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探析英國工黨“第三條道路”的全球化背景

2016-02-15 16:45張亮兆
棗莊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工黨全球化英國

張亮兆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上?!?00000)

?

探析英國工黨“第三條道路”的全球化背景

張亮兆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200000)

[摘要]20世紀末對于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一個劇烈轉型的時期,對于西方世界來說也是個大變革的時代。他們紛紛稱自己走的是一條與“老左派”和“新右派”不同的道路——“第三條道路”,其中以英國最為典型,因此,研究英國的“第三條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試圖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全球化視角來審視英國工黨的“第三條道路”,把它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此來剖析“第三條道路”產生的全球背景,將有助于對“第三條道路”的全面理解。

[關鍵詞]英國;工黨;第三條道路;全球化

一、“第三條道路”概述

如今,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第三條道路”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它主要指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西方國家所標榜的“不左不右”的中間道路,其中,以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英國首相布萊爾、德國總理施羅德和意大利總理普羅迪為代表,用布萊爾的話講,這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社會民主主義”①(P43)。

實際上,“第三條道路”的歷史遠不止這么短暫,早在19世紀,它已經出現(xiàn)?!白詮鸟R克思主義誕生以后,就開始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第三條道路’”①(P43),1848年歐洲革命時期,法、德等國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和小資產階級都自稱為社會民主主義者,他們既與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共產主義學說存在分歧,同時,也和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有著很大不同。在第二國際時期,伯恩施坦正式提出了“第三條道路”,“他既反對走傳統(tǒng)的資本主義老路,又反對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的形式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②(P53)。

然而,本文所講的“第三條道路”與伯恩施坦提出的“第三條道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首先,他們所處的時代不一樣,前者產生于經濟全球化加速發(fā)展、知識經濟日新月異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而后者則早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方興未艾的19世紀末,便已經產生并成熟,其次,兩者的具體含義也不一樣,新時代的“第三條道路”是指在社會民主主義道路與自由資本主義道路之間走的一條發(fā)展道路,老的“第三條道路”則是指在自由資本主義和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之間走的一條發(fā)展道路。因此,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可以說前者是后者的右轉。

雖然,“第三條道路”是對舊的社會民主主義的修正,但是“傳統(tǒng)的中左價值觀,諸如社會包容、平等、社會團結,對脆弱或不幸的人多一些關懷,所有這些都依然是‘第三條道路’的核心價值觀?!雹?P44),例如,布萊爾上臺之后,便對英國原有低效的福利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告別了傳統(tǒng)的福利國家,著手建立社會投資型國家,改革后的福利制度更加體現(xiàn)了福利主體的多元化,更加強調有責任的福利和工作的福利,由注重結果的平等轉為注重機會的平等,即使這樣,布萊爾政府也通過投資來擴大就業(yè)以保障社會的公平與穩(wěn)定。從這一點便可得知,“第三條道路”并非與過去的社會民主主義徹底的分道揚鑣,而是對其繼承與發(fā)展。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便可以得出,“第三條道路”并不是安東尼.吉登斯和布萊爾等人新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而是對舊的社會民主主義的更新和改造,使其更加適應經濟政治全球化的發(fā)展,正如吉登斯所說:“第三條道路主要就是指左翼的現(xiàn)代化”①(P44)。此言精辟地概括出了“第三條道路”的實質。

至于對“第三條道路”到底有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筆者認為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這連它的理論家安東尼·吉登斯和它的踐行者托尼·布萊爾都很難解釋清楚,其它人更是難以企及,更何況如何解釋“第三條道路”也不是本文敘述的重點所在。

二、“第三條道路”形成的全球化背景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始,“第三條道路”作為一種理論悄然從西方興起,更加令人驚嘆的是,歐洲的許多左翼政黨把這一理論作為他們的施政綱領,并紛紛在各國上臺執(zhí)政,即使在有著資本主義大本營之稱的美國,民主黨總統(tǒng)克林頓也自稱是“第三條道路”理論的信徒。“‘第三條道路’理論的提出,絕非少數(shù)理論家和政治家的心血來潮或標新立異,而是有著深刻的理論根源和現(xiàn)實的社會基礎的”②(P1)。也就是說,“第三條道路”的產生也符合了歷史的必然性,有著深刻背景。

