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俏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 遼寧沈陽 110122
高職建筑鋼結構工程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及實訓基地研究
文/張俏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 遼寧沈陽 110122
鋼結構建筑發(fā)展迅速,已經成為與鋼筋混凝土建筑相媲美的新型綠色環(huán)保建筑[1]。因此,國內外急需具備鋼結構設計、施工能力的技術人員來彌補建筑鋼結構工程技術專業(yè)人員的短缺。但從目前的國內高職院校來看,多數院校雖較重視鋼結構課程的教學,卻因學時有限,內容多側重在理論與設計方面,對識圖與施工內容較少介紹,造成學生對鋼結構施工實際操作技術不精,無法滿足行業(yè)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鋼結構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首先介紹了鋼結構課程建設的現狀,其次對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實訓基地建設區(qū)劃進行了分析探討。
高職教育;鋼結構;實訓基地;實踐教學
1、課時設置不合理
目前鋼結構建造技術專業(yè)的鋼結構課程為80學時,經調查其他院校土木類等相關專業(yè)也開設這門課程,學時在 54 -64 學時,作為鋼結構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只比其他土木類的多十幾個學時,顯然是不能夠詳盡的學習每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也就體現不出專業(yè)的特色。
2、教學環(huán)境呆板
雖然現在多媒體已經普及,對教學效果有所改善但還是有些內容表述不清楚。比如鋼材在單軸均勻受拉狀態(tài)下的力學性能需要學生去做試驗或者觀看試驗才能理解到各個性能指標是如何得到了,而單純的講解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
3、鋼結構實驗課缺乏或課時太少。
各高校一般均開設結構實驗課程,課程設置基本分為兩種情況:a.在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結構等理論課程中均設置了實驗課時,由各理論課程的教師主導各自課程內的實驗。b.開設專門的結構實驗課程,系統(tǒng)地訓練學生掌握結構試驗技術,各結構實驗項目統(tǒng)一由實驗室主導。
隨著我國用鋼政策從節(jié)約用鋼到合理用鋼再到提倡用鋼的變化,鋼結構的發(fā)展日益迅速,相比較傳統(tǒng)的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具有強度高、重量輕、施工速度快等優(yōu)點,大多數大跨度、超高層建筑都離不開這種結構形式。由于鋼結構的快速發(fā)展,對于鋼結構設計和施工能力的技術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建筑鋼結構工程技術專業(yè)應運而生,鋼結構作為這個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突出本專業(yè)的特色和適應市場的需求,本專業(yè)鋼結構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本專業(yè)的教師首先加強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在講解這門課之前必須對相關的規(guī)范標準非常熟悉,從而去取得一些資格證書,使自己成為雙師素質教師; 另外教師除了有系統(tǒng)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外,還要有一定的施工實踐經驗,這就需要教師去設計院、施工現場鍛煉學習,掌握本專業(yè)最新的動態(tài),還需要學校定期提供給青年教師外出學習深造的機會,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及時掌握前沿技術,彌補教材內容滯后的不足。
2、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采用任務驅動、對比教學等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任務驅動教學強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變?yōu)榉e極的自主學習過程。這種教學方法要求老師課前把整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明確課程的技能目標、能力目標,改變分章節(jié)零碎的講解方式,防止學生前面聽了,到后邊用著了就給完了這種不良情況的出現。學生可以根據任務去發(fā)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搜集相關資料,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會有成就感。比如第一堂課給學生提出門式鋼架設計的任務,由于專業(yè)知識不具備,學生沒有能力解決,那么就把整個人任務分成若干個單項任務,比如分為鋼構件的連接、鋼梁的計算、鋼柱的計算等而每個任務又可以細分若干個任務,比如鋼構件的連接分為焊接連接任務和螺栓連接任務。學生通過對這一任務的完成,就能掌握一般構件的連接設計和相關計算方法,具備對鋼結構連接進行設計計算和檢驗的能力 。
總之這種任務驅動法就是在開始就給學生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然后再學習具體的計算方法等詳細的知識點,每學一個點都能對應到整體概念里去,提高學習效率。對比教學法相對簡單,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需要把一些公式、概念中表面的或者內在的聯系和區(qū)別找出來,也就是抓住問題的共性與個性,對于工字形截面單向受彎構件來說,強度計算公式和 整體穩(wěn)定計算公式形式上較為相似,而符號的意義差別很大,雖然教材解釋很清楚,學生沒有能力去完全搞明白,這就需要老師采用對比教學法幫助學生分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對課程設置進行優(yōu)化
建筑鋼結構工程技術專業(yè)的鋼結構課程應該分為鋼結構原理與鋼結構設計兩大部分。鋼結構原理主要講解鋼結構的材料特性、鋼結構的連接及計算、鋼結構的基本構件 (軸心受力構件、受彎構件、偏心受力構件) 的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則是對原理的應用,主要介紹單層工業(yè)廠房、大跨度屋蓋結構、輕鋼結構、多、高層鋼結構等結構形式、體系的設計計算。這就需要增加本課程的學時數,而且把總學時數拆分為兩部分,分兩個學期來完成,課程設計放在第二個學期。
4、實驗組織
a.用多媒體配合實物的方式講解理論知識:實驗開始前,安排一次 1 課時的理論課, 配合多媒體課件講解基本結構試驗知識,重點講授應變片粘貼技術,并將應變片、位移計等小型實驗設備帶到教室供學生了解。b實驗分組:將學生按照7人~8人為一組自主分組,小組推薦組長一名,在 H形、工字形、T形三種截面形式中任選一種作為本組的實驗構件截面形式,在試驗前自主完成加載制度設計、測點布置設計、承載力計算等準備工作,并在實驗前交指導教師批改。c.應變片粘貼:應變片現場粘貼僅供有興趣且學有余力的部分學生參與。每小組推薦1 名 ~2名學生,集中至試驗室在教師指導下為所有試驗構件粘貼應變片。d.實驗過程及結果整理: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安裝量測裝置,自主完成加載、記錄數據、 觀察實驗現象、整理實驗報告等工作,各小組組長負責本小組的協(xié)調工作。
中國鋼結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已經來臨,建筑鋼結構工程技術專業(yè)的前景也就非常廣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出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是從事這個專業(yè)教學教師的根本任務,本文是筆者在教學中的感悟,能否有效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任重而道遠。
[1]丁艷艷.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yè)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于付銳.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教學改革探索[D].山東大學,2014.
[3]王彥芳.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制造專業(yè)實訓空間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4]劉金悅.區(qū)域資源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