1 農業(yè)部官網數據見表2
假定豬場僅免疫肥豬,每頭豬免疫1頭份,免疫1次,則疫苗的免疫率如圖表1所示:
事實上,豬場氣喘病免疫率要比柱狀圖上的免疫率1/2要多,但小于柱狀圖上的免疫率,因有很多豬場是免疫2次疫苗,而且有很多豬場免疫的疫苗頭份數大于1頭份。如2015年氣喘病疫苗免疫率為:9.45%<2015真實值<18.9%。
3.2.2 臨床調查豬場反饋
3.2.2.1 免疫豬氣喘病疫苗的評價調查
筆者通過走訪622個免疫氣喘苗的豬場,基礎母豬300~2000頭,其中56.8%(353/622)的豬場認為效果確實,喘的比例減少,豬相對容易飼養(yǎng);38.3%(238/622)的豬場認為效果不明確,仍然有一定比例喘的;還有4.9%(31/622)的豬場不知道確實效果怎么樣,認為免疫肯定會有效果,不然產品的存在就沒有意義。從這個調查也發(fā)現評價疫苗免疫效果的基本邏輯:因為豬有喘的癥狀,所以才會免疫氣喘疫苗,免疫了氣喘疫苗,豬場依然有喘的,所以效果不確實。其實這種思維影響了大家對疫苗的認可度。
3.2.2.2 不免疫豬氣喘病疫苗原因調查
圖表1
筆者調查了182個不免疫氣喘病疫苗的豬場,基礎母豬300~2000頭,基本反映了3種結果:
疫苗太貴,免疫增加了養(yǎng)殖成本,占比27.5%(50/182);
沒有免疫氣喘病疫苗,豬也養(yǎng)得挺好,占比43.4%(79/182);重大疾病的疫苗還免疫不過來,何況基本不致死的氣喘病疫苗了,占比29.1%(52/ 182)。
4.1 疾病指標
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這個指標只具有參考意義,因為豬氣喘病只是眾多呼吸道疾病中的一種。
4.2 生產指標
飼料報酬、平均日增重、出欄時間:這個在評價豬氣喘病最核心的指標,也是目前最被忽視的指標。
4.3 屠宰場指標
胴體重、肺部病變評分:這個指標在臨床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比較流行的評分標準有55分法(即Goodwin法)和28分法(即Madec和Kobisch法)兩種。
55分法
根據不同肺葉所占的比例進行病變程度打分,其中,每個心葉,尖葉最大值為 10分,膈葉和副葉最大值為 5分,最高55分。評定后將各肺葉評定的得分相加即為肺病變得分 (不考慮各肺葉的大小),分數越高,肺炎癥面積越大,損傷越嚴重。
28分法
根據對7個肺葉病變程度按豬支原體肺炎特異性損傷的肺葉面積 (其中副葉只觀察腹面,其他6個肺葉腹面和背面均需觀察)占該肺葉表面積的比例進行評定,每個肺葉最高為4分,其中,無損傷為0。各得分用如下公式進行計算總得分:(各肺葉背面觀察得分之和 +各肺葉腹面觀察得分之和)/2+副葉觀察得分。最終結果進行四舍五入取整,最大得分為28分。肺部病變積分對于平均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有直接聯系,特別在與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后可導致嚴重的肺部病變。這些評價系統可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流行情況調查以及疫苗免疫效果評價。
5.1 豬場氣喘病科學調查
采用臨床結合實驗室的方法,正確認識豬場氣喘病真實存在的問題,以及藍耳病毒+支原體、圓環(huán)病毒+支原體混合感染的問題,同時把豬支原體肺炎納入正常的監(jiān)測體系,提升對改變的風險預判能力。
5.2 豬氣喘病防控方案的科學選擇
防控豬氣喘病既有藥物方案,又有疫苗方案,還有藥物+疫苗的方案,無論選擇哪種方案,必須對這種防控方案進行評價。所以對于方案評價的前提必須是評價方法科學,氣喘病作為經濟效益疾病的一種,方案評價的核心就是對于經濟效益指標的改善為主要依據,這些經濟性指標主要包括飼料報酬 、平均日增重和出欄時間。哪種方案投入產出比明顯,哪種方案就是最終的選擇方案。所有的評價必須由數據作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