(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

“全球化”一詞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在人們耳邊的,如果追溯其誕生的歷史也不甚久遠。據(jù)有的學者考證,“全球化”一詞在20世紀60年代才出現(xiàn)在英語世界的日常用語中,而有的學者認為,全球化一詞的發(fā)明權應該屬于一位名叫泰奧多爾.萊維的學者,他于1985年在《哈佛商報》上發(fā)表的一篇題為《談市場全球化》的文章中,首次使用“全球化”概念來描述此前20年間國際經濟發(fā)生地巨大變化”②(P2)。即使如此,全球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年輕的新生詞匯,其歷史不過三十年光景,但它又極迅速的進入每個人的耳朵和大腦,并固定下來,成為一種理念,甚至是一種方法。

盡管,全球化已與每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連,但是我們“對它的理解還很膚淺”③(P4)。正如安東尼.吉登斯所說“全球化不僅僅,或者說主要不是一個經濟現(xiàn)象,而且它不應該被等同于出現(xiàn)了一個‘世界體系’。全球化實際上是關于時間和空間的轉變。我把它界定為遠距離行動……”

全球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潮流,比我們對它的認知要早得多,早在公元前后,東西方已經出現(xiàn)過許多洲際帝國或龐大的宗藩體系,在西方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等已經是地跨三洲、水兼四海的龐然大物了,而世界的東方以中華帝國為中心的華夷秩序則主導了這一地區(qū)。它們都在各自的統(tǒng)治區(qū)域內實行經貿往來,統(tǒng)一法律制度,并且促進文化的交流,這為以后全球化已經邁出了它的第一步,直到地理大發(fā)現(xiàn)與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已日益聯(lián)系為一個有機整體,全球化的巨輪才艱難起步。正如上文所述,人們對于全球化的認識僅僅始于上個世紀后半期,而直到進入90年代后,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才宣布“世界進入了全球化時代”。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化不單單是指經濟的全球化,我們更應該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四個層面來把握全球化意義,只有這樣,才能更為全面客觀的了解全球化。另外,“由于經濟從本質上說是沒有任何界限的,世界經濟就是全球化的最主要動力,它使世界市場的財富流動積聚和重新分配”①(P116)。更為令人矚目的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國際分工的細化,民族國家的界限日趨淡化消失,正如布萊爾所說:“龐大和中央集權政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雹?P303)隨著跨國公司的崛起,民族國家的權力日益萎縮。各國聯(lián)系的日益密切,不得不使各國政府逐步淡化意識形態(tài)的執(zhí)政理念,代之以更加中性化的道路模式。

但是,我們又不能對一些另類的全球化視而不見,1999年11月28日,世界貿易組織在美國西雅圖舉行部長級會議,就開始新一輪貿易自由化進行談判。就在會議開始前夕,數(shù)千名示威者走上美國、法國、瑞士等國的城市街頭,對世界貿易組織及經濟全球化表示抗議,示威者說他們的立場就是反對全球化引起的各國發(fā)展的更加不平衡和一系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他們還認為:“經濟全球化會破壞國際間對人權尊重,而且會從總體上損害人高于利潤的概念。”①(P114)此類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不勝枚舉,并且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事實上,這并非示威者們的無病呻吟,國際知名學者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1932~),在美國的《每周評論》2000年6月號上刊登的名為《20世紀的政治經濟學》的文章,對全球化進行了批判。阿明認為,全球化是“一種世紀末的危機”。在20世紀的后20年中,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裕的人,占有全球產品的份額從60%增長到80%,而世界80%的人口僅僅擁有世界財富的20%,全球化成為少數(shù)人聚斂財富的手段。

全球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并非是某一國家或區(qū)域性的,而是帶有普遍性意義的,因此,這些問題也并非一國或幾國所能徹底解決,而是需要全球各國的通力合作,即全球治理。因此,各國全球性的組織雨后春筍般誕生,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等等,則是此類組織中的代表。

無論全球化能帶來積極作用,還是產生不良后果,這一歷史趨勢無法扭轉。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各國已日益聯(lián)系為一個有機整體。為了共同應對全球化問題,各國政府已經越來越認識到捐棄前嫌、通力合作的必要,政治上的中性化,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二)社會民主主義思潮的再生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存在從來就不是大一統(tǒng)的,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僅僅是社會主義思潮中的一支,是其中的左派,我們稱之為革命的社會主義,而其他思潮如普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工聯(lián)主義等則是改良的社會主義,最具有代表性的派別是英國的費邊主義,其代表人物有馬克斯.韋伯和蕭伯納,他們主張以漸進改良的方式,逐步的過渡到社會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武裝斗爭和暴力革命學說,“改良主義的社會主義的確把反革命哲學看作是避免社會主義墮落為集權統(tǒng)治制度的必要保護手段”③(P63)。

“社會民主黨并不諱言自己是改良主義的政黨,并認為應當且有能力改善、鞏固資本主義。”①(P174)二戰(zhàn)以后,各國社會民主黨提出了平等、爭取就業(yè)和建立福利國家的口號,受到了本國人民的歡迎,并紛紛上臺執(zhí)政。他們在經濟上奉行凱恩斯主義,建立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并實施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因此,二戰(zhàn)以來,社會民主主義由改良主義、凱恩斯主義和福利國家三大部分組成,它們是思想、工具和目標的關系。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凱恩斯主義被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說取代,走向式微時,西方社會民主黨也隨之走向沉寂,被保守黨所壓倒,長期處于在野黨的地位。社會民主主義運動處于歷史上的低潮時期。

20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前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受到了極大挫折。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西方分析家和理論家紛紛宣判社會民主主義死刑,認為社會民主主義已經走向終結了。恰是這種背景下,當代歐美社會民主黨對傳統(tǒng)的社會民主主義進行了重新反思,超越了傳統(tǒng)社會民主主義理論中某些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要的內容,對社會民主主義進行了重新建構,力圖實現(xiàn)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第三條道路”應運而生。

(三)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變化與民主化浪潮

從1989年到1991年間,蘇聯(lián)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解體或變色,整個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運動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挫折。

劇變之后的各國紛紛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蘇聯(lián)帝國的垮臺,使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坍塌,最終演變?yōu)橐怀鄰姷母窬?。一方面,東歐各國高舉自由、民主的旗幟,強烈抵制過去的集權主義和蘇聯(lián)模式,使得民主的觀念深入民心;另一方面,由于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實力大不如前,難以與美國形成抗衡之勢,這就使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更加肆無忌憚,任意地干涉別國內政,甚至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再一次喚起了人們對民主的向往,對霸權的憎惡;最后,在資本主義民主國家中,人們民主理想的幻滅與日俱增,在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人們對政治家的信任程度呈現(xiàn)下降趨勢,參加投票的人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說他們對議會政治毫無興趣”①(P174)。西方國家出現(xiàn)了“民而不主”的現(xiàn)象,民主赤字令人嘆為觀止。

在西方民主狀態(tài)讓人堪憂時,一場反思民主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它與復興的社會民主主義一道,成為90年代歐美各國資產階級政黨左翼上臺執(zhí)政的力量源泉,“第三條道路”因此產生并得以貫徹。

注釋

①阮宗澤.第三條道路與新英國[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②鄭偉.全球化與第三條道路[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③(英)安東尼.吉登斯著,李惠斌,楊雪冬譯.超越左與右——激進政治的未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④(英)托尼.布萊爾著,曹振寰等譯.新英國——我對一個年輕國家的展望[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英)安東尼.吉登斯著,第三條道路及其批評[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2](英)安東尼.吉登斯著,鄭戈譯.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王逸舟,譚秀英主編.中國外交六十年(1949~2009)[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李智.文化外交:—種傳播學的解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孫寬平,滕世華.全球化與全球治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6]何秉孟,姜輝.階級結構與第三條道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7]王學東.90年代西歐社會民主主義的變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楊全順]

Analysis of the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of the British Labor Party's Third Way

ZHANG Liang-zhao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late 20thcentry, it is not only a turning point for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but also for the Western world. They one after another claimed that they were took The Third Way, a different path neither with the Old Left nor the New Right, however, the Britain is the most typical of them,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Britain's Third Way.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 new perspective, the globalization perspective, to review the British labor party's Third Way, put i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n analyze the global background of the Third Way's generation,which would benefit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ire Way.

Key words:the British; Labor Party; the Third Way;the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中圖分類號]K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77(2016)01-0028-04

[作者簡介]張亮兆(1991-),男,山東齊河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13級世界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歡
工黨全球化英國
英國的環(huán)保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英國圣誕節(jié)
全球化陷阱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zhàn)”
西峡县| 岢岚县| 太仓市| 泗洪县| 独山县| 进贤县| 雅安市| 榆社县| 保靖县| 顺义区| 霍邱县| 禹城市| 平罗县| 伊春市| 乳山市| 宣恩县| 遂川县| 于都县| 吉林市| 山西省| 石泉县| 合山市| 垦利县| 娄烦县| 剑阁县| 连城县| 洛扎县| 石城县| 疏附县| 浏阳市| 门头沟区| 乐山市| 来安县| 贺州市| 景泰县| 确山县| 犍为县| 云浮市| 建阳市| 武夷山市|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